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omantou_37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承担科学启蒙任务的这门课程,如何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情感,真正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与方法,用发展变化的视角去理解科学的成果,这是摆在每一个小学科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我认为,良好科学学习习惯的养成,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对小学生至关重要,它将为后继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开始,是外界信息输入的窗口。观察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学生良好的观察品质需要有意识的进行培养,“看见了”不等于“观察到了”,科学史上的重大发明往往归功于科学家细致的观察结果,如:牛顿就是从大家熟视无睹的苹果落地现象,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傅科由简单的单摆现象得出了地球是自转的。所以,良好的观察品质的养成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十分重要。良好的观察品质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是观察的客观性:“求实、客观”是培养科学过程技能的基础,更是科学精神的精髓。应使小学生从小养成对待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观察时说实话,说真话,不伪造结果和编造数据,真实反映自己所观察到的现象。
  二是观察的持久性:有价值的科学发现绝不是“走马观花”的结果。
  三是观察的敏锐性:科学上的成功往往在于能否把握住“稍纵即逝”的机遇,以及能否从细微处捕捉事物的本质,伽里略就是从教堂吊灯摆动现象,得出了单摆的等时性。因此,我们要重视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随时保持对事物发展变化的“高度警觉”,这是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的关键之处。
  四是观察的全面性:要引导学生全面地、多角度地对事物进行观察,把零碎的,看上去并不关联的孤立事物放在整体中去感知。
  五是观察的选择性: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只有带着明确具体的目的去感知,才能观察的准确、全面、细致。所以要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方向,养成有意识、有目的的观察习惯。
  二、养成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
  小学科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探究又是科学学习的核心,科学教育只有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来发展其科学素养,才能实现科学本质与教育宗旨的内在统一。然而,不少学生没有养成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尽管他们从学会说话开始,就可能提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很少有父母会有意識地引导孩子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他们会毫无保留地将答案告诉孩子,惟恐孩子听不明白。进入学校后,不少教师在教学中也是“绞尽脑汁”地将知识通过语言、演示实验等方式传授给学生。或者学生只是机械地照着教师指定的实验步骤按部就班地依样画葫芦,没有探究性思维活动的参与,久而久之,孩子们习惯于从老师或家长那里“省时省力”地获取知识,缺乏主动探究的精神。所以,小学科学教育应首先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遇到问题,不依赖老师,自觉主动地去探究,自主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如植物的根是否在喝水?怎样证明?物体的滚动摩擦大于还是小于滑动摩擦?怎样证明?遇到这些问题,学生首先想到的应该是如何设计实验去探究问题的答案,而不是寻求老师的帮助和解答。当然老师并不是要游离学生探究学习之外“袖手旁观”,教师的引领和指导作用是必不可少的。那么教师怎样适时适度地发挥作用,才能使学生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从而使探究活动持久、有效的进行下去?
  三、养成动手又动脑的学习习惯
  新课程中小学科学教育倡导“做中学”,其实质是通过科学学习养成“动手动脑”的学习习惯,在“做”中发现,在“做”中体验,在“做”中感悟,“动手”只是一种手段,会“动脑”才是真正的目的。然而小学生往往是乐于动手,但不善于动脑,面对眼前的各种实验器材,往往盲目地急于操作,实验中也只顾“热闹”,看不到“门道”。所以科学教育要养成学生动手与动脑结合的学习习惯,引领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动手之前要明确动手操作的目的,弄清要解决的问题,预测可能获得的结果,制定实验方案,即动手之前先动脑。活动中要提醒学生手、脑、眼、鼻、耳多种器官的并用,要及时捕捉事物的细微变化,善于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从直观形象中抽象出事物的本质。
  四、养成总结反思的学习习惯
  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常常得不到预期的结论,甚至得到的结论是偏谬的,对此,教师既不要指责学生,使之失去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和信心,也不要急于否定和纠错,因为得出了与众不同的结论,是给探究者提供反思认识的好机会,学生在探究中经历失败未必是坏事,如果老师能用赏识的眼光积极评价学生的探究精神,并耐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审查反思,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反复实验,重新成功,学生会收益很大。
  五、养成善于开发利用科学资源的习惯
  小学科学具有丰富的课程资源,而教材只是课程实施的一种文本性资源,它不是课程的全部,教师要引领学生到家庭和生活中去学科学用科学。然而现实中,大多数小学生是独生子女,家庭舍得为孩子的学习投入,在家长看来,支持孩子学习科学,就是大量地购买课外科技读物或科技音像资料,而开发孩子智力,就只会采用购买智力玩具的途径。长此以往,孩子们养成了唯书本而学,唯现成用具而用的被动学习习惯,不会从生活中发现科学,更谈不上去开发生活资源学科学。
  因此,小学科学教育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以敏锐机警的视角,去挖掘生活中的科学资源。同时,要引导学生善于收集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变废为宝,使之成为可利用的科学实验资源,如废弃的饮料盒罐,可以做土电话、可以做听诊器、可以做小昆虫观察盒等很多实验。因此,科学教育要使学生养成善于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习惯,而课程资源的重要价值正在于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发展机会、发展条件、发展时空和发展途径,而这正是科学教育的内涵。
