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芜湖县水稻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示范成效探析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sot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该文介绍了芜湖县实施水稻绿色增长模式,主要做法及示范体会。为进一步推广水稻绿色增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稻;绿色增产模式;主要做法;芜湖县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05-40-03
  根据安徽省政府办公厅(皖政办〔2015〕38号)《关于大力开展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示范行动的意见》,芜湖县积极谋划、率先落实,成为安徽省首批水稻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示范县。为使水稻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示范发挥成效,芜湖县拟定印发了《芜湖县水稻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示范实施方案》,落实地点、组织技术团队全力攻关,经过1a实施,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示范初见成效。
  1 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示范成效显现
  1.1 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示范产量超预定目标 以农业部“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为依托,芜湖县在2个省级美好乡村建立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点和核心展示区274.71hm2。2015年10月3日,根据安徽省水稻高产创建测产验收办法,由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组织省市有关专家对芜湖县水稻绿色增产模式攻关周圩示范片进行实割实收0.91hm2,按标准水分折算,实产708.9kg/667m2,较所在的水稻高产创建区实割实产702.5kg/667m2,667m2增产6.4kghm2,超过了水稻高产创建既定目标产量700kg/667m2水平,较全县中籼稻平均产量630kg/667m2增产12.5%,带动全县规模种植大户自发开展专用品种绿色模式栽培示范0.2万hm2,均产达到660kg/667m2,实现了芜湖县水稻绿色生产模式增产、效益双提升,攻关示范初见成效。
  1.2 示范区化肥农药使用明显减量 参照农业部水稻高产创建、绿色增产模式目标方案,在充分考虑前茬农作物秸秆还田量与腐烂程度及利用率的情况下,确定施肥技术方案和增施菜饼替代化肥方案,实施健康栽培。按照绿色防控标准进行科学防治病虫草害。综合比较非项目区与绿色模式攻关示范区节肥节药取得明显成效,绿色化肥减少21%,农药减少35%。
  1.3 示范区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以绿色、增产、效益为理念,实现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通过在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示范区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机插率达100%,仅水稻机插育栽667m2成本210元较人工育插成本310元降低100元;较非项目区平均用药减少2次,667m2节约人工、用药成本降低达70元以上;推进配方施肥、化肥减施与增施菜饼(肥),实施秸秆还田,较非项目区667m2节药用肥成本5元,单产较非项目区净增6.4kg/667m2,净增收20元,累计节本增效195元/667m2。
  2 主要做法
  2.1 成立攻关示范工作与技术领导组 2015年是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示范开展的第一年,为确保模式攻关工作成功,县分管领导亲自担任领导组长,农委主任与项目所在镇镇长担任副组长,县镇村三级抽派具体分工领导为成员亲自抓项目工作实施;抽派县镇两级栽培、土肥、植保、农机方面技术骨干成立模式攻关技术指导组,项目实行首席专家负责。此外,聘请全国知名水稻专家担任水稻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示范技术顾问,技术人员包点包户(家庭农场),工作上采取县镇村三级联动,每月召开1次协调会,针对田间苗情及生长情况,每周一在田头现场召开1次技术措施磋商会,确定下步工作重点。
