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时效性初探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sten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小学科学课堂摒弃了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法,提倡的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学习中的运用,可以提高科学课堂学习的时效性。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验的积极性和科学的创造性,让学生对科学课不仅喜欢学,而且高效地学。那么,如何科学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师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建立时效课堂呢?下面,笔者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谈谈自己的一些教学体会。
  一、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1.信息技术与学习激情相结合。
  用信息技术在科学课上创设情境,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把教材演化成有声有色的客观世界和动人的现实生活,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科学课的教学效率。例如,笔者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折形状”这一课时,(1)班使用多媒体技术课件教学,有图片、动画、声音,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积极举手发言,师生互动,教学效果良好。(2)班使用传统教学,黑板、粉笔、课本,学生兴趣不大,注意力分散,发言不活跃,教学效果不理想。由此可见,使用多媒体技术对学生的刺激效果更明显,对知识理解的深刻性和准确性更强,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2.信息技术与探究情境相结合。
  小学生大部分还处在感性思维期,科学课上,学生还是喜欢具体形象的实物,而信息技术则为教师创设了更生动、更逼真的探究情境。教师使用黑板板书传授知识时,不能对真实图像、原始声音进行还原,只能是教师用语言描述、黑板文字书写,这样信息的有效性与准确性就会打折扣,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多媒体技术中,科学信息的存储与处理过程都是数字化的,信息可以高质量地实现原始图像与声音的再现、编辑和特技处理。在科学课上,利用多媒体传授知识可谓是事半功倍。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昼夜交替”时,有些学生对昼夜为什么交替不太清楚,于是,笔者将昼夜交替关系用动画形式体现,利用flash演示:太阳照在地球一面,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引起昼夜交替变化。有了多媒体的介入,化难为易,使学生直观地探究到了昼夜交替变化的关系,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二、利用信息技术打造时效课堂
  1.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小学科学课堂上,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观察力、思辨力、动手执行力等。对学生平常不注意的现象,通过信息技术拍摄DV投射到课堂,让学生观察、分析、实验,能大大提高他们的综合运用能力。比如,教学四年级上册“空气的性质”一课,在教学设计空气占据空间环节时,可以首先播放多媒体DV,然后向学生介绍空气占据空间的案例——气球打气后鼓起来,再指导学生观察、小组讨论、全班展开交流,最后引导各小组设计自己组的空气占据空间的案例。从学生的设计中,发现不少独具匠心的方法。比如,塑料袋捉空气、空气走进泡泡、不湿的卫生纸等。然后让学生动手将这些设计制作出来,这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2.信息技术拓展科学课堂学习。
  信息技术在科学课上提供丰富的反馈信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中,学生基本能全面、主动、和谐地建构知识。信息技术在科学课上可以减轻教师劳动强度,循环教学中,课件可以反复使用。信息技术还可以模拟科学课上一些试验操作过程,降低教学成本,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思考。例如,教学四年级下册“摩擦力的秘密”一课时,让学生观看视频:两位力气大的同学把两本书每一页交叉夹在一起,再用力把书拉开,可却拉不开。学生兴趣很大,热烈讨论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教师用课件演示学生的猜测,用数据来验证。学生发现,影响摩擦力的因素发生变化时,摩擦力也跟着变化,从而证实了猜测的正确。再比如:认识常见岩石的活动。多媒体屏幕上出现不同岩石,让学生找出其中相同的岩石。学生移动鼠标点住岩石,提高了学生观察和比较的能力,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3.信息技术提升合作互助能力。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无论是知识的传授,还是能力的培养,都要通过观察、实验、集体讨论等活动来完成,这些活动大都是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共同参与。学生在学习和实验过程中,既发挥了个人特长,又互助合作,增强了团队精神。例如,笔者在教学五年级上册“简单电路”这课时,利用屏幕温馨提示:(1)小组合作探究,比一比哪个小组接亮的方法最多;(2)小组组员分工合作,仔细观察连接的电路,试着用简单的线路图画出连接装置。每接亮一种,就用线路图画下来;不亮的也用线路图画下来;(3)小组内讨论小灯泡亮与不亮的原因。各组成员发挥聪明才智,各司其职,这样,既发挥了小组的作用,又展示了个体。在学生活动及交流的过程中,笔者都用DV机记录下来,通过DV重播的方式,向全班展示团结合作的小组,并及时给予表扬。
  4.信息技术拓展学习资源。
  信息体量巨大,每天都在不断补充更新,教会学生合理使用网络资源,把信息变成科学知识的宝库。如,笔者在教学“寻找有生命的物体”一课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大家知道哪些生物?它们分别生活在哪里?每位同学自主选择一种自己最喜爱的生物做介绍,可以提前上网查阅相关资料。结果,上来介绍的学生都显得相当专业,有的还介绍最新的研究成果。
  总之,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合理装配信息技术设备,提供先进多样教学手段,可大大提高科学课堂的时效性。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深刻总结和反思信息技术在科学课堂运用的经验和教训,以达到最佳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果。
  [本文系“小学科学课堂上现代信息技术设备合理装配与使用效益”课题(立项单位:福州教育研究院;编号:FZ2014GH069)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小学 本专辑责任编辑:王彬 庄严)
其他文献
"三基"训练是提高交警队伍全面素质的基础工程。质量的好坏不仅影响民警个人的素质,而且关系到队伍的整体建设。因此我们本着"干什么、练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严密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NP)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临床确诊且拟行腹腔镜手术的80例直肠癌患者采用双盲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
原题:"一百馒头一百僧,大僧三个更无争。小僧三人分一个,大小和尚得几丁?"意思是:100个和尚吃100个馒头。大和尚1人吃3个,小和尚3人吃1个。求大、小和尚各多少人。(以下简称"题1")大部
在高校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过程中,建立务实、高效的后勤保障体系尤为重要。学校的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的生活,需要务实、高效的后勤保障作坚强后盾。而且,随着学校的发展
期刊
期刊
在高校中大力发展学生党员是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工作。但当前高校中存在着一种现象,即大学生党员中毕业年级学生所占比例较大,每年毕业生离校后,大
期刊
彭加勒是法国数学家,1854年4月29日生于南锡,1912年7月17日卒于巴黎。彭加勒的约定论最早是在1887年发表的一篇数学论文——"论几何学的基本假设"——中透露出来的,后来在他
期刊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听、说、读、做等各项基本活动中,动手实践最能调动参与的积极性,而且在学生大脑中的痕迹最深。因此,我们要善于挖掘教学资源,创设活动情境,提供机会,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识字。  1. 把报头、刊头、包装袋等已经认识的字剪下来,粘贴成小报、手抄报。如到生活中找一找带有汉字“一”到“十”的词语或者图片,把它们剪贴在卡纸上。寒假中,要求学生从年货的包装袋、包装盒中自主识字,并将识到的一些字剪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是经国家批准设立的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现占地面积1124.9亩(规划面积1500亩),校舍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102万册,教学仪器设备总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