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液中肿瘤细胞的端粒酶活性

来源 :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shaoqiao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肿瘤及肿瘤细胞系研究表明端粒酶活性对于永生性肿瘤细胞生长可能起到关键作用.在18种组织细胞培养体系中,100株永生细胞系有98株表达端粒酶活性.当人Hela细胞培养物转种于抗人端粒酶RNA寡核苷酸抗血清培养体系中,端粒逐渐丢失,当端粒缩短到某一特定长度时,就会导致细胞死亡.端粒酶在人体癌症中的表达是在卵巢癌中首次得到证实的,继而约在多种人类肿瘤的85%样本中发现,例如乳腺癌(93%)、原发性肺癌(80%)、大肠癌(77%~97%)、肝细胞癌(85%)、胃癌(85%)、脑癌(66%~94%)、血液肿瘤(67%~100%)和子宫内膜癌(95%)等.正常体细胞大多未检出端粒酶活性,仅胚胎细胞、男性生殖细胞、造血干细胞和活化淋巴细胞中有表达.因此分析和研究端粒酶活性,对于癌变的诊断、作为癌症化疗策略的抗端粒酶药物的潜在作用,都是十分令人感兴趣的[1,2].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甲胎蛋白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用从人脐带血清中提取的甲胎蛋白,作用于体外培养的NIH3T3细胞和人肝癌Be17402细胞,运用MTT染色计数法,细胞周期时相测定和3H脱氧胸腺
目的探讨MRI检查在判断急性颈椎损伤患者脊髓损伤程度中的作用.方法对82例急性颈椎损伤患者在受伤24 h内行MRI检查,并进行早期连续的临床检查,分析MRI表现与脊髓损伤程度之间
目的探讨以生物活性聚己内酯/聚乳酸共聚物 (PCLPLA)为载体的兔骺软骨细胞体外培养的可行性.方法应用具有三维多孔立体结构的生物活性支架材料(PCLP LA)为细胞外基质替代
李今庸,字昨非,1925年生,湖北省枣阳县(今枣阳市)唐家店人,湖北中医学院教授.父讳贵德,字道安,幼年习儒,旋而学医,行医数十年,颇有经验.
我们于1997年1月~1999年5月,应用国产加长钢板的加压滑动鹅头钉、附加螺钉和钢丝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下骨折23例,经6个月~2年随访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rn
有关基因突变的检测技术,除DNA测序外,检测未知点突变的方法总体上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基于野生型与突变型核酸在电泳中泳动速度上的差别;另一类则为切割杂合体的方法.本文将对
基因检测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在过去的十年中,该技术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人类的许多遗传缺陷可通过基因检测得到确认.然而,基因检测还存在着诸多技术上的难题,特别是对不应
我院自1990年8月~2000年12月应用DICK与RF钉治疗胸腰椎骨折84例,发现两种内固定器治疗后,其脊椎后凸畸形角度矫正及伤椎前缘高度的复位有显著差别,现总结报告如下.rn
我们在新兵高强度训练中发现四边孔综合征7例,报道如下:rn
本文对1994年初到1999年底期间本院收治的15例65岁以上的颈椎外伤病人作一分析.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