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观佛教的渊源及其理论特色

来源 :世界宗教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bwjb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观学派是印度大乘佛教最具代表性的宗教哲学派别,它的成立标志着印度佛教从单纯的经院哲学向形而上的思辨哲学进化和深入。它超越了原始佛教的理论局限,将中道思想提高到一般方法论的高度,为今后的大乘佛教哲学化发展奠定了基础。本文从龙树中观理论的哲学思考入手,详细剖析了中观佛教的思想渊源及其理论特色,并从中观哲学的论证关系上,强调指出"八不中道"在方法论上所富含的辩证法因素,进一步彰显中观佛教与般若经的继承与发展关系。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葛寅亮所著《金陵梵刹志》讨论晚明南京地区的寺院地理分布、寺院等级状况,以及前述两要素对寺院经济的影响。具体而言,南京地区大寺、次大寺的寺产基本上远离本寺,
南宋元明时期的高僧大德,率多沿袭北宋延寿、契嵩、赞宁、智圆等人的做法,为了佛教的生存与发展,继续高扬"三教合一"的大旗。与同时期的理学和道教相比,佛教"三教合一"思想的
<正>近读南开大学何孝荣博士新著《明代北京佛教寺院修建研究》(上、下册,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获益匪浅,感慨良多。掩卷沉思,我认为这是一部可以传世的著作。原因有
近日,苏州市工商联来到上海市的北京路五金一条街,学习当地对道路管理的先进经验。作为路长单位,市工商联负责的恰好是苏州的五金一条街——东、西中市。在管理上有相似之处,为了
报纸
以沙棘籽提取物为主体,复配沙棘油、紫苏籽油进行组方,以沙棘原花青素为标志性成分,按人群推荐摄入量为每人每天3 g,确定摄入剂量为0.05 g/kg BW(成人体重均值以60 kg计)。按
基于层状无机物与聚合物基体的插层、复合以及纳米改性理论,本文将蒙脱土(MMT)引入到高吸水性树脂基体中,先后以丙烯酸分别与有机蒙脱土、钠基蒙脱土为主要原料,成功合成了新型
本文通过比较分析《明实录》、丫髻山碑刻、白云观《诸真总簿》等资料,较系统描述了周思得道派在明清时期的传承与发展。同时,梳理出周思得道派的派字及其分派规律。周思得弟
明末清初,罗祖教传入闽西。闽西佛教与罗祖教关系密切,晚清民国时期众多闽西高僧曾皈依罗祖教,视罗祖教为进入佛教的"方便法门"。罗祖教是创建、重兴闽西佛教道场的重要力量
清代初年开始以朱熹的名义行世的《阴符经考异》实际上是一个被逐渐改造成的本子。它的注解文字出于蔡元定之手。其他文字则是黄瑞节从朱熹以及其他学者的著作中汇编成的,而
魏晋以后,佛道两教都开始利用小说为宗教传播服务。但道教受到中国传统语言观以及本身神秘化、精英化倾向的限制,以小说传道的热情受到阻碍。而利用通俗的文学手段以宣传教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