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计算课教学经验刍议

来源 :安家(校外教育)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m10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对计算教学在目标定位上提出了新要求,更注重让学生体验计算在生活中的意义,并能运用数学计算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切身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真正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而今,学生计算能力不尽人意。要想上好一节计算课,就必须处理好四大方面的关系。
  关键词:小学,计算课,教学,经验,处理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7-023
  计算是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对计算教学在目标定位上提出了新要求,更注重让学生体验计算在生活中的意义,并能运用数学计算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切身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真正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而今,学生计算能力不尽人意。要想上好一节计算课,就必须处理好以下四大方面的关系:创设情境与复习铺垫的关系、算法多样化与算法优化的关系、算理直观与算法抽象的关系、形成技能与解决问题的关系。
  一、正确处理创设情境与复习铺垫的关系
  现在的计算教学几乎不见了传统教学中的复习铺垫,取而代之的是——情境创设。因此,很多计算课都创设生活情景,常常是创设“买东西” 或者是“逛商场”的情境,硬要从生活中得到一些数据用来计算或者一定要联系生活,难道这就是新课标的理念吗?
  新课标强调,计算教学时“应通过解决实际问題进一步培养数感,增进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应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避免将运算与应用割裂开来”。然而,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因为数学的来源,一是来自数学外部现实社会的发展需要;二是来自数学内部的矛盾,即数学本身发展的需要。这两方面的来源都可能成为我们展开教学的背景。
  例如“负数”的教学,传统的教材中很少 出现在小学教学,现在课程标准规定在小学阶段要引进负数。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可以作为揭示负数的素材;同时,从数学本身出发,为了解决诸如“2-3”不够减的矛盾,需要引进一种新的数,也同样是小学生易于感知的问题情境。这里,选择两种角度之一引进都是可取的。
  【案例】内容:新课标人教版第九册小数乘整数和小数除以整数
  【方法一】引入一个买风筝的生活情景。一个风筝3.5元,买3个这样的风筝要多少元?在教小数除以整数时也出现了王鹏早锻练的生活情景。用学生感兴趣的事引入教学,在完成计算教学的目标的同时也教学了解决诸如单价×数量=总价,路程÷时间=速度等应用题,正所谓“一箭双雕”。
  【方法二】在教学这两个内容的教学中用旧知识的迁移,在新授前作一个复习整数乘除法计算的铺垫,通过对比练习,学生掌握积的小数点如何确定,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这才是这节计算方法的重中之重。
  【思考】方法一其目的是让学生在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单位的转化理解算理,这是可取的,也是现实的,无可非议。但一节课下来,学生究竟能兼顾多少?方法二的复习铺垫是有必要的。试问有些学生连整数的乘除法都不过关,又岂能谈小数的乘除法呢?为什么会连整数的乘除法也不过关呢?新课标对学生的计算要求不高,又加上计算器的加入教学,有些老师的认识不够,日积月累,学生的计算能力不强,事实证明有时候铺垫时有必要的。但常常有的老师走进了误区,为了使教学更顺畅,设计了一些过渡性、暗示性问题,给学生设置了一条狭隘的思维通道,使得学生无需探究就可以得出结论。这样的一个铺垫,无疑成了抹杀学生广阔思维的一笔。这些都是教师在选择用情景导入还是复习导入要考虑和注意的问题。
  可见,创设情境和复习铺垫并不是对立的,不是所有的计算教学都必须从生活中找“原型”,选择怎样的引入方式取决于计算教学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学习起点。
  二、正确处理算法多样化与算法优化的关系
  新课标在“基本理念”中指出“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算法多样化”是新课程改革初期的热门词语。数学课程改革实施的初期,大家对“算法多样化”感觉很新鲜,计算教学一改过去“教材选定算法——教师讲解算法——学生模仿算法——练习强化算法”的机械模式,出现了非常可喜的变化,“算法多样化”已成为计算教学最显明的特征。
