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有机地标农产品转向高质量发展

来源 :农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wenfei77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绿色有机地标农产品;质量效应;高质量发展
  发展安全优质的农产品能够加速我国农业产业化调整及农民增收,是我国农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近年来,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发展稳中向好、稳中向优,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挥了积极作用。5月25日,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工作座谈会在江西省南昌市召开。会议提出,“十四五”绿色有机地标工作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稳发展优供给,强品牌增效益”为主线,以统筹推进农业生产和产品两个“三品一标”为路径,坚持“守底线”“拉高线”并举,保安全提质量同步推,统筹发展规模、质量、速度和效益,不断提高农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绿色有机地标农产品规模扩大
  “十三五”時期,我国绿色有机地标农产品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发展速度全面加快、总量规模迅速扩大;标准化生产全面强化、产品质量稳定提高;品牌培育全面发力,品牌影响力明显提升;全面融入和服务三农大局、产业效应日益凸显。
  据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主任张华荣介绍,2020年我国绿色有机地标总量达到历史最高纪录。截至2020年年底,全国绿色有机地标农产品获证单位总数达到23639家,产品总数达到50295个,同比分别增长18.5%和15.6%,比“十二五”末分别增长了93%和72%,年均分别增长14%和11%,每年向社会提供产品总量超过2亿吨。全国已建成绿色食品基地742个,有机农产品基地66个,三产融合发展园区27个;绿色食品标准达141项,制定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212项,有机农产品生产操作规程7项;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总数达到808个,面积超过2亿亩;2020年绿色食品销售额超过5000亿元,出口额超过36亿美元。
  总量增加,但质量更为关键。在总量增加、工作量大增情况下,绿色有机地标农产品审核登记和证后监管工作到位,产品质量水平稳中提升。一是制度落实到位;二是政策措施到位。2019年,为进一步规范绿色食品标志使用,强化绿色食品获证主体用标意识,打造绿色食品整体形象,提升绿色食品品牌认知度,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实施了“绿色食品标志规范使用行动”,对307个有机产品进行抽检,合格率为99%,并对61家获证企业进行不通知检查,以及组织对44个地标产品开展质量监测,持续推进绿色有机地标追溯管理工作,建立了与国家追溯平台信息共享工作机制。2020年全年撤销17家企业36个不合格产品的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在抽检数比上年增加30%的情况下,合格率为99.54%,同比提高0.12个百分点。同时对80个各类市场开展市场监察,整改112个不规范用标产品,重点对茶叶、调味品,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获证产品开展了风险预警跟踪监测,起到了吹哨警示的作用。
  此外,绿色有机地标农产品发展助力贫困地区发展绿色有机地标事业。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围绕“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通过结对帮扶、内部帮扶等方式,落实绿色食品费用全免、有机农产品减免政策,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三区三州”培训绿色食品“三员”825人。2020年,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支持贫困地区2884家企业发展绿色有机地标产品6406个,减免费用5061万元,创建27个绿色有机基地,地标保护工程支持了74个贫困县特色产业发展。
  绿色食品发展质量效益提升
  2020年11月,在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举办的“发展绿色食品 助力乡村振兴”研讨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福锁发布了绿色食品重大课题研究成果。研究成果显示,绿色食品事业经过30年的发展,在生态环境效应、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等方面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绩。
  在生态环境效应方面,绿色食品生产模式减肥减药成效显著,作物产量呈现“三增一减”效应。绿色食品生产模式化学氮肥投入量减少39%、化学磷肥投入量减少22%、化学钾肥投入量减少8%,近10年累计减少化学氮肥投入1458万吨;农药使用强度降低60%,近10年累计减少农药投入54.2万吨。与常规种植模式相比,绿色食品生产模式作物产量平均提高11%,其中粮食、蔬菜类及经济作物单产分别增加12%、32%、13%,水果类作物单产降低17%。绿色食品生产模式有效提高了耕地质量、促进土壤健康。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17.6%、14.1%、38.5%和27.1%。种植绿色食品10年后,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分别增加31%、4.9%、42%和32%。绿色食品生产模式减排效果显著,大幅提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近10年,氨挥发累计减排98.42万吨;硝酸盐(NO3-)淋洗减少61.98万吨;一氧化二氮(N2O)减排4.29万吨;温室气体减排5558万吨。根据5月25日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工作座谈会发布的最新数据,2009—2018年,绿色食品生产比常规生产氮肥使用和化学农药使用分别减少39%和60%,10年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003万吨,累计创造生态系统服务价值6.3万亿元。