  2.2 确定主要技术路线,科学制定技术方案 根据农业部和省农委绿色增产模式攻关要求结合我县特点,提出芜湖县绿色模式攻关技术方案,重点落实“三推、三节”技术,即:以优质超级稻为专用品种推广重点,开展新型集成实用技术运用;以种植大户为绿色增产攻关主体,推广“油-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提高作业效率;实施油稻秸秆粉碎全量还田,秸秆速腐技术运用;推广配方肥和有机肥增施替代部分化肥施用,实行精准施肥,根据水稻机插栽培特点按水稻生长进程和需肥特点施肥、提高化肥利用率,减少(节肥)化肥用量,采取物理与化学方法结合,实行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减少(节药)农药施用量;建立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融合示范点,推广新型高效植保机械,减少(节支)用工,提高防效。
  2.3 科学选点,确保示范效果 为确保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示范效果,以农业部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为平台,依托省级美好乡村示范村建立绿色增产模式示范片,针对我县土地流转特点、大户种植较多的情况,选择示范带动能力强的优秀示范家庭农场和农业公司为基地,建立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点和核心示范展示区。
  2.4 高起点、高标准制定模式攻关目标 绿色模式攻关示范是第一年,在高产创建基础上,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确定目标产量为700kg/667m2;肥料用量较非项目区减少20%以上;农药用量较非项目区减少30%以上;利用前茬油菜秸秆粉碎全量还田,667m2施30kg菜饼,既提供肥料又解决化肥施入不足的问题,同时提升了地力水平,实现粮油生产可持续及健康优质。根据我县土壤测试结果,结合芜湖县单季稻施肥指标体系,以单季稻700~750kg/667m2为目标产量,根据土壤自身提供的养分、秸秆还田(油菜秸秆全量还田,油菜单产为200kg/667m2,可还田秸秆量为300kg/667m2,还田秸秆可提供纯N1.75kg,P2O50.64kg,K2O4.7kg,增施菜籽饼肥30kg/667m2,可提供纯N1.57kg,P2O 50.24kg,K2O 0.31kg;确定模式攻关施肥量:N 12.0kg,P2O 53.5kg,K2O 4.5kg,传统施肥量N15.0kg,P2O5 4.8kg,K2O 9.5kg。
  2.5 根据模式攻关栽培特点,确定施肥方法 根据油菜秸秆粉碎全量还田与水稻机插栽培特点,确定施肥方法,即基肥:667m2施45%配方肥(NPK含量分别为18%、12%、15%)20kg+尿素2.5kg;追肥:机插后搁田5d,复水后第一次追尿素5kg/667m2再自然落干,栽后12d,第二次追尿素10kg/667m2+复合肥2.5kg/667m2,腐熟菜饼30kg开始攻蘖。水浆管理上实行严格控制,采取浅露结合确保土壤通气性和化肥利用率,严防雨天漫灌造成肥料流失,栽后30d开始分2次烤田,待田开细裂、不陷脚复水,复水后(抽穗前25d左右)施穗肥氯化钾2.5kg/667m2。   2.6 把病虫害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进行有机结合 在水稻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示范区,将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技术充分融合,降低稻田农药使用次数和使用量,提升水稻生产效益,确保稻米品质安全,保护稻田生态系统。运用播前深灌水灭螟+选用抗病品种+种子处理;秧田期带药下田;大田期健身栽培+保护利用天敌+灯光诱杀害虫+性诱剂诱杀二化螟+总体防治的模式。为此,在模式攻关项目区内外400hm2范围内,一是每2.67~3.33hm2稻田安装1盏频振式杀虫灯,杀虫灯底部距地面1.5m,诱杀二化螟、大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多种水稻害虫。在5月下旬~10月上旬,傍晚开灯,次日0:00关灯。二是在项目区内田间开展性诱剂诱杀二化螟。在水稻移栽后,每667m2放置飞蛾类通用诱捕器2个,内置二化螟诱芯1个,每30d换1次诱芯,至灌浆期结束。同时开展病虫总体防治。7月中旬(水稻分蘖盛期)针对稻纵卷叶螟、二代二化螟、稻飞虱、纹枯病开展1次总体防治;水稻破口期前10~15d和破口期,以预防稻曲病、稻瘟病、纹枯病等穗期病害为重点,兼顾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螟虫开展1~2次总体防治。采用高效植保机械(如静电喷雾器)施药,提高农药防治效果。通过安装太阳能杀虫灯和二化螟性诱芯及飞蛾类诱捕器,虫害明显轻发。据项目区与非项目区对比统计,当年防治次数较非项目区平均6次减少2次,用药量显著降低,较非示范区减少35%,不仅达到绿色防控目标,人工与用药成本也大幅度降低。
