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文创 延续历史基因打造新业态

来源 :四川党的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nlucif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文化为根基、创意为灵魂、产业为支撑,除了在既有制造业基础上寻找出路,成都的文创产业也同时拉开了进一步发展的序幕
  现代成都的文化版图中,金沙遗址,蕴藏着悠悠数千年的古蜀文化;武侯祠,是三国文化的历史见证;东华门遗址,是跨越汉朝清朝千年时光的文化遗存;杜甫草堂,是一代诗圣的遗迹地……它们构建起成都悠远的文脉,彰显着几千年历史的深厚底蕴。
  千年时光过去了,如今到锦里古街、宽窄巷子、少城视井、东郊记忆、西村创意产业园走走,我们会发现,这些注入现代文化元素的文创产业项目深植着历史的基因,而这些延续的历史文化基因构筑起了成都打造西部文创基地的基础。

镜头一

“品读最成都的味道”


  打造富有蜀文化魅力的城市会客厅
  “青羊区在哪儿?”宽窄巷子、杜甫草堂、青羊宫、文殊坊……来成都耍的人,不知不觉首选青羊区。
  美国《时代周刊》将成都中心城区、历史文化核心区——“青羊·少城”描述成为“China’s China”。青羊區之所以“最成都”乃至“最中国”,是因为深深根植于历史。青羊区的历史起源于六七千年前的岷江流域,距今三千五百年左右的金沙遗址达到了史前古蜀文明的鼎盛,也清晰地标注出青羊在成都不可逾越的文化坐标。
  老街巷,红砖墙,小青瓦,走在青羊区少城片区的老街上,随处能感受到这里弥漫着历史的味道。
  奎星楼街,一条紧邻宽窄巷子的老街区。在各种网红小吃店的“簇拥”下’两栋后现代风格的玻璃房子显得格外醒目,这是少城国际文创硅谷的项目之一——“明堂”创意工作区。这两栋上世纪80年代的老楼,成为了“明堂”创始人——80后设计师于侃的“心头好”。他不惜重金保留了老房子原貌,并在这里开始了文创孵化。
  如今,这个植根于本土文化的企业已经成为知名的文化创意产业运营平台,每年参与投资、合作、运营的小微文创团队及项目200多个,各类文创团队项目活动呈现150多次,吸引来自国际与国内的专业人士超过1000位,构筑起一个由艺术现场、独立书店、办公咖啡、文创工作室、文化沙龙、影像放映、戏剧表演、街巷音乐、创意美食组成的文化“生态圈”。
  在一个工作日的清晨,记者来到了“明堂”,落地玻璃窗透进春日的暖阳,大堂内弥散着咖啡的浓香。敞亮的露台上、靠窗的沙发上迎来清晨的第一波客人。这些客人中有游客,也有敲着手提电脑的自由职业者。一位从北京来的游客说,这里跟宽窄巷子相互辉映,比起纯粹的景区,更市井化,更能品味到“成都的味道”。
  “品读最成都的味道”不仅仅在奎星楼街,旁边的吉祥街以及相邻的泡桐树街、支矶石街、小通巷等6条街道如今都变得极具“文艺范儿”。小酒馆、特色餐饮、茶艺、精品名宿……他们共同构建起宽窄巷子的“后街经济”。
  与宽窄巷子和6条特色街区通过一座天桥相连的还有另一番天地——少城·视井文创园。2017年10月开园的“少城·视井”项目在四川电视台的旧址上建成,园区占地约14亩,由11栋建筑面积约300平方米一8000平方米不等的楼宇组成,目前主体建筑外观被涂上了橙、黄、绿、粉等鲜艳的亮色,已经入驻乐杜鹃、极客堂、WE+、慈文传媒、荣宝斋咖啡书屋等国内著名文创机构。未来,这里也将依托青羊区少城文化资源优势,聚集音乐、影视、视频、数字娱乐等产业,打造出“视听娱创”高端产业“生态圈”。
  以少城文脉为底色的“少城国际文创硅谷”构建起一座富有蜀文化魅力的城市会客厅。点开“少城国际文创硅谷”APP,起始页以“千年老成都,活力新少城”和集聚了文博、创意、市井生活等少城现状的图片,凸显了拥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少城在发展中形成的新的产业生态链,也标志着一个将传统与创新、本土与时尚相融的宜游、宜居、宜业的少城生活方式正在形成。

