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有色

来源 :今日中国·中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wenbin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像每一个装修新手一样,我在面对着厚厚一打墙漆色卡的时候才意识到:我们身边居然有这么多种色彩可供选择,而且每一种都有自己的名字……事实上,自然界中颜色有无数种,即使在有限的电子世界中,红绿蓝三基色各用1个BYTE(字节,范围是0-255)来表示,也有16777216种颜色之多。
  作为一种“好色”的视觉动物,从光照进眼睛的那一刻起,不同波长的光源经过视神经,让世间万物变得绚丽多姿。在漫长的历史中,人类甚至无法用任何知识来解释色彩,只能凭借着单纯的迷恋,从大自然的有色矿物、植物甚至动物尸体中提取各种颜料,研磨成粉,掺水调色,描绘每个时代不同的风格。
  我们已知的最古老的颜料可以追溯到35万年前,当时的人类已经能从灰烬中提取深黑色的物质。现存最古老的绘画作品,推测作于公元前15000年的法国拉斯科洞穴壁画,大量采用了从赭石中提取的黄、红、棕以及炭黑色。
  随后的早期文明社会,人们开始学会从越来越多的基础材料中,创造出大自然中不存在的颜色。比如动物油脂、树脂做的灯黑色,明火燃烧骨头产生的骨白和骨黑。5000年前古埃及人发明的埃及蓝,是用石灰、铜、硅石、泡碱加热,堪比一场小型的化学实验,唯有精确,方能获得。
  光是色彩之母。1666年牛顿用三棱镜将阳光分离出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光谱,人们才第一次真正知道了色彩如何诞生。这个故事虽然写进了小学课本,但歷史上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都认为这是一种异端邪说。因为纯白的阳光被视为上帝的礼物,它不应该被混合和分解。
  1704年前后,色彩制造商迪斯巴赫在实验室制作红色颜料时,在沸煮的胭脂虫、明矾、硫酸铁和碳酸钾里加入了被动物血液污染的草碱,意外制造出了第一种现代人造颜料—普鲁士蓝。这种颜色便宜且稳定,很快风靡一时。普鲁士蓝化学名为亚铁氰化铁,在许多闻氰色变的人看来,这种蓝色物质或许有着某种不为人知的毒性。但实际上,普鲁士蓝不仅无毒,而且还是一种功效极佳的解毒剂。
  这种颜色不仅影响了艺术史,还为最早的工业时代立下了功劳。现在常用的“蓝图”一词,就来自于英国化学家赫歇尔,他让普鲁士蓝和感光纸结合在一起,制造出了一种复写纸。在使用过程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结果是蓝色背景上会出现白色的线条,成为了最早的“蓝图”,永久性地改变了建筑和设计行业。
  我们已经知道,光的作用是色彩产生的基础。事实上,物质也是颜色产生不可或缺的媒介,试想如果没有承接着光的物质,即便白光蕴含“赤橙黄绿青蓝紫”等众多丰富的色彩,我们也无法将其分离。正是由于物质组成与结构的差异,这个世界的色彩才如此多样。
  按照与光作用属性的差异,色彩可分为化学色素色和物理结构色。化学色素色的呈现源于物质分子对光的选择性吸收,比如红色的花,由于其机构吸收了非红色的光,只留下未吸收的红光反射到眼睛中,因此呈现红色。
  而结构色是由微观物理结构与自然光之间的相互作用(如散射、干涉、衍射等)所产生的颜色。它的产生依赖于对微观物质的高精度控制,可以在同一个物质呈现出不一样的色泽效果,因此更加让人着迷。比如孔雀的羽毛、蝴蝶的翅膀、甲虫的背甲等等,都是经过亿万年进化而来,复杂且精细的光学结构。
  自然界是创造色彩的大师。我们不禁要问,有没有办法实现结构色的人工制备呢?研究人员对微结构呈色机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全内反射(TIR)结构色是一种新型呈色机制,当光以较大的入射角由光密介质(光在此介质中的折射率大)射到光疏介质(光在此介质中折射率小)的凹形界面时,会发生全反射,而当这种界面的尺寸缩小到几微米到几十微米的范围内时,它就可以反射出绚丽的彩色。
  科学家用透明的聚合物液滴,精确打印成大小不同、微米尺度的光学曲面结构,就这样发明了一种用透明墨水打印所有彩色的新技术。
  我们习惯了色彩的无处不在,没人注意到它悄悄改变了一切。也许一天,未来的彩色图像只需要一种透明的墨水就能完全打印。颜色也不再只是颜色本身,也许将成为每个人身上最独特的表达方式,继续伴随人类的历史进程,直到永远。
其他文献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8年来,一方面,在中方大力推动下,合作伙伴国齐心协力,相向而动,积累了丰富的成果与经验;另一方面,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关系和利益格局深刻重组,安全态势日趋复杂,“一带一路”遭遇的困难和压力与日俱增。鉴于此,我们既要对共建“一带一路”的成果与经验做出全面评估,也要对已经出现和仍将出现的风险与挑战做出准确预判,为确保“一带一路”行稳致远制定长远的战略性规划和中短期实施方案。为
期刊
