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的雅丹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l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漠孤烟直,我感觉我的前世属于大漠戈壁,也许是楼兰其中一位走丢的公主。
  沙漠雅丹风往往很大,吹的人步子在沙窝里像拧秧歌,走一步退一步,脸部扭曲。被风撕扯着话说都不利落,话不知饶了多少弯顺着头顶子过去的。在沙漠里弯腰弓背走起来,仿佛在拉着一匹骆驼前行。行走,鞋比脚都疲惫。风大的时候,帐篷就成了摇篮。一切好的和坏的念头在这里都被风刮得七零八碎了。
  头一天先看距离雅丹最近市区的天气预报,天气好得出奇。第二天拖家带口出发,可雅丹的气候往往在意料之外。遇到天气不好,风从第一天下午一直刮到第二天天亮,沙在头顶旋绕,帽子吹的离开头顶而去,脚下的沙窝已经被风削平,鼻孔,耳蜗灌上了沙粒,如果遇上狂风身体好像被活埋半截了一样。在这里泪粘不住沙粒,因为泪无法浸透沙之心。
  手电筒是户外必带品,不只是照明,还起到威慑作用,也是给自己壮胆,使得侵入者害怕,形成一种精神镇压,让对方不敢轻举妄动。帐篷里各自打开自己的睡袋,帐篷拉上拉锁不是透气,睡袋拉的太严热得心烦,拉开胳膊甩到外面感觉肩膀又凉,怎样睡都不舒服。
  大漠雅丹难得下一场雪。一但遇上漂亮的大雪,会把黑夜下成白昼。被雪覆盖不同造型的雅丹地貌,一个个像刚出土的竹笋,太阳下有雪的,雪化的部分和没有落雪的部分形成明显对比,拍出了照片层次感也很强,也很漂亮。晚上再看有雪的雅丹地貌,仿佛就在另外一个星球。这里的雪不张扬,是那种含蓄的美。这里的雪是天上的盛世,人间的清欢。仰头,任雪花漂亮满脸,手脚和嘴已经冻的麻木,接住一朵又一朵,雪花慢慢融化,是她流泪了。荒无人烟之地,没有了五味杂事参杂,只有心一次次被洗礼,空旷无边的屬于你。再来二两白酒暖暖胃,你的心就暖了,喝到高兴处,会化成泪水,化成往事。
  那一刻,我似乎读懂了大海道沙和雅丹的对话。我在《雅丹与沙对话》这样写道:冒着迷路的风险去看你,为的就是你那迷人的姿态,无法想象在这荒无人烟的地方顽强的坚守自己这方阵营,沙不流失,雅丹不走,就这样常年厮守,沙对雅丹说你是我的顶梁柱,雅丹对沙说你是我的最爱,我要守护你到永远,无论你遭受严寒酷暑、风沙尘埃我将不离不弃,风来了我抵挡,雨来了我遮挡,太阳出来我们一同沐浴,月亮出来我们静静的一同数星星,云儿来了我们不争不吵,静静等云儿飘过,我们的衣服在蓝天白云下更加漂亮,我们俊人的脸庞不用化妆更加迷人,我们的身子更加婀娜,我们想就这样一直陪伴下去,无论多少人来看我们,赞叹我们美,我们不能骄傲,我们也不会因为城市的繁华而动心,大凡来的人都没有带礼物给我们,时常还会踩痛我们,我们会忍受着直到他们离去,不是我们不痛,而是我们痛并快乐着,因为有这些人还记得我们的存在并不多余。它们守住彼此的尊严,没有虚荣心,没有嫉妒心,随和大度,与世无争。
  拍日出当然要起早,寻找合适的拍摄点,沙漠雅丹日出往往有种朦胧感,还没有看见太阳露脸,雅丹就出现红晕,太阳一点一点挪着步子,从远处的地貌开始凭着自己心情升起,阴阳面都展示了出来。此时会陶醉在这里,仿佛你就是待嫁的楼兰公主,住在楼兰城,遇上印欧人里的美男子。
  小动物的脚印在这里更明显,曲曲歪歪的小蹄子猜不透是狼还是什么?晚上帐篷里确实进来了一只小白鼠,是和我同住一个帐篷的闺蜜先看见的,惊叫声是我躺下的身体不由自主坐了起来,白鼠就在我俩的脚那头,身体不大,贼溜溜的眼四处张望,藐视我们不存在似的,闺蜜很是害怕,也许是摄影人本能反应,我很镇静,拿起手机说不要动让我先拍一张,可是还没来得及,闺蜜连喊带抖把它吓跑了。
  第二天早晨我们把白鼠进帐篷的事告诉他们,谁也不相信,说我俩在做梦吧,也难怪不信,我来了大海道六七次也是头一回见。我不知道它从何而来,怎样生存下来的。