镜头二

感受创意与声音的力量建设全产业链的聚合园区


  红瓦灰墙,高高的天窗,一栋栋两层小楼依次分布,有棱角的锋利混合着水景的柔和……梵木创艺区洋溢着才华、艺术与创造力,让人难以将它同曾经的成都无缝钢管机械厂联系起来。
  “梵木建在老工厂的旧址之上,原本并没有足够的信心能将之打造成为一个文创园区。”梵木创始人余炳说,“毕竟单从文创来看,它的收益率比不上重工业。”但成都发展新经济的思路正好给了余炳机会,加上政府的支持,完善了周边交通、绿化等公共设施,让梵木创艺区从一片破旧的厂房中破茧重生,成为一座现代艺术中心。
  创艺区入口有一块导览牌,上面列有一串长长的企业名字,按照类型不同分为八个区域,涵盖展览、音乐、创客、创意设计、工业设计等文化产业的各个分支,附带有咖啡馆、会客厅、餐厅和运动场地等便利设施。余炳说,他很喜欢梵木体现出来的集群效果,并非单纯地把各个企业聚集在一起,而是通过空间与设计,打破企业之间的藩篱,让大家交流更方便、深入。
  目前梵木创艺区已成功引进各类文创企业、团队近50家,入驻音乐产业类企业30余家,初步形成产业集聚效应。音乐产业集“音乐制作-艺人经纪-演出活动-演艺设备-作品版权”于一体,是四川首个具有完整音乐生态链的园区。
  现在梵木创艺区是“四川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是成都打造“中国音乐之都”“1+4+4”战略规划的四大音乐产业园区之一,被列入了成都市打造“西部文创中心”重点项目。作为创始人的余炳有动力的同时还有压力。他说:“我们得承认成都的文化产业还在起步阶段,跟有着发达制造业基础的沿海地区比还有一定差距。但同时,发展是需要过程的,没有什么能一蹴而就,我们要给它时间,对它保有期待,一切会好的。”

打造西部文创基地从产业白皮书到行动计划

  “传承巴蜀文明,发展天府文化,努力建设西部文创中心,努力建设世界文化名城。”这是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的布局;“要将成都建设成为西部领先、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文创中心城市。”这是《成都市产业发展白皮书》中的规划。这些目标如何实现?一张张蓝图正徐徐展开。
  2018年新年伊始,成都正式发布《建设西部文创中心行动计划(2017-2022年)》(以下简称《文创计划》)和《成都市促进西部文创中心建设若干政策》,开始了谋篇布局。根据《文创计划》,成都将按照“一年全面启动、三年跨越发展、五年基本建成”的总体目标,通过5年努力,实现文创产业增加值超过2600亿元,占GDP比重超过12.0%,推动成都文化事业和文创产业发展水平进入全国第一方阵,全面实现全国重要的文创中心功能,扩大世界文化名城影响力。
  规划将如何实施?“通过配套发展传媒影视业、创意设计业、现代时尚业、音乐艺术业、文体旅游业、信息服务业、会展广告业、教育咨询业八大产业,增强成都文创核心竞争力。并建成一批具有国家功能性、国际影响力的项目和平台,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知名度、全国影响力、区域带动力的文创园区、文创街区、文创小镇、文创企业和文体旅品牌。”成都市文广新局产业处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同时为了保障规划落实落地,成都还将从加大资金投入、强化人才支撑、扶持内容生产、壮大市场主体、拓宽融资渠道、加大税费支持、保障土地供应、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推出23条配套政策。
  “将设立政府‘金熊猫文化创意奖’和‘金芙蓉音乐奖’,表扬奖励对发展文创产业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及个人,鼓励文创人才培养聚集及创作作品。我市文创人才参加国际或国家最高荣誉奖项评选获得奖项的,根据奖项类别将分别给予奖励,最高奖励50万元。”成都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责编:范宇)