  总之,担负科学启蒙任务的小学科学教育,养成小学生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比获取知识的多少更为重要,它将决定着学生后继的科学学习,追求科学甚至会对他们一生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其他文献
新课标指出:“中小学要从‘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我理解的素质教育的基本涵义:素质教育应时代需要所培养的应是高素质的,有创造性的人才。不只看重成绩。让素质不同的学生在各自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尽可能大的提高和发展的同时,更要努力发掘学生的潜能,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创造能力,培养他们成为班上各方面的顶梁柱和带头人,为培养专业人才奠定基础。我们学校是地处偏僻的农村教学点,素质教育也在
期刊
本研究将在借鉴以往研究的基础上,采用调查访谈等方法,对珠江三角洲两市不同体制下幼儿教师的生存状态进行现状调查,包括健康状态、工作状态、教师人际关系、教师社会经济地位状态、家庭生活状态和继续教育状态六方面进行较全面、深入的调查。  一、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幼儿教师的总体生存状态分析  两个城市里两种办园体制下的131名幼儿教师的生存状态得分最高为289分,得分最低的为90,平均得分为228.80
期刊
【摘要】:英语核心素养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及长远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的培养需要老师改变教学理念,改革英语课堂教学,在英语教学课堂中渗透核心素养,让小学生具有优良的品德,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社会责任感。本文将从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内涵和培养策略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英语核心素养 英语课堂教学 改革 培养策略 渗透核心素养  英语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语言思维、学习策略以及文化意识。随
期刊
新课程学生观认为,学习必须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全面和谐发展,都能使个性得到发展,都能终身学习和发展,这也是新课程价值的最高体现。我国有这样一句古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里的“渔”实际上指的就是把知识转变为能力,即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把知识转变为能力。作为一名一线英语教师,我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的学习不努力,怕吃苦,缺乏自觉性,教师留的作业不爱完成,更不愿意自己主动学习。教师们
期刊
小学生不良行为的出现,既有家庭、社会、学校的客观因素,又有小学生自身发展的主观因素。因此,加强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应当成为基础教育的重中之重。以下就是我在实践中总结的几点粗浅认识。  一、注重教育,强化训练  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来引导学生行为的自觉性。每周可以提出切实可行的行为要求,及时将本周学生行为与规范要求相对照。并且每月根据学生实际更换新的目标,鼓励学生对照目标找出自
期刊
教师只有在新课程实施中始终把握住“促进学生有效学习”这一关键点,才可能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师生负担,解决根本问题。因此,分析和探讨教学行为的有效性以促进具体的数学就显得尤为必要。我认为对于有效促進学生的学,可以从学生、教师这两方面同时入手。  一、学生方面  (一)要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既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同时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重要一
期刊
江门五邑作为“中国第一侨乡”,有着一段特殊的历史——近代以来,侨乡人掀起了向海外移民的高潮,从而带动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迅速融合,并催生出侨乡文化以及独具特色的名人资源。五邑人胸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敢为天下先”豪情,高瞻远瞩看世界,从古代陈献章的“白沙学说”到近代梁启超的“维新学说”,再到现代陈国达的“地洼学说”,体现了侨乡文化富有与时俱进的创新性。  依托五邑侨乡名人资源,充分
期刊
小学阶段的德育重点就是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逐步把自己培养成一个有素质的合格人才。作为实施素质教育最重要的学科之一的信息技术课,是学生们非常喜爱的课程。把信息技术作为自己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如何在新课改下把德育渗透于藏区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之中,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呢?作为一个藏区一线信息技术教师,在知识传授与上机实践活动中,进
期刊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教育活动注重综合性、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小班孩子的天性爱游戏,这不仅是因为游戏的形式适合幼儿的心理特点,而且是因为游戏能满足幼儿模仿、交往的需要,因此游戏成了幼儿生活的第一需要。最受小班幼儿青睐的是角色游戏。  角色游戏是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扮演他所熟悉和喜爱的角色,在游戏中创造性地再现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形象和活
期刊
语文课余作业的布置在教学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它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学生课堂听讲能力和知识巩固与运用能力的体现,丰富的作业形式也可以督促学生及时复习、及时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機械单一、枯燥繁重的语文作业,严重降低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让语文教学变得低效甚至无效。因此,在减负增效的背景下,如何科学地进行语文作业设计,丰富作业形式,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还能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获得成功,让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