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味教学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cus2316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对中国诗歌发展历史的简述以及新课标对诗歌教学的要求,结合语文教师语言锤炼的过程论述以及诗味教学在语文学科中的具体呈现模式,从而推论出诗味教学就是在把握文章主题思想的前提下,师生自由链接自我积累的诗歌资源,恰如其分地营造一种诗性学习氛围,师生双边互动生成的一种诗意的语文教学课堂。
  【关键词】诗歌;诗味教学;诗意;语文课堂
  G623.2
  诗味教学并不是笔者的独创,笔者只是非常喜欢诗歌创作,在诗歌的创作与研究中回味、感悟日常的语文教学,将语文教学与诗歌创作的相通处进行研究,从而总结出一点肤浅的愚见。
  一、了解诗歌发展的历史,为诗味教学做好铺垫工作。
  我国是诗歌的国度,诗歌起源于春秋时期由各诸侯国协助周朝朝廷采集,之后由史官和乐师编纂整理而成,孔子参与整理的《诗经》。
  在我国诗歌盛行的朝代,格律诗总是独领风骚,格律诗涵盖了当时各个领域浩如烟海的内容。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孙景超在《全面正确看待格律诗》阐述:“千百年来,历代诗歌研究者和广大读者大都承认,在唐代兴起的近体诗(也称格律诗)是中国传统诗词中最有代表性、最具典型意义、最富民族特色的一种诗体。它经历了漫长的形成过程,是中国诗歌体裁、形式发展到成熟阶段的产物。它创造的艺术形式和结构最巧妙、最精致、最完整,诸多前贤对此有种种精辟论述。据马凯等一些当代诗词专家的概括,这种格律诗体有‘五美’:即‘均齐美’、‘节奏美’、‘音乐美’、‘对称美’、‘简洁美’。其中尤其是近体诗‘简洁’的特点和优势值得认真重视。近体诗往往仅用优美动听的几十个字,就可以揭示大千世界的种种奥秘,展现尺幅千里宽广无比、绚丽多姿的画面,抒发人间喜怒哀乐的种种复杂感情,传达社会生活中种种丰富深邃的哲理。由于简洁又押韵,便于吟诵记忆,在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今天更显重要。近体诗因具有这些优势和魅力,历来受到各族人民的广泛喜爱,因而流传领域最广、存续时间最长。”
  二、从研究诗歌入手体悟诗味教学。
  诗歌是我国民族文化的国粹和瑰宝,今天我们的语文教材编排体系可以充分的证明这观点。
  新课标要求小学生必须学习120首古体诗歌,这可以体现出国家教材编委会对诗歌的高度重视。
  在我们小学阶段不谈论诗歌教学是不理智的或者不科学的。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潜心研究诗歌,不但要懂得诗歌的起源、发端、发展以及诗歌按不同性质的分类,而且要逐渐学会创作诗歌,在创作诗歌中去真正领悟诗味的诞生。
  三、在锤炼教学语言的过程中感悟诗味教学。
  散文大家朱自清先生曾经潜心研究诗歌长达10年之久,才有《背影》、《春》、《荷塘月色》等意味隽永、清新柔美富有感染力的文字。朱自清先生是一名博闻强识的大学教授,一位国家级的语言大师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这些名不见经传的小学语文教师。
  语言是锤炼出来的,这句话看来一点不假。书面语言如此,口头语言何尝不是。
  我们作为小学语文教师,锤炼自我的教学语言和书面语言是教师职业内在的要求,也是社会责任外在的需求。
  那么,怎样锤炼我们的语言呢?我认为最好从诗歌开始,让自己的教学语言充满浓浓诗味,这样能够更好开启学生的心智。有的教师不理解,现在提倡的是白话文,古代诗歌太深奥,现代诗歌太玄。一节课用诗歌充斥我们的语文课堂,仅不是现有语文教材体系要乱套吗?
