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有学习力的教育者

来源 :广东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fghjk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的宗旨是使人认知生命的价值,涵养灵魂的信仰,增强生存的能力,实现生活的幸福。教师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不断积累新知识,放飞自己的想象力,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以胜任者的姿态,担当起传递智慧与正能量的责任和使命。
  做一个有学习力的教育者是当代教育对每一个教育者的必然要求,是每个教育者在专业成长路上的必经之途。
  一、重视学习,树立学习动力
  要成为一名有学习力的教育者,就要制定个人学习目标,探讨前沿的教学方法。同时,要学会和各地的人建立学习网络,谋求自身的专业发展,并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和研究状态。只有这样,自己的教育人生才会一直饱满。在此基础上,要积极参与团队合作,只有在相互学习和相互竞争中,才能够更有质量地发展,从更高的视角去发展自我,在互动的氛围中与团队成员携手进步。基于这样的认识,潮州市湘桥区城基中学努力在学校管理上寻求科学通道,让教师在教科研实践活动中,通过“问题—研究—提升”的教研过程,把握自己独有的研究方向,不断地调整自己的价值取向,逐步形成个体独特的教育思想与灵魂,继而融合成为学校全体教师的文化认同和行为导向。
  二、深入实践,提升学习效力
  学校办学核心力的竞争,说到底是师生学习力的竞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师只有深入实践,才能逐渐做到思维敏捷,因科、因课、因文制宜。书本不再是知识的唯一来源,数字化资源会成为课程的主要呈现形式;共享共建会成为课程建设的重要方式。教师只有努力实践,提升方法与效力,才能给受教育者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
  三、坚持不懈,保持学习毅力
  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教育者既是一名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是一名终身学习者。只有坚定学习信心,方能产生学习毅力。城基中学在学校的课题研究中向教师提出了“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管理理念。一是对实验教师精细化意识的培养;二是建立了一套精细化管理工作系统,即细化层次、细化分工、细化职责;三是严谨的监督系统,即每个层面都有检查、督促、反馈,杜绝半途而废、马虎应付的现象。通过这三个举措,学校的课题研究真正落到了实处,不停留于浅层面,不走过场。让所有参与课题实验的教师都能得到充分的学习,并有丰硕的收获。在课题的科研力度和科研内涵更加深入发展的同时,也提升了教师的学习毅力。
  四、创新形式,增强学习创新活力
  优秀的教育者必须具备学习创新活力,如专业研究创新活力、跨学科研究创新活力、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活力,等等。而这些素养的养成需要教育者在教学观念、教学能力、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创新,从根本上突破传统的学习目的、学习方式、学习方法等的瓶颈。教师要对教育教学保持挑战心、好奇心和想象力,把教育教学看作引领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反思、变化更新的创新过程,这样才能在教育教学中像设计师一样设计学生的学习流程,包括学习活动设计、学习情景设计、学习行为设计,等等。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才能游刃有余地评估学生的知识与技能,为每一位学生和每个学习小组设立学习目标、设定学习路径与设计学习计划。在教学中善于营造激励创新的氛围,是我们这个时代教育者的必备之能、必备之艺。
  五、注重引领,激发学习潜力
  首先,善于抓住教师的需求。城基中学以青年教师为主体,为激发青年教师的潜能,学校进行一系列的校本培训设计,通过“培青”平台,利用“培训、交流、反思、展现”四个完整的体系,促进学校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其次,调动教师参与学校各项管理的积极性,让教师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积极发挥潜能,释放育人激情,同时激发自身的主人翁精神。第三,多元化的评价效能,让教师学习潜能得以闪光。客观、公正、富有新意的评价,往往能促进教师学习潜能的激发。第四,营造一个学习型组织。努力提高教师良性的学习竞争力,形成一种以学习为荣,人人争当名师、争当教育家的浓厚的专业学习氛围,让学校形成一种独特的学习型校园教育文化。
  放眼未来,未来已来,一切美好皆可期。数字化、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注定教育的未来前景更加开阔,无法预知的方式和速度将不间斷地塑造教育的风景线。时代不断发展,学习力的高低已成为了衡量一名教师职业水准的一个重要标尺。
  本栏责任编辑 罗 峰
其他文献
德智体美劳并举是国家层面对教育整体性或完整性的倡议, 基础教育阶段如何有效地落实以 “美育” 促“四育”,并践行 “五育” 并举? 本文立足学生的生活实际, 从四个方面阐
期刊
为有效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促进学生形成多维的历史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 历史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培养. 在这一趋势下, 如何让导学式教学助力课堂教学?rn一
期刊
立足学生终身发展与核心素养培养, 实施国家课程校本化建设是新课标的内在要求, 也是学校整体改革的必然选择. 我校在生命中心教育理念统领下, 以服务学生 “立德、 立学、
期刊
为突破学校教学发展瓶颈,佛山市南海区里水初级中学(以下简称“里水中学”)紧跟新时代党的教育教学改革步伐,积极推动区域教育品牌发展,促进学校课堂教学从品质走向品牌发展。本着成就“智慧师生”的理念,借力专家引领、政府扶持,里水中学自2016年9月开始,开展“问探讲”慧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研究。  一、“问探讲”慧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  “问探讲”慧课堂教学模式(具体见图1、图2)以问题为导向开展教与
期刊
国学教育是学校德育的基础和源泉, 它与德育的 “联姻”, 有助于德育实效性的提升. 学习国学经典, 可以让学生直面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 接受中华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熏陶,
期刊
校史不仅是学校的一种资源,更是学校的一种文化。在教育工作中,相当多的管理者用学校的历史、文化氛围、学校精神、校友事迹以及人文环境等丰富的校史文化来定位学校的核心文化,并把这种文化资源贯穿于思想道德建设之中,成为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特有文化资源,发挥着人文教育的功能。以四会市城中街道彭冲湾小学为例,其创办史本身就是一本责任担当、感恩奋进的教育文化史,体现着彭冲湾人豪迈之气——责立人生。通过传承这种责任
期刊
受特定的地理条件、 经济社会和教育观念等诸多因素的制约, 当前一些农村中学教育管理存在办学条件相对落后、 师资队伍力量薄弱、 家庭教育严重缺失、 家长教育观念淡薄、
期刊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本教育其实就是树人的教育,为孩子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及人生幸福奠基。树本教育其实就是做人的教育——以人为本,以德为本,以善为本,引导每一个孩子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树本小学以师生的发展为本,依托地方特色地标——树本善堂,开展树本教育,不断挖掘和深化树本教育的内涵,使之成为学校发展的催化剂。  一、利用地方资源,打造树本教育文化底色  1. 树本善堂——树
期刊
“三室一中心”是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和顺第一初级中学(以下简称“和顺一中”)以“努力让所有教师都能感到自己很重要,都能感受到教育的幸福”为指导思想,根据学校分工和教师年龄特点,探索出的教师团队建设模式。“三室一中心”包括以班主任团队为主要对象,注重班主任能力提升的“名班主任工作室”;以学科任课教师为主要对象,注重教学能力提升的“教师专业发展工作室”;以综合实践学科及兼顾校本课程的教师为主要对象,注重
期刊
近一段时间,众多新闻传媒纷纷对苏州近年来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成功做法和成就进行了集中宣传。新华日报精心谋划,推出了《城市文明看苏州》系列报道,全方位、大视角地展现了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