  2.7 强化培训、观摩交流,增强模式攻关示范效果 我县土地流转面积已达60%以上,667m2以上种植户达1 200户以上,其中33.33hm2以上种植户达200余户,53.33hm2以上规模户60多户。技术推广关键是做给农民看,引导农民干。只有实行双方互动,示范才能成功,带动才会更明显,真正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为配合绿色模式攻关示范工作开展,年初利用生产淡季在各镇进行6.67hm2以上的种植户进行拉网式培训,从中筛选32名66.67hm2以上种植大户到县里再进行强化培训,重点讲解绿色增产模式示范的技术原理与效果,有针对性的讲解我县适宜开展的“油-稻”生产模式、秸秆粉碎全量还田的技术原理、配方施肥与精准施肥对提高化肥利用率的作用、增施有机肥与培肥土壤提高化肥利用率的关系及粮食生产可持续的道理、病虫害物理防控、绿色防控与高效低毒农药安全使用、油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尤其是油菜机收与促早熟栽培、水稻工厂化育秧、机插栽培施肥技术。一方面通过农技专家讲,另一方面发动规模种植户之间交流和与技术人员互动提问,加深理解,使他们真正掌握绿色增产模式攻关核心技。在油菜机收和秸秆粉碎还田、水稻基质工厂化育秧、机插、病虫害统防统治、水稻收获期组织全县大户现场观摩,真正体验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示范效果,全年举办大型现场观摩会5场,参加观摩700余人次,带动全县农民自发开展示范应用面积近0.2万hm2,667m2均产达660kg以上,起到了全方位展示水稻绿色增产模式,规模种植户全面参与的作用,为进一步推进全县水稻绿色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攻关示范体会
  3.1 种植大户家庭农场是实施绿色增产模式的主力军 当前新型经营主体不断涌现,尤其是规模化种植业大户、家庭农场占居了种植业50%以上;种植大户和家庭农场主已非昔日文化水平不高、靠简单种植的普通农民,而是新型经营体的从业者。他们拥有较为齐全的机械设备、较完善的农田基础设施,有接受新型理念、技术的思想,有适合规模化、机械化生产的条件,抓绿色增产模式种植必须抓大户、家庭农场,只有他们全面参与,才能真正实现农业部提出的“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目标。
  3.2 专用品种种植、集成技术运用是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示范的抓手 粮食绿色增产的难点是提升粮食生产效益,“绿色”效益难以体现,其核心是推动适度规模经营开展专用品种种植,实行集成技术运用,按标准化、产业化方式开展粮食绿色增产示范,只有这样才能通过发展专用品种进行粮食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带动生产能力增强、加工效益增加、品牌效益提升,实现一二三产融合,促进粮食产业转型升级。2015年我县开展丰两优香1号绿色栽培攻关示范带动面积0.2万hm2,在其他水稻品种严重滞销情况下,其销售价格比国家规定的保护价高出0.06~0.08元/kg出售,米产品远销广东、福建、上海等地,深受当地消费者欢迎。
  3.3 实现绿色增产模式关键是各类专业技术充分融合 绿色增产模式栽培需多项技术集成融合应用,涉及栽培、土肥、植保、农机等多个部门,必须依靠主管部门强有力的协调,抽派精干技术骨干共同协作才能完成。在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下,农机农艺部门技术融合是技术推广的关键和方向。
  3.4 重视品牌创建,确保绿色增产模式成果巩固 结合粮食高产创建与绿色增产模式示范,以此为平台打造专用品种生产示范基地,以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按照标准化生产、农业部门按照专业服务要求进行标准化原粮生产,选择实力较强,信誉度高的粮食加工品牌企业,引领专用品牌发展,做到品牌引领、品质保证、专用品种优先确保绿色增产模式栽培成果巩固。
  3.5 推广多种模式栽培,实现绿色增产模式良性循环 绿色增产模式栽培体现的是绿色,应该采取多种作物、多种模式栽培轮作,如油菜-水稻、马铃薯-水稻、蔬菜-水稻、大豆-水稻等模式,做到用地养地结合。一方面降低病虫害发生程度,另一方面可提高化肥利用率,降低农药化肥用量,同时还由于前茬作物落叶及秸秆还田腐烂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地力,实现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增产。
