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盐物种对Ce-Fe-Ox催化剂脱硝性能影响的研究

来源 :燃料化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hui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四种不同的方法制备了一系列含SO42-改性Ce-Fe-Ox催化剂,并研究其NH3选择性催化还原NOx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水热法制备的Ce-Fe-Ox(Fe-HT)可提高其催化性能。其优异的SCR性能与硫酸的加入有关,SO42-的加入会导致CeO2晶体的弱化,提高其催化活性。Fe和Ce协同作用可提高催化剂的氧化还原能力,进而提高
其他文献
猪血豆腐色泽直接影响其感官品质。为探明猪血豆腐色泽的影响因素,以色差为指标,分析加热时间、加热温度、血水比以及抗氧化剂的添加对猪血豆腐色差的变化影响。结果表明:猪血豆腐色泽在85℃以下,加热时间55min以内有较好地色泽表现;血水比的增大导致亮度增加,但红度下降;D-异抗坏血酸钠和茶多酚对猪血豆腐色泽的改善具有正面作用。
直投式肉用发酵剂因其具有使用方便、发酵性能优良等优势而倍受关注,但是菌粉冻干存活率低的问题一度成为阻碍肉类发酵行业发展的壁垒。真空冷冻干燥过程中加入冻干保护剂能有效避免冷冻干燥对菌种的损伤,提高存活率。从肉类发酵剂、直投式肉用发酵剂、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对细胞损伤机理、冷冻干燥保护剂4个方面综述了冻干保护剂在提高肉类发酵菌种冻干存活率方面的应用,以期为后续冻干保护剂的筛选提供参考。
胶原蛋白与氨基酸和蛋白质相比,胶原蛋白及其肽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当今畜禽类产品特别是肉制品的需求巨大,副产物骨头的产量亦随之大量增加。畜禽类骨头中提取的胶原蛋白及其肽作为许多食品中营养成分和功能物质,有着极高的利用价值。对畜禽类骨胶原蛋白及其肽的提取工艺、功能性、结构和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畜禽类骨胶原蛋白及其肽的进一步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后新冠疫情时代,食品微生物检验人员线下技能培训受到影响。开发了金黄色葡萄球菌平板计数法(第二法)在线学习小程序,该程序以在线操作方式进行,集成了PPT、动画、图片、标准操作视频、微课等多种培训资源,以模拟玩游戏方式结束。学习培训程序小范围推出后,通过调研分析,行业企业检测人员和食品类在校生普遍认为对学习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有很大帮助,并表示喜欢这种学习培训方式。在学习与培训的基础上将程序进一步完善优化,面向国内所有从事食品微生物检验检测人员免费使用。
以云南弥勒褐煤为研究对象,采用元素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13C固体核磁共振波谱以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现代分析技术,获取了弥勒褐煤的结构参数信息。其中,芳香度为38.79%,芳香环取代基数量为3。芳香碳结构主要为苯和萘,脂肪碳结构以甲基、亚甲基为主;氧主要存在于醚氧、羧基和羰基中;氮主要以吡咯氮和吡啶氮的形式存在;硫主要为硫酚或硫醇。根据分析结果,构建出弥勒褐煤的分子结构模型,分子式为C147H148O36N
对阳泉3号无烟煤4张HRTEM图像的条纹长度、取向和堆垛分布进行了定量表征。结果表明,条纹分布特征均符合无烟煤的煤级特点。对图片1中3个不同微晶结构区域的条纹进行统计,结果表明,1号区域中,晶格条纹较短平均长度为0.87 nm,整体条纹取向分布杂乱,但短条纹之间以及长条纹之间仍各自存在小范围的有序排列,堆垛最大层数仅4层;3号条纹区域中,晶格条纹较长平均为1.01 nm,取向在135°−180°有较高富集,比例达62.46%,同时堆垛最大层数可达到6层;2号区域条纹分布特征则介于1号和3号之间。大部分条纹
以某原油及其对应的减压渣油、加氢原料和加氢产品为研究对象,通过柱色谱分离法和溶剂抽提法,对油样中铁和钙化合物在组分中的含量、分布以及存在形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柱色谱分离过程中,油样中的含铁或钙的化合物在色谱柱上产生吸附,损失了58%的铁化合物和76%的钙化合物;溶剂抽提法能够有效减少组分中金属元素的损失。原油中97%以上的铁和钙分布在减压渣油馏分中,减压渣油中60%−90%的铁和钙分布在胶质、沥青质组分中。渣油加氢反应过程中,铁、钙化合物主要是从胶质中得到脱除,整体脱除率接近30%,铁化合物更易结
本研究通过热重与高温热台显微镜分析了神木煤焦颗粒的原位气化行为,探究了单颗粒NaAlO2催化剂的原位催化作用,并结合SEM-EDX探究了碱金属的分布。结果表明,在气化初期,面积法与热重法得到的碳转化率曲线较为一致;在气化后期,煤焦中灰分会形成颗粒的骨架,在气化过程中使煤焦颗粒面积不发生变化,灰分阻碍气化剂向煤焦扩散,使气化速率降低,通过面积法计算的碳转化率小于热重法。单独的NaAlO2颗粒也具有催化作用,距离催化剂颗粒越近,碱金属的迁移量越大,煤焦颗粒的气化反应
以中间基属FCC油浆的抽出油为原料,采用实沸点减压蒸馏切割为每20℃一个窄馏分,测量其密度、残炭和运动黏度等基本物性,并结合元素分析、核磁共振波谱以及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等考察了窄馏分中芳烃组成和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沸点升高,窄馏分的密度、残炭、运动黏度均呈现递增趋势,沸点达420℃后变化尤为明显;440℃之前窄馏分中的芳烃主要以三、四环为主,其后五环芳烃含量急剧增加。FCC油浆中的芳烃具有较高的缩合度且芳环上仅含有少量较短的烷基侧链;油浆窄馏分中的杂原子化合物主要以硫化物和氧化物为主,氮化
1,2-戊二醇(1,2-PeD)和1,5-戊二醇(1,5-PeD)是高附加值精细化学品,用途广泛.以糠醛及其衍生物为原料经催化加氢制备1,2-PeD和1,5-PeD是绿色的生产工艺,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