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价走出“谷底”的模式——兼论实现粮食商品化的渐变

来源 :农业经济问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yinglonggy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最终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粮食问题,在于实现粮食商品化。如何达此目标?纵然路有千条,但始于足下的共同起点是,正视糕价跌入“谷底”的现实及其背景,探求粮价走出“谷底”的模式,改善粮价走出“谷底”的环境。
其他文献
【正】 卢凤君同志(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农机化室)在“劳动力产业结构性转移分析及我国情况预测”一文中指出: 我国在产业结构变化和劳动力转移方面有这样几个特点: (一) 经过建
【正】 合作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农村的主体经济形式。发展和完善合作制,是农村工作的一项重大任务。而地区性合作经济组织的建设问题,则是这项任务的一个焦点,也是一个突出的
【正】 国际农业经济学家协会是世界农业经济学家的学术性群众团体。该学会于1985年8月25日在西班牙召开了第19届国际学术讨论会,议题是:动荡世界的农业.参加会议的代表共831
【正】 一、西部地区农村商品流通现状与问题 西部十一省、区分布地区占全国总面积71.2%。由于劳动生产率低,商品经济很不发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农牧业生产的发展
【正】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有不少以土地公有为基础的地域性合作经济组织,已经由原来的生产队自然村过渡到村(大队)。这种合作经济组织要不要建立积累?这是农村普遍实行
【正】 近几年来,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商品经济的开发,三角洲外一些落后地区的农民进入三角洲内从事“代耕”经营,规模逐年增长,对三角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影响不小,值得注意
【正】 当前,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了来自农村的压力——劳动力大量过剩。这对农业以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都是一种极大的威胁。资料证明,1982年我国从事农林牧渔业
【正】 综合就是创造 四十年代以来,科学技术发展的综合化已日益成为主导的趋势。农业科学、环境科学、生态科学等综合科学的产生,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等横向科学的出现,
【正】 一、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向 在联产承包责任制得到稳定和进一步完善、农业生产得到发展和进一步提高之后,农村经济往何处去?在农村经济由自给半自给的传统经济逐步向
【正】 保加利亚,南斯拉夫、波兰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四十多年来,农产品价格随着各自国家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经济体制的不断调整,也