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有喜也有忧

来源 :世界机电经贸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xter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1月3日,被称为流行乐坛公主的“小甜甜”布兰妮在美国拉斯维加斯棕榈赌场饭店(The Palms Casino Resort)著名夜总会Ghostbar与朋友们欢庆后,一时心血来潮,与自己童年时期的心上人杰森亚历山大步入了小白教堂(Little white Chapel)闪电结婚,然而第二天,经过一番冷静思考后,两人则向法庭提交了离婚协议书。此消息一经饭店老板乔治·朱尼尔证实,立刻传遍了全球。6天后,另一位大明星比尔·盖茨走进了同一家夜总会,为“2004年拉斯维加斯消费电子产品展示会(CES)”开幕发表演讲,引起了更大的震动,号称“定义明日科技”的CES就在这样喧嚣的气氛中拉开了帷幕。
  
  CES
  
  第一届CES 1967年6月在美国纽约举行,有200家厂商参展,17,500人参观了展览,从那时起,CES不断发展,今年的CES在14万平方米的场地上,2283家参展商聚集拉斯维加斯,涵盖30个不同领域,成为全球电子消费技术业盛会。巨型TV显示屏、微型摄像机以及其他各种时尚产品吸引了来自全球128个国家的12.9万名参观者,这一数字又一次创下了历史新高。在产品展示区域,爵士乐队、啦啦队、豪华轿车也显示出本次展会兴旺的景象。1月8日晚上,在惠普公司主席卡丽·费奥莉娜发表演讲时,流行乐坛名人希瑞·克劳和艾莉西娅·凯斯也前来助阵,如此乐观的景象,似乎反映出各个企业IT供货商都在急切地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使得全球电子产品市场显出生机勃勃的复苏迹象。
  这届CES最明显的特点是IT商们眼红消费电子市场,纷纷挤跻身家电领域,抢夺这一蛋糕,事实上消费电子已经涵盖了很多IT产品的范围,不断的融合和合并是一个大的趋势。微软、英特尔以及创新科技等电脑业者原本与消费电子沾不上边,却雄居中央大厅就是这个原因。
  中国知名企业海尔、长虹、康佳、海信、TCL等近90多家企业积极参展,则揭示了展会的另一大特点。康佳集团多媒体事业部总经理匡宇斌对所展示的高清数字电视在自有技术研发上的重大突破不无自豪,而海信集团在展会上宣布和美国数字电视公司(USDTV)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开发美国数字电视设备市场,双方除技术领域的合作外,更具诱惑力的是销售网络和营收渠道。技术层面的突破以及与国际大公司深层次的合作,大大改变了我国企业在展会上的形象。而对于参展的其它中国企业来说,参加CES就是打开北美市场的钥匙,他们说:撒网捞鱼,就在此时。
  CES的主办者,美国消费电子协会(CEA)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格雷·夏培罗先生(Gary Shapiro)一定是乐不可支了,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和被出租车重重包围的展馆,他预测2004年全美消费电子市场的总值将达到1010亿美元,而其协会成员的总收入将达800亿美元。
  
  COMDEX
  
  拉斯维加斯灯红酒绿,但来此赌运气的不只格雷·夏培罗(Gary Shapiro)先生,面对同样的1010亿美元巨大市场,2个月前也在拉斯维加斯举办的另一个世界电子盛会Comdex就没那么走运。尽管有微软的比尔·盖茨、Sun的斯科特·麦尼利等大腕为之捧场,然而还是不能掩盖Comdex的人气衰落:参展公司只有550家、展出面积为15万平方英尺,而参观人数只有不到5万人,这和该展在鼎盛时期的数千家参展公司、12万平方米的展出面积,20万的参观人数相比,是天壤之别。
  COMDEX是电脑经销商博览会(COMputerDEalerseXpo)的英文缩写,20年前,Comdex展览会由在拉斯维加斯经营旅馆与赌场业务的亚德森(SheldonG Adelson)创立。在过去10年中,Comdex品牌已经四次易主。1995年被孙正义旗下的软银集团(SoftBank)收购,之后又成为Ziff-Davis(简称ZD)媒体集团旗下的五个事业部门之一。由于ZD公司在经营上难以为继,先后将这五个部门卖出,1999年,一部分股东从ZD分离出来,成立了Key3Media公司,成为Comdex展览会的新主人。
  1999年是Comdex展览会的最辉煌时期,随着展会的规模和影响不断扩大,“展会之城”拉斯维加斯全部的展览空间,都已经无法满足Comdex极度膨胀的胃口。与此同时,在17国家,每年还要举办21场Comdex本土展览,这其中就包括中国在内。
  2000年,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亲临展会致辞,他说:“很高兴我是出席Comdex大会的第一位总统,但我相信,我决不是最后一位出席此大会的总统。”克林顿一语成羁,在经历了2000年的辉煌后,Comdex开始走上了下坡路。
  2001年,由于IT业普遍低迷,特别是“911事件”发生后,Comdex受到了重创。2001年参观人数从1999年、2000年高峰期的20万人次,锐减到了12.5万人次。这一年,Key3Media销售收入为2.52亿美元,亏损2100万美元,主办单位原本指望到2002年,Comdex的参观者会回升到15万人次,但显然低估了经济低迷和“911”的后续效应,2002年的Comdex展会,成为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最为冷清的一次,同年7月,该公司股票在纽约证交所被摘牌。
  盛极必衰,Comdex展曾经是全球最大、最成功的电脑展会,每一次展览的举办,都吸引住了全球科技界的企业领袖、买家和媒体的目光,让多数人都想不到的是,现在却面临夭折的危险。去年2月3日,Key3Media公司因亏损近3亿美元而申请适用美国破产法第11章的破产保护,赢得了四个月的融资重组时间。原先Key3Media的国际部总裁KimMyhre表示,Thomas Weisel投资公司看中了Comdex的品牌价值,买下Key3Media的大部分债务的后,投入3000万美元流动资金重组Key3Media,并将公司更名为Medialive,从而使Comdex展会起死回生。经历了如此的大起大落后,去年11月17-20日在拉斯维加斯举办的Comdex形成这样的规模已是不错了。
  
