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尔吉斯斯坦马利苏Ⅳ油田Ⅲ号储层沉积特征研究

来源 :现代盐化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qq12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為研究吉尔吉斯斯坦马利苏Ⅳ油田Ⅲ号储层沉积特征,本文运用沉积学、测井地质学、层序地层学等学科理论,对该油田的Ⅲ号储层沉积环境和沉积相进行分析,发现Ⅲ号储层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沉积过程经历了水退阶段。本文在应用钻井、录井资料解释基础上,通过融合多学科理论知识,详细研究吉尔吉斯斯坦马利苏Ⅳ油田Ⅲ号储层沉积特征,为该油田滚动开发部署提供参考。
  关键词:吉尔吉斯斯坦;马利苏Ⅳ油田Ⅲ号储层;三角洲前缘亚相
  马利苏Ⅳ油田地处吉尔吉斯斯坦的西南部,距吉尔吉斯斯坦国家石油公司所在地卡奇卡拉达市西北方向约10 km,处于费尔干纳盆地东北角。费尔干纳盆地是以古生界火成岩和变质岩系为基底发育起来的山间盆地。从侏罗系—白垩系至下第三系为沼泽相暗色泥岩、粉砂岩、煤层夹介壳灰岩—陆相河杂色砂、砾岩、泥岩系过渡到潟湖-海相浅绿色泥岩,含石膏及牡蛎化石,夹石灰岩、泥灰岩层系。
  1    油藏地质
  吉尔吉斯斯坦马利苏Ⅳ油田的构造位置处于费尔干纳盆地东北角的马利苏褶皱带的中部,东西长25 km,南北宽22 km,面积约为375 km2。其构造形态为一地层从南向北逐渐抬高所形成的大型鼻状构造。受区域挤压构造应力作用,在鼻状构造背景上又发育了多个次级褶皱-局部小背斜。由北至南渐次为马利苏I、马利苏Ⅲ、马利苏IV和伊斯巴斯肯特。其间存在若干条影响到局部构造形态的断裂,平面延伸大致为近东西向(见图1)。
  马利苏IV为一个完整的含油区块,面积最大,北部与马利苏Ⅲ被断层分隔开,该断层平面上呈弧形,发育东西两个高点,东部为北东东走向,西部为北西走向。
  马利苏Ⅳ油田钻遇地层自下而上依次为侏罗系、白垩系、下第三系及上第三系,钻井最大深度为3 129 m(429井),含油气目的层为中侏罗统,上、下白垩统,下第三统和上第三统,其中前两个主要产气,后两个主要产油。本课题主要研究产油目的层。
  Ⅲ号储层岩性主要为灰质粉砂岩,下部与泥岩渐变接触,往上渐变为泥质粉砂岩,主要的胶结类型是钙质胶结和泥质胶结,优质储层是分选较好的粗粉砂岩,较差储层主要是粉砂岩夹大量的泥质。储层平均厚度为5.6 m,一般为3~10 m。根据该油田Ⅲ号储层岩心资料分析,平均孔隙度为12.7%,平均渗透率为8×10-3μm2。储层油水界面一般为海拔-100~-70 m。
  2    沉积相鉴别
  2.1  岩性
  主要为粉砂岩;粒度一般为0.01~0.05 mm,平均为0.03 mm;分选系数一般为2~10,平均为5,分选好。
  2.2  颗粒成分
  石英为主含量70%~85%,长石、岩屑几乎没有,充填物为泥质、钙质,主要为泥质粉砂岩、钙质粉砂岩。
  2.3  C-M图
  有是RS段均匀悬浮沉积,C值在100~1 000 μm,M值在10~350 μm,表现为三角洲相的沉积特征,RS段反映了三角洲前缘亚相的水动力特点,如图2所示。
  3    物源方向推测
  由于马利苏Ⅳ油田资料有限,本次物源方向判断采用粒度资料进行。该油田在Ⅰ、Ⅱ、Ⅲ层的取心井较多,而且在平面上分布广泛,因而由Ⅰ、Ⅱ、Ⅲ层的粒度中值来鉴别物源方向。从Ⅰ、Ⅱ、Ⅲ层粒度中值分布来看,粒度中值自北偏西向南偏东方向变小,由此判断物源方向来自北偏西方向[1-2]。
  4    三角洲前缘亚相确定及微相划分
  结合上述沉积相的鉴别和物源方向综合分析,该区为三角洲沉积,物源来自北偏西方向。马利苏Ⅳ油田Ⅲ号储层为其中的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
  三角洲前缘亚相由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河口坝、前缘席状砂等微相构成,各微相特征如图3所示。
  由图3分析发现:(1)水下分流河道岩性为砂岩,自然电位曲线与电阻率曲线一般为箱形、钟形、指形组合。(2)分流间湾岩性为灰色泥岩、粉砂岩、砂岩互层,自然电位曲线与电阻率曲线一般为低幅齿形或指形。(3)河口坝岩性为粉砂岩,自然电位曲线与电阻率曲线一般为漏斗形。
  5    结语
  吉尔吉斯斯坦马利苏Ⅳ油田Ⅲ号储层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该区域在第三系沉积过程中经历了水退这一阶段,反映为三角洲相沉积,在平面上由北偏西向南偏东展布。马利苏Ⅳ油田Ⅲ号储层沉积特征的研究为该油田储层的展布和油层分布以及油水关系确定提供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兴国.陆相储层沉积微相与微型构造[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0.
