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厚度复合材料曲面典型构件的工艺优化

来源 :复合材料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j731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厚度复合材料的数值仿真存在缺乏实尺度验证、数值模型待优化等问题.本文针对真空辅助树脂传递模塑成型的大厚度复合材料曲面构件,通过大型风电叶片主梁的工艺仿真与实尺度实验验证,进行了工艺设计与工艺参数模型预测.首先对比研究了不同的工艺仿真方案;然后利用所选优化方案对树脂灌注方案进行工艺设计,并进行了实验验证;最后,提出了不同厚度制件的工艺参数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所选优化方案可同时得到理想的计算效率和流动模拟结果;所设计工艺方案与实验吻合性良好;工艺参数预测模型所得结果与模拟结果基本一致.
其他文献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电子皮肤和柔性可穿戴设备由于在人体运动、健康监测、智能机器人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而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传统的基于贵金属或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的压力传感器成本高、柔韧性差,而新型的基于微结构的柔性压力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应变范围宽、低成本、低功耗、响应速度快等优势,在电子皮肤和柔性可穿戴设备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成为当前柔性电子材料与器件主要研究热点之一.本文系统总结了近年来颇受关注的基于金字塔形、微球形、微柱形、仿生结构、褶皱等不同柔性基底微结构和多孔导电聚合物材料的柔性压力传感器在材料选择
针对利用线性调频连续波雷达探测运动目标需滤除回波中与目标频谱无关频率分量的目的,采用模拟信号处理电路和数字信号处理软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模拟中频信号处理电路实现调制波形产生、滤波放大、波形平移等操作,通过DSP完成了采样、加窗、傅里叶变换等,实现了目标参数经上位机输出.利用雷达系统对运动角反射器的测量,得出距离、速度、方位角测量误差分别不超过1 m、1 m/s、1°,数据刷新周期为60 ms.
基于B4C和W良好的屏蔽中子和γ射线性能,采用6061铝合金作为基体,设计了一种新型双屏蔽(B4C-W)/6061Al层状复合材料,通过放电等离子烧结后加热轧制成板材,对制备的复合材料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屏蔽组元B4C和W颗粒均匀地分布在6061Al基体中,层界面、B4C/Al、W/Al异质界面之间结合良好,无空隙和裂纹.在颗粒与基体界面处形成扩散层,扩散层的厚度约为6μm(W/Al)和4 μm(W/Al).轧制态的(B4C-W)/6061Al层状复合板的屈服强度(109 MPa)和极
期刊
构建循环塑性本构模型并揭示其微观机制,目前仍然是复合材料力学研究富有挑战性的课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循环塑性-损伤模型,用以预测在循环载荷作用下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应力-应变响应.该模型是在作者前期提出的描述非线性滞后行为的弹塑性本构模型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它可以预测加载时的非线性响应、卸载和重加载时的迟滞行为及大量循环下的棘轮现象.作为基准问题验证,将Kawai等的实验数据与本文模型的数值预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模拟碳纤维/环氧树脂单向复合材料在偏轴循环加载下的棘轮行为.
本文采用热模压预成装置将碳纤维单向预浸料层板制备成帽型结构长桁预成型体,通过对不同工艺条件下制备的帽型长桁预成型体的表观质量、厚度和纤维偏转角度进行检测,考察和分析了成型温度和速度对预成型体质量的影响规律.当成型温度较低时,由于树脂的黏度较高,预浸料层间摩擦力较大.预成型体表面出现褶皱现象,并且纤维由于受到层间剪切的作用而出现角度偏转.当成型温度较高时,树脂受到压力作用更易流动.这不仅降低了预成型体的厚度,同时也减弱了树脂束缚纤维的能力,使纤维偏转角度增加.而当成型速度增加时,预浸料层间的摩擦力使纤维的偏
碳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CFRP)@玻璃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GFRP)混杂复合材料杆体发挥碳纤维的高力学、疲劳性能与玻璃纤维的低成本、高变形能力等优势,在桥梁与海洋工程中具有巨大应用潜力,如跨海大桥斜拉索.针对CFRP@GFRP混杂复合材料杆体在服役环境下长期性能演化,本文采用加速试验方法研究蒸馏水环境下CFRP@GFRP混杂复合材料杆体的水吸收及界面剪切性能长期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混杂复合材料杆体皮、芯层及杆体吸水行为符合Fick定律,GFRP皮层扩散系数最大,CFRP芯层次之,混杂复合材料杆体由
采用碱刻蚀/离子交换的方法对碳纤维增强热固性聚酰亚胺基复合材料进行了表面自金属化,制备了表面覆银导电聚酰亚胺复合材料.表征了聚酰亚胺复合材料表面酰亚胺五元环开环程度随碱液刻蚀条件的变化,研究了碱液刻蚀、酸洗、离子源和离子交换时间对复合材料表面导电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当碱液刻蚀5h、离子交换9h时,热固性聚酰亚胺复合材料表面方块电阻可达0.26Ω·sq-1,且基本力学性能得到保持.
研究以毛竹为原料,首先通过不同程度的脱木素处理制备成块状的定向竹纤维素纤维,然后进行酚醛树脂浸渍,最后高温热压成定向重组竹纤维素纤维/酚醛树脂复合材料(DBSP).SEM、FTIR、XRD等检测显示随着脱木素时间的增加,木素含量逐渐降低,纤维素结晶度逐渐增加,竹材细胞壁变薄,并逐步被分离成微米级的定向竹材纤维素纤维.同时,研究指出随着脱木素处理时间的增加,DBSP的力学性能被显著提高,吸水率、尺寸稳定性均得到明显的改善.其中,脱木素处理6h后的竹纤维素纤维制备的DBSP表现出优异的综合性能,其拉伸强度和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