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声乐表演中三种唱法的跨界现象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jun_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声乐表演中的三种唱法——民族、通俗、美声各有千秋。民族特色鲜明,通俗浅显易懂,美声庄重优雅,因此在声乐表演中,歌唱者也试图努力表达出各种唱法的独特魅力,声乐教学中也颇为注重唱法的专业性教育。而在现实社会中,三种唱法的跨界现象却是越来越普遍。从通俗歌曲中不断融入的民族风格,到民族歌手偶尔小试美声唱法,无不体现出三种唱法的融合及声乐表演发展的趋势。本文仅从音乐史研究的角度对中国声乐表演中存在的“三种唱法”和“跨界现象”进行界定和思考,探讨它们的规定性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声乐表演;三种唱法;跨界现象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在中国声乐表演中存在着“三种唱法”的界定和“跨界现象”,这两个问题一直是中国声乐表演当中的热门话题和学术研究、探讨的焦点。跨界现象简单地说是指中国声乐表演中“三种唱法”之间的相互融和与借鉴。因此,要研究跨界现象首先要在规定和范围方面对三种唱法进行比较准确的界定,然后进一步探讨“跨界”的问题。
  一、 声乐表演中三种唱法的并存及特点
  虽然在音乐表现形式上三种唱法存在一定差异,但是三者之间存在的界线点并不是难以突破的,声乐运用过程中,根据表演需要,三种唱法是可以相互融合及共存的,细化来说可以通过以下几个层面进行具体阐述:首先,从三种唱法地域分布上的差异入手可以发现,在我国长期以来存在的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是源远流长的,并且这三种唱法是可以相互融合的;其次,从个人观点来看,这三种唱法的学习及传播方式都可以通过教师传授来实现,并且一个教师是可以具备三种唱法的基本功及表演实力的,表演者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及艺术效果,选择两种或者三种方式并用的形式完成专业演唱。
  三种唱法在声音处理及技巧应用上却是存在一定差异的。其一,美声唱法的声部及音色较暗,也就是说美声唱法所要展示的是浑厚的声音特色及演唱特点,因此美声唱法所发出的音调是从后部传达出来的,而民族唱法则恰恰相反,其声音要洪亮有力,因此声音比较靠前,在音调转变的同时,音色也随之不断发生改变,尤其是在高音区,美声会采取闭合唱法,将扩音收回,这样音色就能呈现出瞬间转换特点,这同时也是美声唱法展现演唱实力的转折点。
  其二,美声唱法对音色的把控及转换要求是较高的,因此这就需要表演者具备较强的肺活量,这是因为当美声唱法发声时,会呼出大量的气体,这时中低区则要将排气量控制在小的发散范围内,相对的发出高音时,演唱者则需要大量排气,就像对着远处呼喊一样。一般情况下演唱者需要在演唱过程中始终保持叹气感觉,同时气息需要促动换气功能的实现,只有这样演唱者所发出的声音才是最具有震撼力的,同时展现出浑然天成的音色特点。
  其三,美声唱法的演唱技巧通常都是通过不断调整鼻腔共鸣来实现的,由于美声唱法中声音发出位置较为靠后,需要将喉头位置放低,这时为了确保声音能够全部发出,则需要将喉咙打开,这样声音就可以通过呼吸通道传递出来,而发音管可以最大限度地放宽拉长,以期产生效果最为明显的基音共鸣,相对的当声音基础到上部共鸣机构时,就会进一步带动泛音共鸣,这样通过技巧合成的声音不仅音量更大,音色也会更加纯净,从而确保歌曲演唱效果能够达到预期标准。但是如果在民族歌曲演唱中采取此种方式进行延长,将会直接导致民族唱法失去原有韵味,因此不难发现,虽然三种唱法是可以实现相互贯通、相互融合的,但是在演唱技巧及音色呈现方面却存在较大差异。
  其四,在新唱法出现的同时,一大批优秀的歌手及歌曲逐渐涌现,不仅能够带动中国风及流行音乐的浪潮,更使得歌曲曲目得到创新发展,促进综合唱法的衍生。例如:周杰伦的歌曲《千里之外》,是具有中国风流行特点的代表性音乐曲目,这首歌中所延续的是较为平缓、引人入境的通俗唱法,而高潮部分却邀请了费玉清穿插演唱,这就使得整首歌的律动感更加强烈,这不仅为通俗歌曲增添了勃勃生机,更实现了不同唱法的完美融合。
  二、 对三种唱法跨界现象的探究及思考
  从当前音乐流行形势来看,我国的表演群体中跨界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这不仅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表演者在演唱过程中为了增强艺术效果也会采取此种方式进行歌曲演唱。而跨界现象实际上就是三种唱法的相互结合,而美声、通俗、民族三种声乐表演形式是存在一定关联点的。虽然三种唱法是一直存在并发展的声乐展示方法,但是跨界现象却是较为新颖的延伸性探讨主体。跨界从字面意思上分析,是跨越及超越,而所谓的界,也就是节点及规范范围,而在声乐表演范畴中运用跨界手法实现演唱开放形式的发散,也就逐渐延伸并发展成为较为新颖的声乐表演形式。
  (一) 广义上的音乐跨界现象
  通俗来讲,中国声乐表演及教学过程中的跨界也就是文化交流及艺术创新的开放发展现象。跨界现象的产生并不是空穴来风,它是经过岁月沉淀及历史发展演变而来的,因此跨界现象具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及文化发展特色。通过对声乐表演历程进行研究可以发现,在宋代以前我国的音乐文化是以宫廷音乐文化表现出来的,而宋代之后民间音乐就逐渐流行起来,并成为展现民族特色的主流形式,在近代,隨着西方音乐文化的不断涌入,使得我国音乐主体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民族音乐的本质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转变。
