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电气专业为例的机电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_3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建设直接影响到高校实验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针对实验课程、课程设计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提出了机电类专业建立与理论课程体系平行的综合实验课程新体系以及实验课程整合的主要原则,并对课程设计的综合化和规范化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实践教学体系;实验;课程设计;改革
  作者简介:马玉泉(1971-),男,藏族,青海平安人,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电气工程教学部主任,高级工程师;马继伟(1971-),女,河北秦皇岛人,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电气工程实验室主任,副教授。(河北 秦皇岛 06660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教学研究指令性项目(项目编号:JYZL201205)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6-0105-02
  实践教学体系是体现培养目标和专业规格,以学习实验技术理论和培养技术实践应用能力为主要功能的课程组合系统。[1,2]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是指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相关学科知识和能力要求,按一定比例和逻辑关系设计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和组织教育教学活动,使实践课程内部结构与实践课程间的比例达到优化组合与动态平衡。[3]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强调的是课程体系的整体性和关联性,而其整体合理性是提高高校教学工作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机电类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作为农科类师范性质的地方本科院校,机电类专业的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由于传统观念、资金和师资等方面的原因,在实践教学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
  1.实验教学分散从属于各理论课,没有体系
  工科类专业教学类同于农科师范类专业,将实验教学分散于各理论课中,将实验教学作为课程理论教学的验证和补充,很少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新技术无法进入实验教学。
  在宏观上,实验课程之间相互独立,缺乏专业培养计划所要求的本专业知识系统的、完整的有机联系。现行的各课程实验教学几乎是单一学科性的,没有跨学科综合性的,且教学内容分散、封闭,甚至出现不同课程间内容的重复。比如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自动控制原理和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等课程中,就有一般重复的内容。
  在微观上,依附于理论课的实验,内容陈旧重复,方法基本上以灌输、模拟和验证为主,能够传授基本知识,但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而国内外许多应用型大学,其在制订培养方案时已经将最新的技术内容贯彻到专业课程中,提供的大多数专业技术实验能使学生很快熟悉新的领域。这也是国内985大学本科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抢手的原因。
  2.课程设计内容定位与要求不明确,管理欠规范
  课程设计教学是在课程理论授课结束后设置的专门的实践环节,是对学生进行的阶段性专业技能的训练,是实现理论知识向实践应用能力转化的培养手段,也是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能力的检验。
  多年来,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机电类专业的专业课程设计教学一直存在教学大纲不具体或缺乏教学大纲,导致设计目标不明、要求不严格的现象。同时对实践教学的不重视,也使得教学监督、监管严重不到位。于是任课教师根据个人能力和本课程的情况出发,布置给学生的课程设计内容只局限于课程简单的理论内容的重复,缺乏与相近课程内容的综合应用,而且设计选题陈旧,不能及时反映当前专业技术的最新进展。比如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中,至今还存在用8031进行的设计。
  在学生多、教师严重缺编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教学安排不合理,教师无法全天候指导或出现一位指导教师指导多班学生且教学地点不固定的情况。因此在实施过程中,教学管理工作往往出现盲区:课程设计教学监督监管缺位,造成教学组织全凭教师责任心,效果难以评定。
  3.实验教学师资保障不足
  教育部对从事实验室技术工作的“实验队伍”称为实验辅助人员,在高校各类人员编制中介于教学和教辅之间,地位不明确。实验室技术人员在岗位津贴和工作量补贴上与理论课教师存在明显差距,[3]尤其是在职称的评定上,同教辅、管理人员同台竞评,职称晋升困难,而其最高职称“高级实验师”只是属于副高,因而造成队伍不够稳定,向理论教学和行政管理方向流失严重。但同时,目前高校在用人政策上要求高学历、高层次人才,但许多高学历人才不愿意从事实验技术工作,进一步影响了实验教学师资保障。
  新增师范类本科院校重理论、轻实践尤其严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岗位待遇不同,再加上新增或扩招的专业教师缺编,造成实验教学教师严重短缺,从而导致年轻的理论课教师即为实验课教师,且没有辅助实验员,更没有专业实验师辅助,由此导致不同教师的实践教学质量相差很多大。有时严重到教师对实验设备性能不了解,实验过程准备不足,无法指导实验。
  二、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与改进
  1.建立与理论课程体系平行的综合实验课程体系
  宽口径的本科教育增加了专业课程,但同时压缩了课程学时,因此实验课程综合化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4]基于此,整合专业技术课程实验,构建专业技术综合实验课程是宽口径本科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5]
  将分散于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中的实验内容从理论课程中剥离,整合成为平行于理论课程教学的专业技术基础实验课程,这在一部分高校中已经实施多年了。比如对于电类专业,将电路、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等基础课程实验内容整合成一门电工与电子实验课程。
  专业技术实验课教学内容的整合绝不是将原有的各门专业技术课程实验项目重新排列组合,而是要在继承传统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对理论课程内容的整合实现实验教学内容的优化,避免每门课程各自为政、互不联系又互相重复的现象,以适应宽口径本科专业课程学时压缩的要求。整合时删除尽量删除与培养目标无关的项目;合并内容重复或类似的实验项目,并充实能反映当前新技术的项目;减少验证性实验的比重,提高具有设计性和技术先进性的综合实验项目,从而使实验教学成为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又相对独立的教学体系。   实验课程整合的原则是所涉及的几门课程互为前、后期课程或紧密相关的平行课程。以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本科培养分为工业电气自动化和电力系统自动化两个方向,拟将专业必修课程和方向限修课程实验分别整合,构成如图1所示专业技术综合实验课程结构。
