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幼教改革的深入进行以及我国教师专业化水平的不断提升,通过开展反思实践活动来培养反思型教师已被公认为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幼儿教育质量必不可少的手段。而教研主任在教师反思实践中如何定位自身角色,将直接影响教师反思实践的效果。
【关键词】幼儿园 教研主任 教师 反思实践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3-0131-02
美国学者波斯纳曾提出一个教师成长的简要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并指出没有经过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专业成长将会受到极大的限制。
反思不仅仅是教师个人的事情,教育专家、其他教师、管理人员等都应对教师的反思给予支持,没有这种支持,教师的反思水平很难提高。这其中,尤其要提出的是教研主任的重要作用。
幼儿园原有的教学管理是自上而下的管理,教研主任主要的工作是布置任务、检查和监督执行情况、评定教师、评课、组织教研活动等。但在教研活动中,教师基本处于被动状态,是在为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而工作,不易发挥自己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也很难达成反思实践能力提高的效果,而且还会出现教研主任帮助是否有效及时的问题。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充分发挥教研主任在教师反思实践中的引领作用,教研主任应重新审视和反思自身的角色定位,具体如下:
一、积极的思想引导者
幼儿园的教研活动是用集体的智慧来解决个人的困惑,只有教师们主动参与,相互启发,相互促进,才能达到预期目的。然而在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有时会感到教师缺乏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自身任务多了,就会认为是幼儿园在给自己增加负担,教研主任在给自己找麻烦。针对这样的情况,教研主任应认真做好教师思想工作,使教师以积极的态度参与活动,投入到教学研究中,使他们坐得住、听得进。
二、客观的换位思考者
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是促进教师成长的关键,教研主任在设计、组织教研活动时,站在教师的立场上,审视自己的教研活动会有一种怎样的感受。真正体现教研活动的价值应该在于能够体会到教师的真正需求,真正解决教学一线的实际困惑和问题,经常思考这样一句话:“如果我是教师,……。”通过调查,了解到教师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将理念有效运用于实践中,解决具体问题。针对此问题,只有站在教师的角度进行思考,才会使教研活动的组织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为教师的反思实践把握正确方向。
三、公平的机会创造者
教研活动给许多教师的感受是机会总是几个人的,大多数人都是看客,是没有机会得到展示与锻炼的,因此自身发展的积极性和研究教学的劲头就不足,为了鼓励教师、锻炼教师,教研主任应给教师搭建不同的平台促进教师的发展。而且,还需要做好专题研究,让处于不同层面的教师都能得到发展。只有教师亲自参与其中,才会在自觉自愿的前提下完成活动。同时,教师准备的过程就是研究和提高的过程,一些教师的成长也带动了其他教师,从而形成了一种积极努力的态势。应该说,这既源于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同时也给教师提供了努力的空间,使他们看到了只要努力就有机会。
四、良好的氛围营造者
教研主任常常习惯以指导者的身份在活动中侃侃而谈,以命令式的语调告诉教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这样做往往会使部分教师产生逆反心理,而另外一部分教师产生依赖心理,造成一种不和谐的教研氛围,阻碍教师正确反思自己的实践。因此,教研主任应努力营造一种教研文化,使教师参与其中发表自己的见解,尊重教师的想法,在不断地磨合中达成一致的意见,在平等的气氛中,使教师感到有话想说、有话敢说。在相互的争论中,教师的思考会变得更加开放,会更容易接受不同的观点和声音,对自己的实践也会持一种批判反思的态度。
五、及时的问题解决者
当反思真正成为教师的一种习惯时,教师就能发现自己教学活动中的问题,并分析出一些问题的原因。但是继续深入就会遇到困难——“问题怎么解决”。这是教师在将教育理念转化为教育实践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也是教师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此时,教研主任应加强实践的指导与交流,帮助教师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比如,在日常进班时,重点关注出现问题的方面,及时处理随时出现的新问题,使教师的反思实践能力达到质的飞跃。
六、睿智的专业提升者
在支持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的过程中,教研主任应深刻认识到“教师的头脑不是等待填充的容器,而是等待点燃的火把。”教研主任应是“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教研主任应在教师达到某一水平之后,为教师向更高水平迈进提出深层次思考;在教师出现困惑时,能够“指点迷津”。使自己和教师共同走上研究的道路,共同成为反思型、研究型教师。
七、大胆的活动创新者
传统的教研活动无论从研究内容、形式,还是方法上往往因陈旧、固守而不能满足教师成长的需求,使教师失去兴趣,产生厌恶情绪,不仅难以解决实际问题,反而会造成时间、精力的浪费。作为教研主任,应客观分析现有状况,坚决树立创新意识,大胆尝试创新方式。由单纯指导转变为合作研讨;由统一模式转变为鼓励个性创新;由模仿学习转变为探索体验与深化研讨。只有这样,才能随时注入“新鲜血液”,给教师带来新的感受,才能活跃教师的思维,带动全园教研工作富有创造性地深入开展,促进教研活动迈上新台阶。
由此可见,在反思实践中,教研主任只有认真当好以上角色,才能真正处理好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使教师在适当的自主空间中,充分发挥个人才智,达到深刻意义上的反思实践。
参考文献
1 庞丽娟.教师与儿童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张燕.幼儿教师专业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 闵钟.“关于教师成为研究者”的理性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1(12)
