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世界一流学科是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支撑,因此学科建设是高校工作的头号工程。学科作为高校履行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职能的重要平台,需要持续投入大量资源进行建设。然而高校作为非营利性的事业单位,资源来源非常有限。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采用绩效管理的方式能有效促进学科建设绩效的提高。
关键词:学科建设项目 绩效管理 绩效考核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7(a)-0234-02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到2020年“若干所大学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的目标。是否具备一流学科是衡量高校是否具有世界一流大学水平的重要标准。从1995年开始,国家和地方政府就开始实施“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学科建设”等,采用项目的形式给予高校学科建设经费和政策支持。高校自身也会通过各种方式筹集资金开展学科建设。如何利用好有限的资源,并在有限的时间内加快学科建设速度,进一步提升学科水平,是摆在国内高校尤其是走在发展前列的C9高校面前的现实问题。
1 学科建设项目及其特征
学科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职能的重要基地和平台。它是由学者、学术信息和学术物质基础三类资源有机融合的资源共同体。学科建设项目就是政府和高校立足国际前沿、国家和地方需求,结合高校自身实际,有目的有计划的投入资源,以立项建设的形式对高校部分学科进行重点建设的项目组织形式。学科建设项目具有如下特点:
1.1 全面的建设内容
以“985工程”为例,其建设内容包括学科建设、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学术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建设、自主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提升、高水平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涵盖了高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因此学科建设项目的实施过程实际上就是通过整合资源,改善学科发展的软硬件条件,从而提升学科的整体水平的过程。
1.2 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异质性
学科实力的提升主要体现在学术声誉、科研水平、师生比、国际化水平等方面。在学科建设项目上投入的资源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人员费用,主要用于引进和培育高层次人才;二是基础设施建设,包括购买、维修仪器设备、建造和修缮物理空间等;三是开展学术活动的必要支出,包括会议费、讲座费等。这些资源的投入与产出不是不是种豆得豆、种瓜得瓜的关系,它直接产出的是教师学术能力的提升,只有教师的学术能力转化成学术成果才是真正的产出。在这之间可能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积累,体现了学科建设项目投入与产出之间的间接性与滞后性。同时这种产出又是难以量化的,例如学科声誉的衡量就具有很大的主观性。
2 学科建设项目的管理过程
学科建设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主管部门通过评价的方式对项目进行管理。首先是立项审批,即对项目申报时提出的项目规划和实施方案进行评价,其次是动态控制,即对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分阶段评价,最后是总结验收,即对项目完成后总体执行情况进行评价。按照评价对象不同可以分为业务考评和财务考评。业务考评包括目标的合理性、实现目标的可能性、目标完成进度、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施项目带来的可持续性影响等。财务考评则主要包括经费落实情况、财务管理状况、资金执行进度和实际支出是否符合财务规定等。例如在“985工程”建设中,教育部、财政部作为国家“985工程”主管部门,负责组织专家对高校提出的总体规划和改革方案进行审核和批复,对学校“985工程”建设情况进行阶段检查和总结验收,按照建设成效和年度资金使用情况的考核结果对学校的建设项目和年度预算进行动态调整。
3 学科建设项目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
高等教育是一项需要大量资源投入的公共事业。单就学科建设而言,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优质科研成果产出、优秀人才培养都需要大量的资源保障,然而学科建设是不断追求卓越的过程,学科建设项目也应当是螺旋式上升并且不会终止的工程。对高校绩效管理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至今相关的文献数量呈快速增长并趋于稳定的趋势。然而与学科建设绩效管理相关的研究文献较少,更多的是围绕学科建设绩效考核开展研究,有的文献以绩效管理为标题,但是实际上讨论的确实绩效考核,有混淆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之嫌。这一情况侧面反映出实践中存在“重考核轻管理”的现象。
学科建设项目的绩效管理就是指运用绩效管理的思想和方法来指导学科建设,从选择建设内容和目标、提出计划申报、立项实施、控制与评价等各个环节进行动态的系统管理,综合协调多个目标,从而推动项目整体绩效提升的管理模式。例如“985工程”建设的总体目标是通过持续重点支持,加快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建设,每个985高校根据这一总体目标结合自身特点制定了与自身发展状况相适应的发展目标,并根据“985工程”学科建设、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引进和造就学术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提升自主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开展高水平国际交流与合作等五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分别制定具体目标,同时在五大类建设内容下更进一步细化出了一级项目、二级项目等的建设目标。协调好不同阶段不同层次不同项目的多个目标才能有效推进“985工程”总体目标的实现。所以学科建设项目绩效管理应当是紧密结合整个项目管理过程的绩效计划、绩效辅导、绩效评价、绩效反馈的循环管理过程。学科建设项目绩效考核则是指项目主管部门根据工作目标和绩效标准,采用科学的考评方法,评价项目的实施情况。因此绩效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绩效考核只是其中的一个过程。由于绩效考核结果往往与相关利益挂钩,相比于绩效管理的其他环节,人们更重视绩效考核,将管理重点放在挖掘考核指标,制定复杂的考核体系并严格执行方面。这种“重考核轻管理”的倾向会使绩效管理的效果大打折扣。片面的强调结果,侧重于从结果中获取信息,这样急功近利的做法与学科建设应当重视积累,厚积薄发的发展趋势背道而驰,长此以往并不利于学科水平的真正提升。
