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声音有窍门

来源 :语文世界(小学版 )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nxi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中,只要你仔细聆听,用心体会,就会发现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美妙的声音——小鸟的歌声,使我们心神愉快;老师的教书声,充实我们的知识;汽车的喇叭声,提醒我们注意安全;小草的沙沙声,告诉我们时光在流逝……然而,怎样才能把这些声音写出来呢?
  (淘 淘)
  
  声音既看不见也摸不着,写起来难度较大。本文结合一些典型实例,具体谈谈描写声音的技巧。
  一、模拟声音,惟妙惟肖
  用拟声词描写声音,使人如闻其声。如《小音乐家扬科》一文:“傍晚,青蛙呱呱地叫起来,啄木鸟笃笃地啄着树干,甲虫嗡嗡地叫。”“呱呱”“笃笃”“嗡嗡”,或响亮,或沉闷,或轻微,音色各异,有强有弱,长短不一,汇成了一支大自然的交响乐。
  二、描述联想,激发想象
  具体介绍文中听者的联想,可以引导读者同步想象,加深对声音的感悟。如《月光曲》一文:“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面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这段话描述的是皮鞋匠欣赏贝多芬《月光曲》时的生动联想,间接反映了贝多芬精湛的钢琴演奏水平,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月光曲》的主题和意境。我们读着这些句子,也会不由自主地浮想联翩——在月光照耀下,海面上逐渐风起浪涌,从而深化了对《月光曲》的理解。
  三、以声喻声,具体生动
  用其他声音比喻所要写的声音,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写声方法。如著名作家鲁彦的《听潮》一文,用各种声响来比喻涨潮时的潮声:“音响就越大了。战鼓声,金锣声,呐喊声,叫号声,啼哭声,马蹄声,车轮声,机翼声,掺杂在一起,像千军万马混战了起来。”作者以声喻声,渲染了气氛,把大海的雄壮气势表达得具体可感、淋漓尽致。
  四、侧面烘托,突出特点
  渲染听者的反应和感受,可使声音特征鲜明。如一个同学在《歌咏比赛》一文中,对张智美同学歌声的侧面描写:“此时,观众掌声雷动,我也感到浑身畅快。就连我校的‘音乐权威’赵老师,也频频点头赞许,一向严肃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观众的“掌声”,“我”的“畅快”和赵老师的“赞许”,都从侧面烘托出张智美同学的歌声的确非常优美、动人。
其他文献
1.汉景帝在位时,分封了很多诸侯国,其中关国是诸侯中的大国,它的统治者吴王刘濞是一个很有野心的人,总是想图谋叛乱。
<正> 每一个发展过程必须具备一些关键条件.它必须有一个锐意改革并有能力实现自己的目标和调整经济社会结构的领导集团.同时,每一个发展过程都要把当前需要同长远目标结合起来,其结果应该使一个民族能够独立自主地发展.
【正】 哲学博士布尔拉茨基教授是苏共中央社会科学学院哲学教研室主任;历史学博士加尔金教授是苏联科学院国际工人运动研究所国际政治研究室主任;二人皆系通讯院士候选人.本
<正> 美国智力劳动界的具体情况纷繁多样.知识分子内部有许多种划分和界限,其中意义最大的是职业界限.在职业界限后面,常常掩藏着某些职业类别在地位上的重大差别.每一个大的职业群按照自己的客观地位和所积累的社会经验,形成了一定的行为模式和达到既定目的的方法.从这一角度对知识分子的内部结构进行分析,具有原则性意义.西方理论家认为知识分子是一个"新的阶级",这一概念在方法论上的一个主要弊病,是它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是由中央电化教育馆主办的大型教育专业期刊,是“中国教育类核心期刊”,入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每月10日出版.国际标
<正> 近几年苏联哲学界对科技革命的探讨特别活跃,这和苏共第二十七次代表大会制订新的政治经济路线直接有关.1985年6月苏共中央召开了专门讨论加速科技进步的工作会议,加速科技进步被看作"经济战略的主要方针之一","发展国民经济的主要动力",被摆到与经济体制改革同等重要的地位.苏联的主要哲学刊物《哲学问题》和《哲学科学》从1985年
数字化时代如何管理数量庞大的影音文件,用磁盘、DVD光盘及硬盘等存储媒介,再结合管理软件组合成数字数据库的方法,其弊端如磨损划伤、容量小、读取慢,而且播放和管理的设备都十
<正> 如果能够实现共用天线电视系统(CATV)、字符图形电话呼叫信息网络、以多种文字广播为代表的新媒介和以不同机种的计算机通信等为基础的高度信息通信系统(INS),社会面貌就会发生很大变化,政治的决策过程也不得不做相应改变.对决策过程分析做出最大贡献的是格雷厄姆·T.艾利森.过去一直采用的决策过程基本概念模式是"合理行为者"模式,如为了说明政府的行为,政府就要分析当时要达到什么目的,根据这种目的采取什么行动是合理的,这就象在说明、预测人的行为时以合乎目的的选择为前提一样,对政府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