  [2]万志军.吉尔吉斯斯坦马利苏Ⅳ油田特低渗透油藏压裂后效果分析[J].云南化工,2018(6):172-173.
  Study on the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servoir
  in the No. 3 of the Manilsu-Ⅳ oilfield, Kyrgyzstan
  Wan Zhijun
  (Xinjiang Central Asia Petroleum Technology Co., Ltd., Changji 652300, 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o.III reservoir in the Malisu IV oilfield, Kyrgyzstan,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and sedimentary facies of the No. III reservoir of the oilfield were analyzed by using theories of sedimentology, logging geology and sequence stratigraphy. It is found that the No. III reservoir is a delta front subfacies deposit, and the sedimentation process has experienced a water retreat stage. In the application of drilling and logging data interpretation, through the integration of multidisciplinary theoretical knowledge, the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of No. III reservoir in the Malisu IV oilfield in Kyrgyzstan are studied in detail, which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rolling development of the oilfield.
  Key words:Kyrgyzstan; reservoir No. III of Malisu IV oilfield; delta front subfacies
其他文献
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 Drury)属鳞翅目灯蛾科,又名美国灯蛾、秋幕毛虫、秋幕蛾,原产于北美洲,广泛分布于加拿大南部、美国各地以及墨西哥的部分地区,是我国唯一一种被农业、林业部门同时列为检疫对象的外来有害生物,也是举世瞩目的世界性检疫害虫。美国白蛾主要为害果树、行道树和观赏树木,对园林树木、经济林、农田防护林等均能造成严重危害。在我国寄主植物多达49科108属175种[1],
牦牛脑包虫病是由多头绦虫的幼虫侵染脑组织和脊髓所引发的一种体内寄生虫病,同时也是一种人畜共患病。放牧养殖的牦牛由于与自然环境接触十分频繁,增加牦牛感染包虫病概率,
近代东北三省历史资料十分丰富,其中不乏一些重大历史节点事件。当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内容和教师教学过程中,多把东北三省作为一个整体概而言之,这就为东北三省地方史其
随着对液体石油需求的增加,人们对可靠且高效的溢油清理技术的需要也是不可避免的.生物修复一直被认为是最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清理技术之一,文章主要介绍原油生物修复的相
研究不同氮肥用量和施用比例对扬麦16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为225 kg/hm2时,基肥∶返青肥∶拔节肥∶孕穗肥以7∶0∶6∶2时,穗数、穗粒数最多,产量最高,达到6 462.69 kg/h
介绍海阳市常见的农业气象灾害如干旱、暴雨、大风、冰雹、霜冻的发生特点,提出相应的农业防灾减灾措施,以降低农业气象灾害损失。
介绍了黄瓜—水稻—甘蓝接茬高效栽培技术,主要包括播种育苗、整地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采收等内容,以期为采用该种植模式的种植户提供参考。
母猪生殖系统疾病,也称为生殖系统综合症,是多种原因引起以流产、早产、仔猪畸形、仔猪少、反复死亡和不育一种为主要特征的疾病。这种疾病母猪淘汰率很高,给养猪场造成巨大
目的:评估冷冻溶脂治疗过程的降温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依据负压吸引式冷冻溶脂装备结构建立物理模型,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评估不同溶脂温度以及血液灌注率对降
对儿童癌症幸存者向成人过渡期准备度的影响因素、测量、提升过渡准备度的临床实践内容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提出在我国开展该主题研究的建议,旨在为今后开展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