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与他的“三根支柱”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san69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瓦西里·亚历山德罗维奇·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乌克兰卓越教育家、思想家。帕夫雷什中学担任校长、教师长达32年。出版40部专著,发表600多篇论文、1200篇儿童故事。
  苏霍姆林斯基一生短暂,不满52岁,但他却持之以恒地探索和孜孜不倦地为教育而写作。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部著作都是面向教师、教育工作者及孩子家长。他把自己的建议和见解全部倾注在他的著作当中,即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教师和父母应当历经何等艰难之路才能使孩子成长为好学上进、聪颖、心地善良而高尚的好公民。
  苏霍姆林斯基的作品在前苏联人人皆知并喜爱,而且在世界也被广为出版,如众所周知的《我把心给了孩子们》《公民的诞生》《给儿子的信》以及大量儿童小故事。他的作品每一次问世都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和浓厚兴趣。他在从事学校教学的同时,进行了一系列教育理论问题的研究,写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巴甫雷什中学》《公民的诞生》《失去的一天》和《学生的精神世界》等教育专著。至今,《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被定为师范学生入学必读。苏霍姆林斯基的小学、中学生活,一直是在自己村里学校度过的。这是一所七年制的学校,虽然学校设施条件极为普通,但这里却有一批较好的老师,对从小受到家庭良好熏陶的苏霍姆林斯基来说,这是一个极好的环境。他的善良天性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知识能力得到了迅速的拓宽。他在家经常主动帮助父母邻居做事,在学校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学生,得到了当时校长伊万·萨维奇和教务主任布师科夫斯基的重视和关怀。然而对他影响最大的要数启蒙女教师安娜·萨莫伊洛英娜。
  这位女教师不仅是孩子们的老师,也是孩子们的亲密伙伴。苏霍姆林斯基觉得这位女教师像一个女魔法师,她知道一切美的秘密。她讲课时学生们都有浓厚的兴趣,所教的知识常被学生铭刻在记忆之中。她常带孩子们到大自然中去,引导学生思考许多问题,孩子们从而明白了许多道理。
  在山花烂漫、万物生机昂然的季节,有一天,安娜·萨莫伊洛英娜带学生们来到了森林。对苏霍姆林斯基来说,这是再熟悉不过的地方了,他平时就到这里来玩。但女教师的解说,让他接触了许多过去没有注意到的新事物和很多使他感到惊奇的东西;看,这棵盛开的椴树在帮助蜜蜂酿蜜;瞧,那个蚁穴有回廊和广场,有幼儿园和粮仓……原来是一个童话般的城市。当孩子们领略到大自然美好风光,急冲冲准备回家的时候,老师说:“孩子们,为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采集些鲜花吧!关心长辈,他们会感到高兴。而鲜花就是关怀和敬爱的标志……”苏霍姆林斯基早年接受的就是这样的教育。
  这使幼小的苏霍姆林斯基不仅爱上了书本,爱上了同伴,更爱上了大自然。他向往着自己将来也能像老师一样渊博。苏霍姆林斯基逐步树立了从事教师这一神圣职业的志向,因此,在七年制学校毕业时,他毅然决定报考师范院校,后来一步一个脚印,从一个普通的教师成长为一名伟大的教育家。
  苏霍姆林斯基担任校长之后,提出“要思考,不要死背”的口号,然而人们却很少知道,触发他产生这一思想的契机,却是在一次听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讲课的课堂上。
  一天上午,苏霍姆林斯基同往常一样,去听一位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的课。课堂上最初几分钟,学生们紧张地思索着老师提出的一个个问题。然后,这位青年教师开始叫学生回答问题。苏霍姆林斯基认真地记录下了学生的回答。可是,学生们的回答,并不能让他感到满意。他发现学生使用的许多词和词组,在他们的意识里并没有很鲜明的印象,跟周围世界的事物和现象联系不起来。学生们仅仅是重复别人的思想,让人听到的仅仅是一些被学生硬挤出来的、笨拙的、背诵下来的句子和词组。他们的意思是什么,似乎学生并没有搞清楚。苏霍姆林斯基想:为什么学生的回答总是那样贫乏、苍白无力、毫无表情呢?为什么在这些回答里常常缺乏儿童自己的活生生的思想呢?这时课正在进行中,只听见教师提示道:“课后要复习,词意、句式一定要记住,下节课还要提问。”听到这里,苏霍姆林斯基皱起了眉头,思维再也集中不到听课上了。
