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进三出”推动职业院校工匠精神培育落地生根

来源 :职教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jian_hun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从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倡“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一词持续走热,研究工匠精神及工匠精神的培育是职业院校教育工作应有之义。本文从为何要弘扬工匠精神、什么是工匠精神以及职业院校如何培育学生工匠精神三个方面思考并回答,阐述了弘扬工匠精神的原因,回答了工匠精神的内容,提出了工匠精神培育的策略。
  关键词:职业院校;工匠精神培育;问题
  近年来,“工匠精神”一词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和热议,成为热词。《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再次强调要“深入开展‘大国工匠进校园’‘劳模进校园’‘优秀职校生校园分享’等活动,宣传展示大国工匠、能工巧匠和高素质劳动者的事迹和形象,培育和传承好工匠精神。”[1]职业院校是工匠精神弘扬和培育的主要阵地和载体,应该加强研究和实施。要做好工匠精神弘扬和培育工作,需要我们思考三个问题:为何要弘扬工匠精神?什么是工匠精神?职业院校如何培育学生工匠精神?
  一、为何要弘扬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成为热词是从2016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2]开始的。进而走进千家万户,它被宣传、被关注、被热议,成为一个现象,它切合了个人、社会和国家三个层面的共同愿望。
  (一)个人层面——工匠精神是一种实现人生价值的职业信仰
  从个人而言,工匠精神为工匠代言和正言。工匠和精神取得了联系,所反映的意蕴不仅是一类人的职业,而且是在弘扬一种风尚——尊重劳动、崇尚劳动。工匠和精神的粘合让不同职业的人看到工匠的闪光点和品质。工匠和精神联结,是新时代赋予其“政治待遇”和“时代品牌”,当只剩下“工匠”二字时,它代表的只能是一种职业,这个职业是在制度、环境、薪酬和地位都不佳的时候,依然有工匠追求技术技能的精进,打造好的产品,承担社会责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默默奉献。因而,在新时代里应该弘扬这种精神。挖掘工匠中的高贵品质——精神,提倡和弘扬工匠精神,有利于提高工匠的社会地位和时代价值。
  互联网时代,给了工匠们太多的创业机会,无论在公司工作还是个体创业。关心用户的需求,把产品做好,把质量做到极致。及时实现了个体价值,也为个体的成长提供更多的机会。当工匠们感受到自身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存在精神可供学习和传扬时,其就会认识到,用劳动和价值可以赢得机会和尊重。
  (二)社会层面——工匠精神是一种崇尚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
  从社会而言,需要营造崇尚劳动,劳动光荣的社会风气。十九大报告讲到:“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3]。当前,经过四十年改革开放建设,中国已经脱离了贫困、羸弱的窘境,逐步进入小康社会。同时,十九大报告也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3]。这个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需要国家通过提升发展质量来解决。这个矛盾的调整也反映出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品质生活的追求。
  但是,我们也发现从商品上看到,我们的企业在生产廉价商品的同时,也附带了“廉价”质量。从就业上看,年轻人崇尚不劳而获,不愿从事比较辛苦的工作,蔓延着“走捷径、一夜暴富”的思想。一方面企业招不到人,另一方面有大量的人找不到工作。就业不充分、不平衡的现象比较严重。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迈进,还需要越过很多道坎,去日本买马桶盖,到国外扫货的现象常常出现,这需要提高中国产品制造质量和水平。培育更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时代。
  (三)国家层面——工匠精神是一种弘扬精益求精的价值追求
  从国家层面而言,当前正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换挡转型升级,国家经济进入新常态之际,经济增长已由高速运行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客观上还存在经济增长放缓,劳动就业压力增大,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的情况。国际经济陷入低迷与中国经济转型升级速度放缓同频共振,势必出现产品质量不高、社会焦躁浮躁的情况。在继续扩大改革开放,加大进出口贸易的时候,国家需要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来一场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4]只有提高技术技能型人才质量,提高产品质量,中国经济才能在面对国际贸易摩擦、国内产业调整中闯滩过关,顺利迈过险阻,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打下坚实的基础。
  从以上意义上说,当前全社会都应大力弘扬“工匠精神”,践行工匠精神。
