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不确定时期”中的对欧传播

来源 :对外传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opflo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的英国脱欧公投和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将欧洲带入了一个充满巨大不确定性的时期。英国脱欧颠覆了对欧洲来说已经习以为常的一体化路径,特朗普当选则从价值观、制度和政策三方面同时对欧洲的“政治正确”构成挑战。欧洲将在2017年继续应对不确定性的挑战:由于荷兰、法国、德国等欧洲重要国家将迎来大选或议会选举(如意大利政府不能解决银行业危机、无法应对极右翼政党的压力,也极有可能被迫提前在2017年举行议会选举),英国脱欧谈判及其后果、特朗普执政给西方政治和欧美关系带来的冲击,将与这些国家内部的政治、社会形势交互作用,因此欧洲将不得不全力应对,尽力避免不确定因素对国内形势产生负面影响,尤其是要避免各国极右翼势力借机兴风作浪,导致民粹化和右倾化在欧洲政治中一发不可收拾。
  一、欧洲面临不确定性风险
  英国脱欧及特朗普当选给欧洲带来的不确定性风险主要反映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英国脱欧进程与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对欧洲一体化提出重大挑战。英国脱欧对欧洲自二战以来开启的地区一体化进程构成沉重打击,来自特朗普方面对英国脱欧的支持和对欧盟的质疑和反对也让欧盟处于信誉和权威下降的困难时期。
  在2016年6月的英国脱欧公投中,超过51%的英国民众做出了离开欧盟的选择。这一结果出乎英国和欧盟国家主流政治精英的意料,给欧洲政治带来混乱。尽管随后英国保守党政府有惊无险地完成了内部权力交接,英国经济在经历短期的市场波动后也没有出现急剧下滑的态势,但英国脱欧给英欧双方乃至西方世界带来的冲击巨大且深远,成为开启欧洲政治不确定性的始作俑者。
  尽管从2009年开始至今,欧盟就接连遭遇欧元区债务危机、乌克兰危机、恐怖主义袭击以及难民危机的打击,欧盟在经济发展、安全利益和移民政策等方面的结构性矛盾暴露无遗,欧洲一体化的方向和路徑也不断因此受到质疑。但英国脱欧则是以成员国自愿脱离的方式将欧盟内部矛盾公开化,打破了此前欧洲内外有关一体化只进不退、欧盟成员国资格只进不出的认识,欧盟将“越来越大、越来越强”、一体化不可逆转的固有观念也随之破灭,欧洲一体化遭遇到自发轫以来史无前例的最大危机。英国脱欧在欧盟其他成员国鼓舞起反欧盟、反一体化的政治势力,将一体化及其产物欧盟树立为自欧债危机以来就在各国社会积蓄的反建制、反精英情绪的攻击对象,各国反欧盟的疑欧派政党趁势而起,纷纷对一体化发起挑战,疑欧、反欧逐渐成为影响整个欧洲的政治势力。2017年3月底前,英国将根据有关程序与欧盟正式开启脱欧谈判,英国政府以避免“不确定性”为名提出了“彻底脱欧”的方案,使得谈判进程将比预期的更为简单明晰,但英国方面坚决出走的立场也再次打击了欧盟内部想要双方“友好分手”、维持英欧关系“藕断丝连”的幻想,欧盟的信心进一步受挫,而且目前还难以估量英国这种决绝的“硬脱欧”方式将给双方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带来何种程度的冲击。
  让欧盟在英国脱欧之外备受打击、雪上加霜的,是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当选前后对英国脱欧和欧盟发表的一系列看法,他也成为公开为英国脱欧叫好并不断批评欧盟的唯一一位西方政要。特朗普称英国脱欧是英国人民“要找回身份认同”的“伟大事情和聪明之举”,称赞脱欧派“做得很棒”,并“预测”更多国家今后将会步英国后尘而脱离欧盟。他还借此指责欧盟已“沦为德国的工具”,批评欧盟和德国的难民政策是导致英国脱欧的主要原因,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英国的特雷莎·梅首相将成为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后会见的第一位欧洲领导人,特朗普疏远被奥巴马称赞为“西方价值观的最后捍卫者”的德国而亲近脱欧的英国,其对欧洲一体化的态度显而易见。来自于大西洋彼岸传统盟友的公开指责,极大地打击了欧盟的信心,更给欧洲未来在一体化方面寻求美国的支持与合作蒙上了阴影。
  (二)英国脱欧及其后续影响和“特朗普冲击波”一道,撼动了欧洲的政治价值观和制度基础。英国以全民公投做出政治决定的方式脱欧、特朗普反传统的竞选和施政方式,对长期以来西方政治制度的基础——代议制精英民主形成冲击,欧美政治民粹化的趋势上升。
