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不想做个温柔的妈妈

来源 :健康与营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lotang5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你家的宝贝把你强制灌进去的感冒药一股脑儿全吐出来时,当顽劣的小家伙不达目的就躺在地上打滚时,当刚上幼儿园的他无论如何不肯上学时,或者身为妈妈的你一连说了三遍同样的话,小宝贝却视而不见时……你,有没有当场变得怒不可遏,对着宝贝大吼大叫,宝贝却吓得哭了起来,或者低着头进入长时间的默而不语。
  内疚的安妮妈妈——雪莉
  夜已经很深了,女儿安妮已经带着睡前故事进入梦乡了,妈妈雪莉却怎么也睡不着。她被刚才看的绘本——《一生气就大吼大叫的妈妈》中的小企鹅和企鹅妈妈感动了许久。看似简单的故事情节实则隐藏着复杂的故事背景,看似笔画稚嫩实则功底深厚,看似用儿童的口吻,实则在括号里面有着强烈而精准的儿童内一心世界的情绪解读。而联想到自己,雪莉更加觉得自己就是绘本中的企鹅妈妈。今天,她跟女儿之间有了一场很大的冲突,这已经是一个月来第三次向女儿大发雷霆了。而每次的导火索竟然都是诸如“吃饭时,饭菜掉到地上”


  “做完手工的边角料没有及时收走”等看似不起眼的小细节。她反复回想事情的来龙去脉,却总是觉得自己没有做错什么,可女儿为什么也觉得自己很委屈,很受伤呢?
  今晚,她又独自抱着她最喜爱的毛绒玩具Kitty猫睡着了,眼角还挂着刚刚哭过的泪滴。雪莉想起了女儿形容她的话“妈妈,妈妈,你生气的样子就像一只大火鸡,头发都快着火了!”她又想起绘本里面的那段亲子的对话,故事里面被吓得四分五裂的小企鹅多像是自己的女儿安妮呀!
  是啊,作为妈妈,为什么变得如此发怒?纵然有一万个理由,对孩子发脾气仍然是不智慧的表现昵!在孩子眼里,妈妈应该是世界上最疼爱他的那个人,无论外面有多大的风雨,妈妈的怀抱永远是最温暖的港湾,妈妈的笑容永远是最美丽的风景。
  是的,雪莉工作的确辛苦,各种会议安排,各种总结报告已经快让她觉得最好脚踏风火轮了。同时,她先生频繁出差,缺少陪伴不说,家里各种事务都要亲力亲为。看上去,这些事情真的快让雪莉抓狂了。
  然而,孩子是天使,特别是女儿安妮。在雪莉的眼里,女儿的阳光、热情、懂事都让她觉得特别开心,当雪莉看到女儿悄悄放在她床头的最新画作和写给自己的温馨话语时,她的心突然柔软下来。当她想起女儿在自己轻轻咳嗽一声后就端来一杯白开水时,当女儿用“心”形即时贴写下“妈妈,我爱你”时,雪莉的眼泪夺眶而出,她怎么能对自己大发脾气的行为不内疚呢?
  你发脾气的样子也许像极了你的母亲
  雪莉的例子绝不是一个。她只是来找我咨询的个案之一,从她的讲述中,我分明感受到雪莉对自己发脾气后的后悔、委屈、无奈、无助。而故事中的雪莉仅仅是生活中千千万万个妈妈的代表。纵观周围,我们身边有多少个这样的妈妈,就有多少个焦虑的母亲。她们内心都希望自己是一个温柔的妈妈,可孩子眼中的她们却是那么令人害怕。这里面到底发生了什么?
  “重要的不是发生了什么,而是事情发生后我们的反应。”事实上,每当我们对孩子大发脾气时,很可能无意识中扮演了一位生命中的重要他人——自己的母亲。想想看,那个声色俱厉的妈妈是不是很熟悉,而站在对面的那个孩子正是小时候的自己:想投入妈妈的怀抱却又不敢靠近,分明想逃离;想得到妈妈的原谅又恨自己不争气;想下次一定改正却担心妈妈不相信或者自己无能为力7孩子内心的恐惧足以让孩子失去表达的信心。也许,孩子渴望马上变成乖乖熊,即便讨好也成,只要妈妈不再大吼大叫。
  是的,我们在重复演绎一个家庭的剧本,而这个剧本不必彩排而是每天都在现场直播。想想看,你训孩子时,说话时的态度,你用的批评的字眼,甚至你最后收场时的无助,还有你事后的内疚模式都像极了你的妈妈。“父母常重复在其成长中熟悉的模式,即使那些模式是功能不良的。”
  当我帮助雪莉回忆起她原生家庭对她的影响时,她突然抱住我失声痛哭,像个孩子似地抽泣着,过了很久,她才意识到自己的角色,并慢慢恢复了平静,她的皱纹慢慢舒展开来,她的笑容慢慢浮现。接下来,我用情绪的冰山理论帮助她看到自己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部分,原来,她大发脾气的背后是很强的自尊。我们无法改变已经发生的事件,只能改变那些事件对我们的影响。
  妈妈如何在宝贝面前控制自己的情绪
  不得不承认,从生气到发怒当然是一种情绪的升高,然而,在这个过程里面,究竟发生了什么?怎样去识别我们发怒时候的情绪字眼呢?如何在孩子面前去控制我们的情绪呢?
