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传播疾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cl198006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性传播疾病;心理护理
  性传播疾病是指通过性接触而传播的一组疾病,主要指梅毒、淋病、尖锐湿疣、非淋菌性尿道炎、生殖器疱疹、软下疳、性病性淋病肉芽肿、细菌性阴道炎、艾滋病等20多种。其中以梅毒、尖锐湿疣、淋病、艾滋病较常见。性传播疾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性接触传播,其次是血液传播,再次母婴传播。随着经济的发达、信息的传播,无保护性行为的增加,性传播疾病呈上升趋势,尤其同性之间传播更为严重,性传播疾病已成为严重危害公共卫生的问题。由于患者所患疾病与不健康性行为有关,来自家庭、社会和疾病本身等各方面的因素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精神压力,使他们出现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学习、工作、家庭和生活质量。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在护理工作中及时发现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及时做好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非常有利于疾病的恢复。同时,及时改变患者危险性行为,可预防和减少性传播疾病的传播,减少对社会的危害。
  1 产生心理问题的根源
  1.1 性传播疾病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传染性极强,能促进疾病的传播,并能引起各种并发症和后遗症,如不孕、异位已妊娠、早产、流产和死胎等,还可引起新生儿和儿童感染等。我院于2012年12月收治出生15天的先天梅毒患儿,由于患儿母亲患有梅毒、艾滋病而未及时发现,分娩时发现梅毒抗体阳性、艾滋病抗体阳性,导致患儿不足7个月出生,出生时只有1.5公斤,出生15天出现皮肤梅毒疹而发病。因此,一旦确诊为性传播疾病将对患者产生很大的心理冲击。
  1.2 性传播疾病大多数来源于婚外性生活,极少数来源于配偶,患者有难言之隐,担心疾病会被发现,担心疾病会传染给伴侣及家人,担心别人的歧视等等。另外,相当一大部分患者患病后相信社会巫医,不到正规医疗机构治疗,未得到及时、正确、规律的治疗,从而延长了病情,有的使病情进一步恶化,加重患者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从而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
  2 常见心理反应及护理
  不同的人群,不同的文化水平,不同的社会环境及个体差异患者所产生的反应有所不同,所以护士应根据不同层次患者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护理时护士应严密观察患者,随时掌握患者的心理变化,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再根据患者不同职业,文化水平,心理反应测知他们的心理问题,从而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患者一旦被确诊为性传播疾病,就会产生一系列心理反应,不同的患者产生的反应有所不同,较常见反应有否认;自责;自卑;愤怒、绝望;焦虑、恐惧、悲伤、失眠等反应。患者的情绪对治疗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积极乐观的情绪非常有利于疾病的恢复;消极情绪可导致患者免疫力下降,影响疾病的恢复,同时消极的情绪还容易产生暴力倾向,报复心理,严重影响家人和医护人员的安全。作为专业的护理人员应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时发现心理问题,进行及时专业的心理干预。
  2.1 否认 患者一旦确诊为性传播疾病,首先产生的心理状态是医生是否误诊,护士是否将标本弄错,化验结果是否有误等一系列疑问,患者企图以否认的方式达到心理平衡。因此,患者就会反复就诊,反复化验,直到接受为止。我院曾经收治一名患者,男性,货运司机,有危险性行为,患病后而到我院就诊,经医生诊断后确诊为梅毒,结果病人不能接受此诊断,先后到吉大一院性病科检查,疾控中心检查,之后又回到我院检查确诊。经过护士耐心心理疏导,讲解一些疾病的实例,患者方可坦然面对事实。因此护士在此阶段应热情接待患者,加强沟通,耐心细心做好解释工作,向患者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鼓励患者正确对待疾病,动员患者及家属及早就诊,夫妻双方同治,使病人及家属能够及早、规律、全程用药,才能彻底治愈。
  2.2 自责 患者表现对自己过去的不良性行为感到后悔,感觉愧对家人,害怕疾病传染给家属,产生罪恶感。护士在护理时应正确指导患者要面对现实采取积极的态度对待疾病,以乐观的情绪战胜疾病。
  2.3 自卑 患者所发生的疾病,多数因不良性行为引起的,因此患者害怕别人歧视,认为自己有道德问题,所以害怕患者接触社会、接触家人。护士在护理患者时应向病人讲解疾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告知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忌酒和辛辣食物,避免劳累,严禁房事,内衣内裤进行浸泡消毒,生活用品专人专用。病人出院后坚持定期复查,防止复发,如何正确应用安全套等,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洁身自好,对自己负责,对社会负责。
