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里的春天,诗外香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m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又是一年的春天,因为今年的特殊,在它来临的时候,人们没有多少期盼,也没有多少关注。可是,春天没有因为人们的忽视就放慢脚步,它仍然如期而来。
  它的到来,曾经被无数的文人墨客所称颂,它的美呈现在色、香、味里,也呈现在诗篇里。
  《初春》
  唐·王绩
  春来日渐长,醉客喜年光。
  稍觉池亭好,偏宜酒瓮香。
  当大雪纷飞尽时,严寒悄然远离,冰封的河流开始复苏,这都是因为春要来了。冬开始收拾行囊,装进三千落寞,装进万重萧瑟,向大地投来最后一撇。
  只因那一刻的到来,那一刻被人们成为“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是一年的开头,曾经的春节,就是从立春开始的,绵延多年。这一天,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吃精美的食物,穿最好看的衣服,这一天不能生气,大人通常也会叮嘱爱哭的孩子,今天是大年初一,不准哭。
  是的,春天来了,象征希望,象征着美好。《红楼梦》中,贾元春就生于大年初一,春天的第一天,这一天普天同庆,家家团圆,和后来省亲时的热闹相比,前者多了些快乐,后者多了些悲凉,同样是热闹的场景,时不同,地不同,人也不同,情形也不同。
  可不管怎么變,春天仍然如约而知,没有迟到,也没有早到,它来了,人们的心中生出很多喜悦,一扫冬日的慵懒,早早地去踏青。
  在绿草刚刚探出头的时候,沉寂了一冬的枝条还没有换上茸茸绿色的时候,当清风刚刚变得柔和的时候,邀上三五好友,一起漫步在野外的小路上,一路上走走停停,说说笑笑,在亭中小坐,杯中酒,一杯又一杯。酒香,花香,扑面而来,酒是绍兴酒,花是迎春花,人则是王绩,酒过三巡人不醉,亭中但觉春日长。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喜欢江南,喜欢那里的晴空万里,喜欢那里的碧水长天,小桥弯弯,搭在春的两岸,一边连着北方的肃穆,延续着冬的路线,一路蔓延,一边又连着江南的轻快。杜牧的春里,有莺,有花,有感叹。
  从来没有细看过黄莺儿的模样,只是听到它在春日里啾啾而言,一阵的鸟语,一阵的笑颜,春不仅吸引了鸟儿,也吸引了盼春的人,他们换下厚重的冬衣,轻装上阵,一路走来,乡村酒肆,白云青山,都尽收眼底,抬头望望,流云变换着身姿,肆意地在空中游玩。循着缕缕香,缓步走来,桃花、杏花,在一阵风中摇摆,纷飞的花瓣,红雨阵阵,是落于泥土,还是沟渠。
  一阵风,送来花的香,也送来酒的香,酒招在风中翻飞,像是在招呼来往的路人,快来到店中一坐,既可以听风的低吟,又可以呼吸清新的空气,山峦映在蓝色的天幕上,尽收眼底。
  那山间隐隐约约露出一角,可是寺里的房檐,南朝多少座,无从得知,只知随处可见,曾经是当时的奇观,如今已经时过境迁,人已经不是原来的人,时代也已经早已更换,那么多的寺,淹没在楼台中,成为历史。
  我们是误入历史的人,走近了江南的春天,那些掩藏在书卷里的故事,一幕幕的从字里行间鲜活起来,在春日里,成为一道风景线,在南来北往的游人,一片唏嘘,一段感慨,一阵欢颜,在春天里,在天地间。
  晚春
  唐·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文章内容多样,最初读到他的文是《师说》,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影响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他笔下的春,越过了早春的清寒,越过了绿柳新芽的生机,花全开了,怒放出姹紫嫣红,想起《牡丹亭》里有一句:“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赏花要赏半开的,因为接下来,还有全盛的日子,可是已经盛开的花,面临的就是零落衰败,春是美好的,也有伤感的,因为春太短暂,花开花落,都在这期间,古人在赞美春天的同时,也会有着伤春的情绪,桃李花开过了,还有什么花,还有杨花,榆花,它们只是自然的一种存在,没有观感,没有遐思,很少出现在诗句里,这首是个例外吧。
  读诗赏春,诗里的春天,别样的风采。
  ——选自中国西部散文网
其他文献
多年来,我和老伴张玉英同三哥张文化、三嫂李秀芝来海南候鸟式避冬,多次参观游览了海口的地质公园、三亚的南山、天涯海角和东海岸的博鳌亚洲国际会议中心等著名景点,唯独没有去过西部。随着近年西海岸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海花岛的神奇建设和“东坡书院”、“千年古盐田”等美丽传说,令人向往不已。但由于我们年龄偏大,跟团旅游受到限制,只得扼腕叹息。  辛丑年的春节,身居南京刚退休的外甥高洪杰和爱人陈春玲来海花岛旅居,
