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正确运用牛顿第二定律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rry_007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正确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应注意它的适用范围,研究对象及受力分析,并画出草图,据具体情况建立坐标系,列出相应的方程。只有当系统中各物体具有共同加速度时,才可对系统整体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时要特别注意内力不能使系统产生加速度,同时必须用国际单位。
  关键词: 牛顿第二定律 正确运用 适用范围 研究对象
  
  牛顿通过精确实验得出的被称为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是a=∑F/m。它具体而确切地向我们展示出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该定律的物理内容表明,对一定质量的物体来说,它所得到的加速度值和它所受的合外力的大小成正比,方向取合力的方向;而当施给不同物体相同的合外力时,它们的加速度值和物体的质量成反比。a=∑F/m表明力对物体的瞬时作用规律。
  现结合实例谈谈正确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应注意的几点:
  1.先明确定律的适用范围:对宏观、低速的物体并在惯性参照系中研究问题。
  2.必须用国际单位。
  3.研究对象可以是单个物体也可以是物体系统。
  4.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把物体或物体系所受的力正确全部找出并画出草图。
  5.依具体情况建立坐标系,列出相应的方程。
  6.只有在系统中各物体具有共同加速度的前提下,才可对系统整体运用牛顿第二定律。此情况下在a=∑F/m式中,∑F是系统受的合外力,m是系统中各物体的总质量,a指系统共同的加速度。
  例1:对图1所示的问题,已知A、B间,B和地间的μs都是0.2,μ都是0.1,m= 2千克,m=10千克,F = 42牛。求物体A和B的运动状态?(g=10米/秒)
  如果不作任何分析就对系统运用牛顿第二定律算加速度a=∑F/m=F-f/m+M=42-0.1(10+2)×10/10+2=2.5(m/s),这是错误的,因为A和B间相对静止的条件是合外力产生的加速度不得大于a′,a ′=μsN/m=0.2×2×10/2=2(m/s),那么外力不大于F ′,F ′=(m+m)a ′+f=(10+2)×2+0.1(10+2)×10=36(N)。在这个问题中给的力F=42N>36N,所以A和B的加速度是不同的,a>a。
  7.内力不能使系统产生加速度。
  例2:A、B二物体用细绳连接,它们和地面的μ值相同且为已知,同时还知道F和m、m的值,求它们共同的加速度。见图2(a)。
  解:分别对A、B两物体分析力,见图2(b)和(c)。以运动方向为正列方程:
  对A:F-T-f=ma (1)
  对B:T-f=ma (2)
  T=T(3)
  (1)+(2)得F-f-f=(m+m)a,a=(F-f-f)/(m+m).
  对系统来说,T和T是内力,对产生系统的加速度并无贡献,a只由系统的总质量和系统受的合外力决定。
  例3:图3(a)是人站在静止的车子里,无论用多大力推车或拉车,车绝不会动起来,这是何故?
  分析人和车作为一个系统,对车和人分别分析力并画草图。见图3(b)和(c),设人水平推车,fs是车给人的静摩擦力;fs是人给车的静摩擦力。
  对人和车分别列方程,以向左为正:
  对车: F-fs=ma (1)
  对人:fs-F=ma(2)
  F=Ffs=fs(3)
  (1)+(2)得 0=(m+m)a,所以a=0,车不会动。
  人和车间有两对力,一对是F和F,一对是fs和fs,对系统来说它们都是内力。
  可能有人想,人站在地面上推车如图4(a),就可能使车动起来,人和车间的作用力对系统说也是内力呀,这又如何解释?
  关键就在于人站在地面上推车,为简化问题,我们仍设人用水平力F。
  对人和车作受力分析如图4(b)和(c),对人和车分别列方程,以向左为正。
  fs是地给车的静摩擦力。fs是地给人的静摩擦力。(1)+(2)得fs-fs=(m+m)a。
  当fs>fs时,a≠0,车就由静止而被推动。人越用力向后蹬地,地给人的fs越大,当fs增大到使fs≥地给车的最大静摩擦力时,车被推动,当人和车全动起来后,人和车相互作用的力对系统的a仍是不起作用的。
  两种推车的位置不同,使车受到的合外力不同,从而产生的效果不同。拔河比赛的两队之所以能决一胜负,和人站在地上可能把车推动是同样的道理。设想拔河的两队人脚不沾地,或人悬空着推不着地的车,那么永远不会有胜负或把车推动的可能。如果把汽车的车身支起来,司机开大油门也只能使轮子飞快转动而已。
  8.由于牛顿第二定律是表征a和∑F的瞬时因果关系,在碰撞、爆炸、打击等有关问题中,力急剧地随时间变化,很难找到它的准确的瞬时值,因之解这类问题时不能直接用牛顿第二定律。
  9.牛顿第二定律是在惯性参照系中得出来的,所以用它来解决问题时所求的a必须是对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的参照系而言。
  例4:图5(a)是物体A放在光滑的斜面上,斜面和地面间不计摩擦,求当A由斜面顶处自由下滑的过程中,A对斜面的压力多大?已知m,M和θ。
  分析:由于没有摩擦,A下滑的过程中,斜面(劈)会向右加速运动,所以对地来说,A既有沿斜面向下的加速度a″,又有垂直且指向斜面的加速度a⊥。
  对斜面来说,受三个力,其方向如图5(b),重力G,A给的压力N,地面给的支持力N′。选坐标系为水平和竖直方向,列方程:
  x方向: Nsinθ=Ma (1)
  Y方向:G+Ncosθ=N′ (2)
  A受两个力,其方向如图5(c),重力G,斜面给的支持力N。选平行斜面和垂直斜面的直角坐标系,列方程:
  x方向: mgsinθ=ma″ (3)
  Y方向:mgcosθ-N=ma⊥(4)
  因为A和斜面在运动过程中始终未脱离,所以,
  a⊥=asinθ (5)
  由上列5个方程可求出a=mgsinθcosθ/(M+msin2θ),N=MMˊ/sinθ=Mmgsinθcosθ/sinθ(M+msinθ)=Mmcosθg/(M+msin2θ)。
  例5:图6中升降机地板上放一个台秤,秤上放质量为500克的玻璃杯,杯内盛水10克;天花板上挂一个弹簧秤,秤下端挂78克铁球,球全部没入水中。求当升降机以1米/秒的加速度上升时,两个秤的示数各多大?(g=10米/秒).