  CeBIT
  
  同样是参展人数连续三年下降,由德国汉诺威展览公司主办的全球规模最大的电子展CeBIT(信息及通信技术展览会)还是比较幸运的,今年的展会将于3月18日至24日在德国汉诺威举行。汉诺威展览公司称,将有6500家企业在27个展馆内参展,预计将吸引大约50万参观者,相信届时将再次锁定全球IT业界的目光。
  CeBIT源于1947年在德国汉诺威创立的旨在向国际市场展示德国产品的汉诺威工业展览会(Hannover Messe)。上世纪70、80年代,CeBIT这一展览类别占据了越来越多的展出面积,主导地位不断增强,1986年CeBIT脱离了汉诺威工业展览会,成为独立的展会。首届CeBIT非常成功,展商2,142家,展览面积202,885平方米,观众334,427人。从那时起CeBIT一直以惊人的速度增长。2001年CeBIT创造了新的纪录,参展公司8,156家,净展览面积431,875平方米,观众达到849,252人,成为IT峰顶的一面旗帜,随后与全行业一起走入了低迷。与CeBIT整体低迷相反,近年来中国大陆企业参展企业和所占面积快速上升,引起业界的高度关注。据汉诺威展览公司展览总监Jorg Schomburg指出,预估今年全球资讯及通讯产业的成长率为4.5%,明年为5.7%;在过去几年来,资讯及通讯产业的主要成长动力都来自亚洲地区,欧洲已处于停滞状态,美国更是出现2.5%的衰退。据介绍,今年中国大陆将有152家企业参展,跃升为第5大展团。
  
