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LA-DRB1、HLA-DQB1基因多态性与胃癌的关联性研究

来源 :国际免疫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our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HLA-DRB1、HLA-DQB1基因多态性与胃癌的关联。

方法

利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技术对38例胃癌患者染色体进行HLA-DRB1、HLA-DQB1基因分型并进行基因平衡(Hardy-Weinberg)分析,对照组为200例健康个体,通过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组数据各位点基因频率有无统计学意义。

结果

实验组HLA-DRB1、HLA-DQB1基因分布情况符合遗传规律(P>0.05),HLA-DRB1*09基因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位点基因频率实验组与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HLA-DRB1*09可能为胃癌的抑制基因。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肠道病毒71型(EV71)编码的3C蛋白酶对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3(TRAF3)的切割作用.方法 采用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EV71感染对于TRAF3蛋白表达的影响.体外转染TRAF3和3C蛋白,通过Western blot检测3C对于TRAF3蛋白的影响.通过构建3C突变体,检测其蛋白酶活性对于切割的影响.通过免疫共沉淀检测3C对于TRAF3和TRIF相互作用 的影响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与病毒肝炎性肝硬化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选择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A组)患者与病毒性肝炎患者(B组)各40例,均采用多层螺旋CT检查,比较其影像学特点.结果 A组与B组各有9例(22.5%)和3例(7.5%)患者出现肝脏体积增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53,P>0.05).A组肝脏增大患者左叶外侧段增大2例,弥漫性增大7例;B组3例均为左叶外侧段增大.A组与B组中分别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是当前历史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教学中应采取不同手段,不同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主动的思考、探索、发现,激发他的学习兴趣,培养
在学校开展晨会话题近三年来,在我们班运行中取得了极大成功。它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一些好习惯,树立了一些认识。而且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规范了学生的行为,使学生全面健康的发
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与其它细菌共感染是造成甲型流感高致病性与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之一,特别是在老年及儿童等易感人群中尤为突出[1-2].据统计,全球每年约有两万人感染甲型流感病毒后因并发细菌性肺炎导致死亡[3].然而与细菌共感染相反,甲型流感病毒与其它病毒共感染所造成的高致病性并不多见.本研究围绕甲型流感病毒与细菌(或病毒)发生共感染及其机制进行简要综述.关键词:流感;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对人视网膜细胞瘤Y79细胞凋亡及其机制研究。方法用噻唑蓝(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VPA(浓度分别为0、0.5、1.0、2.0、4.0、8.0 mmol/L)对人视网膜细胞瘤Y79细胞增殖影响;流式细胞仪(FCM)对人视网膜细胞瘤Y79细胞凋亡水平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Y79细胞中P53、Bax和Bcl-2的表达水平。结果MTT结果显示不同浓度VPA对人视网膜细胞瘤Y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主要经血液和母婴垂直传播,还可能经性传播.依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有关指南,对HCV职业暴露感染的鉴定依赖于文件记录和定期的随访检测结果[1].对于没有完整记录和随访检测结果的职业暴露感染、医源性感染等,比如近年来多次在我国发现的聚集性丙肝疫情,单纯依靠传统流行病学调查难以确认真正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这就需要利用更精细的分子溯源技术获
现代生物技术一般包括基因工程技术、细胞工程技术、酶工程技术和发酵工程技术,而这些技术的发展几乎都与细胞培养有密切关系,细胞培养更具有特殊的作用和价值.有学者研究发现,由于永生化细胞在体内可多次传代,具有相对稳定的增殖特性和功能状态,将其作为细胞工程和组织工程等研究领域的标准细胞,促进了体外实验的标准化和科学化[1].费氏病毒学[2]指出,原代细胞的培养是直接从机体取下细胞、组织和器官后立即进行培养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的使用显著提高了HIV感染者和艾滋病人的存活率[1].然而,耐药性的产生却严重降低了治疗效率.因此,采用合适的HIV耐药检测方法,及时了解患者的HIV耐药性,对于治疗艾滋病患者和控制整个艾滋病疫情都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目前常用的耐药检测方法有基因型和表型耐药检测.基因型耐药检测是通过检测耐药相关基因序列的改变来判断毒株的耐药情况.由于该方法花费少、简便快捷[2]对检
近些年随着对类风湿关节炎(RA)诊治水平的进步,特别是生物制剂的应用明显改善了RA患者的预后。但是在治疗的同时会有副作用,尤其是感染的风险,所以有必要不断探索新的治疗方式,寄生虫疗法就是其中之一。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证实了以寄生虫为基础的治疗方法在RA中有治疗潜力。通过研究寄生虫对机体的免疫调节作用以及诱导免疫耐受的机制,进一步探索这种生物治疗调节免疫系统的方式。这将有助于创造治疗RA的新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