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在中国对外传播中的角色

来源 :对外传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lpl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拥有硬实力的同时,如何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加强软实力建设,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性课题。习近平主席曾指出,“要着力推进国家传播能力的建设,创新对外宣传方式,加强话语体系建设”。在“一带一路”建设的大背景下,中国对外传播正尝试探索新的传播路径和话语沟通方式,增进与世界的沟通。音乐,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不仅能润物细无声地展现民族精神和国家魅力,还能跨越语言的障碍,打动人类的集体记忆,尤其对于宗教信仰、意识形态、文化观念不同的国家,可以通过音符在人类共有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中分享价值、构建对话,无疑是一种值得探寻的沟通方式。但长期以来,音乐“可闻”(可感受)而不“即”(难衡量),使得现有研究基本处于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困境。音乐究竟在对外传播中承担过什么样的角色?其效用如何?冰山底下是否蕴藏着潜在力量?本文以享有国际盛誉且多次代表中国参加外事活动的中国爱乐乐团海外文化传播为例,通过国内外主流纸质媒介新闻与评论、采访视频等内容进行梳理,发现音乐在对外传播中通常会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开创型传播”,一种是“维系型传播”。当然,这两种方式并非泾渭分明,而是常常相互渗透甚至相互转化,之所以将两者分开来进行探讨,只是为了让他们呈现其独特的意义和价值。
  一、“开创型传播”
  即在特定时期针对特定的目标公众开展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音乐活动和交流,对他国传播本国文化理念,推动政府的某些外交政策顺利进行。在开创型传播中,音乐主要承担“政经先锋”和“观念大使”角色。
  1.政经先锋
  先锋即行军或作战时的先遣将领或先头部队。当国家关系处于冰点(或无外交)状态时,音乐在对外传播中往往成为文化先行者,起到释放善意和开启对话的作用。①中国爱乐乐团及上海歌剧院合唱团2008年5月7日联袂在梵蒂冈保罗六世音乐大厅的演出属典型案例。当时,中国驻意大利大使孙玉玺、罗马教皇本笃十六世、在意华人华侨以及梵、意各界近6000人观看了音乐会。这是中国第一个官方文艺团体在梵蒂冈城亮相,不少媒体都用了“破冰之旅”②来形容此举,认为奏响了中梵建交的前奏。指挥余隆亦致辞说:“我们的演出可以成为传达和平与关爱的一个信号。”教皇在致辞中说:“这个音乐会从某种程度上让我们接触到中国社会活泼轻快的现实,你们用细腻和优美的演绎,奉献了一个属于人类艺术遗产一部分的音乐作品。你们的演绎帮我们了解了一个民族的历史,以及这个民族的价值和高尚所在。”事实上,文化的沟通是开启对话的前奏,在演出第二天,梵蒂冈即发表声明,由教宗本笃十六世成立一个特别委员会(教廷中国教会问题研究委员会),和中国官方的天竺教会代表在梵蒂冈举行三天的会谈,商讨北京与梵蒂冈之间的关系等议题。作为全球天主教的中枢和全球最大宗教组织,十亿信徒的精神领袖梵蒂冈面积虽小,却拥有巨大的国际影响力,中梵由于文化、国情、历史、政治等方面的差异,一直未能建立外交关系,自音乐“破冰”之后,两国积极开展对话,增进彼此的理解。去年下半年,梵蒂冈方面对中国自行任命主教一事表达了认可,教皇更是公开接见了中国自行任命的主教,中梵关系有望在未来得到进一步改善。其实,除了梵蒂冈,爱乐在首访德黑兰、古巴等国家时,都可以说是承担了“先锋”角色。由于音乐本身具有超越政治之外的独立因素,使之可保持一种超然物外的中立角色,可进可退。作为先锋角色时,音乐内容本身并不带有多少政治含义,它主要表达的是一种政治姿态,即释放对话沟通的信号,传达文化交流的善意。当然,国家之间的坚冰绝非一次“音乐交流”就能消融,但音乐展示出的跨越民族、文化和信仰的微妙力量却不容忽视。正所谓“当政党沉默时,正是艺术家粉墨登场之际”。
