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之我见

来源 :成功•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lin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站在教育和社会发展的角度从长远看,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学生“减负”势在必行。“减负”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减负”又要提高教学质量,不能因为过重的课业负担减轻了,而教学质量却受影响了。因此,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课改的新形势下,课堂教学必须始终围绕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来进行。笔者从事数学教学工作十多年,现就结合自己工作实际,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减负”的前提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教师的教学活动要围绕着学生的自主学习未展开,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具体做法如下:
  1.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集中解答学生学习中普遍存在的疑难问题
  真正的学习不只是纯粹智力增长,学习的主要意义取决于学生的课堂体验。在课堂上应以学生探索式学习为主,教师把重点放在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之上。学生自学完本课的内容后,教师集中解答学生普遍存在的疑难问题,这时教师一定要注意讲得精当、透彻,力争每位学生都能够听会、听懂。
  2.练习指导和反馈
  一堂好课不在于它有条不紊,不在于它流畅顺达,而在于它是否真正地让孩子练习和实践。教师讲完疑难问题后,立即出示与本节知识结合密切的练习题目,让学生解答,同时要找一部分学生到黑板上解答这类题目。在学生做题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做题情况,并当场给予批改,对于个别学生给予必要的指导。当学生在黑板上解答完练习题后,教师要与全体学生共同批改,纠正学生做题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3.重点讲解和针对性强化训练
  教师通过对学生做题情况的了解,要当场决定哪些知识要点该讲,哪些知识点应重点讲解,然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做题情况,及时选择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当场解答,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
  4.关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必要的指导和调控
  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对于一些知识要点,尽可能让学生去探究,让学生尝试着去解答,教师进行必要的方法指导。要使学生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增加知识积累,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方式。同时要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学习,教师有目的地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必要的指导和调控。
  
  二、要有一个正确的“减负”观
  
  1.“减负”的目的不是不让学生学习,而是让学生从题海中走出来,有更多的自由空间去参与社会实践,增强社会认知能力
  教师要“减负不减责,减负不减质”,教学时要及时“换汤”,要防止“换汤不换药”。不要再将学生死捆在教室里,“填鸭式”地灌输知识,让学生死记硬背那些枯燥的公式,法则、定理,而是要引导和帮助他们找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我在教完《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这一章后布置了这样一道作业:请利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知识设计一个图案,说明你所表达的含义,并在班上展示你的作品。这样引导学生把枯燥无味的公式定理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并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促进学生学好知识。
  2.“减负”不搞一刀切,也不流于形式
  学生的能力当然有差异,学习效率也不尽相同。对于“减负”不能搞一刀切,如果搞一刀切,一味降低难度,减少作业,很可能会出现“优生吃不饱,后进生学不好”的现象,也有可能让部分投机取巧的学生钻了空子。这样下去,会遭到学校、老师和家长的反对,也必然会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高。一位家长曾这样说:“如果我的孩子每天回家没有作业,我会心慌的。因为其他孩子在做,在拼命学。”于是,家长们让孩子参加各种各样的辅导班,造成的后果是“学生减负,越减越重”,天天喊、年年喊的“减负”,也只能成为一句空话。
  3.“减负”是学校、教师、家长共同的责任
  从当前的实际情况看,学生的动手能力差是一个无法回避的普遍问题。对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差的问题,作为学校要“有减、有加”,即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心理、法制和劳动技能的教育,加强对其创新精神的培养。另外,应试能力并不是学生获得成功的最重要的条件。学校应及时转变教学管理观念,改进评价体制,不应把教学成绩作为评价教师的唯一的标准。家长也要改进家庭教育,不仅要使孩子成才,更要使孩子成“人”,在孩子怎样成人上多下功夫。
  对于从事中学教学和管理的工作者来说,要树立正确的“减负观”和“负担观”,脱离实际抽象地谈“减负”,可能会误人、误教、误国,过重的负担要削减去,必要的负担要承担起来。而对于到底减什么负,加什么任务,关键是要看是否有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否有利于学生成长与发展。
  对于“减负”的问题,教育工作者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引导。“减负”不能仅仅减少作业,减少必要的教学时间和环节,降低难度,这是表面现象。“减负”不能减质量,不能流于形式,而应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相信只要我们教育工作者真正转变观念,不折不扣地执行国家政策。“减负”就不再是口号,学生素质的提高不再是梦想。
其他文献
[摘 要]后进生是班级管理工作中的一大难题,如何管理好后进生是教育者和家长都十分关注的热点。在管理过程中,教育者要尊重后进生的差异,善于发现差异,并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因势利导,及时做好后进生的管理工作。  [关键词]后进生 转化 原因    后进生的客观存在是班级工作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在后进生中,品行不好的常表现为不守纪律,不听教育,甚至离家出走,有的旷课、逃学;学习差的,有的是体质极差影响正常
[摘 要]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各类考试又没有“口语交际”的一席之地,教师往往把教学重点放在阅读、写作教学上,而怠慢了口语教学。本文谈了培养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和具体措施两方面。  [关键词]口语交际 语文素质 能力    学生的语文素质是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表现。新教材按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三条线索编排,将口语交际与阅读、写作并列,将口语交际突出出来,目的是想真正地将学生的语文素质全面提高。新教
针对目前设施蔬菜生产过程中农药和化肥的大量使用,导致地下水质下降,造成环境和土壤污染,致使蔬菜农药残留量超标,蔬菜产品质量下降,给人带来了极大的危害等.因此,为了提高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学科涉及知识面较广,在语文教学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语文能力。本文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简述了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 培养 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是教育界重要的研究课题。语文学科的教师常常就激发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问题进行反复的探索和努力。职业教育教学担负着文化基础
周六带女儿去游乐场玩,临近中午,女儿饿了,想吃面条,恰好游乐场外面有家马兰拉面店,我们就进去吃拉面.rn待两碗拉面端上来后,我把自己碗里不多的牛肉片全部夹到女儿的碗里,看
本文主要利用K线图模型对监管支队的风险指数进行实时监测和可视化,利用当下流行的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各类指标数据进行综合风险指数分析和指标预测.帮助决策者清晰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解决选择材料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认识材料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解决表达材料的问题),这是小学作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学生具备了这些本领,亦即形成了初步的写作能力。  然而,实践已经证明,欲要实现“培养”宗旨,单靠每星期两节的作文指导,单靠每学期8篇的作文练习是难以奏效的,因为这样做无助于克服读与写脱节、训与练脱节、习作与生活脱节的弊端。老舍提出的办法是“多练基
心理效应是社会生活当中较常见的心理现象和规律,是某种人物或事物的行为或作用,引起其他人物或事物产生相应变化的因果反应或连锁反应。同任何事一样,它具有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意义。因此,正确地认识、了解、掌握并利用心理效应,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手套效应”——鼓励中树立自信    美国有一位叫麦克的男孩,同许多同龄人一起接受垒球训练。一天,教练叫队员排成一行,练习击球。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