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溶栓术治疗后循环急性脑梗死的短期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

来源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fx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动脉溶栓术治疗后循环急性脑梗死的短期疗效及对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110例后循环急性脑梗死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58例采用尿激酶进行责任血管的动脉溶栓治疗(动脉溶栓组),52例采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进行静脉溶栓治疗(静脉溶栓组),分别于溶栓治疗前及溶栓24h、7d、14d后对两组病人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两组病人溶栓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h、7d、14d,两组NIHSS评分均呈显著降低趋势(P<0.05),且动脉溶栓组NIHSS评分均低于静脉溶栓组(P<0.05);溶栓24h后,动脉溶栓组病人的责任血管再通率为79.31%,显著高于静脉溶栓组的596.2%(P<00.5);治疗12个月后,动脉溶栓组预后良好率为60.34%,显著高于静脉溶栓组的40.38%(P<0.05)。结论动脉溶栓治疗后循环急性脑梗死的短期疗效及预后效果均优于静脉溶栓治疗。
其他文献
本文以满足教职工游泳休闲与锻炼需求为切入点,以开展游泳扫盲活动为契机,将党建工作与体育部门的业务职能相结合,发挥体育学科专业优势,探索创建体育特色服务型党组织的基本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初级阶段是个体行为习惯和思想道德意识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小学教学管理中,德育是必要和迫切的。为此,许多教育单位和教育工作者积极倡导将德育工作纳
研究背景微生物(Microorganism)是一类种类繁多,数量巨大且个体难以用肉眼观察的微小生物,它们是地球生物的主要组成部分。人体内的微生物对维持机体的健康发挥着至关重要的
任务:通过为纽约医学院用户提供高质量的资源、媒体、服务以及设施,满足其信息需求,推进教育、研究及学术发展。
针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定位特点.探讨了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包括理论教学改革和实践教学改革。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完善考评体系等对理论教学进行
本文采用弹性量表及多维度多归因量表对160名"双师型"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双师型"教师心理弹性及归因方式的关系。结果发现女教师的心理弹性优于男教师,不存在统计学意义;男教
贫困地区农村的义务教育越来越引起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注。国务院决定,到2007年,争取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享受到“两免一补”,努力做到不让学生因
<正>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以体循环血压升高为主要特征,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1]。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心脑血管事件相关的死亡率约占全球总死亡率的30%
目的探究每搏变异(SVV)用于非体外冠脉搭桥手术病人的容量管理中,指导输注量与血流动力学及内环境的稳定关系。方法筛选本院2013年1月—2015年6月择期行非体外冠脉手术病人80
目的探讨双侧脑室外持续引流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致脑室炎病人辅助治疗的作用。方法收集2015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致脑室炎病人4例为研究对象,在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