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溪县生态公益林下种植药材的探讨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lala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该文介绍了尤溪县生态公益林现状,分析生态公益林可开发利用的空间,针对越来越受到保护的生态公益林所出现的保护和利用之间的矛盾,提出如何在公益林下种植药材,优化公益林的林分结构,挖掘其经济效益,按照现有公益林的植被类型探讨分类种植药材和多种目标经营的措施,有利于药材的种植和销售,让林农在生态公益林中获得收益。
  关键词:生态公益林;药材;种植;尤溪县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24-0091-02
  生态公益林是以提供森林生态和社会服务产品为主要经营目的的重点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包括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和护岸林、自然保护区的森林和国防林等[1]。生态公益林建设是国家生态环境保护和整治的基本内容,完善和加强生态公益林建设对于我国建立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创造秀美山川,建设生态强国,提高公众的生态意识,展示我国良好的投资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如何在不降低生态功能的前提下,优化公益林的林分结构,挖掘其经济效益,缓解生态公益林保护和利用之间的矛盾,达到生态公益林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的有机结合,是当前公益林经营管理亟待解决的问题[3]。
  1 尤溪县生态公益林现状
  尤溪县位于福建省中部,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雨量充沛,全年日照时间长,温暖湿润。尤溪县林地面积27.87万hm2,占土地总面积的81.6%,是福建的林业大县,其中生态公益林面积6.89万hm2,占林业用地面积的24.7%。生态公益林主要由自然保护区、江河两岸、城镇周边、国省道高速公路两侧的森林以及高山陡坡的疏林地、灌木林地等组成;重点分布在“一纵(闽江支流——尤溪河)二横(京福高速公路、向莆铁路)三库(水口、水东、街面电站水库)”上。
  尤溪县生态公益林按级别划分:国家级面积5.32万hm2,占全县总面积77.2%,省级面积1.57万hm2,占22.8%。按地类划分:有林地面积0.64万hm2,占92.7%;以有林地为主,按林种划分:特用林面积6384hm2,占9.3%,防护林面积5.06万hm2占73.5%,经济林面积0.14万hm2,占1.7%占2.0%,竹子面积0.55万hm2,占8.0%。生态公益林林区的森林以天然起源的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为主,纯林较少,物种丰富,林木生长旺盛,林相相对整齐,构筑了较完备的生态体系框架。
  2 生态公益林开发利用条件
  2.1 生态公益林经营 按林种和区位不同,进行合理规划。对非木质利用试点,根据生态公益林建设的总体要求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实际情况,适时地进行林下开发利用,促进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良性互动。
  2.1.1 林种分类经营 尤溪县可利用的生态公益林林种有防护林面积5.06万hm2、竹子面积0.55万hm2,占全县生态公益林总面积的81.5%。森林以天然起源的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竹林为主,这巨大的资源为林下种植提供了广大空间。
  2.1.2 分类经营 该区域按区位将生态公益林地划分为两种类型区:一是非生产经营区主要位于自然保护区、名胜古迹、国道高速公路两侧的森林以及海拔800m以上的陡坡和部分生态脆弱地带的疏林地、灌木林地。该地块有保护小區面积0.64万hm2,省道、高速公路、向莆铁路两旁的一重山面积0.14万hm2,还有分布于坡度大于36°的岩石裸露山场地块,面积3169lhm2,占生态公益林面积的57.4%;二是生产经营区主要位于江河两岸、水库四周、城镇周边的林地,该地块有水口、闽湖、水东库区周围一重山,面积1.86万hm2,江河两岸一重山面积1.08万hm2,占42.6%。该区域面积广大可在林下种植药材树种,提高经济效益。
  2.2 生态公益林经营自然条件
  2.2.1 地貌、土壤 该区域地貌属低山、丘陵,海拔60~1100m。成土大部分为红壤和黄红壤,山的上部土层较薄,质地很粗,石质性强,腐殖质少,肥力差,山的中下部土层较厚,有机质含量高,水湿条件好,土壤肥力中等。下部林地可作为林下药材种植用地。