  二、什么是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一词,在2016年—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和党的十九大报告上四次出现,内涵由“精益求精”,扩大到“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目的从“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到“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来一场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再到“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从政府报告中,我们看得出,工匠精神的内涵及价值,也看到了政府的决心与信心。
  (一)工匠精神的学者诠释
  什么是工匠精神?这恐怕是所有人的追问,目前见诸期刊、报纸和书籍的文章频率比较高的词汇有“精益求精、严谨求实、执着专注、追求卓越、求实创新”等,也有学者从“崇尚质量、脚踏实地、淡泊宁静、锲而不舍、追求極致、一丝不苟”等来阐释,也有从“良好习惯、顾客至上、团队协作、勇攀高峰”等演绎,还有学者从匠心、匠技、匠道、匠魂等进行解构。《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也是将工匠精神解释为,指工匠对自己做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不断追求完美和极致的精神理念。应该说这些说的都有一定道理,也都是一个优秀的工匠应该具备的品质和精神。   (二)工匠精神的多维判断
  如果细细研究,我们会发现,这些工匠精神,关注了普世性,却忘掉了工匠性。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反映的是这个职业人的道德、操守、能力和品质,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5]它的前提是工匠,而后是精神。当工匠和精神联系起来之时,它所传达出来的信息绝不是“精益求精”几个字的概括,它是涵盖了一类人对工作的观念、价值追求及社会对这类人的职业尊重,目的是营造一种崇尚劳动,劳动光荣,劳动者最美的社会氛围和社会风尚。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不能抛开工匠谈精神。因而,笔者认为,工匠精神应该包括以下九个维度:敬业爱岗、劳动取酬、遵守规范、责任担当、苦练技能、精益求精、追求效益、发现问题和积极创新。
  敬业爱岗为何要将敬业放在前面,是因为只有敬业才会爱岗。要敬重职业、敬畏职业。原因在于,在当代社会职业是我们安身立命的第一需求,没有了职业,个体就失去了赖以生存的资本和资源。这也是世界各国都特别重视就业率和失业率的原因。敬业爱岗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
  劳动取酬,突出的是劳动。马克思哲学讲到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一个优秀的工匠,首先是一个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的人,坚持从劳动中获得报酬的人,反对不劳而获的人。不崇尚劳动的人也绝不会在工作中精益求精的。
  遵守规范是一个工匠成为匠人的基本要求。规范为工匠的成长定了规则,也定了保护符。不少工厂事故都是由不遵守规范引起的,因而,遵守规范应该深入到每个工匠的骨子里。
  责任担当,看看大国工匠,看看英雄、劳模,都是有责任、有担当的人,只有有责任、有担当,才会有使命、有追求,才会苦练技能追求卓越。
  苦练技能和精益求精这是工匠精神之本,有工匠精神的人,一定是有匠技的人,不苦练技能,不精益求精,是谈不上精神的。
  追求效益、發现问题和积极创新三方面是指一个有工匠精神的人实现个人价值基本要求。提倡工匠精神不是说一味地要求工匠苦干蛮干。工匠具有精神,存在价值,前提是他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追求效益,解决生存问题,没有创新就难有效益,不会发现问题就一定会存在问题。不追求效益,不能发现问题,不能积极创新,还抱残守缺,就会犯方向性错误,无论如何敬业爱岗,精益求精都会难以为继的。因而,一个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敬业爱岗、劳动取酬、遵守规范、责任担当、苦练技能、精益求精、追求效益、发现问题和积极创新等九个要素,缺一不可。
  三、职业院校如何培育学生工匠精神
  职业院校担负着为国家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任务,是落实工匠精神培育的主要阵地和载体。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质量对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工业强国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落实工匠精神培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职业院校的应然使命和担当。
  对于如何加强工匠精神的培育,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三进三出”的培育策略。“三进”是指工匠精神培育进方案、进课堂和进实践。“三出”是指工匠精神培育出制度、出作品和出榜样。
  (一)工匠精神培育进方案
  职业院校在学生培养方面,应该将工匠精神的培育列入学校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制定工匠精神培育工作推进方案,明确学校各教育教学部门工作职责,将工匠精神的培育工作融入到学校教学管理、德育工作、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各个方面。修改人才培养方案,纳入工匠精神培育课程,编制工匠精神培育教材,明确课时,明确考核方式。
  (二)工匠精神培育进课堂