  2.观念大使
  音乐不仅是一种蕴含情感的艺术,同时也是一种蕴含思想和观念的艺术。当国家之间意识形态、价值观或者文化理念存在较大差异之时,音乐如同“观念大使”,即通过音符传达文化或政治理念,在不同的声音中寻求对话与共鸣。当今世界形势波诡云谲,文化差异带来的猜忌、焦虑、疏离、断裂等比比皆是,想打造一个“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任重道远。如若对他国国情和文化习俗不了解,中国对外传播与合作势必面临十分复杂棘手的政治和社会风险。而艺术的特质恰恰是建立在共情基礎之上的情感共鸣,很多时候,我们通过艺术语言传播的价值观和正能量,比单纯的意识形态宣传更加潜移默化。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2015年、2016年爱乐乐团丝绸之路大规模巡演在一定程度上便扮演着“观念大使”的角色,即通过音乐的方式与沿线国家进行沟通,并将“共同体”理念传达给对方。③
  爱乐到访的城市不仅在“丝绸之路”上占据着重要的地理位置,还与中国音乐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④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是中国非常重要的邻国,虽然边界问题曾困扰彼此,但近年来,领导人之间的互访和互动,说明中国与中亚各国的共同利益和合作的契合点逐渐增多,而乐团的到访正传达了“共同合作”的理念。在美伊关系处于僵局的时机,伊朗表示愿意与中国就新丝绸之路项目展开更紧密的合作。2016年,伊朗文化与伊斯兰指导部部长阿里·贾纳提在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上表示:“只有各文明、各文化之间进行对话,加强沟通,相互理解才能解决世界目前面临的所有问题。”雅典则是欧洲陆地与海上运输枢纽,双方希望在东西方文明中更好地进行对话与合作。斯里兰卡素有“东方十字路口”的美誉,是连接亚非、辐射南亚次大陆的重要支点,也是中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近来中国在斯里兰卡南部投资的汉班托塔港口项目倍受关注。而从出席音乐会的嘉宾来看,一般包括总统、副总统、议长、外交部长、大使等重要嘉宾,可见乐团所承担的角色绝不仅仅只是文化沟通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承担着“共同体观念”大使的重任。
  从乐团选择的曲目来看,亦用心良苦。陆上丝绸之路巡演中,主要演奏的是捷克大师德沃夏克的《第九交响曲(自新世界)》、俄罗斯作曲家鲍罗丁歌剧《伊戈尔王子》中的《波罗维茨人之舞》、柴可夫斯基的《 第五交响曲》以及中国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自新世界》是作曲家旅美期间的创作,从问世时起就成为了文化交流与融合的象征,是跨越地理、种族、文化宗教的一首传世经典。它将黑人音乐素材、波希米亚情结和斯拉夫音韵融合在一起,凸显了多元文化的融合,而其中的“乡愁”则表达了欧洲文明乃至人类的共同情感:回家;《波罗维茨人之舞》是以中亚地区民间舞曲的风格写成,比较能引起沿线国家的认同与共鸣;《第五交响曲》体现的是“与命运斗争”的主题。海上丝绸之路主要演奏的是门德尔松的《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贝多芬的《A大调第七交响曲》和华彦钧(阿炳)创作、吴祖强改编的《二泉映月》。《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是一首表达对大自然充满好奇和热爱的浪漫主义作品;《A大调第七交响曲》的首演是为当时奥地利和巴伐利亚伤兵举行的义演,它的主题是“英雄与人民”,贯穿着凯旋而归的快乐;《二泉映月》是海外辨识度最高的中国音乐之一,表达了一个普通人对生命的深刻体验以及内心的一种豁达。