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效率之花绽放数学课堂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iud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教学效率的研究,早已引起了国内外教育专家的重视,1632年大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就提出了“改进学校教育,让教师少教精讲,让学生多学乐学”的观点。如今,效率意识更是成为评价一个国家和民族竞争力的主要标准之一。笔者认为,数学教育要担负起让学生树立效率意识的重任,教师就必须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改进。
  一、改进教师的角色定位
  改进教师的角色定位是促进教学的最佳切入点。教师不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而应是一个有选择性、灵活性、自主性、创造性的教材利用者和驾驭者。教师立足于课堂,又要超越课堂,变教师教教材为用教材教,把教师看作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一个服务者和合作者。教师要树立教服务于学的观念,教的一切都要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教的重心要放在如何促进和激发学生的学上,教学内容、目标设计应服务于全体学生;教师是在数学教学工作中不断总结、反思、改良的研究者,教师不但研究知识点,更要研究知识背后蕴含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研究学生的生活经验、体验、心理,研究社会的新信息、新发展趋势,研究学生可能的思维活动和可能产生的问题并设计对策。教师是学生成长中的欣赏者与呵护者。关心、尊重、爱护学生,像“爱护荷叶上的露珠一样爱护学生的心灵”。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不断肯定、激励学生,营造一种宽松自然的课堂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参与和努力作出积极及时的评价和回应。要站在学生对等的位置上,融入学生心灵,以教师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让学生以教师为荣,教师以学生为荣。
  二、改进例题的设计与教学方法
  教育专家赞可夫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启发我们,教学的根本任务之一就是准确分析和把握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创设合适情境,引导学生在观察问题、理解问题中敏捷地抓住种种信息展开联想,成功引发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搭建新旧知识互相转化过渡的桥梁,把学生从“现有发展区”成功引入“最近发展区”。数学例题的设计与使用就要完成这个任务。笔者认为,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设计数学例题和使用数学例题:(1)调整例题的顺序;(2)删减或增补例题;(3)对例题一题多解;(4)将例题变式拓展产生新问题;(5)将例题寓于时代生活背景中;(6)利用例题承接旧知识点以悟新知;(7)利用例题渗透数学思想方法;(8)置换例题的条件与结论。在教学时,可采用以下两种模式。一是“尝试”学习模式。先试后导、先练后评、先学后教,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主动性、独立性、问题性、体验性。二是再创造学习模式。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的“再创造学习理论”认为,教学一般应遵循的程序是: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尝试解决→交流反馈,解疑释疑→强化训练,迁徙应用→反思小结,观点提炼→分层作业,自主发展。我们可以对此借鉴运用。
  三、改进能力培养的“重心”
  教师还应该指导学生过好以下四关。(1)过好审题关。教师从最切合学生的思维起点入手,引导学生学会审题——抓题眼、抓关键词、抓信息与数据的提炼、抓化未知为已知和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2)过好操作关。创设情境,通过让学生看一看、画一画、量一量、拼一拼、移一移、折一折、剪一剪、转一转、说一说等方式,让抽象的知识看得见、摸得着,让僵硬的知识焕发生命力,让知识形态的知识生活化,促进学生的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3)过好表达关。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交流互补,表达出他们的奇思妙想或疑难困惑,要求学生写出规范、严谨的解题过程,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4)过好反思关。引导学生多总结分析、类比学习,将遇到的典型问题归类整理,反思每个问题解决过程中的策略方法,促进由量到质的飞跃,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巩固已学知识点。
  四、改进学生的学习品质
  1.学习态度的改进。变厌学为乐学,变被动为主动,变盲从为独立,变我不行为我能行;要制定时间分配方案及内容学习计划并落实,要有“到校入室,入室即学”的主动学习态度。
  2.学习习惯的改进:①阅读时做好圈、画、记、问,不通之处反复阅读理解,弄懂为止;②作业时要合起书本,独立做题,限时训练,规范作答;③每天四个认真:每堂课认真听,每道题认真练,每处错认真改,每个问认真思;④备好三本:数学笔记本——记重点定义、公式,记新例题、新方法,是数学课本的精华本;数学好题本——记综合题、创新题,记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题一解,归类升华,是数学资料的合订本;数学错题本——记典型问题的典型错误,记自己的失误,警示自己,是自己在数学学习中的成长本。
  3.学习方法的改进:多思考问题,多参与问题,多提出问题,多交流问题,多解决问题。
  ◆(作者单位:江西省上犹县第二中学)
  □责任编辑:周瑜芽
其他文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知识的动力,是发展思维的前提。浓厚的兴趣可以使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发现,课堂学习效果倍增。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我浅谈一下如何激发学生课堂学习语文兴趣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 找寻到激发学生兴趣的触点  好的激发“触点”犹如灵巧的开关,轻轻一按,学生的浓厚兴趣便喷薄而出。  1.从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入手。学生爱听故事,教师可以在学习新课之前,先讲述与课文内
从教多年的教师都知道,中考、高考,作文分数的比例越来越大,并仍有上升的趋势,因此,作文教学愈来愈显得重要。如何寻找良好的作文途径,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便是时下语文教师和广大学生共同追寻的目标。然而,纵观历年中学生优秀作文,不难发现,它们总是以其独特的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或以真挚的情感打动人,或以高妙的理念启迪人,并带我们一同走进作者那丰润的精神家园。笔者在分析其文化底蕴,探索其作文路径的过程中,梳
股利政策作为上市公司主要的财务政策之一,不仅是公司治理状况的体现,而且直接关系到投资者的切身利益。现金股利政策作为一种以现金为载体,向投资者合理分配当年盈余的策略,在当
一、“研讨”引导 拓展视野  将研究性学习方式引进语文课堂,借助大量的相关信息和“研讨”的学习形式,创设教学的长廊效应能有效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在比较分析《祝福》《项链》《孔雀东南飞》中女主人公的形象时,我先分组布置学生上网查找相关资料,为自己先创设一个阅读的长廊,再要求学生把人物的性格放在各自的社会背景中去思考,相互观照,激发思维的火花,写出本组的小论文构架。由于学生对课文的主要内容已有相当的
新《英语课程标准》提出:“高中英语课程关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提高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发展与人沟通和合作能力,增进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全面提高人文素养。“笔者认为,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要实现上述目标,对学生渗透情感教育,需要从以下三点做起。  一、激发兴趣,形成英语学习的良好动机  众所周知,兴趣最具有动力作用,以转化为激发人
随着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生活的全球化,我国对外开放的进程日益加快。学习和掌握一门外语,开展对外交流是对21世纪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然而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对口语、听力训练不够,很多高中毕业生口语发音不准,说话不流利且听力太差,根本无法用英语进行交流。这就说明我们的英语教学尤其是口语教学存在不少的问题。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在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上更加重视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因此,加强对学
随着全球化步伐的加快,我国家电企业的低制造成本优势开始逐渐减弱,而与国外企业相比的高流通成本则大大压缩了我国家电企业的利润空间,越来越阻碍着我国家电企业的长足发展。高
摘 要:本文介绍了任务型教学的概念、任务型教学的特点以及在实践中的运用,列举了在课堂教学中不同的活动设计,以求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 活动设计 课堂    一、任务型教学的概念  任务型教学是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或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的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来体现教学的成就。简言之,任务型教学就是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中用,学了就用。它立足于学生,把学生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