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探索高校少数民族师生后勤服务保障工作的发展之路

来源 :无线互联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b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陕西省几所代表性高校为例,明确研究意义,进行有针对性的调研、对比、分析,找出问题差距,探究适合陕西省高校少数民族师生后勤服务保障管理体系和制度框架,最终形成合理有效的意见建议,服务于高校少数民族师生后勤服务保障工作。
  关键词:陕西高校;少数民族师生;后勤服务保障
  陕西省作为西北地区的教育大省,由于历史文化及地理位置等原因,少数民族师生人数比重一直较高,但由于少数民族风俗、语言、饮食等习惯的不同,如何提高少数民族师生的后勤服务保障工作也成为了陕西高校民族稳定及后勤服务改革的核心工作。本文以西安邮电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政法大学等高校为例,首先明确研究意义;其次通过调研以上几所高校少数民族师生后勤服务保障工作最新现状,进行对比分析,查找存在的问题;最后研究探讨适合高校少数民族师生后勤服务保障管理体系和制度框架,形成合理有效的意见建议,服务于高校少数民族师生后勤服务保障工作。
  1 高校少数民族师生后勤服务保障工作的意义
  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是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增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高等院校要从维护国家稳定和促进民族团结的高度出发,把做好少数民族师生后勤服务保障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加强后勤管理人员的思想认识,熟悉少数民族师生的风俗习惯,制定专项工作方案,不断完善后勤保障,提高清真餐厅的服务质量,重视少数民族师生住宿条件,服务与管理并重,为少数民族师生提供良好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确保校园安全稳定。
  2 当前陕西省高校少数民族师生后勤服务保障工组现状
  2.1 饮食工作现状
  ⑴目前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饮食习惯大相径庭,但也有部分趋同,比如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十多个少数民族师生信仰伊斯兰教,属于穆斯林,他们都有清真饮食习惯,尤其在陕西省这一西北地区的教育重地,少数民族饮食工作总体趋势多为:重视穆斯林师生饮食习惯,开设清真食堂,针对其他少数民族师生饮食需求,开设风味特色小吃摊点。⑵经调研西安邮电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政法大学等几所具有代表性的高校发现:西安邮电大学分为雁塔校区、长安校区东区、长安校区西区三个校区,分别建有独立的清真食堂,同时,为了便于穆斯林师生饮食方便,在其他食堂还隔离专门摊点开设清真食品便民窗口。此外在该校三个校区的四个学生食堂引进各种民族风味小吃,满足广大师生的饮食爱好与口味需求;陕西师范大学属于师范类重点本科院校,其分为长安、雁塔两个校区,因少数民族师生基数较大,该校共建有两个面积较大的清真食堂,每个食堂都设有二十余个摊点,经营饭菜种类花色齐全、小吃面点品种样式丰富,在陕西省高校后勤服务保障工作中都名列前茅。西北政法大学与西安邮电大学在少数民族师生饮食工作保障上具有一定的相似处,该校也分为长安、雁塔两个校区,并都建有独立的清真食堂,开设风味小吃摊点。⑶陕西高校清真食堂工作人员配备多以回族厨师为主,部分高校有其他少数民族穆斯林厨师经营清真风味小吃,各高校针对清真食堂的经营都有一定的政策扶持倾斜,在管理费、水电费、维修费、住宿费上都给予部分减免,有时还发放特殊伙食补贴,用来维护少数民族经营者的利益,促进清真食堂饭菜质量的提高。⑷重视清真饮食文化,多数陕西高校在开斋节期间,组织穆斯林学生聚餐,弘扬穆斯林饮食文化。⑸多数陕西高校饮食工作负责人都会定期去清真餐厅、风味小吃摊点咨询少数民族师生在就餐过程中对高校饮食工作的意见建议,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与实践。
  2.2 陕西高校少数民族师生住宿现状
  按照教育部规定,陕西各高校实行按年级、按班级安排住宿,杜绝以民族划分安排住宿的情况,防止住宿安排上出现歧视少数民族学生的现象。对安排有少数民族学生的宿舍,学校加大关心力度,学工、后勤、保卫等部门紧密配合,加强民族政策宣传,教育学生尊重和理解不同民族的习俗,大力弘扬各兄弟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行为观念,共同营造团结和谐的校园氛围。少数民族教师的住房待遇与汉族教师的住房待遇同等,根据各高校实际情况,按照排名,分配宿舍、公寓或住房。
