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和人民,塑造了雷锋的永恒

来源 :雷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rryton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是具有代谢功能的,多少一时一世的绚烂繁华,被时间无情地消解,如尘埃般被吹散了,恐怕只有历史学家拿着放大镜,才能在历史的旮旯里找到一点点踪迹。
  历史是具有淘洗功能的,蒙尘的瑰宝经过淘洗,可以大放光芒。鱼目混珠、是非杂陈的价值观,经过时间淘洗,便一是一、二是二,看得清清楚楚了。其规律是,真正有价值的事物,总有一些保障力量,使其真实地、永久地存在。
  历史还具有塑造功能,不但可以留下有价值的东西,还可以不断地对其进行丰富、发展、充实、完善,然后生成更大的价值,熠熠生辉,流传后世,涵养后人。
  雷锋和雷锋精神在历史中所展现的发展形态,便是如此。
  20世纪60年代初,雷锋从抚顺走向全国,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题词,特别是毛泽东同志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伟大号召,掀起了全国的学雷锋热潮。
  即便如此,那時的雷锋,也只是一个典型人物。
  历史的车轮前进了半个多世纪,当年全国瞩目的一些人物、事件,大多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但雷锋没有,学雷锋活动也没有。学雷锋活动贯穿50余年,经几代中国人、数十亿之众代代传承,历久弥新。人民,从没有忘记雷锋。
  今天的“雷锋”,已经超越了一个典型人物的具体意义。历史在50多年的时间里完成了一种文化的生成与构建,使雷锋成为了新中国实践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道德的一面精神旗帜,成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符号,成为了人民心中一座巍峨的道德丰碑。
  生命长度不过22年、没有建立任何惊天伟业的雷锋,何以能如此?
  有人说,学雷锋虽是道德现象,却与政治有诸多关联。这么说没有错,但中国的哲学、中国的文化、中国的各个阶层,上至庙堂,下到乡野,有多少不在直接或间接地讲政治、说道德?
  历史在淘洗和塑造的过程中,兼顾了许多政治的、文化的、社会的、道德的因素,但人民却能够超越时代的种种局限,在历史长河中去鉴别、去选择、去维护、去建设。人民知道,像雷锋那样做人做事,树立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去奉献敬业、创新创业,是可以教化子孙后代的永远的价值追求。
  历史和人民,塑造了雷锋的永恒。未来和人民,自当维护雷锋之尊,高举雷锋之旗,践行雷锋之诺。
其他文献
金猴扫妖辞旧岁,金鸡报晓迎春归。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理想信念教育,多次强调“革命理想高于天”。理想信念是一个政党治国理政的旗帜,是一个民族奋力前行的向导。习近平对新闻和文艺工作者提出要求:“心系人民、讴歌人民”“绝不做亵渎祖先、亵渎经典、亵渎英雄的事情”。  然而,在全国人民喜迎鸡年新春佳节之际,在网络舆论场上,却出现了不和谐的声音,电视评论人梁宏达在某视频节目中口出狂言:“送给大
期刊
我在《雷锋》杂志2018年第4期上看到报道,他走了,《雷锋的故事》还在传颂。得知陈广生老人病逝的不幸消息,我非常悲痛,因为我和老伴曾一起到沈阳多次拜访他老人家。我们一起探讨在新時期如何学雷锋,他给我们讲述了他的战友的经验,使我们受益匪浅。2008年6月他曾赠送给我一本《雷锋在我心中》的书,并在书中为我题词:人生要成功就要学雷锋,我们还一起合影留念。这一切我都难以忘怀,我经常翻看他赠送的书,从中得到
期刊
近日,资深媒体人梁宏达诋毁雷锋的视频引起了广大“雷锋人”的反击和声讨。其实,对雷锋的抹黑和质疑早就有之,比如为什么每次雷锋做好事的时候,都恰好遇到了摄影师?为什么雷锋做好事从来不留名,但总是记在日记里?小学毕业的雷锋为何能写出那么精彩的文字?……对于这些质疑,很多专家、学者、雷锋的战友都已给出了客观明确的解释。  这一次,梁宏达用一个真命题即“这个世界没有完美”,来证明他的伪命题即“雷锋好自我表现