  在如何更有效地处理算法多样与算法优化这对矛盾上,我们应该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以学生思维凭借的依据来看,可以分为基于动作的思维、基于形象的思维和基于符号与逻辑的思维。显然这三种思维并不在同一层次上,不在同一层次上的算法就应该提倡优化,而且必须优化,只是优化的过程应是学生不断体验与感悟的过程,而不是教师强制规定和主观臆断的过程,应让学生逐步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优算法。具体体现在:
  1.计算方法的优化。
  算法的优化是让学生在群体比较的过程中优化,在个体感悟的前提下实施优化。因为优化是学生对知识结构的再构建过程,是发自学生内心的行为和自主的活动。正如叶澜教授所说“没有聚焦的发散是没有价值的,聚焦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算法优化是学生个体的学习、体验与感悟的过程,不是群体或教师的优化。对于个体而言,是个体对原有的计算方法进行优化的过程,是个体学习、容纳他人计算方法的过程,是个体思维发展、提高的过程。如果不对算法进行优化,那么我们的学生就没有收获、没有提高。
  2.传承优秀教学文化。
  中国优秀教学文化非常丰富,乘法口诀就是最好的说明。我们的计算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我们在三年级进行了“巧算24点”的数学游戏介绍,计算中的技巧方法讲解;五年级进行了两个两位数相乘的巧算:十位数互补,尾数相同,其计算方法是:头乘头后加尾数为前积,尾自乘为后积。如48×68=3264。计算程序是4×6=24 24+8=32 32为前积,8×8=64为后积,两积相连就得3264。还有两个头相同,尾互补数相乘的巧算;两个十几的数相乘的巧算等。让学生在发现探索中学习掌握,事实证明,这些优秀的教学文化不但能极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眼、脑、手、口、耳多种感官的协调活动,对于培养我们快捷的心算能力和反应能力都很有帮助。   三、正确处理算理直观与算法抽象的关系
  曾有一些教师认为,计算教学没有什么道理可讲,只要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后,反复“演练”,就可以达到正确、熟练的要求了。结果,不少学生虽然能够依据计算法则进行计算,但因为算理不清,知识迁移的范围就极为有限,无法适应计算中千变万化的各种具体情况。
  【案例】《分数与除法》
  首先这位老师从一个同学的生日引出分蛋糕这一生活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知道数学知识来源于实际生活的需要。在教学中为了能让学生充分理解了3÷4=的算理。让每个学生都动手操作分饼。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可以有几种分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得出两种不同的分法,引出的两种含义,这个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悟新知识。课件的生动演示更能学生明白分饼的过程。
  【思考】在这节课中学生在不断地尝试、探究、猜想、思考中,不断地产生问题、解决问题、再生成新的问题,在合作、比较、交流中进一步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在教具演示、学具操作等直观刺激下,学生对算理理解得十分清晰。但是,可能好景不长,当学生还流连在直观形象的算理中,马上就面对十分抽象的算法,接着的计算都是直接运用抽象的简化算法进行计算。如在四年级利用运算定律简便计算的教学时,这方面的教学让很多老師都很“头痛”。学生在刚学的时候,掌握得不错。但很多式子在一起要判断能简算的简算时,很多学生就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这正是学生对算理和算法的了解不够深入。如:75+25×3往往很多同学做成(75+25)×3,以为是利用了乘法分配律。原因是对乘法分配律这算理理解得不透彻。因此,在算理直观与算法抽象之间应该架设一座桥梁,让学生在剪拼图形的过程中逐步完成“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的发展过程。
  总之,计算教学既需要让学生在直观中理解算理,也需要让学生掌握抽象的法则,更需要让学生充分体验由直观算理到抽象算法的过渡和演变过程,从而达到对算理的深层理解和对算法的切实把握。学生在学习计算的过程中,明确了算理和算法,就便于灵活、简便地进行计算,计算的多样性才有基础和可能。因此,在计算教学中重视算理和算法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四、正确处理形成技能与解决问题的关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不再设置专门的“应用题”领域,而是注重让学生“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现在的计算课,能否担当起以往应用题教学的重任?如何处理解决实际问题与形成计算技能之间的矛盾?计算本身的问题如何解决?