  3 当前高校少数民族师生后勤服务保障工作出现问题
  3.1 饮食工作
  ⑴各高校不同校区穆斯林师生人数差异较大,固定客源不稳定,部分高校清真食堂出现早餐无人问津现象。⑵少数高校清真食堂和其他民族风味小吃饭菜质量一般,花色品种单一,长期菜谱不变,厨师手艺有待提高。⑶少数高校清真食堂和其他民族风味小吃出现价高量少等现象。⑷个别高校清真食堂出现师生外带禁忌食品入内,引起少数民族师生的异议。⑸部分高校清真食堂较为偏僻,不便于少数民族师生就近就餐。
  3.2 宿管工作
  部分高校宿舍数量有限,无法达到本科生六人间、研究生四人间的高校宿舍人数平均水平。
  4 造成当前高校少数民族师生后勤服务保障工作问题原因分析
  4.1 饮食方面
  ⑴陕西省“985高校”、“211高校”的清真食堂开办规模较大,花色种类品种齐全,固定就餐师生人数也能够保障,形成良性循环。但部分特色院校及二本高职院校因为少数民族师资、生源有限,虽然按照国家要求开设清真食堂,但固定就餐师生基数太小,难以形成有效的收支平衡,甚至出现,早餐供应无人问津的现象,这对清真食堂的经营者来说打击甚大,即便在高校给予部分费用减免补贴的基础上,经营者仍会出现懈怠惰性消极的情绪,导致饭菜质量一般、花色品种单一、量少价高,影响清真食堂的正常营业运转。
  ⑵因高校配备的食堂管理人员人数有限,并多为汉族,对少数民族师生在饮食方面反映的问题很难把握拿捏,又考虑少数民族特殊性及自身建设投入等因素,在解决方案上难以完全达到少数民族师生的诉求,往往导致少数民族师生产生受歧视、不被重视的思想,从而选择外出去学校周围的清真餐馆就餐,无形中减少了清真食堂原本就少的客源;此外,高校师生整体在少数民族宗教信仰方面重视程度不高,对少数民族的饮食风俗习惯及禁忌了解不深,有时因个人疏忽大意,无形中做出伤害民族感情和民族习惯的行为,使得少数民族师生作为高校弱势群体更容易产生误会与反感情绪,如若处理不当,更会引发进一步争端,影响高校后勤保障工作的正常运行。   ⑶部分高校在清真食堂选址上较为偏僻,原本少数民族师生人数就较为有限,但学校为了保障其他食堂的就餐人数,往往将清真食堂放在顶层或较为偏僻的区域,使得清真食堂在地理位置上不占优任何优势,许多非穆斯林的师生如果想换个口味,品尝下清真食堂的饭菜,但由于就餐地点楼层较高或位置偏僻,往往选择放弃,造成清真食堂无法吸引其他民族师生前来就餐的一大弱势。
  ⑷对于一般高校而言,清真食堂或其他民族风味小吃经营者较为固定,为了保证少数民族饮食工作的稳定,往往这类食堂或窗口缺乏竞争,经营者或因为自身水平原因,或因为餐饮特色风味原因,或因为学校扶持保障原因,或多或少出现食材缺乏创新、常年菜谱单调,味道一成不变的现象,使得广大师生产生味觉疲劳,心理排斥,从而导致就餐人数不断减少。
  4.2 宿管方面
  因各高校办学规模、招生来源、政府扶持条件不等,其宿舍数量及环境也有差异,重点高校基本能达到本科生4-6人间,研究生3-4人间,博士生单间或1-2人间;一般普通高校能达到本科生6-8人间,研究生4-6人间。少数民族学生亦安排在内。
  5 做好当前高校少数民族师生后勤服务保障工作的措施方案
  5.1 饮食方面
  ⑴各高校要将少数民族师生后勤服务保障工作纳入学校“全面建设,文化共融,平等尊重,综合发展”的方针中去,要把办好清真食堂与民族特色风味摊点提高到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高度来认识,切实尊重少数民族师生的饮食习惯,积极解决好少数民族师生的就餐问题,为少数民族师生的学习、工作、生活提供良好的氛围环境。⑵加强民族文化的宣传与推广,落实民族政策的实行与推进。使广大师生能全面了解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饮食禁忌;二是重视少数民族传统节日。三是清真食堂的建设要充分考虑少数民族师生就餐是否便利,尽可能为少数民族师生提供便利、舒适、独立的就餐环境。⑶加大对清真食堂的投入和补贴力度。各高校要深刻认识到开办清真食堂与民族风味摊点不是政府强派的任务与工作,容不得半点马虎,在清真食堂建设、基本设备配置、大型器械修缮等方面要加大投入力度,确保设施完善;在特殊时期,针对少数民族师生饮食工作的特殊问题,学校还要给予必要的补贴与扶持。⑷各高校可根据校区地理位置的远近,按片划分,指定一所清真食堂开办比较完善成熟的高校或企业接手,以独立集团的方式,严格按照穆斯林的饮食习惯,统一采购、配送、加工、出售,其他高校以合作监管的模式对本区域经营清真食堂的高校或企业在原材料输送、员工规范操作、食品安全卫生等环节进行监督管理。⑸加强与民族高校的沟通交流,促进与民族高校的教师互换。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去民族高校进行调研访问,认真了解、熟悉少数民族师生的饮食特点及管理措施,学校也可以挂职锻炼的形式,加强相互之间后勤队伍的互换交流,让民族高校的后勤管理人员来我们的队伍,指导、帮助我们少数民族师生饮食保障工作的发展,让民族高校的教师与我们少数民族师生多沟通交流,作为民族连接的桥梁,促使我们的后勤管理和服务工作逐步改进,逐步完善。⑹发挥学校自身少数民族教师与学生伙食管理委员会的作用。⑺建立健全高校少数民族师生后勤服务保障管理体系,促进学校统战工作进一步发展。结合学校少数民族师生学习、工作、生活的实际状况,建立少数民族餐饮工作领导小组,健全清真饮食管理工作制度,全力服务少数民族师生的就餐需求,推进高校清真食堂及民族风味摊点的建设。同时,在完善后勤服务保障工作的基础上,学校还要有针对性的做好少数民族师生服务工作的理论指导。