这些音乐从色彩上综合了多元体裁,表达的主题却是人类共通的情感:爱、命运、自然、回家等,体现了“命运共同体”的主旨。当然,除了这些必演曲目,爱乐也会根据不同国家的文化与历史演奏相关音乐,以增加亲近感,传达友情。⑤   事实上,音乐作为一种“争夺思想和心灵”的“秘密武器”在冷战期间曾被美国有意识地大规模使用;冷战之后,在美国陷入朝核问题僵局时,在与古巴长达半个世纪的政治对立找不到出口时,在征服阿拉伯伊斯兰世界举步维艰时,音乐亦往往成为其改善关系的首选工具。⑥美国的音乐外交实践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启示,然而今天中国的对外传播应当跳脱观念灌输和思想操控的思维模式,当建立在“命运共同体”的对话理念上进行,因为“在这样一个崭新的时代,话语权、说服和认同,唯有在对话中才能实现”。⑦
  二、“维系型传播”
  即通过音乐的日常交流和文化沟通,吸引他国公众的兴趣和好感,在潜移默化中塑造身份认同和品牌标识,增进不同文明之间的理解与信任。在维系型传播中,音乐主要承担“身份标识”和“文化桥梁”角色。
  1. 身份标识
  在哲学层面,身份是使事物成为该事物的因素。在对外传播中,音乐承担的是国家身份的声音表达,即确立国家“软边界”——“我是谁”“我代表谁”来确定自己的属性、构建他人的认同。一个乐团、一首音乐作品或者一个音乐家有时可以成为一个国家文化品牌的声音识别标识,帮助其在国际上建立良好的国家形象。爱乐16年以来,便以颇具象征意义的多次大规模海外巡演,在国际上打造了中国音乐文化品牌形象,而指挥家余隆、钢琴家郎朗等亦成为享誉世界的中国文化名片。2005年,爱乐进行了首次大规模环球世界巡演,历时40余天,在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22个城市成功举行音乐会,观众总数达41,000余人,在中国乐团出访史上前所未有,在全亚洲的交响乐团中也实属罕见,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2011年,在美国加州戴维斯的蒙达维等演艺中心或剧院进行了为期10天左右的商业巡演,票房的成功说明爱乐品牌逐渐得到业界的认可;2014年7月,爱乐受邀赴英国伦敦参加第120届逍遥音乐节的演出,意味着其艺术水准得到了国际顶级音乐节的认可;2016年11月爱乐开启在加拿大、美国多座重要城市、古巴哈瓦那等3个国家8个城市的17天美洲巡演,再次引发媒体热议。从演出曲目来看,中国元素是逐渐显现的,以三次美洲巡演为例,西方曲目是首选,中国音乐常常是在后半部分出现,或者结合西方音乐来体现。而在2016年巡演中,所有城市的演出均以中国作品开始。⑧可见,中国音乐在对外传播中逐渐开始充满自信,身份标识日益显著。从国外媒体报道内容来看,评论内容主要是从音乐技术素养等方面进行评析,从出席嘉宾来看,未提及政要,一般为普通民众,可见这些演出并非承载着政治使命,主要是出于商业或是日常文化交流考量。但有一类观众被频频提到,即海外华人:“每场演出结束后他们纷纷涌到后台向来自祖国的艺术家表示祝贺,他们从爱乐高水准的演出切身感受到祖国改革开放后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取得的惊人成就……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⑨如今,华人文化圈在全球影响甚巨,亦面临着民族、国家、文化等多重身份认同构建的挑战。音乐在某种程度上“象征着‘我们’共同的话语和行动,以及由此形成的共有的命运感、共通的文化血缘和共持的价值观念”⑩,是一个能激发集体记忆的“想象共同体”。中国乐团不仅能建立国家身份的识别,而且熟悉的旋律亦能唤起民族认同,增强海外华人对祖国的情感向心力。
  2. 文化桥梁
