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的一生

来源 :党史文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xingzhe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2月16日,是华国锋同志诞辰90周年。在长达70年的革命生涯中,华国锋同志对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和伟大事业坚贞不渝,对党和人民无限热爱,始终以党和人民事业为重,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奉献了毕生精力。
  一、在艰苦条件下坚持敌后抗战,参加山西解放战争,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英勇战斗
  华国锋,原名苏铸,字成九,1921年出生于山西省交城县一个制革工人家庭。学生时代,他就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1936年冬,绥远百灵庙抗战爆发后,他参加交城师生发起的演剧运动,筹集资金捐助绥远抗日将士。他还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军事训练,动手试制武器,为直接参加对日武装斗争做准备。1937年七七事变后,他耳闻目睹日本军国主义全面侵略中国和日军占领家乡的暴行,毅然投身抗日运动。为了表达做中华民族抗日救国先锋的决心,1938年他改名为华国锋。就在这一年6月,他参加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交城抗日游击队,从此走上革命道路,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以后,他在山西汾阳担任牺盟会工作员、党小组长,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走村串户向群众宣传党的抗日救国主张,同时领导群众与阎锡山顽固势力进行斗争。1939年12月,蒋介石、阎锡山发动企图消灭共产党领导的山西新军(即抗敌决死纵队)的十二月事变后,华国锋同志回到家乡交城,先后担任交城县牺盟会秘书,县抗日救国联合会主任兼分区农民部部长,中共交城县委宣传部部长兼抗日救国联合会主任等职务,承担起发动群众、配合八路军主力消灭日伪军、顽军和抗日动员等重要任务。他深入到煤矿工人和农民、妇女、儿童中,通过创办业余夜校、组织抗日剧团,开展爱国教育,极大地激发了群众抗日热情,把各阶层人士都团结到抗日救亡运动中来。为粉碎日伪军的经济封锁,他依靠群众,开展减租减息,除奸反霸,开展生产运动,自力更生解决粮食问题,并秘密向吕梁根据地输送了大批物资。他带领精干的武工队到游击区、敌占区活动,运用地雷战等方式有效打击敌人,建立抗日政权。他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敌后抗战,为发展壮大当地抗日武装力量和开展抗日工作作出了贡献。
  抗日战争胜利后,华国锋同志历任中共交城县委书记、晋绥边区第八地委组织部副部长、阳曲县委书记、晋中区第一地委宣传部部长等职。在日本投降后国民党抢夺人民抗战胜利果实的复杂形势下,他遵循党中央制定的“针锋相对,寸土必争”的指示,组织扩充和加强交城县武装力量,发展民兵武装,向广大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揭露蒋介石、阎锡山发动内战的阴谋,同国民党反动势力开展坚决斗争。他积极组织民兵开展对阎锡山部队的认真细致的政治工作,吸引不少敌军士兵弃暗投明,加入到人民军队中来。他组织群众搞好生产,加强党的建设和群众工作。解放战争时期,他先后参加了汾孝战役、开栅保卫战、黄崖战斗、古交战斗等。在指挥作战中,他采取武装打击和政治攻势相结合的方式消灭、瓦解敌军,取得显著成绩,被中共中央晋绥分局作为经验推广。他坚决贯彻党中央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精神,领导交城、阳曲等地的土地改革,深入到贫雇农中间,了解群众思想动态和切实需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并注意纠正土改过程中出现的“左”的偏差,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积极性。群众踊跃参军支前,有人出人,有钱出钱,有粮出粮,为解放古交、太原等城市提供了坚实后勤保障。华国锋同志为山西解放战争胜利和人民政权建立与巩固作出了突出贡献。
  二、新中国成立后长期在湖南工作,为湖南建设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新中国成立这一年,28岁的华国锋同志南下湖南。从这时到1971年,他长期在湖南工作。