  2.4 愤怒 患者表现悲伤、愤怒和绝望的情绪,感到所有的事情对自己不公平,被命运捉弄,很容易产生报复心理,患者常常把愤怒的心情转嫁给医生护士和家人,无理取闹,情绪不稳定等。护士在护理患者时应为患者创造和谐、轻松的就医环境,应具有娴熟的护理操作技能,语言要和蔼可亲,解释要耐心细致,充分体现人文关怀,时刻为患者着想,为患者解决实际困难,切忌用命令语言激化矛盾,避免和减少不愉快的发生。
  2.5 恐惧 患病后,害怕自己病情被暴露,担心疾病会传染给他人,担心家人会遗弃自己,担心疾病会治不好,担心会影响生育,担心影响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前途等而产生难以言状的焦虑、恐惧、悲观的复杂情绪。所以护士在护理过程中要主动帮助患者解决生活上、心理上困难,使患者得到心理安慰。主动与患者家属联系,向家属进行健康宣教,解决家属的思想顾虑,正确对待疾病,使家属多探望患者,多关心患者,接纳患者,从而解除患者的恐惧心理,以积极健康的心态战胜疾病。
  3 心理疏导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1 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 在沟通交流时往往涉及患者的隐私,应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场所进行,有关资料应妥善保管,防止泄露患者隐私。
  3.2 注意给患者安全感 护士要有良好的素养,在沟通交流时向患者介绍疾病好转的实例,向患者介绍疾病治疗的新进展、新方法,让患者看到希望,树立信心。
  3.3 注意健康教育的内容 健康教育要简明扼要,通俗易懂,不要恐吓患者,以免增加患者负担,产生心理障碍。
  3.4 注意服务态度 护士在给患者治疗护理时应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在沟通交流时应保持真诚和蔼的态度和患者容易接受语言,避免评判性、歧视性语言。
  4 体会
  通过对患者进行系统地、连续地、主动地、积极地心理疏导,同时实施健康教育,有效地消除了患者的思想顾虑和恐惧心理,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主动配合治疗,促进了疾病康复。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αβ复合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血液学和基因型特征。方法随机选取2013-2015年经该院诊断及治疗的αβ复合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者58例(复合贫血组),健康体检者
应《印刷经理人》杂志之约.写这个专栏已经一年了.当初与王丽杰主编通电话时的情景历历在目。上了50岁的人.处于相对稳定的环境之中.真的能深切地体会到”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的感
由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上海市信息化办公室联合主办.中国电子商务协会秘书处、上海信息中心、上海理工大学和中吴化工网上交易中心共同承办的中国首届
目的分析并探讨护患沟通与护理语言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自2012年2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75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在应用护理语言前,对全部护士进行有效沟通
2003年2月28日.在经过了一年多时间的紧张筹备之后.备受关注的中国印刷集团公司,终于在新一届政府即将产生之前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在北京京西宾馆举行的成立大会没有剪彩,没有宴
生涯管理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新领域,是人本主义管理思想的真正体现。它既是一种系统的人力资源配置手段,也是一种系统的人力资源开发手段,更是一种高层次的激励手段。它能把
目的临床研究超高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要点及护理效果。方法通过对笔者医院最近两年收治的98例高龄冠心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综合分析临床护理干预对临床治疗及患者生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在乙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中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1月该院接受治疗的乙型肝炎患者50例及肝硬化患者50例
<正> 加入 WTO 之后,我国印刷业正朝着规模化、集团化方向发展,印刷技术进步细化,深入,新技术、新工艺层出不穷,竞争的焦点已不再限于低成本、高品质地向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