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WTO后首起中美反倾销案胜诉始末

来源 :世界机电经贸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uanshu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3年4月3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举行的最终裁决听证会,以四对零的绝对票,认定中国球轴承应诉企业对美国轴承工业没有造成任何损害,判决中国输美国球轴承倾销案不成立。随后,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与53家生产出口球轴承企业相继收到了来自美国方面的正式确认信息,至此,历时十四个月之久的入世后首起中美反倾销案以中国应诉企业全面获胜而结案。
  
  一、 美方申诉
  
  2002年2月13日即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后的第64天,从大洋彼岸传来消息:美国轴承制造商协会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USITC)和美国商务部(COC)提出申请,认为中国球轴承在美国市场以低于正常的出口价格销售,对相同产品的产业造成实质性的损害,要求对中国销往美国的球轴承产品及其零件进行反倾销调查。
  
  二、 积极应诉
  
  2002年2月28日,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紧急召集轴承行业80多家骨干企业商议对策。会上,各企业代表一致认为应赴美正面应对。会后,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派出精干力量迅速飞赴美国,选聘应诉律师,拜会美国政府和行业协会,约见美国生产商、进口商,为下面应诉做了大量前期准备工作。
  面对美国轴承制造商协会的倾销指控,我方应诉代表据理抗辩,陈述了中国出口球轴承没有造成美国产业损害的三条主要理由:1. 美国轴承行业不景气的根本原因,是“9·11”以后美国经济萧条、市场疲软,由此带来用户对球轴承需求量的锐减,与中国球轴承进口没有太大的关系;2. 无论是生产技术还是产品档次,中国目前生产的球轴承与美国本土生产的产品的距离还相当大,对美国相关产业无法构成实质性的冲击;3. 美国轴承主要采用英制式,中国则基本上是美国企业不生产的公制式轴承。在这一系列证据面前,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最终不得不在初裁判决定书中承认“本次调查的初裁阶段有很多证据显示,受调查产品有可能未对美国内行业造成损害。”
  在历次反倾销应诉中,能否争取到“市场经济国家地位”是我方胜诉的关键一环。为证明中国企业的出口活动完全是按市场经济规则运行,并无政府干预色彩,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和应诉企业作了详尽、细致的工作:一方面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等法律条文作为附件提交上去,以此证明中国法律保证公司企业的自主经营、独立核算;另一方面,通过提交各种往来的文书和公司企业章程,来证明企业进行合同谈判和确定售价方面的独立性和人事任免上的独立性。最终美国商务部接受了我方提交的答卷和材料,肯定了我方的“市场经济国家”地位。
  
  三、 美国商务部初裁结果对我方不利
  
  2002年10月15日,美国商务部公布了初裁结果:三个抽样企业皮尔、万向和慈兴的单独税率分别为2.39%、2.5%和2.32%;45家中国企业的加权平均税率为2.41%在;其他所有未应诉的中国企业税率为59.3%。
  2002年底,美国商务部派管员前来中国,对皮尔、万向和慈兴三家公司进行了实地调查。2003年2月27日,美国方面公告了反倾销调查的终裁结果:皮尔、万向和慈兴的单独税率分别为8.33%、7.22%和0.59%;45家中国企业的加权平均税率为7.80;其他未参与本次调查的中国企业税率仍为59.3%。
  
