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奇严格教育晚辈二三事

来源 :湘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qiuqiu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少奇在家族中排行第九,亲属晚辈众多,但他一生自始至终严格教育子女、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是新时期党员领导干部学习的典范。
  希望大侄儿刘敦侯回到家乡带头种好田
  大侄儿刘敦侯是刘少奇三哥刘作衡的长子,1914年出生,比满叔刘少奇仅小6岁。两人自小是在山里放牛、塘中洗澡、路边打玩的“少年叔侄”。后来刘少奇家里种几十亩水田,主要劳动就是靠身高个大、力壮如牛的大侄儿刘敦侯。不论是田里的功夫,或者是打柴、码草、养鱼、喂鸡一套湖南农村的看家本领,刘敦侯在几十年的劳动实践中都练成了好把式。新中国一成立,报纸上、广播里传来了刘少奇身居要职的好消息,刘少奇也几次寄回家信,还特地问候大侄儿刘敦侯。刘敦侯听后喜笑颜开,就想离开农村进城谋个差事。
  1950年,刘敦侯终于到了北京中南海,他原以为满叔刘少奇一定是前有枪兵护卫,后有打手保镖,威风凛凛,一派官气。谁知一见面,刘少奇除了头发斑白了些,脸上生了皱纹以外,说的还是宁乡话,穿的也是普普通通的布衣服,手下也并没有三兵四仆,饭桌上主要还是蔬菜,桌子中央那份香喷喷的腊肉还是刘敦侯从宁乡带来的。他问刘少奇:“九叔,这就是您这个大官的生活呀?”刘少奇告诉他:“我不是官,是中国人民的公仆,也就是人民的长工。我们只有为人民服务的权利,没有别的特殊权利。”说话间,刘少奇问起家乡变化、群众生活,照样平易朴实,一点架子也没有。
  刘敦侯找个机会向刘少奇提出了想搞个干部当当的要求。刘少奇热情地握住这位侄儿又黑又粗长满茧皮的手,耐心开导说:“与其他来北京学习的年轻人比较起来,你年纪要大一些,30多岁了,又成了家。还是听我的话,回去作田好。况且新中国刚建立,各项建设刚开始,最需要粮食和农产品,当农民是最重要、最光荣的职业。家乡有句老话说农民不作谷,饿死帝王君嘛!我们当前最重要的是振兴农业,解决衣食问题,使全国人民吃饱肚子好从事建设。你是作田里手,力气又足,当农民最适宜。”刘敦侯说:“邻居们都说我蠢,说叔叔在北京当大官,你怎么不去找个好一点差事做呢?只要你叔父说一声,就会给你安排个好工作。”刘少奇说:“你回去告诉他们,我不能随便给自己亲属安排工作的。”刘少奇又说:“共产党不兴通过私人关系,靠面子、靠背景安排亲属的。干部任免有专门机构办理,用人的宗旨是唯公唯贤,不是唯私唯亲,要经过审查考核,根据才德量力录用。我虽然是党中央领导干部,也没有权私自用人,这才叫新社会嘛。”
  刘敦侯被满叔说得连连点头,听后心境开朗,愉快地回到农村。从此,他一直是花明楼乡炭子冲村一位安心农业生产、技术高超的种田好把式,几十年来再也没有想跳出“农门”,也没有因私事找过刘少奇。
  鼓励外甥鲁勋昌到艰苦的大西北去作贡献
  刘少奇六姐刘绍德比刘少奇长8岁。幼年时的刘少奇在生活上常常得到六姐的关照,姐弟俩感情很好。六姐儿子鲁勋昌,1929年1月出生。鲁勋昌从小诚恳好学,成绩优秀,在花明楼靳江中学初中毕业后,考入湖南高等工业学校学习了3年。1949年10月,新中国刚刚成立,鲁勋昌高兴地跟随三舅父刘作衡及其他兄妹等共17人来到北京,见到了四舅舅刘少奇。
  早在读中学的时候,鲁勋昌看到了四舅刘少奇写给家里兄姐的信,信中说:“日本鬼子野蛮侵略进来了,中国人民生活、生命受到严重威胁。”并告诫家乡人民,“家家户户都要组织联合起来,一面生产,一面抗日”。读了这封信以后,10多岁的鲁勋昌对在延安当了“大官”的舅舅十分敬慕。他提笔写了一封信,表示了自己追求进步的愿望。根据来信信封上“陕西肤施”的地址寄去。不久,刘少奇在另一封写给家里的信中特意提了一笔,说勋昌甥儿的信收到了,勉励他初中毕业后进工业学校,还说学习课余可以看《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和《聊斋志异》等小说。鲁勋昌对舅舅说的这几句话觉得十分新鲜,几十年后都记得。那时,他就照舅舅说的去报考了湖南高等工业学校。
  1949年8月,长沙和平解放了。刚刚在工业学校毕业回家的鲁勋昌听到这个消息后,心情非常激动。他急忙跑到长沙,买了一张刚刊登舅父照片的报纸和一本《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他一口气将舅父的著作读了一遍,又提笔向在北京的舅舅写了第二封信,写了自己读《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后的初步感想,并且表示希望能到北京继续学习或工作。