  3C角逐中国
  
  面对蓬勃发展的中国电子产业和巨大的市场潜力,世界上最有品牌感召力的3个C——CES、Comdex和CeBIT都没有忽视中国市场。Comdex多年前就以世界计算机博览会的名字进入中国,曾经红极一时。但风水轮流转,随着Key3Media公司的解体,Comdex China也跌入了波谷,现在又与“世界计算机博览会”分了家,不知何时能再创辉煌?
  2001年CeBIT进入中国,CeBIT海外项目总监Michael Hoppe说:“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是亚洲CeBIT在上海举行的重要原因。”今年1月5日,德国汉诺威展览公司在北京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正式宣布,2004年亚洲国际信息及通信技术展览会CeBIT Asia将于2004年4月26-29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Michael Hoppe表示,2004年CeBIT Asia的参展商为550家,恢复到2002年水平;参展规模为35,000平方米。在这个展会上,同期还举办高水平的亚洲信息与通信技术论坛,极为引人注目。
  中国企业在本土见识了CeBIT和Comdex后,不要忘记还有CES在后,CES早就看好中国市场,2002年曾与CeBIT联手进军中国,不过,那一次并不是太成功。在2004 拉斯维加斯CES大展开始前一天,CES的主办者,美国消费电子协会(CEA)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格雷·夏培罗先生专门接受了中国记者团的采访。对于CES是否会考虑在中国举办问题,夏培罗先生首先肯定有这个可能,但他并没有透露以什么方式在何时进入。另一条来自青岛中国国际电子家电博览会的消息为夏培罗加了一个注解,2004青博会组委会副秘书长、市外经贸局局长武铁军前不久透露,已与CEA达成合作意向,该协会同意作为2004青博会的海外支持单位,从2004年起青博会的英文名称将冠以SINOCES(中国消费类电子展),也就是说,青博会要改姓CES了。CES会以此为切入点吗?夏培罗先生想好了吗?“小甜甜”布兰妮的冲动也许会给夏培罗先生提个醒,先看好CeBIT Asia 和Comdex China,再走下一步。据悉,2月,夏培罗先生将访问中国,到时会有答案。
其他文献
对于很多人来说,2010年8月2日,中国吉利控股集团(以下简称“吉利”)并购沃尔沃,依旧是记忆犹新的事情。一年之后的2011年8月23日,沃尔沃在北京发布全新的品牌战略规划。而在这个隆重的场合,这次收购的主导者,吉利沃尔沃轿车公司董事长李书福,却有意缺席。  李书福坦言希望以自己的回避来突显沃尔沃的独立地位。  事实上,对于吉利而言,这桩20亿美元的交易是吉利汽车自成立以来,其全球扩张计划中最重要
期刊
美国总统奥巴马5月19日在美国国务院发表中东政策演讲,这是他2009年在开罗发表中东政策演讲(开罗演讲)之后的又一次有关中东、北非地区事务的重要讲演。舆论认为,对于奥巴马政府而言,插手中东、北非地区政治改革以牟利这一意图太过理想主义,而这个演讲将成为第二个“开罗演讲”,将很快被遗忘。
期刊
美国参议院有个特殊程序,叫作“冗言阻挠”(filibuster),即少数派参议员在法案辩论阶段无休止地发言讲废话——美国英语有个讽刺说法,称为“读电话本儿”——以此阻止法案进入投票阶段。    严格地讲,刘弘威虽是法学界人士,却不是法官。这位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法学院的教授,被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名为位于旧金山的联邦第九巡回上诉法院法官,但没有通过参议院听证,被刷下来了。  自从奥巴马总统前年5月提名美
期刊
2003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占外贸出口比重首次过半  据海关统计,2003年全国机电产品进出口总额为4524.5亿美元,增长44.7%,占全国外贸进出口的53.15%,拉动外贸进出口增长22.5%。其中,机电产品出口2274.6亿美元,增长44.8%,占外贸出口增量的62.4%,拉动外贸出口增长21.6%,占全国外贸出口的比重首次过半,达到51.9%,并连续9年保持全国第一大类出口商品地位。机电产品
期刊
出口增速将回落进口仍将高增长进出口产品结构将改善    一、2003年机械产品进出口情况和特点    2003年我国外贸进出口继续保持快速增长。1月至10月全国进出口总额682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同)增长36.4%。其中出口3486亿美元,增长32.8%;进口3337亿美元,增长40.4%。预计全年进出口总额将超过8000亿美元。  机械产品1至10月进出口总额1248.7亿美元(按中国机械工
期刊
走出国门,开展跨国经营的中资企业怎样才能尽快适应新的环境,怎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通过属地化改造提高企业在海外市场的竞争能力,这是振华 (新加坡) 工程有限公司在海外摸爬滚打十余年所得出的宝贵经验。   振华 (新加坡) 工程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振华公司) 注册成立于 1986 年, 是中国港湾建设集团在海外的第二大公司, 主要承接港口码头建设、填海工程等与海事有关的业务。公司 20
期刊
2003年4月3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举行的最终裁决听证会,以四对零的绝对票,认定中国球轴承应诉企业对美国轴承工业没有造成任何损害,判决中国输美国球轴承倾销案不成立。随后,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与53家生产出口球轴承企业相继收到了来自美国方面的正式确认信息,至此,历时十四个月之久的入世后首起中美反倾销案以中国应诉企业全面获胜而结案。    一、 美方申诉    2002年2月13日即中国正式加入世
期刊
有道是,知已知彼,百战不殆。在国际商务活动中,事先了解所在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熟悉当地的风俗人情,摸清谈判对手的脾气,无疑大有裨益。  A、直截了当的美国人  同美国人进行商务活动,要深入了解和掌握美国有关贸易进出口的法律法规和常规做法。如对哪些范围限制与外国人合作,哪些范围的商品经济必须得到政府有关部门特别许可,哪些商品市场有可能触及反倾销税法,以及美国的反托拉斯、反行贿等等法规,和商户
期刊
UPS最近宣布,其大中华区总部已从香港移师上海,这是给予什么样的考虑?  UPS:随着中国内地迅速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越来越多企业在内地扩展业务,而UPS大中华区总部提供的供应链服务,正好切合这些企业的需要。国际空运市场研究机构MergeGlobal的资料显示,1999年~2005年期间,亚洲区贸易额预期每年的复式增长率为百分之十六,而内地市场将继续成为推动UPS亚洲业务增长的要素。今年首季,UP
期刊
2004年5月11日至14日,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将迎来德国慕尼黑国际博览集团又一世界级品牌展会的中国版首演 - transport logistic China“中国国际物流、交通运输及远程信息处理博览会”。此次盛会将全球顶尖的慕尼黑物流运输品牌展的成功理念引入中国,值此,中国及其周边地区将从这一理念以及该领域整条产业增值链的展示中获益。慕尼黑的transport logistic是欧洲运输物流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