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和喜鹊》教学设计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696895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
  1.在反复读文中识记本课
  12个生字,认识两个偏旁“孑”“丷”,指导书写“快”“乐”两
  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抓重点词语和利用图画进行对比阅读,引导学生感受、理解“孤单”的意思,从而体会快乐的生活。
  3.巧妙设计拓展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学重点】
  在反复读文中识记12个生字,通过抓重点词语和利用图画进行对比阅读,引导学生感受、理解“孤单”的意思,从而体会快乐的生活。
  【教学设计】
  一、初识学生 “招呼”开课
  师:同学们,看着你们那一双双明亮的眼睛,我猜你们一定很聪明。老师想考考你们,行吗?(出示词卡“招呼”)
  师:(与一生握手)你好,会读吗?(指名认读)
  师:你愿意和我打个招呼吗?(生向老师问候,师提醒“呼”是轻声。)
  师: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个词吗?(生齐读“招呼”)
  师:大家能一起跟老师打个招呼吗?(生挥着小手说“老师好!”)
  师:哎呀,我们在招手、问候中就这样认识了。现在我们一起上课吧。
  【设计意图:用打招呼的方式开场,引导学生认识本课生词“招呼”。教师手持卡片走进学生中,在与学生的问候中使学生逐步理解“招呼”的意思,为学习课文作铺垫。】
  二、创设情境 “悦声”引课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用耳朵仔细听你会有大发现哦。(播放音乐:喜鹊在林间欢唱)听到这悦耳的叫声你想到了什么?
  师: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喜鹊们在树林间欢乐地歌唱。(板书:树和喜鹊)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金波写的这首散文诗,请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看图,听音频课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三、图文对照 感受“孤单”
  师:请同学们拿起课本,轻声读课文。不熟悉的字看拼音多读两遍,做到读正确、读流利、读出停顿。
  (生读课文,师巡视提醒并纠正学生读书的姿势。)
  师:大家读得很认真。仔细来观察一下这幅图。(课件出示课文插图)首先看到了什么,接着又看到了什么?(生说图)
  师:你们能用上三个“一”再来说说看到的这幅图吗?
  师:同学们,如果能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那么,我们就能把图上的内容说得很清晰,以后可以试一试。
  师:课文又是怎样描写这幅图的呢?请大家拿出铅笔从课文中找出这个句子,用“ ”画出来。
  师:谁来读读自己画的句子?(课件出示句子,指名读,全班读。)
  师:看着这幅图。刚才我们是这样说的:这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个鸟窝,鸟窝里有一只喜鹊。(课件出示,请一组读。)
  师:作家金波是这样写的:这里只有一棵树,树上只有一个鸟窝,鸟窝里只有一只喜鹊。(课件出示,请二组读。)
  师:同学们,两个句子一样吗?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两个句子,你们觉得哪个句子好?
  师:在比较中,我们发现金波写得好。因为句子中的三个“只有”让我们知道了树、喜鹊、鸟窝都是唯一的,再没有别的。有了“只有”让句子的语言更准确,意思更完整。
  师:同学们,像这样的句子我们要反反复复读,然后记在心里。(全班齐读)
  师:同学们请看图,还记得这段话吗?(出示插图,生填空完成课文内容。)
  师:读了句子再看这幅图,你想对大树说什么?(指名说,随机出示词卡“孤单”。)你想对喜鹊说什么?(再一次出示词卡“孤单”)
  师:“孤”的左边是“■”字。你还知道哪些“■”字旁的字?
  (书写生所说的字)
  师:“单”的偏旁是“丷”。(师教读“丷”,生跟读“丷”。)
  师:同学们,“孤单”这一个词语就是他们的心声呀。你们都说到他们的心里去了。(课件出示课文句子,请三组读。)
  师:同学们,你们什么时候会感到孤单?(生答)这群小动物好像也很孤单。(课件出示儿童诗《捏泥巴》)全班起立,老师读,你们轻轻地做动作。
  师:现在你们能看着课件自己边读边做动作吗?让我们试一试吧。(生读儿歌《捏泥巴》)
  师:你们觉得这些小动物为什么孤单呢?
