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成人的开端:儿童教育的哲学阐释

来源 :教学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xj18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书力求回到个体成人的开端,从儿童成长的细节中,发现以美好事物体验为中心的个体成人之初始形态及其核心质素——爱与丰富性,并进一步阐释儿童成长与教育的核心机理,回返爱与自由的生活世界,以儿童自身美好生活敞开的路径,来引导儿童发展的可能.
其他文献
据联合国预测,2050年全球将达到100亿人口.该书认为,地球养活100亿人口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人类将面临"FEW"困境."FEW"是食物(Food)、能源(Energy)、水(Water)三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缩写,是人类生存与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性资源.
期刊
118.00元该书既是个人研究文集,又是浓缩的社会建设史.作者个人工作40年的人生经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社会建设的起步和发展紧密相连.全书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作者早年在龚育之同志的引导下从事理论工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考和研究成果.
数字政府建设是推进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数字政府"是政府适应信息时代治理和服务需求的自我改革和创新.过去的电子政务建设模式存在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问题,导致"信息孤岛"和"数据烟囱",已不能适应政府整体数字化转型的需求.如何从机制上打破条块分工带来的碎片化建设模式,是"数字政府"改革建设的关键.
期刊
65.00元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表达是马克思主义实践品格的理论表征,探究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以及如何在时代转换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极为重要的命题.围绕这一主题,该书从改革开放进入新时代、新时代践行新使命、马克思主义的解放主题、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内化为信仰、理论研究的原则与方法、学科建设的理念与思路以及指导思想与大国战"疫"等方面进行了多维度阐释,以点带面,实现了理论分析与实践回应的有机结合,旨在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理论与实践的双向互动中历史弥新.
批判与建构是马克思思想的典型特质.全面准确地把握马克思的思想原貌及其超越性,从中得到方法论意义的启示,须通过对他的批判对象的理论或思想参照系的理解.面对共产主义和社会革命这一重大时代问题,围绕共产主义的起源和基本原则、共产主义学说史的梳理考察、共产主义的可行性与实现途径、共产主义评判社会革命的标准,马克思与蒲鲁东主义展开了激烈的思想交锋,并在这个过程中证实和丰富了自己的观点.以此为镜鉴,在同错误思潮的论战中应当诉诸理论的深邃性和彻底性,唯此才能使理论真正掌握群众而成为社会革命的物质力量.
"占有式个体"是现代资产阶级社会政治经济理论和实践的前提,因而是理解现代社会秘密的关键.在现代社会中,人被塑造为"占有式个体"而常处于"自我丧失"和"失范"状况之中.思想家们基于"关系性主体"的视角,从伦理—政治层面进行了反思与超越,但他们的方案未能真正触及和改变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存在状态.与之不同,马克思从所有制关系的独特视角出发,对现代个体特性和生存境况进行了考察,提出"重建个人所有制"思想,通过建立新的占有方式来塑造新的个体生活方式,从而为反思和超越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占有式
米勒将学界通常认定的欧美左翼民粹排除在民粹主义之外,为新兴的右翼保守派量身定做了民粹主义标签,而新兴的右翼保守派恰是主流(左翼)民粹的对立面,这使米勒的定义充满了混乱.他通过排除法否定了学界通常认定的若干民粹主义的标准特征,力图找到判定民粹主义的统一的和独一的标准,但他通过这个方法得到的高度窄化了的民粹主义定义仍然是与其他政治思潮交叉的,而他对这个定义的经验证明则是脱靶的和混乱的.他对左翼民粹的同情和支持说明他本人正是一个民粹主义者.
提升一个民族的家庭教育水平,不仅需要把握全国家庭教育的现状和特点,以判断其未来发展趋势、更好地做好规划和引领,还需要大力推进家庭、学校、社会的合作育人,引导父母与孩子一起成长.
20世纪是一个充满争议的时期,人类社会既取得了巨大的物质进步,也经历了文明的倒退和野蛮的战争.W.迈克尔·布卢门撒尔的人生贯穿整个20世纪,传奇般的经历像一条线索串联起那些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事件.他出生于德国犹太银行世家,本应幸福的童年却笼罩在纳粹的阴影之下,13岁便举家逃往上海,在混乱的犹太难民区长大成人.
期刊
2020年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恩格斯诞辰200周年、列宁诞辰150周年的重要年份,也是中国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开启的一个全新历史起点.2020年10月16—18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发展与当代构建"学术研讨会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2020年年会在贵阳孔学堂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共中央党校、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等众多国内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参与此次论坛.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构建,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现实意义,恩格斯、列宁思想研究等议题展开了热烈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