关键词:学科建设项目 绩效管理 绩效考核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7(a)-0234-02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到2020年“若干所大学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的目标。是否具备一流学科是衡量高校是否具有世界一流大学水平的重要标准。从1995年开始,国家和地方政府就开始实施“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学科建设”等,采用项目的形式给予高校学科建设经费和政策支持。高校自身也会通过各种方式筹集资金开展学科建设。如何利用好有限的资源,并在有限的时间内加快学科建设速度,进一步提升学科水平,是摆在国内高校尤其是走在发展前列的C9高校面前的现实问题。
1 学科建设项目及其特征
学科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职能的重要基地和平台。它是由学者、学术信息和学术物质基础三类资源有机融合的资源共同体。学科建设项目就是政府和高校立足国际前沿、国家和地方需求,结合高校自身实际,有目的有计划的投入资源,以立项建设的形式对高校部分学科进行重点建设的项目组织形式。学科建设项目具有如下特点:
1.1 全面的建设内容
以“985工程”为例,其建设内容包括学科建设、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学术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建设、自主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提升、高水平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涵盖了高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因此学科建设项目的实施过程实际上就是通过整合资源,改善学科发展的软硬件条件,从而提升学科的整体水平的过程。
1.2 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异质性
学科实力的提升主要体现在学术声誉、科研水平、师生比、国际化水平等方面。在学科建设项目上投入的资源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人员费用,主要用于引进和培育高层次人才;二是基础设施建设,包括购买、维修仪器设备、建造和修缮物理空间等;三是开展学术活动的必要支出,包括会议费、讲座费等。这些资源的投入与产出不是不是种豆得豆、种瓜得瓜的关系,它直接产出的是教师学术能力的提升,只有教师的学术能力转化成学术成果才是真正的产出。在这之间可能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积累,体现了学科建设项目投入与产出之间的间接性与滞后性。同时这种产出又是难以量化的,例如学科声誉的衡量就具有很大的主观性。
2 学科建设项目的管理过程
学科建设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主管部门通过评价的方式对项目进行管理。首先是立项审批,即对项目申报时提出的项目规划和实施方案进行评价,其次是动态控制,即对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分阶段评价,最后是总结验收,即对项目完成后总体执行情况进行评价。按照评价对象不同可以分为业务考评和财务考评。业务考评包括目标的合理性、实现目标的可能性、目标完成进度、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施项目带来的可持续性影响等。财务考评则主要包括经费落实情况、财务管理状况、资金执行进度和实际支出是否符合财务规定等。例如在“985工程”建设中,教育部、财政部作为国家“985工程”主管部门,负责组织专家对高校提出的总体规划和改革方案进行审核和批复,对学校“985工程”建设情况进行阶段检查和总结验收,按照建设成效和年度资金使用情况的考核结果对学校的建设项目和年度预算进行动态调整。
3 学科建设项目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
高等教育是一项需要大量资源投入的公共事业。单就学科建设而言,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优质科研成果产出、优秀人才培养都需要大量的资源保障,然而学科建设是不断追求卓越的过程,学科建设项目也应当是螺旋式上升并且不会终止的工程。对高校绩效管理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至今相关的文献数量呈快速增长并趋于稳定的趋势。然而与学科建设绩效管理相关的研究文献较少,更多的是围绕学科建设绩效考核开展研究,有的文献以绩效管理为标题,但是实际上讨论的确实绩效考核,有混淆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之嫌。这一情况侧面反映出实践中存在“重考核轻管理”的现象。
学科建设项目的绩效管理就是指运用绩效管理的思想和方法来指导学科建设,从选择建设内容和目标、提出计划申报、立项实施、控制与评价等各个环节进行动态的系统管理,综合协调多个目标,从而推动项目整体绩效提升的管理模式。例如“985工程”建设的总体目标是通过持续重点支持,加快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建设,每个985高校根据这一总体目标结合自身特点制定了与自身发展状况相适应的发展目标,并根据“985工程”学科建设、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引进和造就学术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提升自主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开展高水平国际交流与合作等五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分别制定具体目标,同时在五大类建设内容下更进一步细化出了一级项目、二级项目等的建设目标。协调好不同阶段不同层次不同项目的多个目标才能有效推进“985工程”总体目标的实现。所以学科建设项目绩效管理应当是紧密结合整个项目管理过程的绩效计划、绩效辅导、绩效评价、绩效反馈的循环管理过程。学科建设项目绩效考核则是指项目主管部门根据工作目标和绩效标准,采用科学的考评方法,评价项目的实施情况。因此绩效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绩效考核只是其中的一个过程。由于绩效考核结果往往与相关利益挂钩,相比于绩效管理的其他环节,人们更重视绩效考核,将管理重点放在挖掘考核指标,制定复杂的考核体系并严格执行方面。这种“重考核轻管理”的倾向会使绩效管理的效果大打折扣。片面的强调结果,侧重于从结果中获取信息,这样急功近利的做法与学科建设应当重视积累,厚积薄发的发展趋势背道而驰,长此以往并不利于学科水平的真正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