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CP+2013横滨国际摄影器材与影像展览会综述

来源 :中国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hao198810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CP+是日本国际相机影像器材工业协会(CIPA)主办的国际摄影器材与影像展览会(Camera & Photo Imaging Show),举办地点设在日本神奈川县横滨市的太平洋会展中心。本刊记者分别应佳能公司和尼康公司的邀请,参观了2013年1月31日至2月3日举行的CP+2013展会。
  与去年的CP+展会相比,今年各厂家发布的重量级产品并不多。或许受此影响,今年参观人数比去年有所减少。据主办方统计,去年参观总人数为65120人次,今年为62597人次。
  相对来说,尼康公司在今年CP+展会前夕发布的新品看点较多,如传闻已久的800mm“大炮”正式亮相,全名最终被确定为AF-S Nikkor 800mm f/5.6E FL ED VR。由此可以判断,尼康公司今后的镜头将从机械驱动光圈的“D”镜头和“G”镜头时代逐渐过渡到电磁驱动光圈的“E”镜头时代。不过令人不解的是,尼康一同发布的新款“银广角” AF-S Nikkor 18-35mm f/3.5-4.5G ED却依然采用了机械驱动光圈。
  索尼
  很早以前就传说,索尼公司将会发布一款卡尔·蔡司品牌的标准镜头,这款镜头在今年的CP+展会上也正式亮相,它的全名是卡尔·蔡司Planar T* 50mm f/1.4 ZA SSM。此外,索尼专门为“微单”相机开发的E 20mm f/2.8“饼干头”以及E 18-200mm f/3.5-6.3 OSS电动变焦镜头也得以在CP+展会上展出。
  宾得
  宾得在最显眼位置展示了100种不同外观颜色的Q10相机,这款相机是目前世界上最小的一款可更换镜头数码相机,无论镜头还是机身都小巧玲珑。另外,宾得公司还展示了专门为自家APS-C画幅可换镜头数码相机开发的超长焦距镜头HD DA 560mm f/5.6 ED AW。
  奥林巴斯
  奥林巴斯公司发布了名为XZ-10的准专业便携机,这款相机除了影像传感器稍小(1/2.3英寸)外,其他各项指标都配置较高。此外,我们在奥林巴斯展台上还看到一款紧紧挨着E-P3且被蒙着的神秘相机,想必它应该是E-P3的替代机型。
  松下
  松下公司展出了刚刚发布的最新M.4/3相机“套头”—Lumix G Vario 14-42mm f/3.5-5.6 II ASPH. Mega O.I.S.,这款镜头虽然不如自家的“饼干”变焦镜头短小,却也比自己的前代产品小巧许多。松下公司的展位上还摆出了17-40mm f/4、24-70mm f/2.8、70-210mm f/2.8等几个类似“全画幅”规格的镜头模型,或许这预示着松下将要进军全画幅领域。
  肯高
  肯高公司展示的600mm f/8 FL以及400mm f/6.7 ED镜头样品为长焦摄影者带来很大希望。从这两款镜头名称上看,它们都搭载了特殊低色散镜片,特别是600mm f/8 FL镜头的“FL”应该是使用了“萤石”镜片的标志。
  富士
  富士公司展示的重点是X可换镜头系列相机和镜头,而拥有多种外观颜色的X100也是富士公司当前的卖点之一。
  飞思、玛米亚、施耐德
  飞思、玛米亚、施耐德等中画幅品牌也携带自家最新产品参加了此次CP+展会。
  适马、腾龙和图丽
  适马、腾龙和图丽三大镜头品牌也参加了此次展会。适马公司去年就将自己的镜头产品线重新规划成C-Contemporary、A-Art和 S-Sports三大系列。在今年CP+展会上,可以明显看出适马公司的三大产品线清晰的划分。
  卡尔·蔡司
  在去年Photokina上亮相的卡尔·蔡司Distagon T* 55mm f/1.4也得以在CP+上展出,这款采用“广角”设计的标准镜头引起很多人的兴趣。
  思锐、精嘉、百诺
  像去年一样,思锐、精嘉、百诺三个品牌也同时亮相此次CP+展会,而韩国的三星和德国的徕卡则不见踪影。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论述了经济对语言传播和发展的影响,经济决定了语言影响力的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的内容;经济影响语言政策的设定和语言培养体系的建立;经济影响对于语言学习的选择。通过经济对于语言影响规律的掌握,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语言的发展规律,进行语言投资、语言规划和语言的保护,不仅具有理论意义,同时也具有较大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语言 语言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H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提到都市情感题材,很多人脑海中都会浮现出这样的画面:婆媳关系、职场矛盾、霸道总裁、狗血小三……无论是关于家庭类、友情类还是爱情类,都市情感剧都有被固化的嫌疑,制作方在人物设置、情节脉络、叙事结构上似乎难逃上述“魔爪”。在以“精品”制胜的电视剧市场,现象级都市剧只是少数人的游戏,多数人在思索的问题是如何让自己的作品“脱颖而出”。《一树桃花开》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入观众的视野,寻亲、血疑、恐婚、恨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