  在计算教学时只注重算理的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对计算技能形成的过程如蜻蜓点水般一带而过,也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的。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可以先针对重点、难点进行专项和对比练习,再根据学生的实际体验,适时缩减中间过程,进行归类和变式练习,最后让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掌握相应策略。
  总之,计算教学中正确处理以上四种关系对于数学课程改革的成败起着重要作用,从数学教育本质的角度出发,以计算教学基本矛盾的解决为导向,促进计算教学的深入改革,为切实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数学素养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学中选择有效的计算教学策略,提高学生计算的能力。
  河南省安阳市滑县王庄镇实验小学
  河南省安阳市滑县王庄镇后王庄中心小学
  河南省安阳市滑县王庄镇闫村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摘要:众所周知,培养兴趣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关键所在。但小学数学由于其独特抽象特点,很难激发学生兴趣,使得小学数学教学效果无法达到预期,成为很多数学教师难题。针对这一情况在新时期要加强对学生兴趣培养。通过多样化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创造高效教学环境,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强大动力,鼓励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各种复杂的难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生兴趣;培养策略  中
期刊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涵盖的内容多、范围广,更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中职思政教育中,更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职;思政教育;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7-055  引言  近年来,在全球化进程中,许多外来文化进入中国并被广大青少年所喜爱、追捧,但青少年时期的
期刊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思想的进步,本科院校思政课有了新的教学高度,同时,对于协同育人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如何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品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成了需要思考的问题,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教学需求,本文将就以上问题进行探究。  关键字:思政课实践教学 专业实践 协同育人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7-027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思想教育的政治优势,在教学实践
期刊
摘要:2020年初,一场新型肺炎疫情严重袭来,在教育部“停课不停教、不停学”的号召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模式的运用,笔者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大胆进行空中课堂教学实验,以满足新形式学习美术的需要,为此也提出了在基于疫情事实背景下的空中课堂的教学优化策略。  关键词:空中课堂;美术教学优化;案例策略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7-050  1、内容选择策略  
期刊
摘要:幼儿教育在我国教育事业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教育是头等大事,幼儿教育这一基础教育一定要坚实稳固。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进步的动力,是一个民族前进的灵魂。而在创新思想培养的重要环节就是幼儿教育,担负幼儿教育这一重任的教育工作者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在幼儿园开展科学实践教育活动,培育出一代又一代具有创新思维的孩子,是我国教育工作者的伟大使命。  关键词:幼儿教育;科学实践;教育活动  中图分类号:TU
期刊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7-052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中国共产党走过了一百年的风风雨雨,这一百年来的风雨兼程,像一篇篇华丽的史诗,又如一张张朴素的画卷,每一首,每一卷,都栩栩如生,有血有肉,每每忆起,总让人潸然泪下,很荣幸在迎接党的一百年生辰的今天,我迎来了自己任教的第四年,这历程虽短暂但却充实,虽简单但却幸福
期刊
摘要:益智玩具是幼儿教育的重要教育工具,教师可以利用益智玩具进行教学,与此同时也可以吸引幼儿的兴趣,开发幼儿的智力。因此,幼儿教育过程中对益智玩具进行合理的选择和使用,是十分重要的。基于此,下文作者将就幼儿园益智玩具的选择与使用进行详细的探讨。  关键词:幼儿园;益智玩具;选择与使用;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7-058  引言:幼儿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教育事业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创新。在九年义务教育不断深化的背景之下,教育界越来越重视幼儿阶段的教育工作,幼儿阶段的学生身心发育都处于一个初期阶段,需要教师正确引导、培养,在幼儿阶段是幼儿对世界产生认识、开展社会性探索的重要阶段,基于此,幼儿教师应该从实际出发,重视幼儿教育工作。  关键词:幼儿学前教育;问题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初中英语学科由词汇、语法、语音三部分组成,词汇是学习的基础,也是语言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教师必须要对词汇教学加以重视。根据调查,现阶段英语词汇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直接导致了初中生英语写作能力得不到提升。为了构建高效课堂,提升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需要对词块教学法展开研究。  关键词:词块;英语;书面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7-056  词块教学法一改传统
期刊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7-042  由汉古方远研发的中文代码汉语编程教育普及项目是一项转民项目和国内唯一计算机编译技术与中文发明专利技术。自该项技术面世以来,吉林省在面向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推广普及应用方面,以信息化实验课题项目为牵引,分别在长春市和吉林市大力度地展开了推动该技术进入课堂和学生社团创客活动的各项工作。  “汉语编程”一种采用汉民族语音文字进行电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