  对于摄影人而言,外拍几天不要脸是常事,水在荒漠地方就是命,所以都很自觉节省。馕和杂菜也是外出携带的必备食品,也有喜欢美食的朋友,自己卤些肉甚或鸡鸭鱼带上大家席地共食。
  无情的人在这里都会动情,大海道雅丹地貌竟然这么豪华,有形似12属相,有孔雀开屏,还有围城,恐龙蛋,金龙吞珠,竞天石笋,石化了一样是骆驼群等等。
  我第一次去大海道是马老师带路,我们去了4辆越野车,那天还没有到地方就狂风作妖,刚进入大海道,风刮得车身无法移动,车距很近,互相都看不见,两驱车或者城市越野在这里只是摆设,只能靠更强劲的霸道一辆一辆拖着走,而且车上人都下来,只剩下司机。记得那天拖车花费了大半天时间,到了目的地,风并没有罢休,像拉仇恨一样,所有人都不敢下车。
  大海道是古代敦煌与吐鲁番之间最近的一条道路,开通和使用始于汉代,唐代以后官方的利用趋于停止,大海道也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成为停留于历史记忆中的丝绸之路古道。
  其中大海道为东通中原必经的要路之一,“大海道,右道出柳中县界,东南向沙州一千三百六十里,常流沙,人行迷误,有泉井咸苦,无草,行旅负水担粮,履践沙石,往来困弊。”这是一片方圆约500公里的残积——洪积戈壁滩,并多有流动沙丘,石碛渺渺,沙浪滚滚,除少数几处苦涩的露头泉水处,地表几无径流,且人易迷向,又不便车马,其路途之艰险困苦自可想见。然而该道较为顺直,行程较短,可由吐鲁番径达敦煌,无须向南绕向蒲昌海(今罗布泊),或向东经伊州(今哈密)再折到敦煌。古城堡、烽燧、驿站、史前人类居住遗址、化石山、海市蜃楼、沙漠野骆驼群、以及众多罕见的地理地貌随处可见。
  我的笔触对这片瘠薄的土地从不吝啬,一首小诗《沙漠寂寞令》权当总结:
  披星戴月
  车缓行
  不在于路多远
  而在于遇见谁
  路难行而择道
  爱不在四季,在万里
  是谁把撒野的风带到这里
  肆无忌惮的吼个不停
  平原、海洋成了现在的模样
  驿站消逝
  驼铃声渺无
  沙流泪
  地貌凸起
  成了风的雕塑
  心寒冷,谁人知
  前行
  看那绵延起伏的流金
  观那高低错落的雕塑
  那是一座晒干的海洋公园
  天为房,地为床
  撑起帐篷当新房
  沙漠雅丹做伴娘
  史无前例的浪漫
  岂不向往?
  ——选自中国西部散文网
其他文献
几位同事相约去再走粉水。正好有時间,便爽快地答应了。  粉水又名粉清河,发源于神农架,流经保康县的马桥镇,进入房县与马栏河相汇,尔后便称南河,再流经保康县的寺坪镇、过渡湾镇,入谷城县境,注入长江最长的支流汉江。  传说西汉丞相萧何封酂阳侯,其夫人用粉水做的粉条白而细嫩,便称此水为粉水。《水经·粉水注》说:“取此水以渍粉,则皓耀鲜洁,有异众流,故县水皆取名焉。”  在没有公路的时代,粉水是重要的交通
期刊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全国第二届郦道元山水文学大赛颁奖典礼在渝举行。获奖代表、宜昌市作协会员王同尧,向我讲述了清江画廊自然风光的美妙。颁奖典礼结束,携夫人沿长江而下,由秭归港上岸。奔宜昌,赴长阳,次日踏上了游览清江画廊的旅程。  清江是长江的一颗璀璨明珠。它发源于鄂西利川市龙洞沟,流经恩施、长阳、巴东等地,于宜都注入长江。《水经注》记载,“……水色清照十丈,分沙砾。蜀人见其澄清,因名清江。”  清江
期刊
到了中年,我越来越喜欢安静,尤其喜欢一个人品茶,看着温润的汤色和一缕从茶杯冉冉升起的烟雾,即便是在冬天,也能感受到一种无名的温暖。  近日,在与朋友品茶时,他突然问我:“你知道贾浅浅吗?”  这个问题很突然,最近网络上为她的诗歌争执得可谓热火朝天,我当然听说过一些,却不知该如何回答,于是低下头,默默欣赏起透明茶杯里的汤色来。  “她最近很火,网络上众说纷纭,你怎么看?”  我没有接话,自顾举起杯子