  音乐不仅仅是音符和音响,而且蕴含丰富的文化。如果说“政治先锋”和“观念大使”着重于“说”和“推”的话,“文化桥梁”则更着重于“听”与“分享”。在这个过程中,音乐的作用不只在分享自己的文化,更重要的是倾听对方的文化,消解彼此的误读,增进信任与认同。世界一流犹太指挥家丹尼尔?巴伦博伊姆一直尝试“用音乐消除民族隔阂”,他认为世界的不稳定,很重要的原因来自于“文化的误读”。两个国家的民众在缺乏了解与沟通的情况下,只能依靠本国政府引导或媒体宣传,通过想象来构建对他国的认知,这种方式容易产生偏见与误读。比如“伊斯兰革命”后,伊朗被西方媒体深度妖魔化,曾被美国称为“邪恶轴心”,国际上对伊朗颇多误读,中国公众对伊朗的认知也并不清晰。中国爱乐乐团在造访德黑兰时,指挥余隆表示:“你可以感受到那里的人们是如何寻找生活,寻找生活的热情。”11伊朗指挥家阿里?亚历山大?拉赫巴里说:“(巡演的)目的是使文化更为接近,中国想要建立文化的关系,而不只是经济往来,这是非常好的理念。世界上的人民对中国有着其他的印象,认为中国只是为了挣钱,但中国现在是为了文化在付出费用,这次乐团的费用很高,中国政府支付了所有的费用,今晚伊朗民众更接近中国民众了。”12事實上,在造访德黑兰之前,伊朗乐团曾赴北京与爱乐一起排练,双方一开始讨论不能出现女音乐家,后来又说可以,但是需要系上黑色头巾。刚开始提出必须全部演奏中国作品,最后同意演奏一些俄罗斯作品。双方的不断沟通,其实也是彼此沟通文化、了解性情、消除刻板印象、培育好感与友谊的过程。因为音乐一方面是一种最能自由跨越国际边界的情感艺术,一方面又是“体认世界的一条途径,是一种了解的工具,驱使我们破解知识的声音形式”。13古语云,“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文化中一点一滴的沟通正如看不见的风化,直至彼此间的隔阂消融殆尽方才显出其价值。
  三、音乐在对外传播中的“复调”思考
  对音乐角色的初步探索,是为了更清晰地展现音乐艺术在中国对外传播中的影响途径,从而能更好地运用其特质进行文化沟通、促进理解。事实上,这些角色如同音乐织体,纵横交错,许多问题本文还未及进行更细致探讨。但未来我们可以在思路上借鉴“复调”技法进行“3T声部”研究,即Timing (时机、情境):探寻在什么样的情境和时机适合运用音乐进行对外传播;Tune(调性、音乐类型及特质):探寻哪些音乐内容和形式适合进行对外传播;Tactic(媒介传播策略):探寻音乐在对外传播时如何进行媒介融合,以及“3T”互动,来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在对外传播中亦可贯穿“复调”理念,即尊重每种声音和文化的独特价值,既相互独立又彼此融合,共奏美妙和谐之曲。   「注释」
  ①1956年9月,美国波士顿交响乐团访问苏联,成为“冷战”期间第一个访问苏联的美国大型演出团体。1959年8月至10月,纽约爱乐乐团在欧洲和中东巡演,途中访问苏联并逗留3个星期,被称为美苏之间“破冰之旅”;1973年9月,英国伦敦交响乐团访华,成为第一个访问新中国的西方国家演出团体;1973年9月,费城交响乐团成为第一支到中国访问演出的美国交响乐团;2007年8月27日,德国奥斯纳布鲁克乐队(Osnabruck)在伊朗进行了两场交响乐演出,是第一支在德黑兰演奏的西方交响乐团;2008年2月26日晚,纽约爱乐乐团在东平壤大剧场进行演出,亦被外界解读为是美朝两国外交关系“破冰”的开始。
  ②China employs sing-song diplomacy,The Guardian ,May 6, 2008 Tuesday;《卫报》标题取为“中国运用音乐外交”,并将之与“乒乓外交”和美国纽约爱乐乐团平壤之旅的“音乐外交”媲美,认为意义非凡。
  ③陆上丝绸之路的18天五国巡演包括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杜尚别、塔吉克斯坦首都比什凯克、哈萨克斯坦最大的城市阿拉木图、伊朗首都德黑兰、希腊首都雅典。海上丝绸之路的九天三个国家巡演包括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斯里兰卡的科伦坡以及印度的孟买。
  ④吉尔吉斯斯坦丰富的民间音乐被居住在新疆的柯尔克孜族人广泛传播,英雄史诗《玛纳斯》等对中国听众来说并不陌生;广泛流传于中亚地区的民歌《亚里亚》经丝绸之路传到新疆,成为家喻户晓的民歌《掀起你的盖头来》。作曲家冼星海曾经在阿拉木图旅居长达四年之久,在此期间创作了第一交响曲《民族解放》、第二交响曲《神圣之战》以及管弦乐组曲《满江红》等作品,还曾以哈萨克斯坦的英雄故事为题材创作交响史诗《阿曼盖尔达》。