  在经济效益和品牌效应方面,绿色食品产业推动了经济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绿色食品企业和产品市场竞争力显著提高,70%以上的企业管理者认为发展绿色食品有利于其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升级,企业年产值增加50.3%,农户收入增加43%。绿色食品品牌已成为形象良好的发达品牌。绿色食品标识知晓率达到73.5%,绿色食品总体购买率达到58.9%,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意愿支付溢价为51.6%—65.1%,75%以上的消费者认为绿色食品品牌具有美誉度,60%的消费者对绿色食品有忠诚度和推荐度。
  在社会效应方面,绿色食品事业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社会效应。调查结果显示,90.7%的企业认为发展绿色食品后,危害员工健康安全的生产环节减少,生产防护措施更充分;75%以上的消费者认为绿色食品改善了食品安全问题,89.5%的消费者出于健康安全原因而购买绿色食品,72.3%的消费者认为绿色食品有助于帮助其形成绿色环保观念。绿色食品在制度效应、模式效应、技术效应、健康安全效应、示范引领效应等方面成效显著,带动了我国现代农业生产管理制度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示范和引领了中国农业的现代转型,促进了绿色农业生产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保障了食品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培育了公众的绿色环保观念,形成了健康绿色的生活方式。   绿色有机地标农产品发展要“量质齐升”
  今年年初,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印发了《2021年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工作要点》(以下简称《要点》),提出坚持稳中求进,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为主攻方向,强化风险防范,狠抓责任落实,充分发挥绿色有机地标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中的重要作用,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新的贡献。
  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司司长肖放在5月25日的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十四五”绿色有机地标工作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稳发展优供给,强品牌增效益”为主线,以统筹推进农业生产和产品两个“三品一标”为路径,坚持“守底线”“拉高线”并举,保安全提质量同步推:
  一要稳发展,坚持“质量第一”,引导地方政府因地制宜科学设置绩效考核指标,推进绿色有机地标农产品由总量扩张向总量增加和质量提升并重转变。
  二要保安全,对标“四个最严”要求,建立全过程质量监管机制,严格认证审查,严格依标生产,严格证后监管,加强认证产品风险监测、监督抽查和巡查检查,加大违法违规行为打击力度。
  三要提品质,对标高品质生活新要求,以提品质、增特色为主攻方向,推动绿色有机地标农产品提档升级。
  四要铸品牌,紧盯国际先进水平,着力打造一批信誉过硬、品质高端、市场认可的绿色优质农产品精品品牌。
  五要赋动能,以改革创新作为第一动力,不断激发绿色有机地标农产品高质量发展的动能和活力。
  六要增效益,围绕服务三农大局,坚持绿色有机地标农产品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相统一。
  张华荣在座谈会上部署了今年绿色有机地标工作:到“十四五”末,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数量达到6万个,产品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特色产品品质指标体系初步建立,产品分等分级有效推动;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绿色生产水平显著提升,标杆“领跑”作用凸显;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发展质量水平明显提高;品牌的知晓率、公信力和美誉度进一步提升,消费引领作用扩大;品牌效应显著,服务“三农”大局的功能作用进一步增强。
  张华荣表示,我国绿色食品事业发展速度很快,规模不断扩大,但是发展速度过快、规模过大,不仅影响产业发展质量成色,而且容易出现各种风险漏洞,埋下质量安全隐患,损害精品品牌形象。綠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标发展要“稳”,稳定节奏、把控风险。要统筹兼顾,处理好发展与安全、数量与质量、眼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的关系。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要稳定节奏、把控风险;要行稳致远、久久为功。
  具体来讲,绿色食品要坚持精品定位,突出优质营养、环保健康的高端品质,稳步增加总量规模;有机农产品要坚持行政推动与市场拉动相结合,因地制宜加快发展;农产品地标要突出“独特地域、特定生产方式;独特品质、特定历史文化”,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绿色食品原料基地要以提升质量、稳定总量、优化结构为重点稳步发展,积极推进有机农产品基地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园区建设。绿色食品生产资料要扩大认定总量,积极推广应用。
  张华荣提出,今年包括今后一个时期,绿色有机地标工作要念好“稳”“严”“实”“优”“响”“新”六字经,不断增强事业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
  一是“稳”,稳定节奏、把控风险。绿色食品要坚持精品定位,突出优质营养、环保健康的高端品质,稳步扩大总量规模;有机农产品要坚持行政推动与市场拉动相结合,因地制宜加快发展;农产品地理标志要突出“独特地域、特定生产方式;独特品质、特定历史文化”,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
  二是“严”,严格审查、严格监管。绿色食品要严格落实质量审查把关要求。地标产品要突出声誉基础和特色品质,提高登记管理质量。全面落实证后监管制度措施,强化淘汰退出机制,对企业年检、产品抽检不合格的,依法依规摘牌出局,确保不发生质量安全事件。
  三是“实”,压实责任、落实制度。组织开展“绿色食品审查工作规范行动”,全面强化绿色食品检查员、内检员职责。督促检查获证企业落实技术标准和生产操作规程,推动基地、企业积极推广应用绿色食品生产资料。推进质量追溯管理,抓好专项整改相关工作。