  1949年10月,鲁勋昌第一次见到刘少奇舅舅,令鲁勋昌感到惊喜的是,舅舅竟然清楚地记得他的名字。一行人在一间约12平方米开外的客厅里坐定后,刘少奇扫视了一下,问:“鲁勋昌来了没有?”大家一同回答“来了。”接着,刘少奇又一一问了其他晚辈们的名字、年纪、文化程度等,并且在笔记本上记录下来,并问了各人家庭的一些情况。在座的有他三哥刘作衡、侄儿刘允其等年纪较大的,也有侄孙女刘维孔等年纪较小的。这次见面后,王光美向大家赠送了《中国革命史》《世界近代史》和《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等书籍。在刘少奇鼓励下,鲁勋昌积极备考,顺利通过考试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学习。
  1951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技术干部学校在全国招收青年学员,鲁勋昌也踊跃地报了名。他放弃了在大学学习的机会,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经过军校的短期学习,走上了抗美援朝战场,从事雷达通讯服务工作。
  有一次,鲁勋昌受他所在部队首长的派遣,回国领取雷达器材,他利用在北京短暂停留的时间,去看望了一次舅舅和舅妈。刘少奇见到穿着整齐军服的外甥,心里很高兴。1953年,鲁勋昌从朝鲜回国,在北京解放军空军第三训练基地先后担任教员,教研室副主任、主任等职。他仍然每隔一段时间便找机会去舅舅刘少奇家里看望一下。刘少奇虽然工作十分繁忙,每次外甥去了,他都很高兴。
  1957年,全国干部和职工工资进行了一次规模较大的调整。就在他们单位的工资调整过后的一天,鲁勋昌到了舅舅刘少奇家。刘少奇问他工资多少,鲁勋昌答:每月100元。刘少奇笑着说:“按人口平均计算,你的工资比我还要高呢!”他又关心地说:“用钱要有计划,除了生活必需的开支外,余下的钱要存入银行,以备急需。”   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刘少奇和老百姓一样过着艰苦的生活,除了按计划和节约用粮外,他带着孩子们在家门口自种蔬菜作补充。有一次,鲁勋昌在舅舅家吃过饭以后,刘少奇笑着对他说:“你可以交粮票呀!”鲁勋昌最后一次见到刘少奇舅舅是1966年2月,是“文化大革命”即将爆发的前夕,鲁勋昌要从北京调到大西北去,他想到以后不在北京,很难见到舅父母了,出发前,带着妻子和年幼的孩子去看望舅父母。
  刘少奇平静而和蔼地谈起了甘肃省的地理特点,他说,你要去的地方,地势较高,海拔1000米以上,是古代通西域的必经之地。那里的土地还是比较肥沃的,要靠祁连山的雪水融化浇地,是比较贫困的省区。那里也有丰富的矿藏和文化古迹。最后,还鼓励鲁勋昌要不怕困难,到艰苦的大西北去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导外甥女张先敏好好地为人民服务
  张先敏是刘少奇七姐刘绍意的三女儿,幼年时由于她家境较好,父母送他在家乡读了几年小学。1949年6月,19岁的张先敏到了北京以后,得到舅舅刘少奇和舅妈王光美的谆谆教导和热情关心,幸运地进入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习。刚到北京时,刘少奇就谆谆教诲张先敏:“旧社会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不老实的人占便宜,欺侮人民的人有官做。新社会不同了,人人都要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是不是服务得好,会有人知道。一年不知道,两年;两年不知道,十年;生不知道,死后也会知道。”“旧社会是靠关系办事,新社会是靠本事办事。你们吃人民的饭,穿人民的衣,一定要好好学习,给人民做点事情,不能因为我这个关系,就搞什么特殊。”
  张先敏正是按照刘少奇的教诲,开始了自己新的人生之路。1953年6月,张先敏从大连医士学校毕业,分配到沈阳市第八航空学校卫生处眼科做助理军医,并且在这里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上了一名人民军医,张先敏十分高兴,一心一意钻研医术,做好工作。那时,刚刚20出头的她,真想和其他城里姑娘一样,戴上一块手表。这既是工作的需要,在当时来说,也是一件十分时髦的消费品。以她当时的工资津贴,要买一块表是比较困难的。她想到慈父般的舅舅刘少奇,便向他写了一封信,意思是想请舅舅给她买一块手表。