  ⑤比如乐团特别为阿拉木图观众加演了一首广泛流行于中亚地区的民歌《嘎哦丽泰》,以及专门为中亚三国准备的加演曲目《神圣的战争》;在伊朗返场时选择的是伊朗民歌《雅拉》;将印尼民歌《哎哟妈妈》改编成交响乐,当作印尼音乐会的开场曲目;将爱国歌曲《斯里兰卡母亲》改编成了交响乐,作为斯里兰卡音乐会的开场曲目;将印度电影《大篷车》主题曲改编成交响乐,作为返场曲目等。
  ⑥详情请参看拙文:《音乐在公共外交中的运用及影响探究》,《国际观察》2013年第3期。
  ⑦胡百精:《说服与认同》,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186页。
  ⑧温哥华的那场用《北京喜讯到边寨》,加州的三场用陈其钢的《失乐园》,教堂山和纽约州的三场用陈怡的新作品《四灵》(北美首演),哈瓦那的其中一场用《梁祝》。
  ⑨王晋福:《空前的壮举——记中国爱乐乐团世界巡演》,《人民音乐》2005年第7期。
  ⑩胡百精:《說服与认同》,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181页。
  11China Philharmonic’s Silk Road tour wends to Iran; The orchestra performed Dvorak’s "New World Symphony" in Tehran on Friday night. Washington Post Blogs,August 16, 2015 Sunday,629 words.
  12杨玉国:《中国爱乐乐团“2015丝绸之路巡演”音乐会在德黑兰举行 揭开中伊文化交流新篇章》,来源:国际在线专稿,2015年8月14日。
  13【法】贾克?阿达利:《噪音:音乐的政治经济学》(宋素凤、翁桂堂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2-3页。
其他文献
作者黄育川(Yukon Huang),世界银行中国业务局前局长、现任华盛顿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高级研究员。曾任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顾问、《金融时报》中国问题特约评论员、经济学教授。《破解中国难题》提供了关于中国经济、政治和外交政策等问题的宏观的、与众不同的看法。近年来,中国的崛起正在改变全球大国关系,重塑经济格局,引发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尽管媒体和学术界都对此评论和研究颇多,但有关中国经济研究的观
期刊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期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华文化走出去工作的指导意见》。这是党中央和国务院第一个关于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专题性文件,明确提出了到2025年的工作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依赖科学而系统的中华文化“走出去”效果评估体系和平台的建立。基于北京外国语大学近年来在中华文化海外传播方面的工作实践与学术经验,该效果评估体系和平台的建设尤其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自主大数据和评
期刊
《即将到来的对华战争》是由旅居英国的澳大利亚籍导演、记者约翰·皮尔格(John Pilger)拍摄、制作的政治题材纪录片,2016年12月在英国电视台ITV播出,后在各种媒体得到广泛传播,并在中国引起关注。皮尔格不仅仅是一位拥有近60部纪录片制作经验的制作人,还是一位战地调查记者,除了该片,还以导演或者调查记者身份拍摄过《乌托邦》(2014)、《看不见的战争》(2010)、《是谁在与民主为敌》(2
期刊