  英国脱欧公投结果被脱欧派和特朗普解读为民众从精英手中“成功夺权”的先例,因此极大地刺激了其他欧洲国家采用全民公投的形式进行政治决策,公投一时间成为欧洲的政治时尚。随后在匈牙利举行的有关欧盟难民政策的公投、在意大利举行的宪法改革公投等事例表明,公投泛滥除了营造出人民“当家作主”的假象、成为当政者推卸责任的工具,并且极易被少数政客所利用外,不仅对既定决策程序形成干扰,还增大了政治决策的不确定性,进一步模糊了民主参与和民粹政治之间的界限。欧洲极右翼政治势力更是借公投大做文章,据对欧盟国家45个疑欧或反建制派政党所做的调查表明,这些政党在未来几年计划推动的公投次数总计达34次。被特朗普奉为获胜法宝的“推特民主”和欧洲的公投泛滥异曲同工,都是通过鼓吹“直接民主”方式來绕过既定政治程序和规则,直接诉诸“民意”来对建制派发起直接挑战。通过英国脱欧和特朗普执政,欧美民粹政治正逐渐走向合流与互动,对西方既有民主体制的观念和制度基础形成冲击。
  (三)英国脱欧和特朗普“新政”对未来欧洲乃至西方的经济、政治和安全结构带来不稳定因素,英美两国内外政策的不确定性也将对全球化产生负面影响。英国的“硬脱欧”立场和特朗普对“跨大西洋伙伴关系”的质疑,导致西方内部关系结构和利益格局正出现重组,原有的共同价值观和共同利益都受到挑战。英欧关系将不可避免地从“盟友+伙伴”降格为“朋友”(特雷莎·梅首相在表明脱欧立场的演讲中通篇只称欧盟为“朋友”),欧洲人更悲观地预测道,“欧美合作将进入二战以来最动荡的时期”。特朗普有关北约“过时”的言论表明其正试图摆脱所谓欧美“共同价值观”的束缚,在涉及欧洲安全的重大问题上只谈军费分摊等利益问题,也暴露出在欧美利益出现分歧和纷争时,曾经的“价值观共同体”的苍白本色。
  二、不确定性中的欧洲舆论走向   (一)围绕欧洲内部问题、一体化走向和全球化利弊的讨论将主导欧洲舆论,政治右倾化带动下的舆论保守化难以避免。从2017年3月荷兰选举到4、5月间法国大选直至9月德国选举,一系列欧洲重要国家的选举正将欧洲带入政治脆弱期。从目前各国为选举预热的情况看,有关经济、社会政策、对一体化的立场以及对全球化的态度成为欧洲舆论的焦点。从讨论内容看,有关经济社会政策在各国都有着大致清晰的走向:一方面要求各国进行改革,对内实行提升竞争力的经济自由化政策,但又鼓吹政府对市场进行干预的合理性;另一方面对外主张保护主义,将本国竞争力下降、失业率上升等问题都归咎于全球化带来的工作岗位流失和外来移民对本国福利的争夺。新兴国家尤其是与欧洲经济联系密切的中国被视为全球化的“最大赢家”而首当其冲,成为欧洲内部反全球化舆论的攻击靶子。欧盟及其所代表的一体化成为各国极端舆论为转移国内矛盾而设定的攻击对象,即便是各国主流政治也都将来自欧盟的过度管制或无所作为视为造成经济、社会困境的根源,更有来自极右翼的极端言论号召民众起来反抗欧盟的“暴政”。
  (二)精英內部、精英与民众、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分裂将更加明显,争夺话语权的斗争将反映在激烈的舆论分歧和相互攻讦上。英国脱欧与特朗普执政在扩大欧洲精英与民众之间鸿沟的同时,也加大了精英内部的分歧。在英国,尽管脱欧成为既定方向,但各政党、利益集团之间并未形成坚定共识,脱欧、留欧两派的争论将长期持续,并会伴随着脱欧进程时时展现出来。而苏格兰地方政府将不断提出自身的政治诉求,并借此谋求推动第二次独立公投,加大英国中央政府与地方的矛盾。在对待全球化的态度问题上,从中受益的跨国公司、企业界精英与主张政府干预的政治保守势力之间难有妥协。各方都会利用舆论争夺话语权,上述矛盾也会反映在欧洲舆论走向中,各持立场、尖锐对立和相互攻讦将主导2017年的欧洲舆论场。
  三、中国对欧传播的环境与对策
  (一)对欧洲政治的右倾化和舆论的保守化应有充分准备,对由此给中欧关系带来的复杂舆论环境要有充分认识。欧洲政治右倾化以对内号召一致对外、对外诿过于人为特点,因此欧洲舆论对中国产能过剩、“不公平竞争”等问题的炒作将从去年延续至今,并在部分企图拉抬支持率的政客鼓动下,将中欧之间的经济问题向“影响国家安全”、中国“实行政治控制”甚至“破坏生活方式”方向进行政治炒作,恶化中欧关系的舆论环境。在全球化问题上,欧洲舆论不会放下手中的有色眼镜和放大镜,不会放弃以零和博弈的观念来看待中欧在全球化中的输赢得失,会继续纠结于中国所得即欧洲所失的陈旧、错误观念,并就此在贸易和投资问题上向欧盟机构和各国政府施加压力,为中欧之间经贸问题的务实、妥善解决制造麻烦。