  解:求弹簧秤的示数时,由于对它的已知条件不充分,故选球为研究对象:球受三个力,G向下,水给的浮力Q向上,其大小等于排开的同体积的水的重量,弹簧秤给的拉力T向上,球同时以等值反向的力拉弹簧秤,这就是所求弹簧秤的示数。由于球随升降机一起运动,取向上为正方向,则:T+Q-mg=ma,故T=m(g+a)-Q=78×10(10+1)-[78×10/7.8×10×(1×10×10)]=0.758(牛)。
  同理,由于条件不足,我们不直接对台秤研究,而选和台秤直接作用的玻璃杯为对象。杯受三个力,G向下,水给的压力Nˊ向下,台秤给的支持力N向上,台秤的示数和N大小等值,因为台秤受到的压力和N等值。
  对水来说:它随升降机运动必须满足N″-mg-Qˊ=ma,式中N″是杯底给水的支持力和N′是一对相互作用力,等值反向,Q′是水给球的浮力的反作用力和Q等值反向,可算出N″=G+Q+ma。
  对杯来说:它随升降机运动,必须满足N-G-N″=ma,故N=G+G+Q+(m+m)a=10(0.5+1)+[78×10/7.8×10×(1×10×10)]+(1+0.5)×1=16.6(牛)
  特别要注意:弹簧秤示数不等于m(g+a),台秤示数不等于G+G+(m+m)a。
  例6:在图7(a)中,F=4N,m=0.3kg,m=0.2kg,二物体和水平面间μ=0.2,不计滑轮质量和轮与绳间的摩擦力,求:m的加速度a?m对绳的拉力?
  分析:由于A是动滑轮,因此在相同的时间内m和m的位移之比s/s=1/2,那么a/a=1/2,不能对系统整体运用牛顿第二定律。
  图7(b)和(c)分别是m和m的受力草图,各力方向已标在图上。以运动方向为正列方程:
  对1:F-T-f=ma(1)
  对2:T-f=ma (2)
  由于m和m间通过动滑轮连接,又有:
  a=1/2·a (3)
  T=2T(4)
  由(1)、(2)、(3)、(4)式可解出a=4.7m/s,T=1.34N,m用1.34N的力向左拉绳。
其他文献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迅猛发展,现代化的新闻传播工具普及与应用,报纸上出现了一大批别开蹊径、生动活泼的新闻作品。这些新闻,在忠实干事实的基础上,用清新的笔调,优美的文
摘 要: 物理教师在概念、规律教学中,要会咬文嚼字,抓住文“理”;在实验教学中,要会刨根问底,抓住原“理”;在思维教学中,要会搜索,懂得用“理”;在习题教学中,要会规范,抓住条“理”。  关键词: 物理教学 “理” 建议    何为物理?初中物理课本定义:物理学是一门研究有关声、光、热、力、电等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学科。我在十几年的物理教学过程中,深深地感悟到:物理,通俗地讲就是事物、现
该文对用含INH、RFP、PZA方案治疗结核患者60例进行进临床副反应观察,发现3药联用产生的副反应有:关节痛、肝功能异常、皮肤过敏和胃肠不适。笔者简要分析了其主要副反应并提出具体处理方法
一、引言  电子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许多知识必须通过实验的手段才能正确建立。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技术正在向数字化、集成化、网络化、综合化及智能化方向发展,而中职学生仍然处在“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教育模式下,独立性差,依赖性强,没有主见,动手能力差,承受挫折能力弱。要适应电子产业发展的需求,必须让教学与时代相适应,以电子课的项目实验为载体,让学生在实验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会议
TSD-10DAM中波全固态数字调幅发射机具体的基础组成,主要是由全固态与数字调制两种技术组合而成,并凭借着音频质量方面的优势、整体效率以及可靠性方面显然已经成为我国当前
根据的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作者结合教学实践,从“有效”课堂含义与特点出发,谈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