  他想,难道教学摆在学生面前的唯一任务就是识记、保持和再现?一年级学生娜塔莎的一篇作文,在他头脑中再次清晰地映现出来:“这是夏天的事儿,刮了一阵大风,大风把一粒长着毛茸茸翅膀的种子带到了草原上,种子落到了草原上的青草丛里,青草惊奇地问:‘这是谁呀?’种子说:‘这是带翅膀的花儿。我准备在这儿,在草丛里生长。’青草高兴地欢迎新来的邻居。冬去春来,草儿发青了。在种子原来落下的地方,露出了一根粗壮的茎,在他的顶上,开出一朵黄色的花儿,他是那么鲜艳,就像一个小小的太阳。‘啊!这原来是蒲公英呀!’青草说。”这是学生观察了花的形状、颜色,花与花不同的特点,然后充分想象,自编出各种有关的美好故事。
  学生能写出这样的作文,说明词已进入了学生的精神生活。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现代学校的教学体系需要加以科学的改进,应当建立在“三根支柱”上:鲜明的思想,活生生的语言和儿童的创造力。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教给学生一定的知识,更要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
其他文献
悠长悠长的南溪  掩映着碧翠碧翠的西山  金黄金黄的棠果  垂涎着殷红殷红的牡丹  那西山的山麓  那南溪的尽头  是一片湖  一片柔软得仿佛是白皋和绸缎的湖  几只白鹭  连同两群黑得发亮  红得透紫的野鸭  在这清脆的湖上  扑棱着翅膀  化作一抹粼粼的涟漪  把那掩映在湖畔的日影  悠然悠然地荡着  碧波的尽头  是一簇荷叶  一簇翠得犹如这片湖的荷叶  那轻薄的叶儿  掩映着一片泥泞的苇荡
期刊
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质疑”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应该彻底改变传统教学中让学生形成的习惯于被动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并让学生们意识到自己才是问题的发现者、提出者。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呢?  良好的外部环境让学生能疑  由于传统教育观点、教材体制、课程设置等诸多因素的束缚,学生打的是“题海战术”,整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故乡的那扇门一直开着  很多人离开家时  把门关上 再上了锁  回忆在屋子里渐渐生尘  钥匙在抽屉里慢慢生锈  每次离去  故乡的那扇门一直都是开着的  我们从不带钥匙  任它在抽屉里自由自在  是父亲  守着它们的日夜朝夕  每次归来  父亲都会把门前的地坪打扫干净  种在屋后的蔬菜长势喜人  只要想吃 随时便可采摘  那种自然的沁甜味啊!  旅途的劳顿又算得了什么  父亲早已八十有余  却依然
期刊
一、我国微型机发展概况我国在1974年“748”会议后开始研制微型机。1976年由清华、安徽无线电厂、电子工业部六所联合研制成 DJS-050机(仿 Intel 8008)。此后分别由清华、
教育技术信息化逐步向“智慧教育”发展,国务院“互联网+”指导意见更是推动了云服务商的面向高校学生普惠政策,以实践应用为导向,学生利用云服务平台构建个性化的云服务信息
基于不同的生产方式和经济基础,人们有着不同的价值追求。一定的历史时代,总是呼唤着与之相适应的文化价值观,而适应时代特定的文化价值观,也能够对社会发展起到正面的促进作用。这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基本观点。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体现。  具有历史必要性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处于社会变革的汹涌浪潮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因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而获得广泛关切。这条道
《清塘荷韵》选自苏教版《语文读本》必修二,作者季羡林是著名国学大师,还是文学家、佛学家、史学家。因季羡林对我国古典散文的熟稔、对散文艺术性的重视以及对“真情”的强调,使其散文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本文选自其同名散文集《清塘荷韵》。文章表面上是写景状物的散文,以荷的生长过程为线索,描写荷花从无到有、从弱小到繁茂的生长过程;实际上,作者融入了自己对生命的深刻感悟,并在文章字句间渗透出淡淡的禅意。这正是本
近年来,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繁荣,广播电视信息在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广播电视信息的传输则直接影响到广播电视的节目质量.为了保障广播电视信息传输
诗 骸  曾经 我坐在老房子的屋顶上画地为牢  将白云、瓦墙、星辰还有  远方的亲人当成诗写的意象  现在 我背对山峦  时不时向大海敞开怀抱  在眼眸45度能看到的地方  我更看到  熟悉的小时候  熟悉的朋友——白云、瓦墙、星辰  熟悉的亲人——远方  此刻,他们接二连三地走来  紧接着却有迎面来袭的风  一阵阵大力地将其推开、绊倒——  诗骸 碎了再碎的诗骸  父爱如山  我想  它是安靜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