  【设计意图:利用课文插图,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图,说一句完整的话进行语言训练,在对比中体会语言的准确性。通过抓住三个“一”及“只有”一词,让学生感受树和喜鹊的孤单。最后拓展金波的儿童诗《捏泥巴》,隐去最后一句让学生再一次体会每一种小动物都是一只,他们是孤单的。这样的巧妙设计更加凸显了“孤单”一词的深刻内涵,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
  四、再创情境 感受快乐
  1.师:你们知道吗,现在的树和喜鹊已经不再孤单了,这是为什么呢?(课件出示课文插图, 生说图。)
  2.师:还是这个山坡,后来这里变了。(出示句子:后来,这里种了好多好多树,每棵树上都有鸟窝,每个鸟窝里都有喜鹊。)(指名读)
  3.师:树和喜鹊现在怎么样?为什么?(板書“邻居”)(出示句子:树有邻居,喜鹊也有邻居。)(生读句子)
  4.师:还记得吗?(出示)从前,这里只有一棵树,树上只有一个鸟窝,鸟窝里只有一只喜鹊。 树很孤单,喜鹊也很孤单。(全班男生读)
  师:(出示)后来,这里种了好多好多树,每棵树上都有鸟窝,每个鸟窝里都有喜鹊。树有了邻居,喜鹊也有了邻居。(全班女生读)
  5.师:看着图能想起曾经的情景吗?(出示插图及课文内容,生填词。)
  师:现在的情景是这样的。(出示插图及课文内容,生填词。)
  师:所以,有的时候图画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课文内容。今后读完课文后可以再看看图,或者先看图再读课文,相信大家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6.师:有了邻居,他们不再孤单,生活也发生了变化,每天天一亮……(出示课文第5自然段,全班读。)
  师:(扑扇着“翅膀”)天亮了。你好!你好!我们一起——(生接说)
  师:(扑扇着“翅膀”)太阳下山了,天要黑了,我们一起——(生接着说)
  7.师:他们一起出去觅食、玩耍、歌唱,又一起回来睡觉,现在的他们感到——(生:快乐。)
  (师出示词卡:快乐。生读词语。)
  师:看着他们那么开心,我们也很开心。带着快乐一起读读这个句子吧。
  师:(出示句子)现在的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生自由读)
  8.师:快乐已经走进我们的心里,它们怎样写呢?(出示词语:快乐)
  师:先观察结构,“快”字左边窄,右边宽,再观察关键笔画在田字格里的占格位置。
  师:“乐”是独体字,请观察关键笔画在田字格中的占位。(师范写,重点讲解。)
  9.师:树和喜鹊因为有了邻居而感到快乐,这首诗中的小动物也变得快乐起来,这是怎么回事?请大家再来读一读,看看能发现什么。
  10.师:加上了最后一句话,他们就不感到孤单而是快乐。同学们,他们的快乐又是什么?
  师:树和喜鹊都是独自一人而感到孤单,因为有了邻居他们感到快乐。陪伴是他们快乐的源泉。只要在一起,也是一种快乐。
  【设计意图:在情境中,学生感受着树和喜鹊的快乐,体会到了一同游戏、一同玩耍、一同休息,就是一种快乐。在拓展阅读结尾时,学生们又体会到另一种快乐,只要大家在一起也是快乐的。在这里,1+X阅读拓展了同一作家、主题相同的两篇文章,使学生对本课的内容理解得更加深入,快乐的主题也得到了升华,更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作者单位:新疆乌鲁木齐市第84中学小学部)
  责任编辑 杨壮琴
其他文献
一、趣味导入,揭示课题  1.影子游戏:猜猜猜  师:同学们,黄老师要和大家玩一个游戏叫影子猜猜猜,看谁能够猜到影子里面的人在干什么。准备好了,看谁反应快。(出示课件)  生:他们在打篮球。  师:对呀,他们在打球呢。真棒!这个又是在干什么?(出示课件)  生:他们在拔河。  师:你真会观察,他们在拔河呢。  (依次猜影子里面的人在干什么)  师:真棒!告诉你们一个秘密,刚才你们猜的这些体育活动,
期刊
在儿童诗性表达的言语练习中,我采用童谣作为练习的形式。这里的童谣,不是民间文学、民俗学范畴下的民间童谣,也不是现代配有乐谱的新儿歌。本文所指的童谣,等同于现代儿童文学范畴下的儿童诗歌,它包括成人有意识地为儿童创作的、适宜儿童阅读和欣赏的诗歌作品,也包括儿童自己创作的诗歌作品。  一  从教30年之际,我本着向孩子们学习、向优秀童谣作品学习的态度,尝试创作童谣。年少时,有过喜欢写几句诗的时候。如今,
期刊