  (二)舆论宣传与公共外交并举,同时积极推进中欧务实合作,让合作共赢的事实成为雄辩的牢固基础。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提升和中欧经贸合作的日益紧密,中欧之间事实上已经形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利益共同体,但在此基础上構建中欧责任和命运共同体,还需要从加强舆论宣传和公共外交、引导欧洲舆论转变方面入手,并做长期的努力。在欧洲遭遇各种困境、政治脆弱之时,习主席2017年对瑞士进行的新年首访不啻为舆论与外交密切配合的成功案例。尽管欧洲舆论的保守化倾向有增强之势,但也有越来越多明智的欧洲政、商、学界精英看到了中国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态势,与欧美的政治动荡相对照,对中国的发展道路更加信服并希望继续借力于中国发展来走出困境的观点也日益涌现。因此,结合今年中国外交对欧工作的重点,如继续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与中欧合作对接,利用中法、中德建交45周年庆祝活动等,制定舆论宣传与公共外交相配套的可行预案,鼓励和团结欧洲内部支持并受益于中欧合作的力量,并扩大中欧合作在欧洲的受益面。积极开展公共外交,与各政治派别广泛接触,阻止经贸问题政治化势头在欧蔓延。同时扎实推进中欧已有的各领域合作,让中欧双方民众共同感受到中欧合作的促进发展、改善民生的实际利益,为看好中欧合作前景的舆论观点提供有利的事实支撑。
  (三)丰富和完善对于全球化的认识,引领平衡、包容、普惠的全球化发展方向,向欧洲展示更富远见和智慧的全球治理观。欧洲舆论中围绕中欧关系产生的负面言论,其根源之一是对全球化的片面、零和认识。为此在对欧传播中,中方舆论应就全球化发展至今的功过利弊做出更为全面、客观的表述,并将中国的有关政策主张更好地整合进对外政策宣示中。习主席在瑞士达沃斯经济论坛有关全球化和全球治理方向的表述,表明中方并不以所谓全球化的“最大赢家”自居,而是展现出更多命运相连、共度时艰的责任和担当意识。这应该成为2017年对欧传播“中国声音”的重点,应当在习主席上述论述的原则下,针对欧洲的具体政治经济情况,做出更具有针对性的阐述和传播,强调中欧在克服全球化困境方面的共同利益而淡化欧方的输赢意识。
  在2017年继续将中方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中欧合作更好地结合起来,无论在舆论上还是在务实合作上,都将为克服欧洲舆论的负面影响,建设健康、稳定的中欧关系发挥积极作用。从“一带一路”倡议在欧洲的传播、落地和对接过程可以看出,欧洲舆论对来自中国的“解决方案”有一个从猜疑不解到谨慎参与再到积极响应的过程。促使欧洲舆论从消极向积极发生变化的,既有中方言行如一、坦诚合作的因素,也有欧方急于解困、寻求合作的缘由。中欧之间紧密的相互依存关系决定了中欧关系的基本面良好,在英国脱欧和特朗普当政的警示作用下,也相信欧洲的主流政治会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政治民粹化的风险,中欧关系中的确定因素要大于中美关系。因此在面对2017年更为复杂的欧洲舆论环境时,强调合作共赢、反对排外保守,强调开放创新、反对固步自封,应当成为对欧传播的基调。同时也要顾及欧洲处于困难时期的微妙心态,在舆论和政策上处理好政经关系和利益平衡的问题,在对欧外交、经济和舆论工作的全面布局中统筹好国内国外两个大局、把握好改革开放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在欧洲深处危机和困境之时、在全球化处于不进则退的关键时刻、在特朗普的美国可能抛弃欧洲这个传统盟友的时候,中欧能把共同利益的蛋糕做大,能把共同责任和命运的共识牢固地树立起来,就能够为彼此真正赢得可以平等相待、患难与共的伙伴。
其他文献
作者胡里奥·里奥斯(Xulio Rios),西班牙国际问题专家。自1991年起任亚洲之家和卡洛斯·卡萨尔基金会的顾问委员会成员,加利西亚皇家学院和海外文化委员会成员。此外,他还是中国政治与汉学研究院的成员、西班牙智库加利西亚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以及西班牙中国政策观察中心主任,研究领域为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他曾多次到访中国,并撰写过多部专著,参与《中国政策年报》的编辑工作。该书主要分析了中国
期刊
作者黄育川(Yukon Huang),世界银行中国业务局前局长、现任华盛顿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高级研究员。曾任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顾问、《金融时报》中国问题特约评论员、经济学教授。《破解中国难题》提供了关于中国经济、政治和外交政策等问题的宏观的、与众不同的看法。近年来,中国的崛起正在改变全球大国关系,重塑经济格局,引发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尽管媒体和学术界都对此评论和研究颇多,但有关中国经济研究的观