  四是“优”,优化结构、优化产业。打造一批规模大、影响广、效益高的产业集群,积极推进畜禽、水产和加工食品的发展,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型食品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发展绿色食品。积极配合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工程,推进产品特色化、生产标准化、身份标识化和全程数字化。
  五是“响”,扩大用标、唱响品牌。继续实施“绿色食品标志规范使用行动”,开展“绿色食品宣传月”行动,推动绿色食品进超市、进社区、进学校。
  六是“新”,开拓创新、激发活力。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务效能,组织开展绿色食品有关重大课题研究,夯实理论政策和技术基础,以“有机+地标”为主攻方向,推动产业发展。
其他文献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立足于解决好新时期“三农”问题的重要战略部署.实现乡村振兴,基础是产业,关键是人才.全国首个全区域、全品类、全产业链的区域公用品牌“丽
秉承新课程“素养为本”的理念设计鲁科版教材选择性必修模块“原子结构”单元整体教学.分析教材内容的编排特点与蕴含的素养价值,对实验证据与科学模型之间的逻辑关联进行系
关键词:信息化;数字化;数字乡村;乡村振兴  数字乡村是伴随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以及农民现代信息技能的提高而内生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和转型进程。数字乡村建设既是乡村振兴的戰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农村信息化建设,作为重要抓手的数字乡村建设正在整体带动和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为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成为数字中国和乡村
关键词:乡村人才振兴;现代化;乡村人才结构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其写入党章,这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党的第十九届五中全会再次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的完成,意味着“三农”工作的重心从“脱贫攻坚”转向了全面推进“乡村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加快建设科技强国”。这一重要论断将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性提上了历史的新高度,为我国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提供了科学指导,为做好农业科技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要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摘要:应用自主研制的MXLab21先进数字化实验系统探究NaOH溶液滴定常见金属离子Fe3 、 Fe2 、 Mg2 、 Cu2 及Al3 的氢氧化物沉淀的pH曲线(pH-V关系曲线)。探究了单一金属离子氢氧化物沉淀的pH曲线,对实验所得的沉淀pH范围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发现仅有Fe2 的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明显不同。探究Fe3 、 Fe2 与Mg2 两两混合和三种离子混合时的氢氧化物沉淀的p
关键词:老字号品牌;品牌创新;品牌年轻化  我国现存老字号大多创建于明代或清代,主要得益于当时商品经济、手工艺的迅速发展。商务部发布的一项统计数据显示,新中国成立时,中华老字号企业约有16000多家,涉及餐饮、医药、食品、零售、烟酒、服装等行业。然而目前,经过2006年商务部《关于实施“振兴老字号工程”的通知》及2011年《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华老字号保护与促进工作的通知》先后确定的两批中华老字号名录
关键词:乡村振兴;土地要素;供需矛盾  土地是农村最重要的资源。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补短板、强弱项,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原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曾表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需要破解农村金融、人才、土地三大瓶颈。目前,各地发展现代化农业、兴村新产业、富民新业态和实施人居环境整治时普遍遇到的突出问题是用地难题。随着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原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松南低凸起花岗岩古潜山是南海西部重点油气勘探领域。受该区复杂地质条件与地震资料品质影响,其前古近系潜山优质储层预测与含油气性检测研究难度较大。从已钻井资料出发,结合地质地球物理资料综合分析,精细划分并评价了古潜山储层纵向有利相带,并应用蚂蚁体融合曲率体技术刻画了古潜山有利储层空间展布,有效提高了潜山裂缝性储层预测精度;同时,结合基于倒谱变换的地震纹技术,从正演模拟出发,开展了古潜山有利储层含气性分析,在研究区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极大地促进和推动了深水油气勘探进程。
海底冷泉与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全球气候变化和极端环境生态系统等重大问题密切相关,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冷泉系统形成演化影响因素众多,其时空分布、活动特征及相关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差异较大。冷泉活动的浅表层响应与深部控制要素的耦合关系、冷泉差异发育的流体动力学过程与控制机理等科学问题有待深入研究。以琼东南盆地为主要研究对象,针对冷泉差异发育特征及其控制机理问题,以流体动力学研究为主线,深浅连通,将浅表层冷泉观测数据与深部地质环境、地层压力等要素相结合,精细刻画冷泉流体从物源层向浅表层运移的渗漏通道特征,建立冷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