  将专业技术课程整合为与理论课平行的专业技术综合实验课程,可以在同样的教学时数内完成了更多的教学任务,向学生传授的信息量更大,加强学科间的相互联系,提高教学效率。综合实验课程的开设,可以使现有实验设备的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减少设备投入费用,提高设备利用率。
  2.课程设计综合化、规范化
  (1)课程设计综合化。课程设计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阶段性知识从理论向实际应用进行训练,实现理论联系实际、向实践能力转化的初步转化,因此课程设计的内容应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比如电类专业分学期进行的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和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习惯上各自有独立的题目,既不相互联系,也不相互影响。结果给学生的印象是,它们相互独立,没有联系。实际上由于单片机技术的发展和芯片价格的下降,现代电子产品几乎都是以单片机为核心,为了更好地综合应用课程知识,应该将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和单片机原理课程设计合并,综合成一门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设计,这样更适合当前技术发展的实际要求。
  (2)课程设计规范化。为了保证课程设计教学效果,应当明确课程设计具体任务。课程设计的组织和管理工作应由专业负责人、教学部和指导教师共同承担。专业负责人负责根据培养计划制订相应的课程设计教学大纲,及时检查课程设计的进展情况及完成质量。课程教学大纲应明确设计的目的、任务、设计内容应覆盖的知识范围;相应的学时和学分;课程考核办法与成绩评定等内容;必要时还可以对任课教师的资格做出具体的规定。各教学部应依据能力指定相应的主责教师,组织教师审定设计题目及设计内容,配合做好各项检查工作。指导教师应提前申报课程设计选题,提出辅助申请,全程指导学生完成课程设计,按时完成成绩考核。课程设计题目及内容的深度、广度和难易度要适当,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能反映当前先进技术、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题目。
  课程设计督导与检查应由各级教学工作委员会会同专业负责人组织相关专家不定期进行抽查。抽查内容应包括教学基本条件、教学实施过程、课程设计效果三个层面。[6]
  3.加强实验队伍建设
  改变观念,重新定位高校实验队伍,建立相关的用人制度和科学合理的人才引入机制。在引入高学历、高层次的人才从事实验教学和实验管理时,应避免与引进理论课程教师一样的现象。鼓励高学历毕业生作为“专职实验教师”到实验室工作,开展实验教学,进行实验技术研究和管理工作,其引进待遇应与理论课教师一致。
  三、需解决的问题
  专业课程实验和课程设计综合化,构建独立的实验教学体系是当前本科教育的发展趋势。但在实际实施时需要注意和解决以下问题:首先,综合化的实验课程对任课教师的要求较高,既要有更丰富、全面的理论知识,更要有较强的实验设备操作、维护等实践能力。其次,原有各相近专业实验室的重新布局和实验设备的整合与改进直接影响着综合化实验课程的开展。既要充分利用现有实验设备,也要结合当前专业技术发展形势,及时添置能反映新技术的仪器和设备。再次,各个学校专业特色不一样,专业实验教学内容也有一定的区别,因此要在一定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尽快编写综合化的实验课程教材,以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林光年.整体优化本科实验课程体系的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7):144-145,150.
  [2]张小林,周美华,李茂康,等.论化学实验中的“设计性”实验[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7,5(1):74-76.
  [3]杨定安,丁伟雄,曾凡智.当前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探索[J].中国现代教学装备,2006,(4):27-28.
  [4]谢红霞,王翠红,王改兰,等.浅议本科实验课程整合设计研究——以湖南农大地理信息系统与资源环境分析技术实验课程为例[J].新西部,2010,(6):204-205.
  [5]王中训,张振义,陈瑞平,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实验教学研究与实践[A].第三届教学管理与课程建设学术会议论文集[C].
  2013:67-70.
  [6]张冬敏.高校课程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改革与开放,2009,(9):172-173.
其他文献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1-11月份,全国电力供需平衡。11月份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延续7月份以来较快增长趋势,基数因素导致高载能行业、制造业用电量增速比上月略有下降。11月份全国水电发电量结束7月份以来的同比负增长,实现由负转正,但大部分水电大省仍为负增长,11月份全国火力发电量同比增速有所回落,但环比增长5.5%;水电、核电设备累计利用小时均比上年同期有所回落,风电发电量快速增长、设备利用小时同比明显增加。电网投资同比较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2005年国内最出名、影响力最大的电视批评家是崔永元.尽管这位批评家没有写过一个字,但因其自身的知名度以及的挖掘,他的许多出语便惊人了起来,并演成一场媒介事件.
摘要:“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是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主要阐述宏观电磁场和电磁波的基本规律、基本性质等理论及在工程中的应用。针对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目前课程学时缩减的现实,从教学内容、科研课题引入课堂教学、教学手段、开设实验、考评机制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思路。重点讨论了科研课题引入课堂教学的可行性,并结合研究方向给出了实例,希望通过课程改革能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
摘要:“电气控制与PLC”是自动化及相关专业的专业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结合本课程的特点和培养目标,详细分析了现阶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精品课程建设,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以此来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电气控制与PLC;精品课程;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赵涛(1965-),男,江苏丰县人,南京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教授;张永号(1
摘要:针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就业形势及研究兴趣出现的新变化,本着“以学生为本”的指导思想,并兼顾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强弱结合的专业知识结构,提出了面向具体对象的电气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多元化、差异性教学改革方法。经实践证明该方法可有效提高电气工程专业学生研究能力和毕业设计效果,从而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积累了经验,同时也为其它相关专业的毕业设计教学提供了方法借鉴。  关键词:电气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