  舅舅刘少奇很快给她回信了。信中关切地说:“你想买手表工作起来更方便,舅舅是不反对的。但是,你用自己的劳动所得买表更有意义。”张先敏知道,舅舅是在教育她懂得勤俭朴素,艰苦奋斗,保持一个劳动者的本色。于是,她便开始将自己每月余下的津贴费积攒起来。这样,一共攒了68元,她就向舅舅寄去。刘少奇接到这点钱以后,又从自己的生活费中添上了一部分,由王光美在北京给她买了一块表寄去。舅妈王光美同时还给她写了一封信,嘱咐她:有了手表,工作方便了,更要好好为人民服务,做个人民欢迎的医生。
  这块手表,伴随着张先敏度过了近40年的时间,进入20世纪90年代,年逾古稀的张先敏又把它传给了自己的女儿。她说:“每当看到它,就想起了舅舅的教导,倍加感到他要求我做一个自食其力的人,意义多么重大。我现在也用这种精神教育我的孩子,把这块表继续传给他们。”1955年,张先敏从部队转业到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眼科,先后担任主治医师、院党总支书记、副主任医师,直到1987年退休。
  1962年,张先敏在北京中国医科大学进修时,她两次幸运地见到了刘少奇舅舅和聆听舅舅的教诲。舅舅再三嘱咐她,要好好地为人民服务,处处拣重担子挑。无论做什么,都要依靠党,凭自己的本事工作,不要靠关系。不许向别人吹嘘与舅舅的关系。1965年,刘少奇陪同外宾到了沈阳,住在友谊宾馆。正好七姐刘绍意住在沈阳张先敏家里。刘少奇知道以后,将姐姐和她的三女儿一家接到宾馆会见。这也是姐弟以及张先敏与舅舅之间的最后一次见面。
  勉励侄孙女刘维孔做个有文化的农民
  侄孙女刘维孔是刘少奇二哥刘云庭的孙女。刘云庭曾是一位追求进步的民国军人,对早期刘少奇走上革命道路产生过积极影响。1949年9月,刘云庭逝世后,刘少奇亲自撰写了“你是我幼年学习和活动的第一个帮助者”的挽联。刘维孔是刘云庭长子刘允明的二女儿。1949年湖南解放后,刘维孔跟随父亲刘允明离开宁乡老家上北京,到了中南海,第一次见到了叔祖父刘少奇。那时刘维孔才15岁,是个没有见过世面的乡里妹子,来到中央机关见到中央领导人,心情相当紧张。当时正是夜晚,刘少奇站在门口迎接刘维孔等亲属一行。
  刘少奇笑容满面地走到刘维孔面前,端详了一阵问道:十几岁了?读了几年书呀?刘维孔红着脸一一作了回答。刘少奇大概看出刘维孔的窘态,就又和蔼地说:好呀,长得高大结实。接着,刘少奇要大家坐下谈家常。他说:“我过去说过要让小孩们读书,可是你们大人不听,现在都这么大的个子了,还没有多少文化,以后就好好读书吧。”
  于是刘维孔就留在北京读书,先后进了华北小学和北师大女附中。刘少奇常常通宵达旦地工作,可是他在百忙之中,仍然挂念刘维孔这些晚辈的学习和生活。每隔几个月,刘少奇就把刘维孔等晚辈喊到一起,逐一检查学习成绩,详细询问语文多少分?作文一学期写了几篇?算术多少分?参加少先队或青年团没有?生活怎么样?
  1957年刘维孔高中毕业后,没有考上大学,打算到广州父亲刘允明那里去复习功课,等来年再考。离开北京前,刘维孔去向刘少奇告别。刘少奇听说刘维孔没有考取大学,就问她打算怎么办。刘维孔说:“您说呢?”刘少奇就说:“你是一个革命者的后代,应该到人家不想去的地方去,到最困难的地方去。你回家乡参加生产去,好不好?”刘维孔当时感到太突然,撅着嘴没有作声。
  刘少奇又说:我们应该帮人民做些有益的事,外国人常讲我们中国贫穷、落后,我们应当有志气,使祖国富强起来。我是你们的前辈,我们这一辈人把反动派打垮了,以后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责任,就落在你们这一辈人的肩上。现在农村要建设社会主义,需要一批有文化的农民,你们这些有文化的年轻人,就应该回家去,把我们的农村建设好,让它也赶上和赛过资本主义国家。当祖国第一代有文化的农民,是光荣的事情,将来要记载在历史上的。
  那几天,刘维孔思想上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叔祖父刘少奇的谆谆教诲,一直在刘维孔耳边回响。刘维孔又找了教导主任和一些知心同学谈心,得到他们的热情鼓励。刘维孔终于下定回乡锻炼的决心,又去找叔祖父刘少奇。刘少奇用惊喜的眼光望着刘维孔,要她汇报思想斗争的过程。刘维孔说着说着又哭起来,刘少奇却爽朗地笑道:哭什么?应该高兴地回去,农民会欢迎你的,回家后会有困难,劳动不习惯,不会干活,还会有人讽刺嘲笑你,都应该充分估计到,但也用不着害怕,只要自己有决心、有毅力,刻苦劳动,一切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刘少奇特别嘱咐刘维孔回农村后要服从社队的领导,当一个好社员,要和农民打成一片。