  (二) 狭义上的音乐跨界现象
  狭义上的音乐跨界所展示的是更为隐性的文化交流现象,它不仅涵盖着不同风格的演唱形式及技术处理方式等,并且他们之间也形成了较为鲜明的对比及相互贯通。这三种唱法虽然能够进行相互结合,但是教学模式及表演技巧是存在较大差异的,并且它们在各个学术领域中也能够交流及影响,因此声乐表演形式的转变也就成为当前我国声乐发展的必然趋势。从声乐表演的艺术美感出发进行观点陈述可以发现,无论是哪种音乐作品,只要能够在声音表演中诠释自身含义,就能够进一步实现艺术美感的发散,使得艺术价值得以体现,这样也就达到了表演的最终目的,而跨界实际上只是一种技术处理方式而已。
  参考文献
  [1]刘蕊.美声、民族与通俗三种唱法融合的研究[D].河北大学,2014.
  [2]邵小芳.“声乐跨界”的研究成果综述[J].音乐理论,2014(18).
其他文献
我校北京物流信息化研究基地、国家经济安全研究院和中国马克思主义与文化发展研究院日前成功入选中国智库索引(CTTI)来源智库,标志着这3个研究平台经过多年建设已进入智库建
【新华网】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2009年的数据显示,荷兰20~34岁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的失业率在欧洲处于最低水平,荷兰高校毕业生进入高技术产业的比例相较于同等发达国家,也处于较
目的:探讨自主性综合实验在临床生化检验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将医学检验本科生随机分组,实验组采用自主性综合实验教学法,对照组采用验证性实验授课,并进行成绩考核和问卷
对MPS中速磨煤机磨制褐煤的方式和运行难点进行分析研究,根据工程实例讨论了MPS中速磨煤机磨制褐煤时能维持正常运行的条件,对其磨制褐煤时的关键运行参数(煤粉水分、一次风率、
关心年轻一代健康成长中央六部委合力支持    6月11日,由全国工商联、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发起,并与中央统战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民政部联合主办的“中国大学生创业大讲堂”公益行动的启动仪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大学生创业公募基金”同时宣告启动。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黄孟复出席。  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如何帮助他们迈好走入社会的第一步,已成为我国的重要现实问题。这次以“自
[摘要]文章对高职课程改革模式进行了研究,探索出一种“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模式。以“电力电子技术”课程为例,从教学设计、课程评价、教学保障三个方面进行了剖析。  [关键词]课程改革 项目教学 理论实践一体化  [作者简介]吉智(1974- ),男,江苏海安人,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在读博士,主要从事电力电子与智能控制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江苏 徐州 221140)  [中图分类号]G71
诊断学是临床医学的入门学科,是医学生从基础转入临床的一门桥梁课,也是培养临床执业风格最重要的环节。传统的诊断学教学模式在培养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不足,
2009年12月20日,由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协助、北京CBD教育集团和中关村软件园联合主办的“全国民办高校发展与改革论坛”在北京召开。全国人大常委、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
2008年6月29日,美国国际教育技术协会(ISTE)发布了《面向教师的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National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tandardsfor Teachers,NETS·T)》的第二版(以下简称NETS·T-2008)。美国2008版教师教育技术标准为解决我国高师培训中遇到的问题、提高我国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效果提供了借鉴与启示。    “新标准”的内容   
[摘要]文章指出了当前学校体育在转变体育教学思想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学校体育的教学效果、教学手段、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了相关的分析,对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素质教育 体育教学 观念 转变  [作者简介]朱志斌(1972- ),男,河北石家庄人,河北科技大学体育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训练学;李文学(1974- ),男,河北邯郸人,河北科技大学体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