期刊
近日,女大学生“裸条”借贷事件在网络上炒得沸沸扬扬,不少猎奇者通过各种渠道纷纷以不同价码在网络上购买“裸条”相关照片和视频。看后让人大跌眼镜,现在的女大学生怎么了?  所谓“裸条”是指在借款时,以借款人手持身份证的裸体照片作为“担保”的借贷方式,当借款人违约不予还款时,放贷人则以公开借款人裸体照片并告知其父母作为手段要挟逼迫借款人还款。裸体照片加上身份信息就能作为担保,从放贷者手中获得真金白银满足
期刊
梁涛,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学学刊》执行主编。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山东大学儒学研究中心、复旦大学儒学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兼职教授,中国孔子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文化部“孔子文化奖”推选委员会委员,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孟学史”首席专家。出版过多部著作,在核心期刊发表50余篇文章。  说到孟子、荀子的人性论,学术界最流行的说法是孟子主
期刊
当“裸贷”事件不断升温发酵,以社会贞操观为切入点,舆论不约而同地走向了这些女大学生的道德沦丧和底线丧失。当无数“裸女”伴随着互联网的传播,被永远地钉在了耻辱的十字架上时,也许很少有人会思考,倘若这是你的女儿,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以父母的视角去看待这个问题,即使是面对这样一个令众人嗤之以鼻的特殊群体,我依旧无法恶言相向。不可否认,“裸贷女”们不加节制的欲望是原罪,但为人父母的我们也该反省,教育的失
期刊
作为炙手可热的“公众达人”,在中国人精神高地和舆论阵地上,假如成不了润泽家国的“栋梁大V”,最起码,不能沦落为面目狰狞的“跳梁小丑”。  三九天很冷,千里冰封。鸡年春节的脚步渐渐近了,雄鸡报晓的声音犹在前方,让人温暖地感觉到春的气息。但日前,梁宏达一段腾讯视频,却倒人胃口,寒彻心骨。  这位被粉丝们亲切地称为“老梁”的人,在视频中摇头晃脑又一本正经地说:“焦裕禄在兰考期间推广栽种泡桐树,防治水土流
期刊
主持人|翟元斌  雷锋,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新中国建立以后树立的最为成功的一个英雄典型。雷锋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代表着人民最根本的利益。人民热爱雷锋,进而认同、信奉共产党人的价值观。历史虚无主义逆流企图颠覆国家政权,自然要污蔑抹黑雷锋。  我们要战胜这股思潮,戳穿鼓吹者的鬼把戏,当然要针对他们散布的种种谣言做具体的解疑释惑、辟谣澄清的工作,但更为重要的是要跳出具体事件的细枝末节,站
期刊
“正能量没能量”,这个说法类似于成语“对牛弹琴”:本想引起共鸣,产生同频共振的显能量或“润物细无声”的潜能量,不承想,事与愿违,或白费工夫,或适得其反,出现负作用。这方面的现象和事例很多,聊举几类。  “世界第一”之类的宣传,为一类。如几年前在报纸上,曾出现某市某区的一组被称为“世界第一区政府”的图片。那个刚摆脱了“要饭财政”困境的区政府,却要建“30年内最好、50年内不过时”的办公楼,新办公楼被
期刊
“你能给我想要的生活吗?”我想,所有人可能都会有这种疑问,尤其是女性,她们可能一直都在想——谁能给我想要的生活。作为一个当代的女大学生,我也问过自己这个问题。  当我真正进入了大学校园才知道,大学并不像自己设想的那样。虽然生活相比较中学时代丰富了不少,但这种丰富也给精神和物质带来了不小的负担。  无论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裸贷”问题的发生,可能那些可怜的姑娘只是单纯地想要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如今社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