作为中国文化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魏晋风流中展现出的人性的洒脱、文人的清高常常备受后世人的推崇,尤其是陶渊明,即便是李白、白居易、苏东坡、辛弃疾这样的大诗人、大词人,也是陶渊明的“铁粉”。  李白经常梦到陶渊明:“梦见五柳枝,已堪挂马鞭;可时到彭泽,狂歌陶令前”。白居易当年被贬江州司马时,几乎每日手不释卷阅读陶渊明的诗,并写下“亭上独吟罢,眼前无事时。数峰太白雪,一卷陶潜诗”的诗句。苏东坡才华横溢,
期刊
“西藏和平解放70年来,社会进步迅速且巨大,西藏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西藏的语言、文化和宗教得到了很好的保护。”比利时藏学家安德烈·拉克鲁瓦如是说。  拉克鲁瓦曾是比利时的一名中学教师,退休后的20多年里致力于研究藏学,曾多次到西藏实地考察。2019年,他的著作《达兰萨拉:当面具被揭开》由法国Amalthée出版社出版发行。在书中,他列举了达赖喇嘛炮制的涉藏谎言,以犀利的笔触揭露了达赖喇嘛隐藏
期刊
三星堆博物馆镇馆之宝青铜神树 图/杨双双  天府三九大,安逸走四川。简单口号的背后,是四川省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浓厚的历史人文积淀。三星堆、九寨沟、大熊猫......独具魅力的文旅品牌令四川文旅产业驶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三星堆”助推文旅融合发展  国庆假期,在试运营的三星堆文物修复馆门口,游客排起长队。在这里,游客不仅可以看到文物的修复过程,还能一睹新出土文物的风采。  自2021年3月以来,三星
期刊
不久前,统计局公布了中国前三个季度的经济发展情况。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8%,两年平均增长5.2%,比上半年两年平均增速回落0.1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三季度同比增长4.9%,比上季度回落达3个百分点。从增速上看,经济增长速度回落趋势比较明显,这与全球经济发展步调是一致的。  如果做更深入的分析,第三季度中國经济增速回落很大程度上与主动经济转型提速有关,经济增长
期刊
2021年10月14-16日,第二届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在北京举行。会场上,中国高铁“复兴号”模拟驾驶引起了与会嘉宾的兴趣,有人还过了一把驾驶瘾。难以想象,百年前国力孱弱的中国如今已发展成交通大国,并向交通强国步步迈进。铁路是拉动经济发展的“火车头”之一,中国人民的美好生活随着铁路的不断提速一路向前奔驰。老铁路人讲述中国铁路发展的故事  就在大会开幕的两天前,位于北京市丰台区京铁家园社区的铁路
期刊
服贸会永不落幕  2021年9月2-7日,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以下简称服贸会)在国家会议中心和首钢园区圆满举办。国家会议中心承担了全球服务贸易峰会、论坛、洽谈活动、综合展及新闻中心等重要活动的服务,并且为参会宾客、媒体记者、工作人员提供餐饮、住宿等保障任务。国家会议中心以最高标准保障了107场会议,接待参会参展人员约13万人次,餐饮接待达27441人次,翻台总计990次,单日最高11
期刊
“两岸同胞应当积极响应号召,把握历史大势,携手遏制‘台独’,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致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国台联会长黄志贤在第五届台胞社团论坛主论坛主旨演讲时说。  近日,第五届台胞社团论坛主论坛在北京举办。本届论坛主题为“服务乡亲、沟通两岸—同舟共济四十载,携手共圆中国梦”。来自两岸、港澳和海外的300余名台胞参加论坛。受全球疫情影响,本次论坛采用线上与线下结合的形式,嘉宾现场发言与网络视频发
期刊
2021年10月25-30日,由香港特区政府、香港中联办、中国建筑集团主办的“时代精神耀香江”之大国建造主题展在维港之畔的香港会展中心举办,展出一大批反映国家悠久建筑历史和当代建筑领域发展成就的照片、视频及模型,大国建造之“绝、新、奇、智”给香港市民留下深刻印象。与此同时,由多位国家建筑专家组成的“建造天团”走进香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用6天的时间,为香港的大学生讲述中
期刊
不久前,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发表任内第五份、也是本届特区政府最后一份施政报告。“我今天发表的施政报告,聚焦发展,为香港勾画未来。”林郑月娥表示,在香港国安法和完善特区选举制度的保驾护航下,香港已回到“一国两制”的正确轨道,管治秩序已恢复正常。这份55页的报告以天蓝色为封面,代表香港迎来新局面和新机遇;以“齐心同行开创未来”为题,则是希望凝聚香港各界力量,聚焦经济民生,回应社会关切,抓住战略机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