  课堂是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主阵地。课堂是工匠精神显性知识学习的主要渠道。工匠精神进课堂有三个方面:一是知识传授,二是元素融入,三是大师言传。
  1.在思政课上传授工匠精神培育知识。把工匠精神培育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标准,编写培养教程,确定课程学时和评价方式。将工匠精神方面的内容按照九个维度,通过工匠案例引入、知识讲解、情景再现和案例讨论等形式让学生了解有关工匠的知识和品质,了解国家建设奋战在各条战线上的工匠们的风采和家国情怀。从思想观念上改变工匠等于卑微,工匠等于社会底层,工匠等于弱势群体的思维定势。让学生了解到,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工匠们在航空航天、高铁地铁、海港机场、地质钻探等领域智慧上的贡献和技术上的贡献。让学生了解到在普普通通的人群中,只要意志不倒,都可以通过劳动创造价值改变命运。
  2.在专业课里融入工匠精神元素。要在各个专业理论课的教学中注入工匠精神教育。教师要专门讲授各专业所涉及的行业特有的工匠精神形成的历史过程、具体内涵、外在表现、代表人物、经典案例等,让学生感受所学专业的魅力,使学生更加专注于专业知识学习。[6]同时,分析未来岗位的职业道德要求与素质要求,培养学习热爱学习、踏实做事、一丝不苟的精神,让学生在思维和言行上更具有职业特质。教师要有意识挖掘工匠精神培育的资源,如著名工匠事迹、行业典型人物、优秀毕业生等。将这些资源分享给学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工匠精神的熏陶。
  3.在技能大师讲座中感受工匠精神。学校要定期邀请区域内技能大师走进校园,开设专场讲座,形成系列培育内容,打造工匠精神培育“金课”。一线技能大师可能没有专业教师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教学理论功底和授课技巧。但是一线技能大师有着丰富的实践知识和技能,有着鲜活的经验和事例。通过技能大师分享成长经历,技术攻关经验,让学生树立敬业爱岗、劳动取酬的理念,明白遵守规范和责任担当,感受苦练技能、精益求精的重要,知晓发现问题和积极创新的价值。让技能大师严谨细致的作风,强烈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感染学生。
  (三)工匠精神培育进实践
  1.在专业实训教学中培养工匠精神。学校专业实训教学是区别于课堂教学的另一种培养学生技术技能的学习形式。它突出的是操作能力,利用已经学得的理论知识完成实践操作。实践教学以任务为引领,以完成技术操作为目标,以提高技能为目的。教师在实训教学中要教会学生遵守规范,学会观察,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从摆放工具开始,每个流程、每个细节是否正确,是否按要求操作,是否一丝不苟,要戒掉马虎、大意、随随便便的坏习惯,养成细心、细致、认真的好习惯。以工匠精神来激励自己,要求自己。培养学生敬业负责的匠心和灵敏能干的匠艺,促进学生将其转为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与职业素养,形成追求完美极致、精益求精的职业信仰。[7]   2.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中培育工匠精神。如果说校内实训教学给学生提供的是半真实、半虚拟的工作环境,那么工学结合中,顶岗实习就是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培养能力。学生在真实的工作岗位上,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在企业规章制度、岗位职责的约束下,企业师傅的言传身教之下,学生更能感知和践行工匠精神。遵守规范、精益求精、责任担当、苦练技能、精益求精、追求效益、发现问题和积极创新已经不是课堂上和书本上的概念和知识,而是实实在在的工作要求。如电工、车工等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都是与生命相关的工作。同时,在具体的工作中,会碰到书本上和课堂上想不到的问题。
  3.在专业社团实践活动中培育工匠精神。專业社团实践活动是学生提升技能,磨炼意志,培养工匠精神的重要形式,是另一个提升技术技能水平的平台。专业社团因兴趣而组建,因制度而发展,因任务而驱动,因教师指导而成长。如苏州某高职校汽车专业学生组建“致梦SZT”车队。确立了“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一切”的文化理念;秉承着“厚德尚学、精技致能”的校训。构建了汽车模型制作与欣赏—RC有动车驾驶与检修—汽车创意设计与改装—BAJA赛车制造与竞技—FASE赛车制造与竞技的实践活动体系。在修车与造车中,他们将工匠精神发挥到淋漓尽致。他们自己组装的赛车在2016年获得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巴哈大赛职业院校一等奖第一名,2017年获得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巴哈大赛职业院校年度一等奖第一名。
  (四)工匠精神培育出制度
  职业院校要落实好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工作,应当建立相应的保障制度。学校应建设工匠精神培育的教育教学制度、保障制度、激励制度。当工匠精神培育课程进入人才培养方案后,要按要求开设课程,加强检查和指导,不能流于形式,要加强工匠精神培育的教学和评价工作研究。在学生实践活动中,要对接国家、省、市相关的学生安全保险保护制度。最后,完善激励机制,为学生等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激发个体追求卓越、勇于创新的工匠精神。
  (五)工匠精神培育出作品