4 张立昌.试论教师的反思及其策略[J].教育研究,2001(12)
【关键词】幼儿园 教研主任 教师 反思实践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3-0131-02
美国学者波斯纳曾提出一个教师成长的简要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并指出没有经过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专业成长将会受到极大的限制。
反思不仅仅是教师个人的事情,教育专家、其他教师、管理人员等都应对教师的反思给予支持,没有这种支持,教师的反思水平很难提高。这其中,尤其要提出的是教研主任的重要作用。
幼儿园原有的教学管理是自上而下的管理,教研主任主要的工作是布置任务、检查和监督执行情况、评定教师、评课、组织教研活动等。但在教研活动中,教师基本处于被动状态,是在为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而工作,不易发挥自己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也很难达成反思实践能力提高的效果,而且还会出现教研主任帮助是否有效及时的问题。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充分发挥教研主任在教师反思实践中的引领作用,教研主任应重新审视和反思自身的角色定位,具体如下:
一、积极的思想引导者
幼儿园的教研活动是用集体的智慧来解决个人的困惑,只有教师们主动参与,相互启发,相互促进,才能达到预期目的。然而在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有时会感到教师缺乏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自身任务多了,就会认为是幼儿园在给自己增加负担,教研主任在给自己找麻烦。针对这样的情况,教研主任应认真做好教师思想工作,使教师以积极的态度参与活动,投入到教学研究中,使他们坐得住、听得进。
二、客观的换位思考者
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是促进教师成长的关键,教研主任在设计、组织教研活动时,站在教师的立场上,审视自己的教研活动会有一种怎样的感受。真正体现教研活动的价值应该在于能够体会到教师的真正需求,真正解决教学一线的实际困惑和问题,经常思考这样一句话:“如果我是教师,……。”通过调查,了解到教师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将理念有效运用于实践中,解决具体问题。针对此问题,只有站在教师的角度进行思考,才会使教研活动的组织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为教师的反思实践把握正确方向。
三、公平的机会创造者
教研活动给许多教师的感受是机会总是几个人的,大多数人都是看客,是没有机会得到展示与锻炼的,因此自身发展的积极性和研究教学的劲头就不足,为了鼓励教师、锻炼教师,教研主任应给教师搭建不同的平台促进教师的发展。而且,还需要做好专题研究,让处于不同层面的教师都能得到发展。只有教师亲自参与其中,才会在自觉自愿的前提下完成活动。同时,教师准备的过程就是研究和提高的过程,一些教师的成长也带动了其他教师,从而形成了一种积极努力的态势。应该说,这既源于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同时也给教师提供了努力的空间,使他们看到了只要努力就有机会。
四、良好的氛围营造者
教研主任常常习惯以指导者的身份在活动中侃侃而谈,以命令式的语调告诉教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这样做往往会使部分教师产生逆反心理,而另外一部分教师产生依赖心理,造成一种不和谐的教研氛围,阻碍教师正确反思自己的实践。因此,教研主任应努力营造一种教研文化,使教师参与其中发表自己的见解,尊重教师的想法,在不断地磨合中达成一致的意见,在平等的气氛中,使教师感到有话想说、有话敢说。在相互的争论中,教师的思考会变得更加开放,会更容易接受不同的观点和声音,对自己的实践也会持一种批判反思的态度。
五、及时的问题解决者
当反思真正成为教师的一种习惯时,教师就能发现自己教学活动中的问题,并分析出一些问题的原因。但是继续深入就会遇到困难——“问题怎么解决”。这是教师在将教育理念转化为教育实践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也是教师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此时,教研主任应加强实践的指导与交流,帮助教师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比如,在日常进班时,重点关注出现问题的方面,及时处理随时出现的新问题,使教师的反思实践能力达到质的飞跃。
六、睿智的专业提升者
在支持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的过程中,教研主任应深刻认识到“教师的头脑不是等待填充的容器,而是等待点燃的火把。”教研主任应是“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教研主任应在教师达到某一水平之后,为教师向更高水平迈进提出深层次思考;在教师出现困惑时,能够“指点迷津”。使自己和教师共同走上研究的道路,共同成为反思型、研究型教师。
七、大胆的活动创新者
传统的教研活动无论从研究内容、形式,还是方法上往往因陈旧、固守而不能满足教师成长的需求,使教师失去兴趣,产生厌恶情绪,不仅难以解决实际问题,反而会造成时间、精力的浪费。作为教研主任,应客观分析现有状况,坚决树立创新意识,大胆尝试创新方式。由单纯指导转变为合作研讨;由统一模式转变为鼓励个性创新;由模仿学习转变为探索体验与深化研讨。只有这样,才能随时注入“新鲜血液”,给教师带来新的感受,才能活跃教师的思维,带动全园教研工作富有创造性地深入开展,促进教研活动迈上新台阶。
由此可见,在反思实践中,教研主任只有认真当好以上角色,才能真正处理好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使教师在适当的自主空间中,充分发挥个人才智,达到深刻意义上的反思实践。
参考文献
1 庞丽娟.教师与儿童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张燕.幼儿教师专业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 闵钟.“关于教师成为研究者”的理性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1(12)
4 张立昌.试论教师的反思及其策略[J].教育研究,20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