期刊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期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华文化走出去工作的指导意见》。这是党中央和国务院第一个关于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专题性文件,明确提出了到2025年的工作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依赖科学而系统的中华文化“走出去”效果评估体系和平台的建立。基于北京外国语大学近年来在中华文化海外传播方面的工作实践与学术经验,该效果评估体系和平台的建设尤其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自主大数据和评
期刊
《即将到来的对华战争》是由旅居英国的澳大利亚籍导演、记者约翰·皮尔格(John Pilger)拍摄、制作的政治题材纪录片,2016年12月在英国电视台ITV播出,后在各种媒体得到广泛传播,并在中国引起关注。皮尔格不仅仅是一位拥有近60部纪录片制作经验的制作人,还是一位战地调查记者,除了该片,还以导演或者调查记者身份拍摄过《乌托邦》(2014)、《看不见的战争》(2010)、《是谁在与民主为敌》(2
期刊
一、引言  巴基斯坦位于阿拉伯海北部,东接印度,东北接中国新疆,紧靠波斯湾出口,是我国反恐以及维护新疆和西藏地区和平的重要合作伙伴。同时,该国俾路支省的瓜德尔港,扼守多条重要国际航线的要冲,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是中国全力争取的印度洋出海口。另外,巴基斯坦作为伊斯兰会议组织的一员,是中国通向伊斯兰世界的窗口,对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在伊斯兰国家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2011年,美国针对东亚
期刊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至今已有三年多。做好此重大主题报道,是媒体履行内宣和外宣职能的应有之义。在报道过程中,很重要的一条是,应通过小切口、讲故事,将高大上的主题变得接地气和通人情,这样更容易被国内外读者接受,提升传播力和影响力,最终起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良好效果。  2016年10月12日至25日,笔者全程参与了“丝路中俄”中国行,在行进式采访中创新思路,积极寻找丝绸之路上的中国故事,通过
期刊
2016-2017年是中俄两国元首确定的中俄媒体交流年。东北网作为黑龙江省唯一重点新闻网站,于2006年开通了中国首家综合性俄文频道“伙伴网”,历经十年的运行,“伙伴网”受众遍及30余个国家,其中80%左右来自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俄语国家,稿件经常被俄媒转载。近年来,伙伴网与今日俄罗斯、俄罗斯报、俄通-塔斯社、国际文传电讯社等20余家俄罗斯国家媒体及地方媒体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开展对俄
期刊
一、国际传播中“我为我说”与“别人替我说”  (一)从自我澄清到他者塑造  长期以来我们的国际传播中,往往将对外宣传、对外传播、国际传播等同于是一种“自己说自己好”“自己为自己塑造形象”的过程。  但是,如果只是依赖本国传媒的发声能力,只是天然地将国际传播的主体聚焦于本国传媒,这显然还是国际传播中的第一层次。本文论述的重点是,在当前形势下,我们如何在提升本国传媒与文化软实力的同时,也有智慧地利用海
期刊
为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深化中外人文交流合作,2016年5月22日至31日,中共湖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梁伟年率湖北省文化友好代表团赴澳大利亚、新西兰、马来西亚举办文化交流活动。出访过程中,代表团在举办大型文化活动、推动项目合作的同时,与三国官方、民間机构深入交流,讲述了中国故事,传播了中华文化,在海外取得了良好的反响。  一、主要成果  此次活动以提升国际传播能力为突破口,举办了马来西亚湖北新
期刊
近日,英国独立电视台(ITV)播出了一部由现居伦敦的澳大利亚调查记者约翰·皮尔格导演拍摄的纪录片《即将到来的对华战争》(The coming war on China),“今日俄罗斯”(RT)随后也引进播出。该片一反西方媒体在涉华纪录片中惯用的歪曲事实、断章取义、偷换概念、双重标准等手段,试图打破刻板印象的枷锁,从历史和全球的角度来解析当今世界的安全形势,在一定程度上批评了美国等西方国家一贯持有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