  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除了内化于心,还要外化于行,外化当中,出作品是体现工匠精神实践成果的最重要形式。俗话说:“光说不练假把式,又说又练真把式。”设计作品、制作作品和展示作品,在这一系列的工作中,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工匠敬业爱岗、苦练技能、精益求精、发现问题、积极创新的精神。如苏州某高职校建筑室内设计专业,教师采用PBGS(Project Base Group Study)教学模式,即“基于项目的团队合作”,根据课程的安排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找出问题—规划行动方案—收集资料—解决问题—进行决策—完成研究过程”[8],最终呈现作品。每学期,学生的作品展示在艺术楼大厅,接受师生的检阅,学生只有通过完成作品,才能感受和内化工匠精神。
  (六)工匠精神培育出榜样
  当代工匠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迹对学生的教育有很大的作用,但这些光辉形象毕竟离学生较远。学校可以通过“当代鲁班”“杰出工匠”等先进人物评选活动,挖掘学生身边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这些生活在学生当中的榜样,让学生可知可感,工匠精神并非高不可攀,也并非不需学习,它存在于普普通通的人群当中,散发着熠熠光辉。可学习,可模仿,可实践,可宣传。要发挥榜样的力量,也要打造工匠精神品牌。学校可以每年评选一次“工匠”榜样,通过“社团巡礼”“工匠节”等活动展示工匠风采,通过先进榜,展示先进人物,发挥榜样力量。既有静态呈现,又有动态展示,在动静结合中,营造工匠精神培育氛围。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EB/OL].[2019-02-13].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2/13/content_5365341.htm.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EB/OL].[2016-03-05].http://www.gov.cn/guowuyuan/2016-03/05/content_5049372.htm.
  [3]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EB/OL].http://www.gov.cn/zhuanti/2019qglh/2019lhzfgzbg/index.htm.
  [4]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EB/OL].http://www.gov.cn/premier/2018-03/05/content_52  71083.htm.
  [5] 徐耀强.论工匠精神[EB/OL]. http://www.wenming.cn/l_pd/ddjs/201705/t20170524_4259874.shtml.
  [6] 杜鹏.浅谈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途径[J].记者观察,2018(26):122.
  [7] 杨英.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价值意蕴、内化图式及实现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22):43-44.
  [8] 陈鑫.基于PBGS的高职建筑室内设计专业中外建筑史项目式课程的改革与实践[J].美术教育研究,2016(22):137.
其他文献
自2013年以“余额宝”为代表的“搅局者”大举入侵传统理财市场以来,互联网与金融的融合悄然加速,因而,不论传统金融机构还是互联网公司都对这场“互联网+”论坛充满期待。时文朝
金融企业,特别是银行目前主要应对两大问题:第一个是风险问题,即金融企业如何控制好风险,尤其是在目前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不良资产比较多的特殊时期。第二个问题是持续发展问题.在
第二届中国(广东)"互联网+"博览会在10月23日落下帷幕。短短4天内,多场传统制造与互联网跨界融合创新的盛会在广东潭洲国际会展中心不断上演。当中有613家国内外企业同场展示、34
在学术研究中,找到既有意义、又有价值、还有探讨空间的选题,着实不易。笔者认为,要在学术论文选题上取得成功,需要培养自身的实践感、洞察力,并学会绘制“学术地图”。首先
高中阶段教育作为承上启下的一个重要阶段的教育,对提升我国国民素质、为中国制造培养更多合格的中等职业技能人才,以及扶贫、减贫等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中等职业教育作为高
移动生态圈的讨论一直都是MWC移动通信大会上的热点。随着Apple Pay的普及,移动支付这个"古老"的话题再次被推向了风口。在2015上海MWC正式开展的前一天,GSMA提前召开了一场移
移动支付从开始称之为元年,到现在可能已经有四年时间。从当初的标准推动移动支付到现在的大数据开启移动支付新时代,这个产业和整个社会形势在不断地变化。
过去的几个月,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现在几乎人人都在谈,自媒体上讨论之列。在2014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年会上.中国人民银行金融IC卡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金融信息化研究所所长李
<正>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始建于1951年,是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立项建设单位、首批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首批江苏省重点职业中学、首批江苏省四星级中等职业
学术研究不是自娱自乐,创新是学术研究的不竭动力。一篇四平八稳的文章也许能够获得发表,却不一定能够得到学术同行的认可。真正有价值的创新必然是进步性的,这种创新代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