  我这里提倡的诗味语言,是指在课堂导入或者过渡衔接时用诗性化的语言来体现教学语言的诗味。
  三、诗味教学的具体操作模式。
  在日常语文教学中到底怎样操作达到教学的诗味,我可以谈谈我的一些肤浅经验。
  1.古体诗歌的教学中的诗味。
  导入时可以选择一首内容相似的古体诗歌或者现代诗歌帮助学生营造气氛。
  过渡时,可以用一句简短的诗歌帮助学生自然过渡。
  总结意境时,在低年级由教师选编类似诗歌,在中高年级可以由学生自由创编诗歌相似内容的诗歌。
  2.现代诗歌的教学中的诗味。
  创设情境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诗歌的情境,让学生融入美丽的画面中,建立一种具象的诗味。
  学习诗句时,让学生反复朗读,吟诵体现出自我追寻的诗味。
  学习完成时,让学生用诗味的语言来回顾画面的美感,从而达到情景交融,诗味浓郁。
  3.散文教学中的诗味。
  人们常说:“诗歌的语言是跳舞,散文的语言是漫步。”其实诗歌和散文有很多相通之处。
  写景状物类,游记类的散文可是提炼很多有趣的诗歌,在散文与诗歌之间存在一种散文诗,更是帮助我们教师如何去探寻诗味的教学一条捷径。
  诚然,我们得理智地认识到,并不是小学阶段每一篇课文都可以体现出浓郁的诗味。可是,诗歌语言的精炼性、准确性应用到日常语文教学肯定对我们大有益处的。
  综上所述,诗味教学在我理解,并不像创作诗歌一样教学,或者每说一句话都像诗歌一样精妙,而是要把握文章主题思想的前提下,师生自由链接自我积累的诗歌资源,恰如其分地营造一种诗性学习氛围,让学生轻松快乐地上好每一堂充满无限遐想的语文课。
  参考文献
  [1]孙景超《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3月28日第577期
  [2]人民文学出版社《朱自清散文选》
  [3]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语文新课标(2011)版》
  
其他文献
目的:采用临床常用的两种化学固化型粘接剂,对网底托槽和激光底面托槽粘接强度进行比较研究,为临床上金属托槽的直接粘接技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80颗新鲜人类前磨牙随机分为
【中图分类号】G420    课程改革的关键在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也在教师。现代教育就应该是人文教育、科学教育、创新教育相融而成的教育。探究性学习能适应这种需要,能很好的面向全体、尊重个性、分层教学、发展能力。探究性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探究性学习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
摘要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美”:①音美,要讲普通话;②意美,要做到准确美、简洁美、理趣美、生动美;③形美,追求修饰美、多样美;④情美,具有高尚的情操美、道德美等”。但讲求语言的美,并不是说语文教师在上课时字字珠矶,句句似诗,每一堂课都是一篇精粹的散文,因为它毕竟不同于照本宣科的背书。语文教学真正是科学美与艺术美的高度统一体。在具体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够使这种完美统一得以展现的中间媒
课堂是教师实施素质教育,学生收获知识的主阵地。课堂效率如果不高,则势必影响教学质量。教师应适应课改形势,在学习与交流当中增加知识积累,增强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对教材要深入分析,明确教学层次,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则有助于促使语文教学真正走上科学化、高效率的轨道。  讲台上,教师分秒必争地写,讲台下,学生勤勤恳恳地记,师生皆满脸疲惫,可第二天温故时教师却发现,对于前一天刚教的知识,学生已
【内容摘要】世界在不断变化和发展,新的科学技术层出不穷,新的知识迅猛发展,新的信息与日俱增,要使我们的知识赶上时代的要求,要使我们的认知结构能适应新的变化,就必须不断地更新知识,优化认知结构。为此,时代赋予我们教师一项神圣的职责,就是要注重培养每个学生具有自我学习,自我汲取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对老化了的知识及时更新换代的能力。  【关键词】物理;教学;自我学习;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以科技创新为灵魂的知识经济时代已悄然到来。知识经济的第一资源是智力资源,拥有智力资源的是人才,人才来自教育。因此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基于此,现代教育必须重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作为基础学科的物理在其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基本知识,使其掌握基本技能和方法,更要重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关键词】物理;教学;培养;创造力  【中图分类号】G
摘要:本文以初中生物感悟教学模式为研究对象,针对相关问题进行了阐述。文章首先介绍了初中生物感悟教学模式实施原则,分析了初中生物感悟教学模式的实施阶段,最后强调了实施感悟教学模式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对初中生物教学带来指导和帮助。  关键词:初中生物;感悟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91    1.初中生物感悟教学模式实施原则  1.1探究性原则  生物科学是一部充满科学家
摘要: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提倡强化激励和反馈的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潜能。但在英语课堂上经常存在这两种情形:一、老师对学生的回答不表扬或表扬不足,这样会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二、老师宽泛地过度地表扬学生,虽然对提高学生自信和激励学生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经常这样表扬学生,学生内心很难明白自己到底好在哪里,容易造成学生对表扬的麻木。拙文将从生物学和心理学角度简单分析口头表扬和激励的积极作用,重点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