  四、 听证会获胜
  
  尽管美国商务部初步裁定对我国球轴承企业征收反倾销税,然而只要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最终认定不构成损害,倾销指控仍不能成立。因此,继续应诉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产业损害调查已成为本案取胜的最后机会和惟一出路。
  2003年3月6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举行球轴承反倾销调查产业损害听证会。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与应诉企业带着最新的数据报告、证据材料赶往华盛顿。听证会上,我方律师在深入阐述初裁阶段观点的基础上,亮出了几大崭新的论点和证据:1. 美方称中方出口轴承3亿美元的事实不符,经在美方口岸登记取证,出口数额仅1亿美元;2. 根据美国2002年最新的企业年报显示,美国几大轴承巨头的销售和利润在增长,资金状况良好,没有任何产业受损的迹象;3. 中方出口美国的轴承是用于农机和修配,不影响美国企业高、精产品的销售;4. 中方劳动市场的价格、原材料价格与美方有着巨大的差距,并非低于成本价格抢占美方市场。
  2003年4月3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举行了仲裁听证会,四名听证官员一致认定中国出口的球轴承没有使美国产业遭到实质性损害,中国球轴承倾销售案不成立,中国产品可以继续以正常关税出口。至此,入世首起反倾销大案最终以“零损害”方式结案。
  针对本次应诉过程,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基础件分会秘书长郝伟认为:本次胜诉是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和全体应诉企业共同努力的结果,大部分企业都是第一次面对这样的诉论,充分体现了中国轴承企业优秀的整体素质和应对反倾销调查的能力。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积极应诉才是面对反倾销的惟一出路。
  本着“谁应诉,谁受益”的方针。所有参加应诉的企业在美国市场将享受正常关税,不必额外支付反倾销税。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另有200多家轴承企业因拒绝应诉,美方将对其征收59.3%的反倾销税,这些企业可能将因此而痛失美国市场。
其他文献
在我去斯里兰卡之前,从书上和电视里了解到斯里兰卡是一个令人神往的地方,那里有银色的海滩、湛蓝的海水、美丽的植被、奇异的动物,有历史古城、宗教遗迹……斯里兰卡在僧伽罗语中意为“光明富饶的乐土”,盛产蓝宝石,被誉为“印度洋上的珍珠”。我一直希望有机会能亲眼看看这个天然植物王国。因工作需要我两次赴斯里兰卡考察谈判,对这个国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赴斯考察,见证最真实的友谊  2000年,我作为中国进
期刊
全球通胀背景下,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成为当前信用管理的重要问题。我认为,这时候更应该关注交易伙伴。    通胀背景下的信用风险变化  在通货膨胀的背景下,贸易风险的新变化值得关注。一是在通货膨胀的背景下,特别是通货膨胀率非常高的情况下,财务信息有可能会失真。对于币值相对于美元严重贬值的国家,信用风险评估第一道关口是看财务报表,因为在这种情况下,财务报表有可能背离实际情况。对于高通胀国家企业的财务报
期刊
2011年9月21日下午,由进出口经理人杂志社主办的“进出口经理人年会·2011”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隆重召开。包括外贸企业、贸易服务企业在内的众多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  年会依据主题“构筑贸易风险防护墙”集中讨论了当前国际市场环境下开展跨国贸易应注意的风险防范措施。此外,主办方还发布了3个主题报告,即2011年中国外贸服务市场调查、2011年高成长性中小外贸企业100强和2011年世界商展100
期刊
市场调研公司GfK集团对法国2011年上半年消费电子市场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大众消费电子类产品创新层出不穷,消费者需求坚挺,但产品的价格战也愈演愈烈。营业额方面,2011年上半年,法国市场与德国市场营业额增长率相当,情况好于欧洲其他国家。    电视机销量再创新高  2011年,法国电视机销售再创新高:第一季度,电视机市场重燃2010年的销售热潮,第二季度势头不减,可以媲美2010年世界杯期间的销
期刊
对于很多人来说,2010年8月2日,中国吉利控股集团(以下简称“吉利”)并购沃尔沃,依旧是记忆犹新的事情。一年之后的2011年8月23日,沃尔沃在北京发布全新的品牌战略规划。而在这个隆重的场合,这次收购的主导者,吉利沃尔沃轿车公司董事长李书福,却有意缺席。  李书福坦言希望以自己的回避来突显沃尔沃的独立地位。  事实上,对于吉利而言,这桩20亿美元的交易是吉利汽车自成立以来,其全球扩张计划中最重要
期刊
美国总统奥巴马5月19日在美国国务院发表中东政策演讲,这是他2009年在开罗发表中东政策演讲(开罗演讲)之后的又一次有关中东、北非地区事务的重要讲演。舆论认为,对于奥巴马政府而言,插手中东、北非地区政治改革以牟利这一意图太过理想主义,而这个演讲将成为第二个“开罗演讲”,将很快被遗忘。
期刊
美国参议院有个特殊程序,叫作“冗言阻挠”(filibuster),即少数派参议员在法案辩论阶段无休止地发言讲废话——美国英语有个讽刺说法,称为“读电话本儿”——以此阻止法案进入投票阶段。    严格地讲,刘弘威虽是法学界人士,却不是法官。这位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法学院的教授,被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名为位于旧金山的联邦第九巡回上诉法院法官,但没有通过参议院听证,被刷下来了。  自从奥巴马总统前年5月提名美
期刊
2003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占外贸出口比重首次过半  据海关统计,2003年全国机电产品进出口总额为4524.5亿美元,增长44.7%,占全国外贸进出口的53.15%,拉动外贸进出口增长22.5%。其中,机电产品出口2274.6亿美元,增长44.8%,占外贸出口增量的62.4%,拉动外贸出口增长21.6%,占全国外贸出口的比重首次过半,达到51.9%,并连续9年保持全国第一大类出口商品地位。机电产品
期刊
出口增速将回落进口仍将高增长进出口产品结构将改善    一、2003年机械产品进出口情况和特点    2003年我国外贸进出口继续保持快速增长。1月至10月全国进出口总额682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同)增长36.4%。其中出口3486亿美元,增长32.8%;进口3337亿美元,增长40.4%。预计全年进出口总额将超过8000亿美元。  机械产品1至10月进出口总额1248.7亿美元(按中国机械工
期刊
走出国门,开展跨国经营的中资企业怎样才能尽快适应新的环境,怎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通过属地化改造提高企业在海外市场的竞争能力,这是振华 (新加坡) 工程有限公司在海外摸爬滚打十余年所得出的宝贵经验。   振华 (新加坡) 工程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振华公司) 注册成立于 1986 年, 是中国港湾建设集团在海外的第二大公司, 主要承接港口码头建设、填海工程等与海事有关的业务。公司 2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