链接:投资1.1万亿元实施437个重点文创项目


  为有力推进西部文创中心建设,成都共策划实施437个重点文创项目,预计总投资约1.1万亿元。2018年,成都计划开工建设20个标志性项目,预计总投资约1600亿元。这20个项目分别是:锦江绿道、海外华文传媒国际交流中心、川港創意产业园区、华谊兄弟艺术小镇、中意文化创新园区、文殊坊二期、中国服饰与时尚博物馆、中法成都大熊猫生态创意产业园(熊猫星球)等。
其他文献
扎根脱贫攻坚一线,集业务标兵、突击能手、勤务骨干于一身的苏跃,被当地的干部群众称为脱贫攻坚的“攻坚能手”。他是带领贫困群众致富的“引路人”“贴心人”,曾荣立三等功两次,荣获“县级优秀共产党员”一次,2014年—2015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县优秀事业人员,2017年被评选为“温暖攀枝花人物”,2017年10月荣获四川省脱贫攻坚贡献奖。  “参谋部”里的业务标兵  “苏跃是来得最晚但掌握脱贫攻坚业务最快
期刊
马边县地处四川省小凉山腹地,山高路远、沟壑纵横,农.村人口居住分散,信息传递相对迟缓滞后。该县坚持科技引领,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党的建设,聚焦全县1.02万户贫困群众脱贫奔康目标任务,依托电信IPTV在全县20个乡镇123个村(社区)全覆盖创建应用“策马扬边”党建信息平台,有力推进“数字电视+互联网”与服务彝区群众生产生活深度融合,成为全国首例实现融媒体平台全覆盖的贫困县。2018年1月,马边县“策
期刊
在平武县坝子乡土贝贝农副产品集散中心,该乡伏龙村村民韩小平正在将核桃倒入筐中过秤、结账。“以前,将核桃卖给商贩,价格压得很低。现在土贝贝公司开在家门口,随时都可以卖,价格比以往还高了不少。”韩小平说。  韩小平提到的土贝贝公司,是去年平武县坝子乡通过整合4个贫困村和1个产业村产业扶持资金成立的村集体企业。同时,土贝贝公司也是去年平武县建设“3+N党建综合示范带”中,党建促脱贫攻坚示范点的重点建设项
期刊
今年,内江市紧紧抓住外出务工人员春节集中返乡契机,积极利用全市1637所农民夜校,开展为期两个月的返乡农民“回家乡上夜校、学本领当能人”活动,引导返乡农民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做“挣得到钱、当得好家、待得来人、走得正路”的“农村家庭能人”。上夜校 强信念谋发展  2月6日,一堂别开生面的党课在东兴区石子镇天星村农民夜校开讲。“天星村要发展,必须跟着党走。今天,我跟大家讲讲,我们村怎么按照十九大精
期刊
2018年的春节,对于9100万巴蜀儿女来说,注定是个不寻常的春节。2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四川,就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工作发表重要讲话,总书记的谆谆教诲令人深受鼓舞,倍感振奋。近一个多月来,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在德阳市广大干部党员群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从市委常委会到基层党支部,从领导干部到普通党员干部,从城镇到乡村,全市各级各部门掀起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讲话精神热潮,进行了一
期刊
为做实做深做细“微腐败”治理工作,龙马潭区探索完善“1+3”工作模式,组建一支村(社区)“监督+”工作小组,配套建立“龙马潭区村级微权手册”“龙马潭区村(社区)干部廉洁履职记实工作手册”“一诺一议一考核”三项工作措施,确保村级监督工作常态化、规范化开展。组建一支队伍 凝聚监督合力  龙马潭区对各类村级监督力量进一步整合,在全区89个村(社区)组建“监督+”工作小组,成员由“一对一”联系村(社区)纪
期刊
从“小作坊”到“大产业”,从“单打独斗”到“集团作战”,从“孤帆独舟”到“联合舰队”……赵海伶带领百余户山区群众走出大山,创业致富,成为青川县城里人尽皆知的“青川山大王”。  1988年出生的赵海伶,2009年夏天从四川外国语学院毕业后,回到刚经历了大地震的家乡创业。她把目光精准地投放在农村电商这一崭新领域,同年9月创建了“海伶山珍”淘宝店。8年间,一个小网店发展成了年销售额突破1000万元的知名
期刊
省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领导小组办公室近日印发 《四川省环境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实施方案》 ,出台2018年工作要点,明确了2018年全省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工作目标。大气环境质量不断提升:空气质量未达标城市PM2.5年均浓度较2015年下降12%;水环境质量要持续改善:87个国考断面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达到79.3%;土壤环境质量要保持稳定:启动实施20个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點示范项目
期刊
有信仰、有担当、有风骨、有作为……伍华像一名拿起法律利剑的战士,把环境保护的责任扛在肩上,干在实处。  凉山彝族自治州环境保护局环境监察执法支队党支部书记、支队长伍华,在环境监察执法路上守望凉山生态环保,当选为CCTV2017年度十大“法治人物”和全国首批十大“最美基层环保人”。四川省环境保护厅党组书记、厅长于会文在给伍华的贺信中写道:“你的先进事迹,是四川环保人奋斗拼搏的生动写照;你的生动故事,
期刊
【开篇的话】  2018年5月12日,“5·12”汶川特大地震迎来十周年纪念日。  这十年,有多少不平凡的故事鐫刻在巴蜀大地。面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援难度最大、重建任务最艰巨的“5·12”汶川特大地震,我们仅用三年时间就完成了灾后重建。党的十八大以来,地震灾区感恩奋进、砥砺前行,努力实现治蜀兴川跨越式发展。  这十年,四川“5·12”地震灾区纳入国家规划的39个县(市、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