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8.0级地震后云南地震趋势研究

来源 :地震研究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ytx200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川滇地区7级地震活动特征、四川7.0级地震与云南地震活动状态的统计规律、川滇MS≥6.7强震幕式活动特征、云南5级地震活动特征以及汶川地震后川滇3级地震活动特征等,分析了汶川地震后云南的地震趋势,初步认为:云南地区1~2年内进入新一轮强震活跃期的可能性小;川滇地区下一强震活动区应该以四川为主,而云南MS≥6.7地震的活动强度要比四川低,最大地震可能为7.0级左右,川滇菱形块体为短期内最可能发生M≥5地震的区域。
其他文献
为了进一步推动地热前兆方法的发展,需要全面系统地对地热前兆方法加以认真研究,并应尽可能全面地搜集地热前兆观测资料,建立起地热前兆数据库。使用c++语言,将Oracle调用接口封装
破坏性地震发生后,迅速提供烈度分布情况对救灾工作非常重要。2001年云南永胜地区发生MS6.0地震,布设在永胜期纳台的强震动仪记录到了这次地震。利用随机有限断层法对期纳台的强震动进行了合成,经与实际记录对比认为,合成的地震动较好地反映了真实地震动的主要特征。进一步对震区内169个虚拟观测场点的地震动进行合成,然后利用模糊评定方法由合成地震动计算了震区各虚拟观测场点的仪器烈度,并对震区仪器烈度进行了
利用1970年以来新疆天山地区和川滇地区中强地震震源机制解,对两区中强地震的错动性质做了对比分析,得出以下两点结论:(1)新疆天山地区中强地震断错性质复杂多样,主要以逆断层型和走滑型地震为主;而川滇地区强震主要以走滑型地震为主。(2)新疆天山地区走滑型地震大多包含倾滑分量,单纯的水平错动地震数量极少;而川滇地区走滑型地震的错动方式主要以水平错动为主,倾滑分量较小。
高校教育体制改革也涉及到体育教学,如今的高校体育教学形式趋于灵活多样。健美操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广泛开展就是一个佐证。健美操的优点是能够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目
科技迅速发展,信息化时代要求高校的教育实现现代化,高校教师是高等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主体,他们决定着高校的教育质量和学术水平。高校如果要适应科技的进步,在高等教育改革并
针对地震数据的特点,提出WebGIS和虚拟现实技术两者相结合,建立防震减灾系统。首先分析了三维WebGIS的两种常用模型,通过对比其优缺点,指出建立基于X3D的三维WebGIS模型更有利于大型地理场景的实现,扩展性强。然后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以WebGIS和虚拟现实技术为核心的防震减灾系统构架和数据库,并说明了其基本功能。
结合粗糙集理论的属性约简与支持向量机的分类功能,建立了基于粗糙集与支持向量机的建筑物震害预测模型。该模型首先运用粗糙集理论,建立决策表,进行属性离散、属性重要性排序、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以及信息时代的到来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信息可以及时准确的从网络与计算机中寻找到,这种改变了信息接收和需求基本途径的方法,使得人们对信息的时效性产生了
当今社会是一个创新的社会,未来社会迫切需要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大学生作为受高等教育的主体,必须跟得上日新月异发展的社会脚步。而作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摇篮的高校,
统计了渔洞水库的水位变化规律,分析了水库蓄水前后库区及其附近地区的地震活动性和构造应力场特征。结果表明,水库蓄水前后研究区地震活动的图像、强度和频次都没有明显变化;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