一、引言  巴基斯坦位于阿拉伯海北部,东接印度,东北接中国新疆,紧靠波斯湾出口,是我国反恐以及维护新疆和西藏地区和平的重要合作伙伴。同时,该国俾路支省的瓜德尔港,扼守多条重要国际航线的要冲,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是中国全力争取的印度洋出海口。另外,巴基斯坦作为伊斯兰会议组织的一员,是中国通向伊斯兰世界的窗口,对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在伊斯兰国家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2011年,美国针对东亚
期刊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至今已有三年多。做好此重大主题报道,是媒体履行内宣和外宣职能的应有之义。在报道过程中,很重要的一条是,应通过小切口、讲故事,将高大上的主题变得接地气和通人情,这样更容易被国内外读者接受,提升传播力和影响力,最终起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良好效果。  2016年10月12日至25日,笔者全程参与了“丝路中俄”中国行,在行进式采访中创新思路,积极寻找丝绸之路上的中国故事,通过
期刊
2016-2017年是中俄两国元首确定的中俄媒体交流年。东北网作为黑龙江省唯一重点新闻网站,于2006年开通了中国首家综合性俄文频道“伙伴网”,历经十年的运行,“伙伴网”受众遍及30余个国家,其中80%左右来自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俄语国家,稿件经常被俄媒转载。近年来,伙伴网与今日俄罗斯、俄罗斯报、俄通-塔斯社、国际文传电讯社等20余家俄罗斯国家媒体及地方媒体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开展对俄
期刊
一、国际传播中“我为我说”与“别人替我说”  (一)从自我澄清到他者塑造  长期以来我们的国际传播中,往往将对外宣传、对外传播、国际传播等同于是一种“自己说自己好”“自己为自己塑造形象”的过程。  但是,如果只是依赖本国传媒的发声能力,只是天然地将国际传播的主体聚焦于本国传媒,这显然还是国际传播中的第一层次。本文论述的重点是,在当前形势下,我们如何在提升本国传媒与文化软实力的同时,也有智慧地利用海
期刊
为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深化中外人文交流合作,2016年5月22日至31日,中共湖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梁伟年率湖北省文化友好代表团赴澳大利亚、新西兰、马来西亚举办文化交流活动。出访过程中,代表团在举办大型文化活动、推动项目合作的同时,与三国官方、民間机构深入交流,讲述了中国故事,传播了中华文化,在海外取得了良好的反响。  一、主要成果  此次活动以提升国际传播能力为突破口,举办了马来西亚湖北新
期刊
近日,英国独立电视台(ITV)播出了一部由现居伦敦的澳大利亚调查记者约翰·皮尔格导演拍摄的纪录片《即将到来的对华战争》(The coming war on China),“今日俄罗斯”(RT)随后也引进播出。该片一反西方媒体在涉华纪录片中惯用的歪曲事实、断章取义、偷换概念、双重标准等手段,试图打破刻板印象的枷锁,从历史和全球的角度来解析当今世界的安全形势,在一定程度上批评了美国等西方国家一贯持有的
期刊
2016年的英国脱欧公投和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将欧洲带入了一个充满巨大不确定性的时期。英国脱欧颠覆了对欧洲来说已经习以为常的一体化路径,特朗普当选则从价值观、制度和政策三方面同时对欧洲的“政治正确”构成挑战。欧洲将在2017年继续应对不确定性的挑战:由于荷兰、法国、德国等欧洲重要国家将迎来大选或议会选举(如意大利政府不能解决银行业危机、无法应对极右翼政党的压力,也极有可能被迫提前在2017年举行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