什么是前置性作业?就是教师向学生讲授新课内容之前,让学生先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所完成的尝试性学习任务。课标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而课前预习的学习方法在提倡学生自主探究、培养自学能力、张扬学生个性、表现自我方面有着独到的作用。那么学生在预习时,教师有目标地布置前置性作业,让学生先自学起来,让学生有备而来,就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布置前置性作业的
期刊
夜读平凹先生的赠书《自在独行》,令我染神刻骨:“会活的人,或者说取得成功的人,其实懂得了两个字:舍得。不舍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  古尔邦节小长假,邀几位从广东来的朋友去达坂城古道徒步,说是广东客人,实则为在广东工作和生活的新疆人。席间大家聊到买房问题,这是国人“三句话不离房市”的真实写照。一人后悔五年前没有卖了乌市的房子在中山买房,如今中山的房价较五年前翻了数倍,“亏损”几百万;另一人则庆
期刊
春节期间,有位家长兴奋地告诉我,孩子在家族“春晚”上演讲的故事《狐假虎威》获得了家人的最高评分,捧走了大奖。家长激动地说:“真没想到平时安安静静的女儿居然能讲得绘声绘色,模仿得惟妙惟肖。一问,孩子骄傲地说:‘老师给我们讲故事就是这么讲的呀!’”我听到这些的时候,比我自己得了大奖还高兴。  故事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门户,它对孩子的魅力是无穷的。从幼儿园的儿童到中学生,无一不喜欢故事。在工作中,我几乎每天
期刊
诗性表达的第一步是“掌握分解与组合的方法”,第二步则是“创造独特的意趣”。  创造独特意趣的常用方法有三种:替换法、逆向法、还原法。本文将就替换法、逆向法的课堂运用进行介绍。  一  替换法,是指在言语表达的练习中将一个事物替换成另一个事物,在这样的替换中产生独特的意趣。童谣虽简短,利用替换法就不会显得寡淡无味,可以具有某种耐人寻味的魅力。  我在写作《兔子罗朗》时,脑海中一再出现绘本《罗朗一个人
期刊
一、课前玩一玩,激发联想  师:看到“雪”字你会想到什么?  生:(轮流说)打雪仗、堆雪人、滑雪。  师:除了好玩的活动,你还会想到什么?比如颜色、感觉等。  生:白色。  生:很冷。  生:开心。  ……  【评析:课前创意联想游戏,打开学生的创意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曹老师在点评指出思维角度的同时,引导学生多角度联想,让学生思维更有创意与独特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我们一起
期刊
一  “诗性智慧”的概念来自维柯的著作《新科学》。维柯通过研究处于人类童年时期原始野蛮人的那种率真、袒露无遗、充满旺盛感知力和强烈生动想象力的心智,揭示了人类普遍共有的精神本质——创造。“诗”就是“创造”的意思,“诗性智慧”就是一种“创造的智慧”。  维柯认为,诗性智慧是人类原初的智慧形态,是世界各民族最原始的、最本质的智慧。他依据《圣经》记载,把原初人类的自然本能,如恐惧、夸大、猜测、想象、迷信
期刊
我初为人师,就是任教一年级语文。讲台上的无措、下课铃声响起后的沮丧记忆犹新。而今,我每学年都会参与几次一年级新教师的备课与听课、评课工作,为年轻的新教师执教的最初阶段提供一点帮助。本文以统编本一年级下册首个识字单元为例,谈谈新教师如何进行日常备课,以及如何精进。  新教师备课,不妨按照四个步骤进行。  一看编排。该单元是集中识字,《春夏秋冬》的词串识字、《姓氏歌》的蒙学识字、《小青蛙》的字理识字、
期刊
习作教学,作为语文课程教学的半壁江山,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然而,对于大多数的教师、学生来说,面对习作教学,真是“想说爱你不容易”。很多人都说:“要想作文写得好,就要多读书。”然而现实却是,有不少学生,书读了不少,却不能将书中所获运用到习作之中,依然是“提笔难,难提笔,提起笔来难下笔”。面对这样尴尬的现状,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到底该做些什么呢?  静心思索,阅读与写作,一个是信息的输入,一个是信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