  实证研究表明,很多妈妈生气时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升级,是因为自己的意愿没有得到满足,或者说事情仿佛失去了自己的控制(包括孩子的表现)时的一种自然流露。而如果我们肯谦卑地面对自己的内心,努力探索情绪背后的真相时,往往我们会有意外的收获。
  譬如,孩子在面对琳琅满目的玩具橱柜时,一般会表现出垂涎欲滴的渴望,而在孩子提出要买这个玩具的请求时,可能你拒绝了孩子。孩子为了得到心仪的玩具,可能会表现出不配合的动作或者不理智的行为,比如大哭或者赖着不走在原地打滚等行为时,这就会激起你内心的反感情绪,你继而变得更加严厉,表情开始失控,声音的分贝变得更高,甚至辅以夸张的肢体语言等。让我们想象一下吧,如果此刻有一台录影机在墙上,一定会记录下你的表现。而当我们把这个录像放给你看时,你简直不相信自己会变成如此咆哮的女郎。那么,我们该怎么做呢?
  情绪管理5步骤教你变成高情商的温柔妈妈
  第1步
  先喊暂停,常见察情绪
  情绪是流动、易变的心理历程,所以文学家有时拿它与火或水相比。情绪的管理不是要去除或压制情绪,而是在觉察情绪后,调整情绪的表达方式。所以,当遇到情绪高涨的时候,先在心底跟自己说暂停。就像球场比赛,突然被裁判吹了暂停的口令,保持冷静的思考和理智的态度是智慧妈妈的第一步。此刻,我们需要觉察内心的情绪究竟是什么,比如,你可以尝试着用一些形容词去表达自己的内心,觉得没面子、焦虑、着急等,当你用这样的字眼标明自己的情绪时,你就会意识到自己内心的真实状态,从而让自己从潜意识作主的状态转变为意识作主的状态。这是一个控制情绪继续发作的契机。   第2步
  客观描述事件,不刻意贴标签
  上述的步骤如果可以经常有意识地加以训练,觉察自己情绪的时间就可以大大缩短,而且用于形容自己情绪的字眼也会越来越丰富,这是一个情商训练的练习,需要坚持操练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接下来,就是要我们不带主观意志地描述事件的过程,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切忌给自己或者给孩子贴标签。比如刚才例子中讨要玩具的孩子,我们只能描述成:“当妈妈带你走进商场的玩具专柜时,你看到了你特别喜欢的玩具,于是你提出要买,妈妈没有同意,你就不高兴了,是吗?”这样的描述比较客观,如果换成“当妈妈不同意给你买这个玩具时,你就无理取闹”这样的描述时,显然已经给孩子带上了“无理取闹”的标签,而这样的“标签”对于处理自己和孩子的情绪都没有益处,反而只能加剧自己的情绪升级,因为这样的标签背后指向的是孩子的“不懂道理、不理解大人、不懂事”等。而事实上,孩子并没有这样的主观故意,只是看到符合他同龄的事物时表现出来的自然状态而已。作为妈妈,要懂得孩子成长的规律,学会等待,学会欣赏,学会心平气和地面对孩子的一切。
  第3步
  主动表达感受,获得同理心
  接下来,我们可以将表达的主动权收回来,不是去用“你如何如何”的词汇来训斥孩子,而是用“我”或者“我们”这样的词汇来表达感受,告诉孩子你真实的想法。接着上例来说,就是“当妈妈看到你不高兴时,我也能理解。因为我也曾经是小孩子。我的感受是我觉得自己很无助,就好像你跟妈妈要一颗天上的星星,而妈妈却无法满足你一样。”这样的语言可以迅速拉近妈妈和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让孩子站在你的角度去体会妈妈的感受。而且让孩子知道,得不到玩具也很正常。这个同理心的建立相当重要,相当于把谈判中互相对峙的一方拉到谈判桌的另一方,变成朋友。这时候双方的情绪都会回到一个正常的表现中来,为下一步的双赢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第4步
  明确双方需求,需求双赢方案
  走到这一步骤时,双方的情绪已经平和了很多,可以更加理性地针对事情本身进行讨论。比如妈妈会说因为这个玩具目前不适合你的年龄,或者类似的玩具家里已经有很多,妈妈希望买一个更加有创意的玩具给你。而妈妈此刻也要帮助孩子找到他的需求,比如他觉得这个玩具什么地方最吸引他,有什么更好的玩具可以替代等。这样的讨论看似复杂,其实是一个彼此满足需求的过程,这样的探索往往会有双赢的方案呈现。比如,可能针对上面的例子,妈妈最后用一本书代替了玩具,而书中的故事里面涉及到了这样一个玩具,或者这个玩具是书中人物的一个道具而已。
  第5步
  建设性的想法和建议
  此刻,亲子关系已经变得非常安全,我们可以重塑情境,告诉孩子如果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你可以跟妈妈用比较好的语气表达,妈妈也会考虑到你的感受帮助你来选择是否该拥有这样一个礼物。