  1949年初,华国锋同志任晋中南下支队一地委宣传部部长,随军南下来到湖南省湘阴县,担任解放后第一任湘阴县委书记。刚解放的湘阴,百废待兴。华国锋同志沉着稳健开展工作。他指挥南下工作团和当地地下党组织的同志,分赴全县各乡,放手发动群众,开展调查研究,迅速打开了局面,湘阴的支前、建政、剿匪、救灾、土改、生产等各项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不久,他调往湘潭工作,历任湘潭县委书记,湘潭地委副书记、专员公署专员,湘潭地委书记。当时正值党领导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他一边学习钻研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一边深入工厂、农村、街道调查研究。他结合湘潭地区实际,领导开展湘潭地区农业合作化运动,认真总结湘潭地区农业合作化经验,在1955年召开的党的七届六中全会上进行了介绍。1956年后,他先后担任中共湖南省委委员、湖南省人民委员会文教办公室主任、中共湖南省委统战部部长。1958年后,他历任湖南省副省长,中共湖南省委书记处书记兼湖南省副省长、湖南省政协副主席,湖南省革命委员会主任、中共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兼湖南省军区第一政治委员、省军区党委第一书记等职务。在湖南省领导岗位上,他为全省多方面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华国锋同志重视抓农业生产,特别是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主持兴修了洞庭湖排涝、韶山灌区等大型水利工程。在韶山灌区建设过程中,他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妥善安置拆迁移民,坚持高标准、高质量搞好建设。韶山灌区工程成为湖南省首个灌溉百万亩农田的大工程,竣工投入使用后,对当地工农业生产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华国锋同志十分支持发展杂交水稻。从1964年起,时任湖南安江农校教师的袁隆平同志在国内首次提出利用水稻杂种优势增加粮食产量即进行水稻杂交的设想,并着手进行研究。华国锋同志对袁隆平同志的研究非常支持和重视,请袁隆平同志在湖南省农业科学实验经验交流大会上发言,并将杂交水稻作为全省重点研究项目给以大力支持。调中央工作后,他仍然关心杂交水稻研究。华国锋同志的关心支持对促进杂交水稻研究成功、实现我国水稻生产重大变革发挥了重要作用。
  华国锋同志注意抓工业生产、交通建设。除致力于发展煤炭、钢铁等基础工业外,他积极支持发展地方工业。根据毛泽东同志关于湖南要建成工业省的指示,他组织力量抓重点项目建设和施工,其中包括30套小氮肥设备、10套制糖机、湘江氮肥厂、矿山冶金设备、汽车生产等项目。他大力提倡和支持社队企业发展,组织与兄弟省区协作,扶持少数民族特需商品生产。他领导了湘黔、枝柳铁路在湖南的会战等重点交通建设项目。这一系列努力,使原本基础薄弱的湖南工业生产得到了较大发展,交通建设呈现出崭新面貌。
  华国锋同志关注人民群众生活,努力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解放初期刚到湖南时,他就在湘阴领导建立了第一批农村卫生所,培训了湘阴第一代医生,充实发展了县人民医院。他满腔热情推广农村赤脚医生和合作医疗制度,指示培训卫生技术人员,建立和发展医学院校。他特别重视消灭千百年来危害广大人民健康的血吸虫病,亲自负责湖南省血防领导工作,主持修订全省消灭血吸虫病规划,研究建立各级血防领导机构和防治业务机构,下乡深入疫区调查研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在他直接领导下,湖南省血吸虫病防治取得重大成就,旧社会“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的一处处荒洲湖汊,逐步变成林茂粮丰、五业兴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华国锋同志善于做文化教育和统战工作。他热心与知识分子和民主人士交朋友,经常深入到他们中间听取意见,落实各项统战政策。他鼓励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摆脱旧文艺的影响,团结在党的周围,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文艺工作为劳动人民服务的方向。他注意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重视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创作。他注重保护和发展具有湖南地方特色的湘剧、花鼓戏、祁剧、巴陵戏、皮影、木偶戏等地方剧种,同时强调对旧的文艺形式进行改造和革新,创作出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新文艺。在他支持下,湖南文化艺术工作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依然得到一定发展。
其他文献
左权(1906-1942),字林,又名左自林,湖南醴陵县人。五四运动时期,投身反帝爱国运动,参加学校的进步组织“社会科学研究社”。1924年考入广东湘军讲武堂,后并入黄埔军校第一期。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被党选送留苏深造。1930年回国后到中央苏区工作。先后任红军学校教官、红军野战司令部作战科长、红十五军政委兼军长、闽西苏维埃秘书长等职。长征中,任红一军团参谋长,1936年任红一军团代军团长
期刊
扛罢笔杆再扛枪,经文纬武干一场。  颈血常思敌国溅,寸心久欲报家邦。  自古将相本无种,谁说好男兵不当。  但得东风时与便,贺郎也不亚周郎!  这是我党早期革命家贺昌13岁时在五四运动的感召下写下的一首《壮志歌》。  贺昌1906年1月出生于山西省离石县柳林镇羊道口,他的父亲贺雨亭是清末拔贡,学识渊博,思想开明,为人正直,在地方上颇有威望。辛亥革命后,他带头剪掉发辫,后又新办公益煤窑,发展新学,少