  1957年冬,刘维孔回到了家乡宁乡花明楼,投入了火热的农业劳动,一直努力地按叔祖父刘少奇的吩咐去做。1959年,组织上准备送刘维孔上大学,征求她的意见。刘维孔心里特别想读大学,而且准备读工科,就写信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刘少奇。后来王光美回信给刘维孔说:如果执意要上大学,就上农学院。同年9月,刘维孔由组织上保送进了湖南农学院。
  1962年暑假期间,刘维孔又一次上北京去见叔祖父刘少奇。刘少奇见面就问,硬要上大学,大学的味道怎么样呢?刘维孔说:“人不到黄河心不死,当了几年大学生,心里还是感到空虚,学到的知识还是不多。”刘少奇哈哈大笑,又问刘维孔,毕了业怎么办?刘维孔说服从分配。刘少奇说,在服从分配的原则下总有自己的想法吧?刘维孔说:“还没有考虑,您的意见呢?”刘少奇毫不犹豫地回答:我的意见还是下基层去锻炼。接着他解释说:“你们出路有三个方面,搞科研,当老师,下基层。前两个需要的人少,愿意去的人多,下基层需要的人多,愿意去的人少。科研机关、学校,近期内不会有很大的变化,最多加几个专业,多几栋房子设备,大量的工作还是在农村,在基层,要搞田园化、机械化,等等。而且你锻炼也不够,还需要锻炼,还是下基层吧。”农学院毕业时,刘维孔遵照刘少奇的嘱咐,在志愿书上填写了“下基层”3个字,此后在农村基层当了10年农业技术员。
其他文献
一般来说,通过机械合金化(MA)获得的Ti-37.5at%Si粉末硬度很高,故难以制得致密的制品.但是,在MA制备的Ti-10at%Si中,人们已经发现了非晶相的存在,然而,由于Ti-10at%Si的结晶
辽宁科技大学图书馆创建于1948年,迄今已走过近60年的发展历程。2005年投入使用的新图书馆座落于千山北麓,毗邻鞍山市高新技术开发区。馆舍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是一座大型的现
李志民在漫长的革命岁月里,先后同军中赫赫有名的“三杨”(杨成武、杨得志、杨勇)搭过班子,成为人民军队历史上的一段佳话。李志民晚年曾回忆到:“我先后与‘三杨’都很好地共事过,在作战指挥、部队军政训练及完成各项任务中互相支持、互相配合、情同手足,胜利地完成了各项任务……‘三杨’在革命战争年代能征善战,党中央、毛主席和朱总司令、周总理对‘三杨’寄托着厚望,所以,我在担任他们的政治委员时,都告诫自己,更好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一认识的取得,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不断解放思想,大胆探索经济体
激光辅助制造(LAM)是一种可望应用于钛航空部件的低成本制备技术.美国学者首次研究了沉积态的Ti-6Al-4V显微组织与LAM加工参数之间的关系.因为显微组织在机械性能控制方面起
中法建交:外交核爆炸  1963年10月21日,法国前总理埃德加·富尔带着法国总统戴高乐的亲笔信,以私人身份访华。事前,他曾同我驻瑞士大使说:“此行不是为了我自己,而是为了戴高乐。”两天后,周恩来会见了这位“特使”。  富尔开门见山地说,法国元首戴高乐希望同中国领导人就两国关系问题进行会谈,他就是代表总统来的。谈到两国建交问题时,周恩来问:中法建交,法台关系是一个困难,此外还有什么?富尔当即表示,
<正>辽宁省图书馆于1948年8月15日在哈尔滨正式开馆,时称东北图书馆。她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所大型公共图书馆。为庆祝辽宁省图书馆开馆60周年,辽宁省图书馆开馆60周年
期刊
同往黑龙江  “文革”前,我与李雪峰的女儿李丹琳同在北京大学三年级学习,她在历史系,我在国际政治系。那时女学生少,都住在一栋楼里,我住二层,她住在楼上。大家埋头学习,很少和外系的同学来往,并不相识。1966年李雪峰当了北京市委第一书记,李丹琳成了“名人”,在校院内经常看到她活跃的身影,但是我们从来没有讲过话。  我们开始熟悉是在部队农场锻炼时。1968年夏,解放军宣传队、工人宣传队进校,武斗结束。
中华五千年历史的积淀,使儒家学说成为一个博大精深的完整体系。我们要利用语文学科对儒家思想进行渗透教育,并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社会公益活动和献爱心活动,以此来增强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