期刊
去年寒假的一天,经人指引,我看到了离学校并不遥远的一棵树。我也叫不出它的名字,只知道它的根是那么的奇特。它弯曲地盘旋在悬崖上,而且支撑着全身的重量,盘根错节,有一条根竟突出地面两丈多长。仰望这颗不知道有多少年的树,审视这暴露在悬崖上却又支撑着要几人合抱的大树的根,我心里不禁产生了一种莫名的躁动。  是啊,人们曾经一次次地赞美过参天的大树,赞美过枝繁叶茂时的葱郁,甚至于红叶,落叶,然而有谁曾赞美这深
期刊
一  绚烂的晚霞润润地漫上山头,把喀斯特高原的天空浸染得如缎似锦,每一座山都温顺地静伫在金辉之中,美得令人垂泪,美得流光溢彩,美得大气磅礴,美得波澜壮阔。苍山如海,残阳如血。这样的情景最容易诱发人的血脉喷张,这样的意境简直就是牵动人情爱的绝美风物。  入秋的一个寻常黄昏,一个曾经和我一起工作的女友约我来到黔南都匀的最高山峰螺蛳壳,登高远望。女友刚刚离婚,还没有来得及从孤独的忧伤中走出来,本想轻松一
期刊
这几天有些干燥,天空像是被稀释了的一桶颜料,又被画家用拾来的树枝随手搅拌了几圈,但用力不均匀,树枝上捎带着的几片叶子混进了颜料里,疾驰的蚂蚁也掉进了桶底。随着画家不断地搅拌,它们逐渐消失在我的视线里。这些血肉化成颜料的一部分,和空气混为一体,刺痛我的嗓子。走路也是东倒西歪,保持不住平衡。嘴唇有些干裂,喝几杯水也无济于事。  空气里依旧充满着灰尘的气息。  这样的天气和我记忆中的一幕重合了,我上小学
期刊
“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里。这里有红花呀,这里有绿草,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  每当我耳畔响起这首熟悉的经典儿歌时,我就想起了一次辅导学生“找春天”的作文教学来。  有一次作文课,我布置了一道作文训练:“春天又悄悄地来临了,万物在春风的轻拂下复苏了。在这充满希望、生机勃勃的春天里,请你用心去感受春天,写下春天景物的特点和自己的发现、感受。题目自己拟定。”  按照以往的教学
期刊
“妈妈,别走得这么的快,等等我,等一等……”我跟随着母亲身后大声地疾呼着。  “醒醒吧,你在喊谁?”睡在一旁的妻子推了推我说道。  我揉了揉惺忪的眼睛,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子,眼角边串挂着晶莹的泪花。  “你怎么流泪了?”妻子凝望着我的样子,迷惑不解地问道。此时的我从梦魇中惊醒,“看到了母亲走在我的前面,拼命地追赶着就是超不过她,无论怎么样地呼喊连头也不回……”  妻子笑着说:“昨天吃午饭时我们
期刊
生而为人,我万分庆幸有一位这样的母亲。母亲是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教书育人35年,无论是在北京的太平街小学,还是在山西垣曲的矿山学校,闻一多先生的“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就是对母亲职业生涯的最好注脚。  母亲涵养极高,但凡有过接触,哪怕仅有一面之交,都会被母亲大海般的心胸所折服。谨以此文记录母亲辛勤一生的点点滴滴,并向母亲表达最真挚、最热烈的拳拳赤子之心。我爱你,母亲大人。  一、家乡在蓟州  地处
期刊
又是一年的春天,因为今年的特殊,在它来临的时候,人们没有多少期盼,也没有多少关注。可是,春天没有因为人们的忽视就放慢脚步,它仍然如期而来。  它的到来,曾经被无数的文人墨客所称颂,它的美呈现在色、香、味里,也呈现在诗篇里。  《初春》  唐·王绩  春来日渐长,醉客喜年光。  稍觉池亭好,偏宜酒瓮香。  当大雪纷飞尽时,严寒悄然远离,冰封的河流开始复苏,这都是因为春要来了。冬开始收拾行囊,装进三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