期刊
几位同事相约去再走粉水。正好有時间,便爽快地答应了。  粉水又名粉清河,发源于神农架,流经保康县的马桥镇,进入房县与马栏河相汇,尔后便称南河,再流经保康县的寺坪镇、过渡湾镇,入谷城县境,注入长江最长的支流汉江。  传说西汉丞相萧何封酂阳侯,其夫人用粉水做的粉条白而细嫩,便称此水为粉水。《水经·粉水注》说:“取此水以渍粉,则皓耀鲜洁,有异众流,故县水皆取名焉。”  在没有公路的时代,粉水是重要的交通
期刊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全国第二届郦道元山水文学大赛颁奖典礼在渝举行。获奖代表、宜昌市作协会员王同尧,向我讲述了清江画廊自然风光的美妙。颁奖典礼结束,携夫人沿长江而下,由秭归港上岸。奔宜昌,赴长阳,次日踏上了游览清江画廊的旅程。  清江是长江的一颗璀璨明珠。它发源于鄂西利川市龙洞沟,流经恩施、长阳、巴东等地,于宜都注入长江。《水经注》记载,“……水色清照十丈,分沙砾。蜀人见其澄清,因名清江。”  清江
期刊
到了中年,我越来越喜欢安静,尤其喜欢一个人品茶,看着温润的汤色和一缕从茶杯冉冉升起的烟雾,即便是在冬天,也能感受到一种无名的温暖。  近日,在与朋友品茶时,他突然问我:“你知道贾浅浅吗?”  这个问题很突然,最近网络上为她的诗歌争执得可谓热火朝天,我当然听说过一些,却不知该如何回答,于是低下头,默默欣赏起透明茶杯里的汤色来。  “她最近很火,网络上众说纷纭,你怎么看?”  我没有接话,自顾举起杯子
期刊
去年寒假的一天,经人指引,我看到了离学校并不遥远的一棵树。我也叫不出它的名字,只知道它的根是那么的奇特。它弯曲地盘旋在悬崖上,而且支撑着全身的重量,盘根错节,有一条根竟突出地面两丈多长。仰望这颗不知道有多少年的树,审视这暴露在悬崖上却又支撑着要几人合抱的大树的根,我心里不禁产生了一种莫名的躁动。  是啊,人们曾经一次次地赞美过参天的大树,赞美过枝繁叶茂时的葱郁,甚至于红叶,落叶,然而有谁曾赞美这深
期刊
一  绚烂的晚霞润润地漫上山头,把喀斯特高原的天空浸染得如缎似锦,每一座山都温顺地静伫在金辉之中,美得令人垂泪,美得流光溢彩,美得大气磅礴,美得波澜壮阔。苍山如海,残阳如血。这样的情景最容易诱发人的血脉喷张,这样的意境简直就是牵动人情爱的绝美风物。  入秋的一个寻常黄昏,一个曾经和我一起工作的女友约我来到黔南都匀的最高山峰螺蛳壳,登高远望。女友刚刚离婚,还没有来得及从孤独的忧伤中走出来,本想轻松一
期刊
这几天有些干燥,天空像是被稀释了的一桶颜料,又被画家用拾来的树枝随手搅拌了几圈,但用力不均匀,树枝上捎带着的几片叶子混进了颜料里,疾驰的蚂蚁也掉进了桶底。随着画家不断地搅拌,它们逐渐消失在我的视线里。这些血肉化成颜料的一部分,和空气混为一体,刺痛我的嗓子。走路也是东倒西歪,保持不住平衡。嘴唇有些干裂,喝几杯水也无济于事。  空气里依旧充满着灰尘的气息。  这样的天气和我记忆中的一幕重合了,我上小学
期刊
“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里。这里有红花呀,这里有绿草,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  每当我耳畔响起这首熟悉的经典儿歌时,我就想起了一次辅导学生“找春天”的作文教学来。  有一次作文课,我布置了一道作文训练:“春天又悄悄地来临了,万物在春风的轻拂下复苏了。在这充满希望、生机勃勃的春天里,请你用心去感受春天,写下春天景物的特点和自己的发现、感受。题目自己拟定。”  按照以往的教学
期刊
“妈妈,别走得这么的快,等等我,等一等……”我跟随着母亲身后大声地疾呼着。  “醒醒吧,你在喊谁?”睡在一旁的妻子推了推我说道。  我揉了揉惺忪的眼睛,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子,眼角边串挂着晶莹的泪花。  “你怎么流泪了?”妻子凝望着我的样子,迷惑不解地问道。此时的我从梦魇中惊醒,“看到了母亲走在我的前面,拼命地追赶着就是超不过她,无论怎么样地呼喊连头也不回……”  妻子笑着说:“昨天吃午饭时我们
期刊
生而为人,我万分庆幸有一位这样的母亲。母亲是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教书育人35年,无论是在北京的太平街小学,还是在山西垣曲的矿山学校,闻一多先生的“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就是对母亲职业生涯的最好注脚。  母亲涵养极高,但凡有过接触,哪怕仅有一面之交,都会被母亲大海般的心胸所折服。谨以此文记录母亲辛勤一生的点点滴滴,并向母亲表达最真挚、最热烈的拳拳赤子之心。我爱你,母亲大人。  一、家乡在蓟州  地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