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量CT(QCT)测定健康体检者胸腰椎骨密度分布规律及其相关性

来源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219723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QCT定量测定胸、腰椎骨密度分布规律及其相关性.方法 纳入我院体检中心体检者724例,其中男437例,女287例,年龄18~89岁,平均年龄(52.7±15.3)岁.行胸部低剂量CT扫描,同时获得QCT原始数据并将数据传至PACS及BMD后处理工作站“QCT Pro”,测量T1-L2椎体平均骨密度.根据年龄分为3组:18~44岁组,45~60岁组,>60岁组.应用配对样本t检验及Pearson相关分析比较各年龄组胸椎与腰椎平均骨密度的差异性及相关性,采用方差分析进行组间两两比较.结果 各年龄组胸椎T1~T12平均骨密度均高于腰椎L1~L2的平均骨密度,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7),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椎的平均骨密度高于腰椎,并呈显著正相关;除T1与T2外胸椎相邻两椎体间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骨密度稳定,可将胸椎骨密度测量用于体检人群的骨质疏松症预判,避免扫描范围的扩大,增加辐射剂量.
其他文献
目的 探究miR-214能否靶向调控BMP-2和Smad4对骨质疏松症产生影响.方法 将大鼠分为2组(假手术组、手术组),对手术组进行手术构建去卵巢骨质疏松模型,对两组大鼠血清中相关因子、骨密度、股骨进行病理学染色观察,同时将各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进行体外培养,使用qPCR检测其miR-214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其BMP-2和Smad4相关蛋白表达水平.体外培养大鼠成骨细胞,将细胞分为3组(对照组、过表达组和抑制组),向过表达组和抑制组分别转染miR-214 mimics
目的 分析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OSTA)对江苏镇江地区中老年群体骨质疏松(OP)的筛选价值.方法 收集961例中老年人群骨密度(BMD)信息.将OSTA指数与BMD进行相关分析、Kappa检验及ROC分析.结果 OSTA指数对于年龄≥45岁的女性人群和男性人群OP诊断准确性都可达中等(AUC:女性0.773,男性0.759).但灵敏度上女性明显高于男性(女性74.7%,男性55.9%);通过双因素分析,对于老年男性,当诊断截点为-3.66时,OSTA指数灵敏度可达91.7%,较其他分类人群明显提高
肠道微生物群被称为人体的第二个基因库,在维持人体平衡中起主要作用.不良饮食习惯、抗生素滥用、病理状态和生活环境改变会对肠道菌群产生负面影响,以引起多种疾病.最新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群与骨质疏松症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引入了一个新术语“骨微生物学”,该研究领域旨在弥合骨骼生理学、胃肠病学、免疫学和微生物学之间的差距.本文简要介绍了肠道菌群通过免疫系统、新陈代谢和内分泌环境以及其他因素影响骨代谢的潜在机制,通过研究肠道菌群与骨骼健康之间的关系,不仅对于维持骨骼健康和最大程度地减少骨质疏松症很重要,而且对于肠道
目的 比较骨密度(BMD)、FRAX及血清25(OH)D在预测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OPF)中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方法 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期间在本院就诊的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604例,按照患者血清中25(OH)D水平将其分为3组,分别为25(OH)D缺乏组(201例)、25(OH)D不足组(204例)和25(OH)D充足组(199例),比较各组一般资料、BMD及FRAX评分的差异.多因素回归分析探索OPF发生的危险因素,并通过AUC曲线评价各指标用于预测OPF的灵敏度、特异
目的:评价层级管理结合绩效考核在消毒供应中心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消毒供应中心的35名护士为研究对象,2019年1—12月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2020年1—12月采用层级管理结合绩效考核的护理管理模式,比较改进前后器械清洗合格率、包装合格率、无菌物品储存发放合格率及护士工作满意度.结果:改进后器械清洗合格率为99.0%,明显高于改进前的92.0%(P<0.05);改进后器械包装合格率为99.8%,明显高于改进前的93.5%(P<0.05);改进后无菌物品储存发放合格率为100.0%,明显高于改进
在太空环境下,由于重力缺失导致的力学刺激减少等原因,宇航员的骨量会发生明显丢失.既往微重力模型下骨量丢失机制的研究表明,宇航员在太空环境下骨量丢失与骨内血管重塑密切相关.微重力环境下,下肢的血流量明显减少,血压降低,导致骨内血管发生重塑,血管数量减少、直径缩窄,进而导致骨内灌注压的降低.以上机制影响骨陷窝-骨小管内间质液的流动和物质转移,改变骨细胞周围微环境.骨细胞作为骨组织的力学感受器,受到间质液剪切应力的调节后,进一步调节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活性,导致骨稳态破坏,最终造成废用性骨质疏松.本文通过查阅近
骨质疏松症发生率越来越高,但发病机制依然比较复杂,相关研究一直是该领域研究热点.目前,蛋白组学正逐渐被应用于骨质疏松症发病机制的研究领域,其优势在于蛋白是细胞功能的直接执行者,通过高通量、高自动化的组学技术,能够对直接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作用分子进行筛选,有助于厘清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此外,蛋白组学分析结果可以为建立疾病相关的生物学标志物提供重要参考,也为一些新的骨质疏松症诊断或骨质疏松骨折预测手段的开发提供重要实验基础.本文复习近年来国内外骨质疏松症相关的蛋白组学研究文献,按物种和组织来源不同进行分类,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甲亢母亲所娩新生儿骨密度不足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180名妊娠合并甲亢母亲(甲亢组)和180名妊娠期正常母亲(对照组).分析两组母亲所产新生儿的骨密度情况.收集甲亢组临床资料,分析妊娠合并甲亢母亲所娩新生儿骨密度的影响因素.结果 甲亢组所产新生儿骨密度不足发生率为27.22%(49/1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8%(14/1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孕期日均户外活动<1 h、未规律补钙、未规律补充维生素D、血清钙≤2.45 mmol/L、骨
目的 探讨绝经后慢性腰痛女性骨密度(BMD)及骨转换标志物(BTMs)与腰椎Modic改变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因慢性腰痛伴或不伴下肢放射痛在本院就诊的200例绝经后女性患者,采用双能X线测定腰椎BMD;采用罗氏化学发光法测定空腹静脉血Ⅰ型原胶原N末端前肽(PINP)、Ⅰ型胶原C末端肽特殊序列(β-CTX)水平;通过MRI检查患者腰椎Modic改变情况;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BTMs与腰椎BMD和腰椎Modic改变的相关性.结果 200例绝经后慢性腰痛女
目的:研究多学科协作下认知行为干预方案对慢性腰痛患者恐动症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于2019年6—10月选取南通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脊柱外科门诊就诊的150例慢性腰痛恐动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由医护人员提供常规诊疗及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由骨科护士、脊柱外科医生、康复师、心理咨询师等多学科团队制订的认知行为干预,分别于干预后1周、3周、3个月和6个月评价两组患者的疼痛、恐动情况及功能障碍情况,并于干预后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及再就诊率.结果:①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