  2.2.2 气候 尤溪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夏季暖热,冬季温凉,春夏多雨,平均降雨1400~1800mm。各地累年年平均气温19.2℃。最低年18.6℃,最高年20.2℃。气温年变化呈单峰型,1月最冷,月平均气温8.0~12.0℃,7月最热,月平均气温26.6~28.9℃。极端最高气温40.3℃,极端最低气温-7.8℃。≥10℃的积温4480~4860℃,年日照时数平均为2120h,年蒸发量1326mm,年无霜期300~310d,相对湿度83%左右,适宜众多植物的生长。
  2.2.3 植被 该区域典型植被为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现原生植被逐年减少,以壳斗科的常绿群种占优势。人工植被主要有杉木、马尾松、木荷、桉树、毛竹、油茶、茶叶等。林分郁闭度适宜,林内湿润,适宜多种植物的蔽荫条件,可适宜植物的生长。
  3 生态林下种植药材措施
  近年来,生态公益林的保护和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影响了森林经济效益的发挥。如何优化公益林的林分结构,提高其经济效益,针对尤溪县大面积可开发利用的生态公益林,提出公益林下种植药材的措施进行探讨,为今后生态公益林开发利用提供指导。
  3.1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根据植被类型分类种植
  3.1.1 在毛竹林下种植黄精、七叶一枝花、竹荪 尤溪县已有竹荪栽培历史,县内八字桥乡建有在毛竹林下种植黄精、七叶一枝花的基地,具有毛竹林下种植黄精和七叶一枝花的技术,可以在全县进行技术推广。同时随着栽培面积的增加,可以带动外来客户上门收购,也有利于八字桥现有基地的销售。通过规模扩大可以促进销售成本的降低,有利于提高种植的经济效益。
  3.1.2 阔叶树林下种植金线莲、玉竹、食用菌 阔叶林植被茂密,林内环境湿润,适宜金线莲、玉竹、灵芝及其他食用菌等珍贵药材的生长[4],宜推广在县内外种植技术成熟而且市场畅销、前景较好的金线莲、玉竹、灵芝及其他食用菌等珍贵药材。做到精细管理,高投入高产出。   3.1.3 针阔混交林下种植草珊瑚、三叶青 草珊瑚、三叶青都是常用药材,均具有清热解毒、祛风化痰、活血止痛等功效。市场需求量大、前景好。草珊瑚、三叶青不需要很高的郁闭度,喜欢时隐时现的散光照射、湿润的气候,因此可以在针阔混交林下推广种植。
  3.2 根據种植药材的用途分类种植 林下药材种植的发展项目标不仅要着眼于生产经营药材,还可根据药食同源的原理,发展保健食品和休闲观光项目,在享受健康的同时也体验自然野趣和药用植物文化。
  3.2.1 生态林下发展森林蔬菜 尤溪县内常见的森林野菜有鱼腥草、苦菜、紫萁、菜蕨、马齿苋、蕺菜、野木瓜、猕猴桃、鼠曲草、马兰、香椿、紫苏等,均可结合尤溪县旅游资源开发森林野菜,供游客采购,满足游客的购物需求。
  3.2.2 生态林下发展药膳植物 中国的传统医药学有“药食同源”的理论和实践[5]。药膳既是一种功能性食品,也是特殊的中药剂型。药膳使用的多为药、食两用之品,常见的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有山药、金银花、藿香、覆盆子、黄精、草珊瑚、金线莲、玉竹、三叶青、食用菌等;可用于保健食品的有土茯苓、车前草、金樱子、南五味子、麦门冬、益母草等均可引导栽培,为尤溪的餐饮业提供食材原料。
  3.2.3 发展观赏珍贵药材,开发药用植物观赏旅游 尤溪县内有较多的珍稀药用植物,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的有穗花杉、南方红豆杉、香果树、伯乐树、银钟花、巴东木莲、紫花含笑、蓝果树、青牛胆、血水草、独蒜兰、春兰、寒兰、朱砂根、锦鸡儿、细茎石斛、麦斛、八角莲、天门冬、七叶一枝花、花榈木等,将其集中种植,建设科普知识宣传牌,可开发森林旅游,增加药材知识。
  3.3 落实扶持政策,积极开展公益林林下利用
  3.3.1 制定扶持补助政策,鼓励林农种植药材 生态公益林的土地利用率不高,大多交通不便,开发林下药材的管理成本高,而且有的药材投资回收期长,往往造成林农投资积极性不高,需要政府引导,制定鼓励扶持补助政策,促进生态公益林的开发利用。
  3.3.2 引进中药材生产加工企业,解决药材销售问题 金线莲等药材品种的种植具有一定效益,同时也存在群众卖药材难的状况。农村药材种植的瓶颈就是销售问题,需要通过政府招商,引进中药材生产加工企业,才能解决林农药材销售的后顾之忧。
  3.3.3 引导开发森林旅游,通过游客带动消费 林下药材的种植销售在进入药材主市场的同时,要围绕旅游市场和土特产市场,通过游客在本地的消费和购物带动,形成地方特色品牌,促进森林蔬菜和药膳材料的销售。
  参考文献
  [1]于海燕,张明铁.生态公益林的可持续经营及发展战略[J].现代农业科技,2009(6):229-230.
