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于道——大学生正确树立“中国梦”的出发点

来源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fzhang9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其中儒家文化是最具代表性的。而儒家文化核心之一的"志于道",是人民群众"中国梦"的追求,更确切地说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实现"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和作用。作者围绕"志于道"的哲学内涵以及对大学生实现"中国梦"的意义,和"志于道"在大学生实现中国梦中的运用三大方面进行阐述。
其他文献
陈衍晚年编选《宋诗精华录》,鼓吹、宣传宋诗,表达其宗宋而不抑唐的诗学观,为同光体诗人乃至清初以来的宋诗派作了理论总结,也为后来读者阅读宋诗提供了一个高质量的范本。该
发展家庭农场是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创新农村经营体制、激发农村发展活力的一项重要举措。掌握家庭农场的运行质态,了解家庭农场发展的需求,探索扶持发展家庭农场的路
人民币升值压力源于中国内外经济失衡、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工资不能随着劳动生产率提高而上升,人民币大幅升值对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都是不利的,分析认为,只有通过建立竞争性
“枝壮实的留两个芽,枝弱的留三个芽……”在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潘黄街道仰徐村葡萄园内,盐城市农科院挂县强农富民工程项目负责人徐文华研究员手持剪刀,边演示,边和村民董红兰、
<正>江苏省苏州市紧紧围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专项治理重点工作,在贯彻落实省农委《关于全面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阳光行动"试点的通知》要求的基础上,拉高标杆、自加压力
西汉“罪己诏”的产生,既是禹、汤以来君王罪己传统的延续,也是西汉国家建构中道统和政统博弈的结果。儒家学说地位的隆升,使得圣王、圣人之说成为评判政治的理论依据以及衡量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