  (责编:徐焕斗)
其他文献
摘 要:该文分析了我国天然橡胶价格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合成胶成本持续走低对天然橡胶价格造成冲击、超量进口使国内天然橡胶供大于求、汽车轮胎等橡胶制品需求量下降以及国内天然橡胶产量持续增加等,并提出了缓解橡胶价格下降的对策。  关键词:天然橡胶;价格;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1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13-0024-02  近年来天然橡胶价格一直下降,严重影
摘 要:苎麻是我国重要的纤维类经济作物,具有粗蛋白含量高、饲用价值高、水土保持和土壤修复等诸多优点。该文介绍了饲用苎麻的性能特点,并对饲用苎麻在十堰市丹江口库区的推广应用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饲用苎麻;水土保持;高蛋白饲料;引进种植;适应性  中图分类号 S5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17-0120-02  Abstract:Ramie is an
摘 要:伟隆105是陕西杨凌伟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于2011年用自选系W67为母本、W42为父本选育而成的中晚熟普通玉米单交种,其主要优点是籽粒脱水快、稳产高产、广适高抗,适宜陕西春玉米区种植及同类地区引种种植。该文主要介绍了伟隆105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玉米;品种;伟隆105;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
摘 要:通过开展不同放养密度对有机稻株型塑造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本地梅鸭每667m2放养20只,杂交鸭每667m2放养15只较为适宜,能抑制无效分蘖,提高分蘖成穗率,并增加产量。  关键词:有机稻;稻鸭共育;放养密度;株型塑造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08-32-02  为了探讨稻鸭共育中不同放养密度对有机稻株型塑造的影响,笔者于2014年
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对我国粮食安全至关重要,建库要求数据精确,格式正确,而事实上这一过程中容易出错。本文以合肥市庐阳区基本农田建库为例,结合GIS软件,希望对建库中常出现的
蜀鑫麦208系合肥市蜀香种子有限公司与合肥市友鑫生物技术研究中心联合选育成的优质、抗病、多穗、早熟、丰产、广适小麦新品种;该文主要介绍了蜀鑫麦208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
该文介绍了小型养猪场在饲养管理方面存在一些常见的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主要包括:科学选址,改善猪舍环境,选择适宜品种等。为养猪户提供参考。
摘 要:该示范选取了最近3a新审定的、适宜在宣城市种植的10个水稻新品种,同时播种,同时移栽,在相同的生长环境和管理条件下进行种植并及时记录有关数据,并邀请水稻育种专家、生产单位、农业部门和当地种子企业、代理商、种植大户前来示范田参观考察。通过水稻新品种试验示范,加速水稻新品种的推广,提高良种覆盖率及良种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中的贡献率。  关键词:水稻新品种;示范;宣城市  中图分类号 S511
果蝇唾腺染色体的制片观察是高等学校遗传学实验的主要内容之一,但传统的制片方法往往不易得到理想的制片效果,需要大量的活体材料的准备与学生剖取腺体的操作。根据长期的教
摘 要:为加快凤阳县小麦品种更新步伐,凤阳县农技推广中心征集10个小麦新品种在府城镇齐涧村进行综合比较试验,对其经济性状、生育期及抗性等综合分析,为小麦新品种在凤阳县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参加展示的小麦品种中,以淮麦21、安农0711、紫麦19、未来麦0818、烟农5286等品种综合表现较佳。  关键词: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凤阳县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