  总之,妈妈的情绪管理是每个妈妈都要面临的现实问题,逃避不是最好的办法,任由情绪泛滥也不是聪明的举动。当孩子的行为成为引发自己身心变化的一个刺激时,作为妈妈要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让情绪瞬间爆发,甚至失去控制。每个妈妈都要相信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这种能力是可以学习的,也是可以经过训练不断提高的。我们要时刻注意和关照自己的情绪,从“一生气就大吼大叫”变成心态平和地面对孩子的温柔妈妈,是一个不断修炼和学习的过程。请与孩子们一起来读读这本书吧,透过简单的笔画描绘的形象看看孩子的内心世界。看看发怒后给孩子的恐惧到底有多么可怕?回到绘本《一生气就大吼大叫的妈妈》,我们试图找到一种弥补的方式,就是“找回来”进行修补,可是即便如此,对孩子的爱也是有了裂痕的,我们姑且就让他们在“缝缝补补”中彼此抵达吧!能否在孩子面前多些感受的表达,少些理性的说教,多些对孩子同理心的关注,少些对孩子拔苗助长般的期待?我们也相信:生活中的“雪莉”越来越少,而更多的妈妈通过有意识地培养,一定会成为不急不躁、不舍近求远、不急功近利的温柔妈妈!
其他文献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 :学生有两级发展水平 ,第一级是“现有发展水平” ,即学生现有的学习特点和已达到的发展速度 ,是教学的出发点 ;第二级是“潜在发展水平” ,即在教师启发
从街市上回来,把刚买的草莓洗净再用白糖蜜好,女儿已经显得有点迫不及待了。老公看着好笑,说,还等什么呀,拿去吃吧。女儿得令,自是满心欢喜,可一阵猛吞海咽后,终究还是想起来问我们:“你们要不要也尝几个?”  我刚要应声,老公在一边已开始急吼吼地回答:“我们不吃,你吃。”小家伙昂着头问:“为什么不吃,你们不喜欢吃吗?”看着老公的满目慈爱,我猜,接下来他肯定会说:“对,我们不喜欢吃。”来不及细想,我赶紧抢
各市、县(区、市)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小学数学教育》是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会刊,是面向小学数学教师、教研员等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学术期刊。本
“赞赞,进门把鞋换了”。“赞赞,你把你的玩具收拾起来”。“赞赞,你不要把水洒在地上”。“赞赞,你不许……”儿子一天天长大,我发现自己也变得一天比一天“口罗唆”。我好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计算机网络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然而成人高校网络专业课程设置还存在着课程设置陈旧、专业技能不突出等问题,成人高校应适时修改专业课程设置,以职业能力
妻子教儿子认字。儿子不知是因为年龄太小,还是脑袋瓜不够灵光,学起来有些低效。不过还好,妻子比较有耐心,而且想了一个很不错的办法——形象记忆法,帮儿子渡过了一个又一个认字难关。  比如教儿子认“串”字。妻子先教读音,然后教写法。儿子学着他妈妈的样子在纸上歪歪扭扭地写了个“串”字。妻子表扬:“嗯,写得还不错。”  接下来是默写。可刚刚写过的字儿子就忘了,咬起了铅笔头。妻子提醒:“不是跟你说过嘛,就像羊
良性心理暗示是指对受暗示者的情绪与意志发生积极作用并使其身心发展趋向健康的心理暗示。在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我有意识地针对学生不同阶段的心理状况,实施了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poE代表载脂蛋白,APOE代表编码载脂蛋白的基因)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早期脑功能改变的
小学数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为此,在整个教学环节中,需要重视小学教学的创新和开发,进而不断完善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思路。对于学生而言
老年生活就像人生一道绚丽的晚霞,如何使老年人的生活幸福美满本刊《金色时光》栏目就是面对老年人的一个窗口,老年人的热点问题是本栏目关注的焦点。我栏目愿成为老年读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