期刊
作为一名军事家,陈毅元帅为中国革命的胜利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建国以后,在担任外交部长的14年间,陈毅直接参与了我国的重大外交决策,积极协助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处理外交事务。在长期、大量的外交活动中,陈毅形成了独特的外交思想和外交风格,为新中国的外交事业留下了极其宝贵的财富。  炮击金门:初登国际外交舞台  1958年2月,陈毅正式就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上任不久,他便遇上了一件震惊中外的事件—
期刊
刘伯坚(1895-1935),四川平昌县人。1922年在法国勤工俭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两次去过苏联学习。回国后,历任西北军冯玉祥部政治部主任,红五军团政治部主任、赣南军区政治部主任等职。1934年10月,紅军主力长征后,刘伯坚担任赣南军区政治部主任,留在根据地坚持斗争。1935年3月4日,在江西信丰、会昌交界处与敌作战中负伤,不幸被俘,3月21日英勇就义,时年40岁。    风笙大嫂②并转五六诸
期刊
2011年5月8日,我党我军卓越的领导人、国防大学原政治委员李德生上将因病逝世。14日上午,胡锦涛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缓步来到李德生的遗体前肃立默哀并向亲属表示慰问。我作为国防大学的教职员工代表,瞻仰着安卧在鲜花翠柏丛中安详的李政委,思绪万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1986年初国防大学成立后,李德生政委在校政治部办公室党支部过组织生活。我作为办公室一名党员和年轻的党小组长,非常
期刊
王保,原名王宝,平鲁县大破石村人,193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王保在家乡组建抗日游击队,后来这支抗日游击队被编入八路军120师六支队。此前,曾任中共右南县委组织部长等职。1942年,调晋绥第五军分区任敌工科科长,后兼任武工队政委。这一年8月5日。在今朔州市平鲁区与忻州市偏关县的交界处,王保被日特杀害,血洒黄土,以身报国,时年38岁。  在隆重纪念党的90华诞之际,笔者录访平鲁区早期共产党
期刊
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林伯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之一,为德高望重的中共“五老”之一。他早年是同盟会会员和国民党员,后来又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早期成员之一。由著名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家到热忱坚贞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他革命生涯中的一个重大转折。  (一)  林伯渠,名祖涵,号邃园,1886年3月20日出生于湖南临澧。1904年春天,林伯渠告别了家人、乡亲和师友,与本省数十名留日学生由长沙乘船出发,经
期刊
向前进,莫彷徨,黑暗尽处是曙光  春天里来百花香,朗里格朗里格朗里格朗,和暖的太阳在天空照,照到了我的破衣裳,朗里格朗里格朗里格朗,穿过了大街走小巷,为了吃为了穿,朝夕都要忙。……成败不是从天降,生铁久炼也成钢,只要努力向前进,哪怕高山把路挡,朗里格朗格朗里格朗,遇见了一位好姑娘!亲爱的好姑娘,天真的好姑娘!不用悲,不用伤,前途自有风和浪,稳把舵,齐鼓桨,哪怕是大海洋。向前进,莫彷徨,黑暗尽处是曙
期刊
(一)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消息传到重庆,市民鸣放鞭炮,夜晚探照灯齐放,照耀得市区如同白昼。  时任国民政府秘书长之职的王子壮赋诗《闻日寇投降狂喜书怀》一首以抒感慨:    破碎河山庆忽全,终从薪胆力回天。  神州八载驱倭战,三岛群酋伏马前。  见雪累朝羞辱史,宁忘惨状杀烧年。  南京尸骨长沙火,永记东洋罪恶篇。    当日,上海国际饭店房顶升起上海最高的一面国旗。上海全市
期刊
振兴中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共同目标,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庄严使命和神圣责任。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它领导中国人民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不息的历史。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点燃了中华民族复兴的新的希望之火。中国共产党开始担当起中华民族复兴大业的推动者、领导者和组织者的重任,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中流砥柱。1949年9月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