清代乾隆《御题补刻明代端石兰亭图帖》溯源研究

来源 :美术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ds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代乾隆年间内府得到一套兰亭流觞图的残石,基于此,乾隆帝弘历亲自主持刊刻了《御题补刻明代端石兰亭图帖》.本文就此套刻帖进行研究,追溯到明代益藩朱翊鈏刻本、周定王世子朱有墩刻本,进而找到元明间翻刻南宋曾宏父《凤墅画帖》的绍兴本,从而厘清这种书迹、绘画、诗文、题跋、品鉴合为一体的特殊石刻形式的版本源流.
其他文献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中国考古学诞生100周年.1921年河南仰韶村遗址的发掘,标志着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建立.百年来,我国考古工作者发掘古代遗存,并进行了大量的保护和研究工作,向世人展示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2021年“4·18国际古迹遗址日”,在国家文物局的指导下,中国考古学会、中国文物报社在河南省三门峡共同发起纪念“中国考古百年”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全国各地掀起举办“考古百年成果展”的热潮,共同展现中国考古学诞生百年来,
期刊
英国艺术史论家贡布里希(E.H.Gombrich,1909-2001)在《艺术的故事》(The Story of Art)一书的后记中写道:“试想一位虚心、热情的批评家,在1890年试图把艺术史写得\'最新\',即使他有天底下最大的热情,他也不可能知道当时正在创造历史的三个人物是凡·高、塞尚和高更……与其说问题在于我们的批评家能不能欣赏那三个人的作品,倒不如说问题在于他能不能知道有那么三个人.”([英]贡布里希著,范景中译《艺术发展史》,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年版,第476页)rn的确,在18
期刊
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让古老的大运河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如何重新挖掘、保护、活用大运河的历史文化价值;如何串联起已失去运河功能的河段;如何协调大运河沿线的新旧建筑的关系;如何通过具体的空间形态设计唤起人们对运河的记忆,这些问题亟待解决.吕品晶教授有着多年的建筑设计与文化介入乡村建设的工作经验,并曾主持发起为期三年的大运河项目,本刊特邀他来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传统美术史研究涉及较少的职贡图之类的图像资料,在当前美术史多元化、人文化的发展趋势下,受到了较多的关注.但是很多的史学、社会学研究,存在误用作品图像、题跋的问题,在不辨析作品真伪的情况下,忽略此类图像作为艺术品的特殊性,把职贡图之类的图像资料当作可靠的史料进行诠释,将图像与现实简单地划等号则必然走入研究误区.本文就多幅职贡图辨析、证伪,拟说明图像的“信度等级”需要传统的方法才能确认,否则无法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应的历史学、社会学研究,即新的美术史研究拓展了视野和边界,但亦亟需传统美术史、书画鉴定学的方法来为这
我国高职院校学生中普遍存在学习习惯不够好,学习基础差及厌学情绪严重的问题。而计算机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长久以来都是教师讲授理论,学生听理论的传统“填鸭式”教育,这样的教学模式教学效果差且不能为学生所接受。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耍求职业教育能培养适应多元化社会需求的“应用型工人”,这离开不了实际动手的操作能力,故实训项目教学在高职院校计算机实践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创新实训教学理念、创新实训教学方法、实施实训教学的具体步骤三个方面对网页设计与制作这门高职实训课程教学效果进行了相关的探讨。因此,通过“以
1912年,刘海粟担任上海图画院教务长,由此迈出美术教育征程第一步.此后,他以作品、文字、社会交游及展览实践等多维触角,为上海美专及民国时期的美术现代性做了注脚.展览何以成为刘海粟的关注焦点?赴日、赴欧考察又对他的展览组织形式与美育观念产生何种冲击?本文以刘海粟所倡导的美展为核心,阐述其在审美趣味、思想解放、组织体制等方面的现代性建构.
中国大运河历史悠久,不仅具有重要的政治、军事、经济等功能,更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和美学价值.本文提出了大运河美学这一概念,将其区分为景观美学、文艺美学、生活美学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大运河丰富的审美内涵,可以有效地推动新时代美育.它不仅能给人带来审美享受,更能增强民族自豪感,提升文化自信.
罗宗真,江西吉安人,1928年出生于上海市,1950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历史系,同年进入南京博物院工作,现任南京博物院研究员,中山大学、南京大学兼职教授,江苏省文物考古专家组成员,兼任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理事,江苏考古学会名誉理事,江苏六朝史研究会顾问,江苏郑和研究会名誉常务理事,南京古都学会顾问,南京明文化研究会顾问等职务.
期刊
本文主要基于美术馆视阈对“运河文化”进行讨论.首先,从“唐诗之路”建设角度出发,认为“大运河文化带”的开发应注重大运河所蕴含的诗性、生态性和全球性等理念.同时结合历史上表现大运河美术作品的特点,构想以“再长卷”作为展览策划的主要理念,并根据浙江美术馆近年来所坚持的“深度策展”模式,思考如何打造多元性、立体性的展览效果,从而实现运河文化与视觉文化之间的转换机制与“再生产”.
中西方绘画不但有独立的艺术形态外延,而且在视觉图像的背后承载着不同的民族文化内涵.毋容置疑,在全球信息化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文化艺术融合发展成为历史的必然,因而,在当代油画艺术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对话中必将呈现出丰富的、别具韵味的视觉审美表达.王毅试图在此语境下探寻自己的绘画道路,他的“大巴山”系列风景油画从中西合璧的审美视域诠释物我交融的心境体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