  [2]张秋根,杜天真,郭晓敏.生态公益林可持续经营的探讨[J].林业资源管理,2007(2):34-37.
  [3]杜娟,郭蕾,许博光.试论生态公益林的可持续经营[J].防护林科技,2007(05):141-142.
  [4]甘炳春.药用植物栽培技术的发展[J].热带林业,2004(4):10-12.
  [5]李乾构.药食同源[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
  (责编:徐焕斗)
其他文献
摘 要:通过开展不同放养密度对有机稻株型塑造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本地梅鸭每667m2放养20只,杂交鸭每667m2放养15只较为适宜,能抑制无效分蘖,提高分蘖成穗率,并增加产量。  关键词:有机稻;稻鸭共育;放养密度;株型塑造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08-32-02  为了探讨稻鸭共育中不同放养密度对有机稻株型塑造的影响,笔者于2014年
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对我国粮食安全至关重要,建库要求数据精确,格式正确,而事实上这一过程中容易出错。本文以合肥市庐阳区基本农田建库为例,结合GIS软件,希望对建库中常出现的
蜀鑫麦208系合肥市蜀香种子有限公司与合肥市友鑫生物技术研究中心联合选育成的优质、抗病、多穗、早熟、丰产、广适小麦新品种;该文主要介绍了蜀鑫麦208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
该文介绍了小型养猪场在饲养管理方面存在一些常见的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主要包括:科学选址,改善猪舍环境,选择适宜品种等。为养猪户提供参考。
摘 要:该示范选取了最近3a新审定的、适宜在宣城市种植的10个水稻新品种,同时播种,同时移栽,在相同的生长环境和管理条件下进行种植并及时记录有关数据,并邀请水稻育种专家、生产单位、农业部门和当地种子企业、代理商、种植大户前来示范田参观考察。通过水稻新品种试验示范,加速水稻新品种的推广,提高良种覆盖率及良种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中的贡献率。  关键词:水稻新品种;示范;宣城市  中图分类号 S511
果蝇唾腺染色体的制片观察是高等学校遗传学实验的主要内容之一,但传统的制片方法往往不易得到理想的制片效果,需要大量的活体材料的准备与学生剖取腺体的操作。根据长期的教
摘 要:为加快凤阳县小麦品种更新步伐,凤阳县农技推广中心征集10个小麦新品种在府城镇齐涧村进行综合比较试验,对其经济性状、生育期及抗性等综合分析,为小麦新品种在凤阳县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参加展示的小麦品种中,以淮麦21、安农0711、紫麦19、未来麦0818、烟农5286等品种综合表现较佳。  关键词: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凤阳县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摘 要:该文介绍了芜湖县实施水稻绿色增长模式,主要做法及示范体会。为进一步推广水稻绿色增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稻;绿色增产模式;主要做法;芜湖县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05-40-03  根据安徽省政府办公厅(皖政办〔2015〕38号)《关于大力开展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示范行动的意见》,芜湖县积极谋划、率先落实,成为安徽省首批水稻绿色增产模式攻关
摘 要:为了解不同两系杂交中籼稻品种在淮南市的种植表现,优选适应淮南市种植的高产、优质、抗性强、生育期适中的两系杂交中籼稻品种,2015年在淮南市进行了水稻品种展示试验。结果表明:Y两优900、Y两优1998、徽两优630、皖稻121适合淮南市推广种植。  关键词:水稻品种;试验示范;淮南市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12-0027-02  为
高秆白菜在芜湖种植历史悠久,是"芜湖香菜"和腌制咸菜的重要原料,具有良好的产业化前景。但在长期栽培过程中,品种出现严重的混杂退化,品质和产量显著下降,影响了种植效益,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