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ID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多样性,适当引入和利用旧知引出新知,都是学生能较好接受数学知识的方式,学生能否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上,应该是教师设计数学课堂主要考虑的要素。
  【关键词】课堂引入 旧知探新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6-0075-01
  人们常说,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的提炼来自于心灵的感应。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学校的环境和设备条件等合理地选择教学方法。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才不会使课堂陷入学生被动接受,单调,枯燥的僵局。
  大家都知道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往往有很多的时候,我们忽视了一节新课的导入,或者会直接说我们今天来探讨一下什么问题一笔带过。我们看电影的时候时常会发现,电影的开头会用一个很精彩或很悬念的开头来抓住观众的心灵,吸引观众想继续看下去,同样一节课的引入尤为重要,也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下面就从一节数学课说起吧。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习《正比例函数》,和这部分知识相关的内容《正比例》在小学六年级的时候已经有所了解,但是同学们对函数的认识才刚刚开始,尤其不理解“函数”这个词,这节课课本上是从候鸟迁徙引入的,根据原来上课效果,学生的反映不是很积极。这一次我让孩子们做起了幼儿园小朋友的事,让同学们唱儿歌“一只蛤蟆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两只蛤蟆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扑通、扑通跳下水;……”虽然是初中生了,学生的热情犹如幼儿园的小朋友一样,大声的唱起来,一个个精神抖擞,两眼放光。唱完后我给几组数据:5只蛤蟆,10只蛤蟆,100只蛤蟆,n只蛤蟆,应该有多少张嘴,多少只眼睛,多少条腿呢?同学们很快给出答案,我进一步又说如果用y表示嘴的数量,m表示眼睛的数量,t表示腿的数量,可以列出哪些关系式呢?同学生七嘴八舌很快给出答案:y=n,m=2n,t=4n,下面我马上给出几个问题:1.这里的y、m、t都随n变化吗?2.当n对应不同的数值时,y、m、t的值是不是发生变化?3.自己总结这几组式子的形式。有一大部分同学给出了正确的说法:函数都是一个常数与自变量乘积的形式,常数不能是0,用数学语言表示为:y=kx(k≠0)。接着我强调了正比例函数的定义。在接下来画函数图像时,很多学生又出现了畏难的情绪,这时我再接着问出下面的问题:4.这几个式子是不是我们见过的二元一次方程?5.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是什么样的形式?有多少?6.把其中一个方程的一部分解在坐标系中描出来。要求把自变量的值作为横坐标,函数的值作为纵坐标。同学们很快把刚才的几个问题弄明白,把点描完毕。我接着出示问题:7.这些点具有什么样的特点?连起来在一条直线上吗?同学们经过一番画图得出了上述的答案。我进一步给出新的问题:8.如果甲数y是乙数x的-2倍,列出式子,并画出图像。同学们又很快完成。我趁热打铁接着提出问题:9.你能根据刚才画的图像看出有什么样的区别?10.什么时候图像出现在第一、三象限,什么时候图像出现在第二、四象限?和k的取值有关系吗?11.由上面的图像能总结正比例函数的性质吗,图像有什么特点?这时候就有了水到渠成的感觉,同学们都能给出正确的答案,接着又处理了几个相关的问题,下课铃响了,同学们还意犹未尽,想继续做下去。
  上完这节课我进行了反思:就拿这节课来说,如果老师单纯地先教学生怎么理解正比例函数,再讲解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同学们可能会觉得枯燥无味,兴致不高。但是这里改变一下观念,从最熟悉的歌开始引导学生从旧的知识探求新知,把抽象的数学概念让学生由旧知中总结概括出来。尽管课堂上没有琳琅满目的道具,却也不缺活泼的情境,虽然只有平平实实的探究,但是学生依旧兴趣很浓,并且学得非常轻松。教学中教师始终组织引导学生往已有的知识上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我觉得课改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用已有的知识来学习新知识,培养学生学习的良好习惯,枯燥的数学课堂转换一下思路依然能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精彩纷呈的生活游戏照样能传播数学的思想。作为教学的组织者教师要始终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机会,让学生真正愿意积极地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还要注意把活动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或者已有的经验联系起来。不同知识传授要有不同的数学活动,但是不要那些盲目、散乱的活动,不要那些放任自流的活动。创设行之有效的情形,有目的的让学生走到数学中来,才是提高数学课堂效率的法宝。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6-0027-01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文化育一方人。从课改的理念中,我们得到启发,农村德育活动要在校本课程建设中发挥自己独特的优势,必须营造文化,对学生生活环境(包括自身周围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施以影响,围绕学生的兴趣爱好等开展活动,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的、感性的、生动的、丰富的生活世界。  德育以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6-0033-01  七彩缤纷的小学语文如同一条奔流不息的小河,她清凌凌的、潺潺地流淌在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之中,流淌在学生的心田,而阅读教学一直以来是这条小河中一朵最令人关注的浪花!阅读是学生学会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完善自我、丰富情感的重要途径之一。儿童认了字,必然会产生强烈的阅读的欲望,新颁布的《语文课
期刊
【摘要】《英语课程标准》倡导任务型教学模式,因此任务型教学必然成为高中英语教学改革的走向。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针对高中英语任务型教学进行探讨,主要阐述任务型教学的概念、任务型教学的基本模式、任务型教学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并且总结实践中的经验。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 基本模式 基本原则 经验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6-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6-0056-01  语文应用能力是人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基本能力之一,也是构成人的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人的语文素质提高了,对其整体素质的形成、发展和发挥具有内在的促进作用。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教育学生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对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爱国主义情操,更
期刊
【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应该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教学,实施创造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创设情境就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在教材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营造一种气氛,从而把学生引入所创设的情景之中;2.鼓励质疑,探究发现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还给学生以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彻底解放学生的头脑、眼睛、双手、嘴,给学生以思维和想象的空间和时间。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善于设
期刊
【摘要】乡土生活展示着丰富地域特产和独有的历史文化底蕴。把信息技术与当地社会生活紧密结合,在生活中寻求信息技术的素材,把生活中的情景引入课堂,开展课外兴趣小组,制作富有生活气息的作品,让学生经历鲜活而具体的生活体验,去感受生活的情趣,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为信息技术学习提供精神动力,培养学生承担社会责任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 乡土生活 素材 情景 兴趣小组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一节英语写作课的实践与反思,从教学目标的制定,课堂的设计,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方面探讨了如何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在写作方面的能力。  【关键字】写作课 兴趣 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6-0049-01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6-0072-02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课程改革的首要目标。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谈到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时,首要的一条就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里把“改变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6-0083-01  一年级的孩子不会打扫卫生,也不会使用劳动工具,更不会爱护卫生用具。相信每位一年级的班主任都有这种体会。曾经做过几次一年级的班主任,多次听过有经验老师的报告。于是总结经验,愿意想一些适合孩子而且又事半功倍的办法,对孩子进行思想教育。  爱护公物,是小学生守则的一项内容。每天反复跟孩子们讲,
期刊
【摘要】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从教学反思的内容探讨了加强化学教师的教学反思,从而能够提高教学的效率,加速教师自身成长。  【关键词】教学反思 教学 困惑 疏漏 探索 亮点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