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思维的启迪与培养

来源 :空中英语教室·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junl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5-0110-02
  
  思维能力是一切能力的核心,它是通过对事物的感知、表象进行分析、概括、归纳而获得事物本质的能力。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强弱,不仅与知识理论、水平有关,而且与思维方式有关。在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我在数学教学的实践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在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诱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把学习的权利真正而充分地交给学生,能够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智力,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更是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创新素质的一代的需要。运用类比方法、巧设探索性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答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学目标之一,体现了对培养学生数学兴趣的高要求。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奇、好动、好动、好胜。如何使学生爱上数学课,喜欢学数学,是备课中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它是求知欲的外在表现,它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
  2 运用类比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类比方法是根据两类物质之间一些相似性质从而推导出其它方面也类似的推理方法,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类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
  2.1 运用比较辨别,启迪学生思维想象
  如在教学了数的整除的知识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道例题:“一个大于10的数,被6除余4,被8除余2,被9除余1,这个最小是几?”应该说这道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学生求解会感到无从下手,这时,我出示了这样一题比较题:“一个数被6除余10,被8除余10,被9除余10,这个数最小是几?”这道题学生很快能求出答案:这个数即是6、8和9的最小公倍数多10,6、8和9的最小公倍数为72,因此这个数为:72+10=82;然后我引导学生将上面一道例题与这道比较题进行比较和思考,学生很快知道,上道题只要假设被6除少商1余数即为10,被8除少商1余数也为10、被9除时少商1余数也为10,因此可迅速求得这个数只要减去10,就同时能被6、8和9整除,而6、8和9的最小公倍数为72,因此这个数为:72+10=82 。这样通过让学生展开联想和比较,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2 通过分析归纳,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又如在教学完了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后,我要求学生归纳出一个能概括各个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公式,我让学生进行讨论,经过讨论,学生们归纳出,在小学阶段学过的面积公式都可以用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来进行概括,因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上底 +下底)×高÷2 。而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上底和下底相等,即可将这公式变成:底(长、边长)×高(宽、边长)×2÷2 = 底(长、边长)×高(宽、边长);又因为将圆面积公式是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来的,因此,梯形的面积公式对圆也同样适用;当梯形的上底是零时,即梯形成了一个三角形,这时梯形的面积公式成了:底×高÷2 。这即成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这样,不仅使学生能熟练掌握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同时,也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3 巧设探索性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现代心理学认为:为教学时应设法为学生创设逼真的问题情境,唤起学生思考的欲望。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如能让学生置身于逼真的问题情境中,体验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学生也会品尝到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感受到借助数学的思想方法,会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尽量做到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1 设疑激趣
  思始于疑,我抓住儿童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有意设疑,着意把一些数学知识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引起学生探索的欲望。如教学比和比例一章,首先提出:一棵很高的大树,不用爬上树梢,你量出树的高度吗?一座很高的塔,不爬上塔,你能量出塔的高吗?你能在地图上量出昆明到北京或昆明到上海相距多少千米吗?这些知识和方法就在比和比例一章里。学好这一章,不仅能解决以上的问题,还能认识掌握一种题的新思路。提出这些新奇小问题,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3.2 目标引趣
  数学学科的特点,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适用性。要充分运用学科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揭示学习目标,并注意把具体目标与远大理想结合起来,使兴趣转化为志趣,成为学习的永恒动力。
  如在教学“数的整除”知识时,介绍给学生这样的知识:数学是自然科学的皇后,数论是皇后头上的皇冠,而哥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冠上的明珠。这部分知识学好了,可以为大家学好其他数学知识打下基础。长大以后,象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一样,为攻克哥德巴赫猜想,向世界人民展示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付出努力。
  如:一根繩子长25米,第一次用去8米,第二次用去12米, 这根绳子比原来短了多少米?
  
  由于受封闭式解题习惯的影响,学生往往会产生一种凡是题中出现的条件都要用上的思维定势,不对题目 进行认真分析,错误地列式为:25-8-12或25-(8+12)。
  做题时引导学生画图分析,使学生明白:要求这根绳子比原来短了多少米,实际上就是求两次一共用去多 少米,这里25米是与解决问题无关的条件,正确的列式是:8+12。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答问题的能力,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一定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创设宽松、民主、丰富多采的创新气氛;为学生提供思考、探索和创新的具有开放性和选择性的最大空间,我们就能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进行创造性学习,培养创新思维,为成为适应二十一世纪科技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奠定基础。
  
其他文献
【摘要】新课改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全新的教育理念给教师的活动注入了新的动力;活跃的课堂气氛增强了学生的自主空间;生活化的情境创设改变了原有单调而又枯燥的模式。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自主的背后也隐藏着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小学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存在内容脱离现实性; 素材缺乏趣味性;情境欠缺数学味;活动缺少思考性等误区,需要我们冷静思考。以现实性为情境创设的基本前提,以趣味性为情境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5-0114-02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小学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情境教学是指在一定情境下所进行的教学活动。情境是知识产生或应用的具体环境。教学情境是
期刊
【摘要】教師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两个基本要素,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积极帮助学生去发现知识和发展能力,设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对生物学的“爱”之火焰,这是生物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本文从直观激趣、实验激趣、迁移激趣、争辩激趣、实例激趣诸方面探究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旨在通过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提高生物课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生物教学;教师;学生;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
期刊
【摘要】所謂“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 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要求“任务”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建。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现代教育引入了以计算机为
期刊
【摘要】写作是人类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我,倾诉情感的一种内在需要,是对自我、对生活、对世界的一种碰触、认知和对话,它应该成为每个学生的一种自发自觉的行为。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写作文一向是学生头疼的事情,而作文教学也一直是教师们的老大难。从教以来,我通过向专家请教,与同事探讨,以及实践反思,积累了点滴的作文教学经验,望与大家共同探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素材积累;批改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5-0122-01    情感,指的是人对周围现实和自己独特的个人的态度,它是在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并且影响着活动进行。在数学教学中注重情感教育尤为重要。在教学中创设具有吸引力的情境,引发学生的情感。有了情感,才会产生学习兴趣,自主去探索。教师在教学中要关爱每位学生,看到他的点滴进步。教师注意情感的释放和启发,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5-0121-01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教学方式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新课改要求教师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多方面素质。因此多媒体教学开始广泛的应用于教学的各个方面。下面我就多媒体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必然性及优势谈我的几点看法:  1 多媒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5-0123-01    面对当前语文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的现状,要全面贯彻《新课标》的精神,把现代信息技术与阅读教学整合,提高高年级语文教学效果并非易事。笔者认为,将现代化信息技术与阅读教学有机结合,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手段和方法之一。  1 利用电教媒体激活学生阅读兴趣  只有对阅读产生了强烈而浓厚的兴趣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5-0119-01    随着计算机的快速发展,多媒体的教学开始备受关注。以往传统的教学手段比较单一、僵硬,已经无法满足现实教学的要求。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作为教学改革的最重要环节也越来越爱到重视。多媒体集形、声,色等强大的功能于一体,有效地辅助了英语教学。它有利于创设良好的英语交际环境,促进学
期刊
【摘要】当前我国高中的文言文阅读教学还处在一个不断探索的阶段,还缺乏一整套完整系统的教学理论,基本上是围着高考的指挥棒在转。工作在第一线的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教学规律,总结教学经验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下面谈谈本人对文言文阅读教学的一点初浅认识,以求教于方家。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