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的区域农业研究

来源 :地理学报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vovoy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作为国内开展区域农业研究最早的研究机构之一,坚持遵循"面向国家需求,以任务带学科"的宗旨,基于农业生产及发展的阶段性和地域性特点,充分发挥地理学综合性和区域性的学科优势,完成了一系列前瞻性、战略性、引领性的区域农业研究成果,包括全国农业区划初步意见、新疆地区农业区划等,不仅成为区域农业研究的经典参考,同时也为国家及地方层面农业宏观调控提供了决策支持。承载80年的理论探索与经验总结,新时期地理资源所将在现有农业资源调查与区划、农业生态水文与气候、典型区粮食生产与安全、耕地
其他文献
基于2017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选取福厦泉城市群,构建融入-隔离对比的指标体系,探讨了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的主观社会融合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的主观社会融合程度较高,但融入与隔离并存,且以融入为主。②流动人口主观社会融合受流迁模式、社会网络、生计资本、制度政策和人口特征等因素综合影响:宏观上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能显著地增强融入、削弱隔离,淡化了户籍制度造成的融入障碍;中观上在流入
以2003—2017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构成的40470组两两城市对为样本,采用效率增值模型、社会网络分析法以及动态面板模型分析了中国区域经济协同网络演变及成因。结果表明:①中国区域经济协同网络密度呈现三周期、双缺口变化特征,高强度协同作用偏向东部地区的东向性特征凸显;②协同网络经历了星型覆盖格局-双区扇形发散格局-单区扇形发散格局-多层嵌套新格局的转变,表现为跨越东中西部地区的远距离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