  5.2 宿管方面
  各高校要把学生宿舍作为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场所,加强民族政策宣传,教育学生尊重和理解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严禁少数民族学生在校外租房、做饭,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的集体意识与民族平等观念;同时,可以参照饮食工作的措施方案,加强与民族高校沟通交流,互换挂职教师,参与少数民族学生的住宿管理工作,或调动本校少数民族教师的积极性,共同投入到学校后勤保障工作中来,掌握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动态,服务少数民族学生日常住宿,大力弘扬各兄弟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行为观念,共同营造团结和谐的校园氛围。
  在新形势下,学校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的开展,从后勤保障为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团结各方面的力量,对少数民族师生进行关怀、帮助、温暖,营造各民族师生团结友爱的良好氛围,最终使高校师生能够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坚守中华民族大团结的理念。
  [参考文献]
  [1]李杏泉,曾凡莲.民族院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民族性[J].中国高校后勤研究.2003.1.
  [2]李建华,丁开明.推进高校清真食堂(灶)建设 提升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中国民族宗教网.http://www.mzb.com.cn/html/report/232315-1.htm.
  [3]李松杰,柯大为.强化民族团结在高校统战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J].实践与探索.
其他文献
一个在家办公的SOHO一族,不可避免地要用到打印机、复印机.当然,现在不用买那么多设备了,一个多功能一体机就够用.但是,仍然存在着买什么样的多功能设备,够用又不浪费的问题.
永康古山乡镇工业从1984年废铝再生行业占主导优势后,至1989年产值由366.6万元增至10105万元,年递增94%,在全县中率先成为亿元镇。上缴国家税金1984年为32万元,1989年达514.7
近日,巴南区市政园林局近期一个暖心举动,得到了许多巴南市民的称赞,并纷纷为其点赞叫好。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巴南区市政园林局在为行道树修剪、打药、洒水的过程中,为避免掉落的
一、我们现在所实行的经济体制是一种双重体制,它将贯穿于整个社会主义经济全过程的始终我们所说的双重体制,是指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管理体制,这是发展社会主义
利用叶绿体基因trnS-trnG基因间隔区的通用引物,扩增并分析了不同地区的14个叶籽银杏和2个银杏的trnS-trnG基因间隔区序列,结果表明,14个叶籽银杏和2个银杏的trnS-trnG序列长
为迎接“5·18国际博物馆日”,上海首度举办了“博物馆之夜”活动。5月17日至19日,上海全市8个区县30家博物馆将延长开放时间,其中大部分博物馆集中在5月18日周六晚,延长开放
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需要深刻把握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新要求,遵循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逻辑规律,坚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应对时代之变、满足社会需求、服
1月23日,璧山区政协主席向邦俊告诉记者,近年来,璧山区政协按照市政协“委员传递正能量”履职实践活动要求,创新性地开展“让政协走进群众,让群众走进政协”履职实践活动,效果明显,
本文给出了分子格上伪补的构造定理,并证明了当一个非平凡分子格上有伪补,其既约因子上并不一定存在伪补,但其准既约因子上一定存在伪补,且任一分子格上的伪补都可表为其准既约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